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赞助奥运从外贸回归内需,做高端品牌,是主动的抉择
出自文具之乡的贝发集团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书写工具制造商,每年生产20亿支笔,销售额超过13亿元。但其市场90%以上在海外,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不到5%,知名度几乎空白。
既然已习惯“墙内开花墙外香”,为何在2005年又掷重金拿下惟一奥运产品赞助、零售、供应商三位一体的特殊身份,并高调宣布主攻市场从国外转回国内呢?“我们尝试的新贝发商业模式连锁计划,可以说是纯外贸型生产工厂应对日益趋紧的外贸经营环境,实现快速发展的一条道路。”贝发集团总裁邱智铭如是对记者说道。
无利可图,果断行转型
“外贸生意越来越难做,价格竞争激烈、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如果我们继续把重点放在海外市场,而忽视国内正在快速增长的文具市场,无疑是不明智的。”邱智铭表示,目前贝发在出口市场上再次实现大突破已面临相当大的难度,“转型已是不可避免。”
豪赌奥运,回归本土,导火索是中国制笔业老大由一场官司带来的启发。2004年7月,美国最大的制笔企业“世孚”指控贝发侵犯“商业外观权”。贝发虽花费150万美元打赢官司,但深刻意识到国际竞争者还将接二连三反倾销,如果单一依赖国际市场则风险巨大。
邱智铭重新思考发展战略,一方面国外品牌纷纷来抢中国市场,本土企业没有理由放弃,国内文具市场规模据推测有3500亿,且每年都以15%的速度递增。另一方面,如果贝发做不好中国品牌,更不能称为“国际品牌”。
中标奥运,豪赌助蜕变
贝发转型后的新角色,定位于文具业“国美”,从单一制造商最终发展为各类强势品牌的整合商、经营商、零售商和供应商。
作为宁波文具协会的会长,邱智铭看到了文具内贸发展的丰厚土壤。但习惯于大踏步发展的贝发并不想低调行事,转型突破口就直指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
早在2004年8月北京奥运特许计划试运行开始时,贝发就成为了首批10家特许经营商之一。其他礼品公司因对市场需求量的疑虑,不敢过多存货,贝发却比要求的多备一倍的货。“别人供货不足时,我们创造了一天净赚一百万的销售奇迹。”贝发品牌总监李柏颖如今仍引为自豪。
胆大果决、雷厉风行让贝发获益良多。贝发内部只用一周商议,花费4300万元,就在2006年4月成为了奥运历史上首家文具独家供应商。
2006年9月奥运项目启动仪式上,贝发当天就完成了几个亿签约项目,令同行咋舌。过去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贝发,应奥运之需开发出十几种从100元到8000元不等的高档品类,利润也水涨船高,最新纪录是每日单柜销售额超8万元。业内预计奥运的特许商品销售收入在200亿以上,即便文具只占到5%,也会给贝发带来10亿产值。
科技先行,专利博口彩
贝发如何把小小的笔做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邱智铭给出两个字的赢式总结:创新!
没有专利产品,就没有市场通行证。1999年贝发成立首家国内制笔研发机构,每年投入销售额的5%用于研发技术改造和创新。截至目前贝发在全球已有450多项专利获得授权,其中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18项,并在72个国家注册了商标,在世界范围内构建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庞大产品体系。现在平均每三天就有一项专利诞生,连续几年获得美国STAPLES和OFFICE DEPOT颁发的全球产品创新奖。
但贝发也不得不面对成为“国际品牌”后幸福的烦恼,最头疼的是突尼斯生产假冒贝发的黑工厂。为此贝发组建了专门的打假团队,目前针对仿冒组织进行调查取证工作,要为文具行业“清理门户”。
资本优化,颠覆酿成功
2004年是贝发成立十周年,因内部股东过多,导致决策周期长,执行力下降,邱智铭决定引进新投资者,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他回购了原本占27%股份的国有股,将贝发变成完全意义上的民营企业。2005年经过多轮谈判,最终渣打直接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660万美元购入合资公司35%的股份,将海外上市计划提上日程。“目前正做上市构架,奥运之后会有更确切消息。”2008年8月初李伯颖接收采访时特别透露。
万事开头难,其实2005年开始尝试运作国内渠道时也遭遇了巨大的阻力。国内文具市场的品牌销售渠道以地区性的分销为主,容易受制于分销商。不破不立,2007年7月贝发还是正式启动了“新贝发商业模式”,准备通过直控终端,集成优化供应链的方式,整合产品和渠道资源,形成丰富的文具产品系列和强有力的渠道网络,杭州、宁波、温州将成为第一批战略试验田。
邱智铭预计,今年国内市场将做到10亿元销售规模,和贝发宁波工厂的外贸额持平,2010年突破18亿元,占国内市场3%。他对这趟转型之旅信心满满。
附文:
宁波文具业转型
宁波市外经贸局副局长丁海滨表示,出口退税调整与人民币升值,使纯粹的外贸公司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宁波文具业开拓逐步扩容的国内市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贝发之外,其他宁波文具企业也纷纷选择这一方式开拓国内市场。目前彬彬文具旗下启路文具连锁,刚刚与一家国际知名的文具连锁销售企业达成合作,加大力度共同开拓国内的学生文具市场。以生产和出口美术用品为主业的宁波康大进出口公司也专门设立了“康大文具”连锁店,专门拓展办公文具市场。国内纸品文具老大、产品外销比例达到80%的浙江广博集团也正雄心勃勃,董事长王利平计划要在未来五年使广博的产品内销比例达到60%。
出自文具之乡的贝发集团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书写工具制造商,每年生产20亿支笔,销售额超过13亿元。但其市场90%以上在海外,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不到5%,知名度几乎空白。
既然已习惯“墙内开花墙外香”,为何在2005年又掷重金拿下惟一奥运产品赞助、零售、供应商三位一体的特殊身份,并高调宣布主攻市场从国外转回国内呢?“我们尝试的新贝发商业模式连锁计划,可以说是纯外贸型生产工厂应对日益趋紧的外贸经营环境,实现快速发展的一条道路。”贝发集团总裁邱智铭如是对记者说道。
无利可图,果断行转型
“外贸生意越来越难做,价格竞争激烈、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如果我们继续把重点放在海外市场,而忽视国内正在快速增长的文具市场,无疑是不明智的。”邱智铭表示,目前贝发在出口市场上再次实现大突破已面临相当大的难度,“转型已是不可避免。”
豪赌奥运,回归本土,导火索是中国制笔业老大由一场官司带来的启发。2004年7月,美国最大的制笔企业“世孚”指控贝发侵犯“商业外观权”。贝发虽花费150万美元打赢官司,但深刻意识到国际竞争者还将接二连三反倾销,如果单一依赖国际市场则风险巨大。
邱智铭重新思考发展战略,一方面国外品牌纷纷来抢中国市场,本土企业没有理由放弃,国内文具市场规模据推测有3500亿,且每年都以15%的速度递增。另一方面,如果贝发做不好中国品牌,更不能称为“国际品牌”。
中标奥运,豪赌助蜕变
贝发转型后的新角色,定位于文具业“国美”,从单一制造商最终发展为各类强势品牌的整合商、经营商、零售商和供应商。
作为宁波文具协会的会长,邱智铭看到了文具内贸发展的丰厚土壤。但习惯于大踏步发展的贝发并不想低调行事,转型突破口就直指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
早在2004年8月北京奥运特许计划试运行开始时,贝发就成为了首批10家特许经营商之一。其他礼品公司因对市场需求量的疑虑,不敢过多存货,贝发却比要求的多备一倍的货。“别人供货不足时,我们创造了一天净赚一百万的销售奇迹。”贝发品牌总监李柏颖如今仍引为自豪。
胆大果决、雷厉风行让贝发获益良多。贝发内部只用一周商议,花费4300万元,就在2006年4月成为了奥运历史上首家文具独家供应商。
2006年9月奥运项目启动仪式上,贝发当天就完成了几个亿签约项目,令同行咋舌。过去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贝发,应奥运之需开发出十几种从100元到8000元不等的高档品类,利润也水涨船高,最新纪录是每日单柜销售额超8万元。业内预计奥运的特许商品销售收入在200亿以上,即便文具只占到5%,也会给贝发带来10亿产值。
科技先行,专利博口彩
贝发如何把小小的笔做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邱智铭给出两个字的赢式总结:创新!
没有专利产品,就没有市场通行证。1999年贝发成立首家国内制笔研发机构,每年投入销售额的5%用于研发技术改造和创新。截至目前贝发在全球已有450多项专利获得授权,其中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18项,并在72个国家注册了商标,在世界范围内构建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庞大产品体系。现在平均每三天就有一项专利诞生,连续几年获得美国STAPLES和OFFICE DEPOT颁发的全球产品创新奖。
但贝发也不得不面对成为“国际品牌”后幸福的烦恼,最头疼的是突尼斯生产假冒贝发的黑工厂。为此贝发组建了专门的打假团队,目前针对仿冒组织进行调查取证工作,要为文具行业“清理门户”。
资本优化,颠覆酿成功
2004年是贝发成立十周年,因内部股东过多,导致决策周期长,执行力下降,邱智铭决定引进新投资者,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他回购了原本占27%股份的国有股,将贝发变成完全意义上的民营企业。2005年经过多轮谈判,最终渣打直接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660万美元购入合资公司35%的股份,将海外上市计划提上日程。“目前正做上市构架,奥运之后会有更确切消息。”2008年8月初李伯颖接收采访时特别透露。
万事开头难,其实2005年开始尝试运作国内渠道时也遭遇了巨大的阻力。国内文具市场的品牌销售渠道以地区性的分销为主,容易受制于分销商。不破不立,2007年7月贝发还是正式启动了“新贝发商业模式”,准备通过直控终端,集成优化供应链的方式,整合产品和渠道资源,形成丰富的文具产品系列和强有力的渠道网络,杭州、宁波、温州将成为第一批战略试验田。
邱智铭预计,今年国内市场将做到10亿元销售规模,和贝发宁波工厂的外贸额持平,2010年突破18亿元,占国内市场3%。他对这趟转型之旅信心满满。
附文:
宁波文具业转型
宁波市外经贸局副局长丁海滨表示,出口退税调整与人民币升值,使纯粹的外贸公司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宁波文具业开拓逐步扩容的国内市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贝发之外,其他宁波文具企业也纷纷选择这一方式开拓国内市场。目前彬彬文具旗下启路文具连锁,刚刚与一家国际知名的文具连锁销售企业达成合作,加大力度共同开拓国内的学生文具市场。以生产和出口美术用品为主业的宁波康大进出口公司也专门设立了“康大文具”连锁店,专门拓展办公文具市场。国内纸品文具老大、产品外销比例达到80%的浙江广博集团也正雄心勃勃,董事长王利平计划要在未来五年使广博的产品内销比例达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