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钢价低迷之际,中国宣布全面整合钢铁业,以增进素质、减少污染,提高竞争能力。
事件放送
八月初,山西省最大的普钢生产企业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长钢”)的名字出现在了北京产权交易所的挂牌交易项目中。这是继石家庄钢铁集团之后,又一家国有钢铁企业决定出售自己的国有控股权。随着钢铁产业的发展,国内钢铁企业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而兼并重组成了钢厂生存下来的主要举措。
以招标方式转让
根据长钢的股权转让公告,长钢目前是山西省长治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公司。长治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拟将持有的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的51%以上对外转让。
负责此次长钢国有股转让事宜的岳先生告诉记者,此次长钢的国有股权转让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而长钢的整体资产已经进行了评估:以2004年6月30日为基准日,长钢的资产总额为45.07亿元,负债总额33.01亿元,净资产为12.06亿元。而挂牌价格不得低于集团公司资产评估备案后转让部分的90%,也就是6亿~7亿元的90%。
据了解,长钢创建于1947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太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第一个炼铁厂,目前也是山西省最大的普钢生产企业。经过55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采矿、炼焦、炼铁、炼钢、轧材、水泥制造、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目前拥有30亿元固定资产,钢铁生产能力达260万吨,主要产品包括棒材、线材、热轧带肋钢筋、无缝钢管、矿渣水泥、环保墙体制品、螺钉和PP-R管等八大系列。已有六七家企业拟投标。
据岳先生透露,截止到目前,已经有六七家企业报名要求参加长钢的股权转让,其中有外资机构,也有国内钢厂。而长钢对受让者的要求仅仅是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等普遍意义上的要求,并没有特别的要求,有意者也可以联合进行投标。
长钢并不是第一个转让国有控股权的钢厂,此前,武汉钢铁集团已经成功将鄂城钢铁纳入囊中;而国内著名的特钢企业石家庄钢铁已经把80%的国有股权挂在了河北省产权交易中心准备转让,中信泰富有望入股。国内钢铁企业之间的重组兼并已经拉开了序幕。
国内钢铁业的重组兼并与钢铁企业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有很大关系。根据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上半年实现利润最多的企业宝钢集团为136.78亿元,而亏损的冶金企业达到13户,行业盈利呈现明显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企业之间盈利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钢铁协会已经呼吁支持国内钢铁业的兼并重组,而新颁布的《钢铁产业政策》,也标志着我国钢铁行业大整合时代的即将来临。
而业内人士指出,钢铁业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领域,收购兼并钢厂一定要注意选择好兼并重组的对象,对于一些落后产能,与其去兼并它,不如让它在市场竞争中自生自灭,重庆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宣告破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0年,重钢集团曾按照政府要求,兼并了重庆特钢集团,但由于重庆特钢集团技术落后,产品不具备市场竞争力,虽然通过抓管理下降了一些亏损额,但却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扭亏为盈,最终还是走上了破产的唯一“出路”。
聚焦《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从现代钢铁工业的发展来看,钢铁企业必须大型化、集团化,设备也要大型化,工艺技术要先进。中国钢铁行业不能再走数量扩张的道路。
总内容为9章40条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下简称《政策》)近日正式由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为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定位了“中高端”的发展方向。在“政策目标”一章中,我国钢铁工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语句是“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的大国和具有竞争力的强国”,“优良品率大幅度提高,多数产品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的发展需要”,“提高产业集中度,企业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和“建立循环型钢铁工厂”。
首个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究竟有何看点,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司长刘铁男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予以了解读。
产业集聚
《政策》: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到2010年,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同时国内排名前十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比重要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力争达到70%以上。
刘铁男:近年来,世界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达国家钢铁企业间兼并重组与战略联盟势头迅猛,从同一国家或地区内部向跨国延伸,从而形成了少数几个在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优化、生产规模巨大、产品竞争力更强的钢铁巨头,通过规模扩张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来强化竞争力。2004年,日本新日铁等4家企业集团钢产量占该国的73.3%;韩国浦项集团等2家钢产量占该国的82%。与此同时,我国一个城市有几家、十几家钢铁企业已不是个别现象,甚至有的城市有几十家钢铁企业。将提高产业集中度作为重要内容,其重大意义在于有利于钢铁行业实现规模化生产,有利于自主创新,有利于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盲目发展的问题。
罗冰生:小企业不符合钢铁工业发展的规模要求,小企业要么淘汰,要么兼并重组,只有这两条道路。这个原则是不分所有制的,中国钢铁行业不能再数量扩张。我们还要参与国际竞争。产业政策对于发展方向的要求非常明确,就是走这条道路。
技术升级
《政策》:现有企业要达到的标准是高炉有效容积1000立方米以上,沿海深水港地区钢铁项目有效容积要大于3000立方米。
刘铁男:国外大企业的现代化高炉不是1000立方米,而是3000、4000,甚至是5000立方米。在这种情况下,从中国钢铁工业的实际出发,将高炉的准入标准定为1000立方米以上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在新建大厂中,要求达到3000立方米以上。也就是说,设备的大型化体现了高效率的要求,体现了技术进步的要求,体现了节能降耗及提高钢铁企业竞争能力的要求。
此外,《政策》还将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产品质量确定为钢铁工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基本着眼点。我国虽然是产钢大国,但不是钢铁强国,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自给率低,产品质量不高。代表钢铁工业技术水平和钢材消费层次的板带比低。钢铁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淘汰落后的叠轧薄板、热轧硅钢片和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抑制窄带钢、螺纹钢及线材产品产能的扩张;发展高端板带材和高效钢材。产品品种应以热轧板、冷轧板、不锈钢板、镀层板、冷轧硅钢片、宽厚板、高速铁路用钢以及满足机械、军工、汽车等行业需要的特殊钢材为主。推广使用三级及以上高效螺纹钢。
循环经济
《政策》:建立循环型钢铁工厂,500万吨以上规模钢铁联合企业,要努力做到电力自供有余,实现外供。2010年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可比能耗、耗新水分别降到0.73吨标煤、0.685吨标煤、8吨以下,2020年分别降到0.7吨、0.64吨、6吨以下。
刘铁男:钢铁行业是能源、水资源、矿石资源消耗大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同时又面临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的严重制约。我国钢铁工业吨钢综合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15%至20%,吨钢耗水比世界先进水平高8吨至10吨;钢铁工业能源有效利用率只有30%,而且是污染排放的大户,固体废弃物占工业排放总量的16%,废水、废气排放量占工业的14%。我国钢铁工业粗放型的现状和其工艺流程的特点,决定了其是最有条件、最具潜力、最为紧迫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
外企有条件进入
《政策》:境外钢铁企业投资中国钢铁工业,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年普通钢产量须达到1000万吨以上或合金特殊钢产量达到100万吨。投资中国钢铁工业的境外非钢铁企业,必须结合国内现有钢铁企业的改造和搬迁实施。原则上不允许外商控股。
刘铁男:不管内外资,产业升级都要依托老厂,中国市场大,能源资源基础相对有优势,这种条件下外资进入要有附加条件。
2005 市场逆转?
国际投行瑞银(UBS)指出,中国是带动近2年钢铁需求大增的主力,但在实施宏观调控后,需求已见萎缩且将持续到明年,单月钢铁需求增长率已从去年初的26%骤降至5%;同时去年11月中国钢铁由1年前的净输入,逆转为净输出100万吨以上。
分析师指出,钢铁业扩产几乎已经是全球性的现象。今年中国政府已先后通过了马鞍山钢铁、太原钢铁的增产申请案,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上海宝钢集团也考虑投资100亿美元,在广东建一座年产量达上千万吨的新厂。
中国台湾地区的中钢等主要钢铁业者则计划在未来10年里,将粗钢产能提高1600万吨;韩国最大的钢铁企业浦项钢铁(Posco),也在考虑和澳洲的BHPBilliton合组公司,在印度设立钢铁厂。
IISI说:“未来粗钢生产还是会维持高成长的状态。”为此,瑞银已将钢铁业投资评等自“买进”(buy)降为“中立”(neutral)。瑞银钢铁业分析师PeterHickson说:“中国对全球钢铁业造成的影响极大,整个产业明年转为供给过剩后,势必冲击价格。”
中国主导全球钢铁业话语权
“全球钢铁市场:成也中国,败也中国”,华尔街日报去年年底关于全球钢铁业的这篇专文撼动了许多人的心,也说明了中国钢铁产业已经真正地变成了一个巨人。
华尔街日报指出:“这一年来中国在全球市场大批买入钢铁,让生产商们赚得盆满钵满,而其他钢铁用户则叫苦连天。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未来中国可能也会导致全球钢铁供大界接轨,成为全球钢铁市场最有力的竞争者。随着宝钢股份增发的顺利通过,宝钢将成为一面旗帜,带领中国钢铁产业逐渐主导全球钢铁的话语权。
上海社科院2005年经济形势预测课题组的报告认为,新的一年中,为了保持发展的势头,中国钢铁产业应该重点发展精品、集约生产和跨国经营,并使各个主要钢铁产品达到世界级产能。应该进一步优化配置现有装备能力,鼓励发展我国紧缺的高附加值钢铁产品,成为世界领先的精品钢生产基地。
钢产过两亿:全球第一
国际钢铁协会的报告称,2004年前7个月世界粗钢产量达到5.897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2%。据预测,2004年全球产粗钢将迈上10亿吨台阶,比2003年增加4000万吨以上,钢材消费9.5亿吨左右,也将比上年增加4000万吨以上。
事实上,上世纪70年代,日本生产着世界上将近20%的钢铁,成为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国和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前苏联则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
苏联解体后,日本取而代之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一直到1996年才被中国超过。
与此相应的是,全球钢铁产量飞速增长。1770年仅5万吨,1800年13万吨,增长了一倍多,1861年则380万吨,到了20世纪初,世界钢铁产量达到了近5000万吨。
最近几十年,在钢铁产量的增长中,亚洲国家的表现最为令人瞩目。
1980年代末,韩国迅速崛起,成为钢铁生产强国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份额逐渐增大,1996年突破亿吨,钢产量为10124万吨,列世界第一位。自此,中国钢铁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
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在世界钢铁产业中所占的份额几乎翻了一番,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钢产量纪录,是世界上惟一年产钢超过两亿吨的国家。
钢铁业重组:中国驱动
根据布鲁塞尔国际钢铁研究所(IISI)日前公布的全球钢铁行业预测数据显示,2004年全球钢产量首次超过10亿吨,而且因为2004年中国对钢铁需求的激增,钢铁巨头利润增长迅速,但报告认为,中国产能迅速提高可能导致世界钢铁业的重组。
资料显示,目前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MittalSteel就是由三家公司合并而成的荷兰钢铁巨头,而前世界第一钢铁企业阿赛洛公司,是由法国、卢森堡、西班牙三国的三家大型钢铁企业合并而成。跨国“跨度”最大的印度LNM集团则基本上是靠并购重组才崛起的钢铁巨头。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全球钢铁产能较上游产业链相比仍然比较分散,全球最大的10家钢铁生产商占有世界市场30%的份额,最大的10家铁矿砂和焦炭供应商则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另外一方面是全球增长最快也是最大的钢铁市场中国的钢铁产能在不断扩大,低端钢铁产品已经要出口缓解库存,这两方面因素加剧了国际钢铁巨头的兼并重组。据悉,英国Corus集团和德国蒂森·克虏伯正在酝酿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