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白人文化处于支配地位的美国社会中,被边缘化的美国华裔文化努力寻求自身位置,倡导在多元化的背景中构建自我的身份定位。以汤亭亭为代表的华裔作家用自己的文学作品担当起了表达华裔种群心理诉求的重任,打破了原有的文学创作传统,倡导多元文化的共存,确立了华裔种群文化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化 身份认同 多元文化
文化研究是指对当代文化中多种多样的复杂形式和现象的研究,尤其是指对处于非主流位置的大众文化及其它一些相似的边缘性文化如少数族裔身份等的研究。少数族裔文化中的华裔文化长久以来被美国白人文化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致使华裔种群质疑是否拥有自己的文化还是华裔文化只是主流文化追随的附庸。主流文化对华裔种群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常常来源于几百年前贫穷、落后、愚昧的形象。在世界多元化的今天,华裔种群被长久压抑的自省意识也开始萌芽发展并尝试塑造新的形象,努力在白人文化居于支配地位的美国社会寻求一席之地,建立华裔种群的文化身份认同。少数族裔作家的作品便自然而然地担当起反映华裔种群心理诉求的重任。在作品中他们寻求去推翻白人主流文化与少数族裔文化的等级制,并非出于语言上的兴趣或者是女性对二元对立天生固有的理性的厌恶,而是出于特定的基于民族和种族的政治目的。汤亭亭的口语体形式汲取了华裔美国人、美国人和非洲裔美国人的那种丰富的、多变的、发展着的口头讲故事的文化传统,而少数族裔文学起源于多样化的文学和口语传统,其实是对西方评论传统中所持有的历史观、美学观和价值观所做出的质疑。任何涉及多种民族的文学作品的理论性讨论都需要文化上确切的、灵活的、跨疆域的分析,汤亭亭的创作就已经提供了一个对自我族裔文化认同的范例。
在艾略特的小册子《文化定义札记》中(1948),他承认文化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所传播的知识。而雷蒙德威廉姆斯在《文化和社会1780-1950》中(1958)指出文化分析的任务:是将包含在特定生活和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分类。在他的另一部作品《长期革命》中(1961),威廉姆斯认为,当我们分析一段时期的文化时,我们必须检查普遍存在于人类思想中的情感构造。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例子:当代作家用自己的小说创造理论或者文化,一种建立在多元的杂交的文化基础之上的文化。大多数少数族裔作家的文本在本质上都是质疑白人或者男性视角的中心主义,重新创造一个模式化的美国身份和文化。汤亭亭用她的作品《孙行者》进一步增强这种将独一无二的少数族裔标签放在她自己的作品上的可能性。作者戏谑般地将中国神话传说、传统英美文学、垮掉的一代文学、流行文化混杂起来,把美国描述成一个混乱无秩序的、多种语言的、多层次的冲突叠加的文化世界。汤亭亭的小说彻底批判了主流社会区分和定义文学的传统方式,公开反对现有的白人文化和黄色人种文化的二元对立。小说主人公惠特曼,是一个伯克利比特尼克分子,也是吴承恩16世纪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现代版的美国化身。但惠特曼并非一个中国人,而是一个典型的西方人。作为六十年代伯克利英文系的毕业生,惠特曼精通莎士比亚、斯威夫特、笛福、伍尔夫、乔伊斯、里尔克、贝克特、惠特曼、梅尔维尔、梭罗、菲茨杰拉德、金斯伯格、凯鲁亚克等不计其数的作家,与美国流行文化,以及中国古典小说诸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在小说中雄辩机智的叙述者与惠特曼一样闪亮耀眼,这个叙述者坦言直率而又温柔体贴并经常带有酷似观音似的女性批评主义者的声音。这部小说充满了格调高雅和低俗的典故,从乔叟和叶芝到詹姆斯·迪安、玛丽莲梦露、西城故事、蝙蝠侠一直到金刚。惠特曼显示他的多才多艺,不仅在于书中类似百科全书似的借喻,而且在于令人眼花缭乱的语言发明上。
惠特曼把莎士比亚戏剧和荒诞剧、好莱坞电影、美国俚语、单口喜剧的种族主义笑话和一个中国铁路工人的方言交织在一起,如此丰富的内容界定了文本的性质。小说丰富的口语不仅仅展示了她语言的才华,而且正如她所说,使她置于“那些美国作家自觉创造一种新的文学传统中”。(李496)按照文化创造者的写作传统进行创作,汤亭亭教给我们在世界多元文化发生碰撞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交流。
理查德·霍加特在的作品《自由的用途》(1957)中认为文化是人的表达,我们应该让被边缘化社群的文化去恢复它已经被淹没的声音。两种文化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在文化发展的研究中发挥最为重要的作用。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美国华裔文学自从它诞生于美国文坛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华裔文化至今仍旧处于西方主流文化的控制和压迫下。美籍华人作家既不是美国人更不是中国人,而是处在裂缝中变形的“他者”形象。他们创造的形象失去或部分失去中华文化延续的标志。但是中华文化的这一突变并没有脱离边缘文化的困境。美国华裔作家所争取的便是一个适合自己的种族文化特性的适当的位置。既是小丑又是救世主的惠特曼这个会七十二变的孙行者聚集了一个新的美国社群参与到他的戏剧中,发动了一场反对种族歧视构建多元文化的战争。不过,汤亭亭强调了参与创造和维持一个有凝聚力的社会并保持其成员的独立性的困难。社群必须被不断地想象、实践,这种创造的思想重申了它动态的地位,突出了艺术家在创造它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如果艺术是创造社群,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它必须穿过戏剧这堵第四墙让观众参与其中。惠特曼的创作极具效力地唤醒观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当消防部门呼啸而来熄灭了戏剧中的压轴烟花表演,惠特曼实现了他的愿望:这一惨败变为一场庆典和胜利,消防部门的到来增强了戏剧效果,并创造了更多的观众,因此是一个潜力较大的社群。她强调我们与虚构戏剧观众的关系,促使我们要考虑我们自己在故事表演中的角色。汤亭亭发表在《美国评论家对文化的误读》重述中用更加丰富多彩的语言反映了自己对《女勇士》评论的失望。她在“文化误读”中解释道:“说我们是高深莫测的、神秘的、异国情调是在否认我们的共同人性。”(57)汤亭亭让惠特曼在《孙行者》中更加愤怒地重申:
“What’s is so’exotic’?We’re about as exotic as shit.Nobody soo-special here...Do I have to explain why’exotic’pisses me off,and’not exotic’pisses me off?They’ve got us in a bag, which we aren’t punching our way out of.”(308)
尽管有挫折感,但这种解释是必要的,她尖刻地批评那种老套的评论教导她的批评者如何回应她的小说,阻止未来误读她的作品。她曾说:“我创造的美国文学的一部分……文学批评家并没有足够地承认我的作品是美国文学的另一个传统……一直排斥在社会和政治之外,我们也一直被排除在文学之外……我说英语而且用文学的方式告诉讲述美国人的故事。”(拉宾诺维兹183)
惠特曼像作者一样要求得到承认她是一个美国艺术家,她的作品是美国化的艺术形式。在创造和定义一个华裔群体时,两人都强调了不是跨文化的排他性而是交互性。同样,华裔文化的艺术形式交织了许多的文化元素,而这些文化元素融入了构成美国文化的正在发生的多样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如果我们要真正地承认美国文学是多元化的,那么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美国文化的概念。正如汤亭亭选择一个华裔女神叙述者激烈地批评了英美白人男性神的叙述传统,提醒我们只有建构有别于其它种族的特性,才能形成与主流文化不同且平等的华裔种群文化。
参考文献:
[1]Smith,Jeanne R.“Rethinking American Culture:Maxine Hong Kinston’s Cross-Culturel’Tripmaster Monkey.’”Modern Language Studies.Vol.26,No.4,Colorizing Literary Theory. Autumn,1996.
[2]黄芙蓉.唱出华裔美国人的自我之歌——《孙行者》中的西方文化传统的引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月.
[3]王利民,文晶.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作品解析——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小说评述.黑龙江社会科学.NO.2,2003.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化 身份认同 多元文化
文化研究是指对当代文化中多种多样的复杂形式和现象的研究,尤其是指对处于非主流位置的大众文化及其它一些相似的边缘性文化如少数族裔身份等的研究。少数族裔文化中的华裔文化长久以来被美国白人文化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致使华裔种群质疑是否拥有自己的文化还是华裔文化只是主流文化追随的附庸。主流文化对华裔种群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常常来源于几百年前贫穷、落后、愚昧的形象。在世界多元化的今天,华裔种群被长久压抑的自省意识也开始萌芽发展并尝试塑造新的形象,努力在白人文化居于支配地位的美国社会寻求一席之地,建立华裔种群的文化身份认同。少数族裔作家的作品便自然而然地担当起反映华裔种群心理诉求的重任。在作品中他们寻求去推翻白人主流文化与少数族裔文化的等级制,并非出于语言上的兴趣或者是女性对二元对立天生固有的理性的厌恶,而是出于特定的基于民族和种族的政治目的。汤亭亭的口语体形式汲取了华裔美国人、美国人和非洲裔美国人的那种丰富的、多变的、发展着的口头讲故事的文化传统,而少数族裔文学起源于多样化的文学和口语传统,其实是对西方评论传统中所持有的历史观、美学观和价值观所做出的质疑。任何涉及多种民族的文学作品的理论性讨论都需要文化上确切的、灵活的、跨疆域的分析,汤亭亭的创作就已经提供了一个对自我族裔文化认同的范例。
在艾略特的小册子《文化定义札记》中(1948),他承认文化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所传播的知识。而雷蒙德威廉姆斯在《文化和社会1780-1950》中(1958)指出文化分析的任务:是将包含在特定生活和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分类。在他的另一部作品《长期革命》中(1961),威廉姆斯认为,当我们分析一段时期的文化时,我们必须检查普遍存在于人类思想中的情感构造。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例子:当代作家用自己的小说创造理论或者文化,一种建立在多元的杂交的文化基础之上的文化。大多数少数族裔作家的文本在本质上都是质疑白人或者男性视角的中心主义,重新创造一个模式化的美国身份和文化。汤亭亭用她的作品《孙行者》进一步增强这种将独一无二的少数族裔标签放在她自己的作品上的可能性。作者戏谑般地将中国神话传说、传统英美文学、垮掉的一代文学、流行文化混杂起来,把美国描述成一个混乱无秩序的、多种语言的、多层次的冲突叠加的文化世界。汤亭亭的小说彻底批判了主流社会区分和定义文学的传统方式,公开反对现有的白人文化和黄色人种文化的二元对立。小说主人公惠特曼,是一个伯克利比特尼克分子,也是吴承恩16世纪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现代版的美国化身。但惠特曼并非一个中国人,而是一个典型的西方人。作为六十年代伯克利英文系的毕业生,惠特曼精通莎士比亚、斯威夫特、笛福、伍尔夫、乔伊斯、里尔克、贝克特、惠特曼、梅尔维尔、梭罗、菲茨杰拉德、金斯伯格、凯鲁亚克等不计其数的作家,与美国流行文化,以及中国古典小说诸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在小说中雄辩机智的叙述者与惠特曼一样闪亮耀眼,这个叙述者坦言直率而又温柔体贴并经常带有酷似观音似的女性批评主义者的声音。这部小说充满了格调高雅和低俗的典故,从乔叟和叶芝到詹姆斯·迪安、玛丽莲梦露、西城故事、蝙蝠侠一直到金刚。惠特曼显示他的多才多艺,不仅在于书中类似百科全书似的借喻,而且在于令人眼花缭乱的语言发明上。
惠特曼把莎士比亚戏剧和荒诞剧、好莱坞电影、美国俚语、单口喜剧的种族主义笑话和一个中国铁路工人的方言交织在一起,如此丰富的内容界定了文本的性质。小说丰富的口语不仅仅展示了她语言的才华,而且正如她所说,使她置于“那些美国作家自觉创造一种新的文学传统中”。(李496)按照文化创造者的写作传统进行创作,汤亭亭教给我们在世界多元文化发生碰撞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交流。
理查德·霍加特在的作品《自由的用途》(1957)中认为文化是人的表达,我们应该让被边缘化社群的文化去恢复它已经被淹没的声音。两种文化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在文化发展的研究中发挥最为重要的作用。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美国华裔文学自从它诞生于美国文坛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华裔文化至今仍旧处于西方主流文化的控制和压迫下。美籍华人作家既不是美国人更不是中国人,而是处在裂缝中变形的“他者”形象。他们创造的形象失去或部分失去中华文化延续的标志。但是中华文化的这一突变并没有脱离边缘文化的困境。美国华裔作家所争取的便是一个适合自己的种族文化特性的适当的位置。既是小丑又是救世主的惠特曼这个会七十二变的孙行者聚集了一个新的美国社群参与到他的戏剧中,发动了一场反对种族歧视构建多元文化的战争。不过,汤亭亭强调了参与创造和维持一个有凝聚力的社会并保持其成员的独立性的困难。社群必须被不断地想象、实践,这种创造的思想重申了它动态的地位,突出了艺术家在创造它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如果艺术是创造社群,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它必须穿过戏剧这堵第四墙让观众参与其中。惠特曼的创作极具效力地唤醒观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当消防部门呼啸而来熄灭了戏剧中的压轴烟花表演,惠特曼实现了他的愿望:这一惨败变为一场庆典和胜利,消防部门的到来增强了戏剧效果,并创造了更多的观众,因此是一个潜力较大的社群。她强调我们与虚构戏剧观众的关系,促使我们要考虑我们自己在故事表演中的角色。汤亭亭发表在《美国评论家对文化的误读》重述中用更加丰富多彩的语言反映了自己对《女勇士》评论的失望。她在“文化误读”中解释道:“说我们是高深莫测的、神秘的、异国情调是在否认我们的共同人性。”(57)汤亭亭让惠特曼在《孙行者》中更加愤怒地重申:
“What’s is so’exotic’?We’re about as exotic as shit.Nobody soo-special here...Do I have to explain why’exotic’pisses me off,and’not exotic’pisses me off?They’ve got us in a bag, which we aren’t punching our way out of.”(308)
尽管有挫折感,但这种解释是必要的,她尖刻地批评那种老套的评论教导她的批评者如何回应她的小说,阻止未来误读她的作品。她曾说:“我创造的美国文学的一部分……文学批评家并没有足够地承认我的作品是美国文学的另一个传统……一直排斥在社会和政治之外,我们也一直被排除在文学之外……我说英语而且用文学的方式告诉讲述美国人的故事。”(拉宾诺维兹183)
惠特曼像作者一样要求得到承认她是一个美国艺术家,她的作品是美国化的艺术形式。在创造和定义一个华裔群体时,两人都强调了不是跨文化的排他性而是交互性。同样,华裔文化的艺术形式交织了许多的文化元素,而这些文化元素融入了构成美国文化的正在发生的多样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如果我们要真正地承认美国文学是多元化的,那么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美国文化的概念。正如汤亭亭选择一个华裔女神叙述者激烈地批评了英美白人男性神的叙述传统,提醒我们只有建构有别于其它种族的特性,才能形成与主流文化不同且平等的华裔种群文化。
参考文献:
[1]Smith,Jeanne R.“Rethinking American Culture:Maxine Hong Kinston’s Cross-Culturel’Tripmaster Monkey.’”Modern Language Studies.Vol.26,No.4,Colorizing Literary Theory. Autumn,1996.
[2]黄芙蓉.唱出华裔美国人的自我之歌——《孙行者》中的西方文化传统的引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月.
[3]王利民,文晶.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作品解析——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小说评述.黑龙江社会科学.NO.2,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