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施工员职业标准,探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定位与目标、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方式等问题。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学生能掌握混凝土结构基本知识,达到施工员岗位履职要求。
关键词:施工员;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蒋建清(1979-),男,湖南宁乡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曹异卿(1979-),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助理工程师。(湖南湘潭41110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92-01
在我国土木工程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熟练掌握建筑业现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建筑施工单位的青睐。《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确定了施工员的工作职责、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1]具体描述了施工员岗位对建筑结构的知识要求为“熟悉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目前,建筑业应用最广泛的结构仍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课程在我国本科土建类专业已经开设了几十年,其内容编排分为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大部分,前者讨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设计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等,后者讨论混凝土结构的选型、内力分析方法和构造处理等。这种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对高职院校“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影响很大,其内容编排只是将本科混凝土结构课程的两部分内容进行合并和简化。[2]“混凝土结构”课程也是令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头疼的课程,其理论难度较大和实践性强,传统“课堂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本文基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员岗位能力要求,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1.课程定位
必要的建筑结构分析和计算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任务,是建筑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岗位的一个重要行动领域,进而转换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修的专业学习领域之一,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其重要的地位。可见,“混凝土结构”课程是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
2.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知用于履行施工组织策划、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进度成本控制、施工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施工信息资料管理等岗位职责所必需的混凝土结构基本知识,把就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态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形成“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达到建筑工程现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标准要求。具体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三方面进行展开(见表1)。
二、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1.教学内容优化思路
按照土建工程技术领域施工员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程为载体,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态度要求,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以实训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具体工程项目导向的职业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项目模块化
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加强建筑结构应用性内容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删繁就简,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取舍,将“混凝土结构”教学分为结构选型与布置、基本结构构件校核、常见混凝土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平法图集应用等四大项目,细分为结构类型介绍、结构布置、结构荷载计算等十六大模块,可计划安排在一个学期完成教学(分配112课时以上)。
三、课程教学组织与方法
目前,高职教育教学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一堂课下来,老师从头讲到尾,即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3]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结合高职学生层次和高职教育特点,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可采取项目教学法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际的工作项目为主线,先由教师将项目分解为不同的任务,并对相应的任务作适当的理论讲解和示例,然后由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各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4]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到本课程,授课以典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纸为项目主线,先进行结构整体任务分解,后进行构件计算,授课过程按工作过程先后顺序进行。采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式教学,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每一个项目设多个工作任务,项目完成后提交相应成果。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根据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的修订要求,适当补充新原理、新技术、新标准等教学内容,建立“混凝土结构”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课程教学与建筑结构规范标准、施工员岗位标准同步。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强混凝土结构构造设计内容的教学,纠正学生在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过程中“重计算、轻构造”的思维趋势,将各种构件构造设计相关规范条文与教学内容对照讲解。做到教材和规范条文相结合,在课程基本内容的教学结束之后安排一定课时和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等规范标准的学习。[5]
四、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改变以试卷考试分数评定为主的传统考核思维,结合课程项目教学,突出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过程评价,可配合课堂提问、项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任务成果等考核手段,注重平时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综合评价,结合实际项目结构施工图识读、会审、结构构件验算和竣工图绘制等动手实际操作项目,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核成绩可分解为三部分,分别为考勤和课堂表现(占20%权重)、项目过程考核(占30%权重)和期末综合考试(理论+技能,占50%权重)。
五、结论
基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员培养目标,结合“混凝土结构”教学实践,对课程教学定位与目标、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积极性增强。通过“混凝土结构”的学习,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结构计算与验算及结构施工图识读与绘制等基本技能,获得了综合分析解决工程结构问题的能力。同时,项目模块化的课程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课程教学实现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等教学目标,达到培养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员的要求,为学生胜任施工员岗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JGJ/T250-2011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黄昆,张宪江.高职混凝土结构课程项目化实践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105-107.
[3]刘光华.高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才智,2009,
9(5):80-81.
[4]罗方,孔永昌,吴岁岁.高职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9):35-36.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关键词:施工员;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蒋建清(1979-),男,湖南宁乡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曹异卿(1979-),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助理工程师。(湖南湘潭41110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92-01
在我国土木工程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熟练掌握建筑业现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建筑施工单位的青睐。《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确定了施工员的工作职责、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1]具体描述了施工员岗位对建筑结构的知识要求为“熟悉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目前,建筑业应用最广泛的结构仍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课程在我国本科土建类专业已经开设了几十年,其内容编排分为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大部分,前者讨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设计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等,后者讨论混凝土结构的选型、内力分析方法和构造处理等。这种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对高职院校“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影响很大,其内容编排只是将本科混凝土结构课程的两部分内容进行合并和简化。[2]“混凝土结构”课程也是令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头疼的课程,其理论难度较大和实践性强,传统“课堂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本文基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员岗位能力要求,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1.课程定位
必要的建筑结构分析和计算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任务,是建筑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岗位的一个重要行动领域,进而转换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修的专业学习领域之一,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其重要的地位。可见,“混凝土结构”课程是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
2.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知用于履行施工组织策划、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进度成本控制、施工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施工信息资料管理等岗位职责所必需的混凝土结构基本知识,把就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态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形成“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达到建筑工程现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标准要求。具体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三方面进行展开(见表1)。
二、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1.教学内容优化思路
按照土建工程技术领域施工员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程为载体,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态度要求,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以实训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具体工程项目导向的职业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项目模块化
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加强建筑结构应用性内容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删繁就简,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取舍,将“混凝土结构”教学分为结构选型与布置、基本结构构件校核、常见混凝土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平法图集应用等四大项目,细分为结构类型介绍、结构布置、结构荷载计算等十六大模块,可计划安排在一个学期完成教学(分配112课时以上)。
三、课程教学组织与方法
目前,高职教育教学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一堂课下来,老师从头讲到尾,即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3]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结合高职学生层次和高职教育特点,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可采取项目教学法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际的工作项目为主线,先由教师将项目分解为不同的任务,并对相应的任务作适当的理论讲解和示例,然后由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各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4]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到本课程,授课以典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纸为项目主线,先进行结构整体任务分解,后进行构件计算,授课过程按工作过程先后顺序进行。采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式教学,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每一个项目设多个工作任务,项目完成后提交相应成果。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根据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的修订要求,适当补充新原理、新技术、新标准等教学内容,建立“混凝土结构”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课程教学与建筑结构规范标准、施工员岗位标准同步。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强混凝土结构构造设计内容的教学,纠正学生在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过程中“重计算、轻构造”的思维趋势,将各种构件构造设计相关规范条文与教学内容对照讲解。做到教材和规范条文相结合,在课程基本内容的教学结束之后安排一定课时和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等规范标准的学习。[5]
四、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改变以试卷考试分数评定为主的传统考核思维,结合课程项目教学,突出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过程评价,可配合课堂提问、项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任务成果等考核手段,注重平时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综合评价,结合实际项目结构施工图识读、会审、结构构件验算和竣工图绘制等动手实际操作项目,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核成绩可分解为三部分,分别为考勤和课堂表现(占20%权重)、项目过程考核(占30%权重)和期末综合考试(理论+技能,占50%权重)。
五、结论
基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员培养目标,结合“混凝土结构”教学实践,对课程教学定位与目标、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积极性增强。通过“混凝土结构”的学习,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结构计算与验算及结构施工图识读与绘制等基本技能,获得了综合分析解决工程结构问题的能力。同时,项目模块化的课程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课程教学实现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等教学目标,达到培养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员的要求,为学生胜任施工员岗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JGJ/T250-2011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黄昆,张宪江.高职混凝土结构课程项目化实践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105-107.
[3]刘光华.高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才智,2009,
9(5):80-81.
[4]罗方,孔永昌,吴岁岁.高职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9):35-36.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宋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