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正在颠覆我们的生活。如果说苹果重新定义了手机,亚马逊重新定义了零售,腾讯重新定义了沟通,滴滴重新定义了出行。互联网+时代,软件基础设施也正在被重新定义。
软件基础设施需要再定义
技术的发展就是对应用的逐步适应,目前整个应用环境发生了极大地改变。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工具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用户的认知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意义上高大上的技术应用正在变得越来越平民化,导致整个应用基础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一、两年间我们感受到的驱动比过去十年都要强。”苏州工业园区计算中心主任袁飚说。“从这个角度来讲,IT系统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工具到复杂工具再到协同,最后发展到所谓的生态自治,是不断地适应新需求的一条进化之路。”
袁飚认为软件之前是窄客户需求,而现在变成了大众需求,软件普及化再加上云计算的再集中化过程,帮助软件达到了真正的生态系统层面的集成。
他以苏州工业园的实际应用为例,苏州工业园的电子政务框架涵盖所有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服务,以及对管理和各个枢纽的支撑,需要对所有的业务逻辑和数据信息提供支持。因此,苏州工业园在搭建基础架构时提出所有资源服务化,将所有应用要素资源化,资源化之后进行资源服务化和服务规范化,最后形成真正的生态大体系。
首先苏州工业园将基础设施的建设分为了企业、居民、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四个维度。在这四个工作面和工作对象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充分发挥以用户为核心的思维。明确信息系统不是为了建系统,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在方法上按照三库三通资源化思想,分为法人、人口、地理信息三大库,建立虚拟的政府信息空间。三通是居民通、企业通和政务通,主要满足内部应用的交互,是所有资源服务化的表现。传统的做法是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苏州工业园按照协作生态域的概念,将居民通、企业通和政务通分为不同的治理域(也就是不同的权限域)进行协作。
将前端界面放在企业通里面,企业在进行申报时首先在企业通这个独立的信息空间里进行处理,之后提交给政务通。政务通面向政府工作人员,作用相当于窗口,政务通之内有自己集成的软件系统,处理过后再返回到其他空间,整个过程的痕迹都会在系统中保存下来,并且每个应用进程的存储都有自己的逻辑,数据资产属性是不一样的。
在传统架构下,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系统,甚至是从内到外都有自己的系统,造成了信息孤岛和信息重复填报等现象。三库三通资源化思想打破了传统以流程为核心的开发建设模式;转向以信息为核心的开发建设模式,将居民通、企业通和政务通建成为三个独立的生态系统管理域,三个域之间协同概念,通过资源化的手段进行连接,形成信息共享的外循环体系,确保整个政府应用的柔性。
依然没有“银弹”
40年前,Brooks博士在《人月神话》中得出结论,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只有适度改进,没有包治百病的“银弹”。
如今,在互联网+时代,形势变得更加多元化。雅各布森国际董事长Ivar Jacobson(雅各布森)博士被公认是深刻影响并改变着整个软件工业开发模式的世界级大师,同时也是引领软件行业伟大的思想家和成功的实践者。他表示,在“互联网+”时代软件开发方法需要更加丰富多元化的开发方式跟环境。软件开发在“互联网+”时代不可以再次割裂、分开,它必须要有通用性跟公用性。
Ivar Jacobson介绍说,如Essence是一个关于核心开发的方法论。有一个基础内核,在内核之上把应用分开,分成通用性以及行业性。举例说, Munich re保险公司在软件开发时使用的是Essence开发方法论,搭建了实践资源池和项目资源池,并在最基础的实践包里面进行萃取,随着启动包在开发不同的环节以及项目的进展过程当中灵活的添加或者减少开发环境。
Gartner大中华区云计算、基础软件资深分析师Matthew也表示,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互联网公司对传统行业的入侵,传统企业现在面临很大的压力。早在几年前Gartner每年一度的数字大会上,Gartner就提出所有的架构会成为过去,企业内部应用架构需要重新设计,传统的CL客户端和服务端上层的架构即将成为过去。
在新的业务的需求下企业应该如何搭建应用架构?Matthew认为有四大技术值得关注:首先是应用和服务的架构,我们从手机应用程序中得到启发,手机应用程序可以调用不同渠道的资源,通过不同的应用去接触底层服务而且这些服务可以和其他的应用进行共享。同时,在进行应用升级时采用传统手段会很复杂,可能需要3到6个月的时间,采用这种架构可以单独升级某一个服务或者某一个客户端。这种架构更适合电子商务或者“互联网+”的应用。
其次是客户端技术,瘦客户端在调用资源时会对后台服务器产生很大压力,而 Fit clients既不太瘦也不太肥,而是刚刚好。和手机应用程序类似,通过一个API接触后台服务,其实它是把传统的应用服务器上的功能迁移到新的终端之上,应用数据逻辑或者是图像也可以在终端上生产出来
第三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企业环境里,互联网环境下需要新的应用服务器架构,也需要新应用的服务器,而这会在未来成为潮流。
最后是SOA服务,软件定义应用服务满足了灵活性要求,但在企业架构中还需要满足安全、弹性、隐私等要求,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传统的应用层跟下面物理层间隔开来。如服务控制的闸口技术,可以在应用接触底层服务时提供高可用性、虚拟化并且安全的环境。
对此,东方通首席科学家朱律玮认为,不仅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对应用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传统的应用开发角度来说,也需要支持更多移动设备为客户进行服务。并且从技术运维的角度也对软件整体发展提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有大量服务器需要提供运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考虑能够快速的开发应用系统。从开发到运维成为一个整体过程,这需要软件整体技术提升以适应现代潮流的发展。 他认为有四个层面需要关注:首先,从应用服务的角度看,传统的应用构建模式实际上是相对构建了单体的大应用系统,在这个基础上面去进行集成,不利于敏捷和快速上线的需求。现在应该将大而复杂的应用系统分解为小的应用服务,也就是微服务,不仅可以快速组合应用,还可以更好地利用硬件的可扩能力。
其次,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推动了对数据的应用,现在需要将数据更好地整合和深度加工分析,从而支撑实际的应用,在数据的采集阶段就要考虑大数据分析层面。
第三是资源利用层面,现在应用的规模不再是从百到千到万这样的并发交易级别,而是扩展到百万、千万甚至亿这样的级别,传统的硬件架构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应用的需求。在硬件资源应用层面需要更多的去考虑,除虚拟化技术外,还需要将硬件纳入软件体系,形成软件定义硬件架构。
最后是运维管理层面,这需要从软件开发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包括开发、测试到上线前的模拟运行,以及上线后的完整的运维系统。“在这样一个新的技术潮流之下,我们东方通会针对新的基础架构提供从产品到解决方案,到服务,甚至是运营服务的整体的解决方案,来支撑用户构建自己的业务系统以及发展自己的应用系统。” 朱律玮说。
更多交互、更多协作
云计算是再集中化的过程。如果说之前的集中是工具集中,那么现在的软件就是生态系统的集中,向虚拟空间的生态方向前进。软件形成了2个关键词:治理与进化。此外,现在的软件生命周期概念中已经没有清晰的边界,甚至很多情况下建设者、开发者和应用层本身的边界也不是非常清晰。
如Ivar Jacobson博士所说,软件开发在“互联网+”时代不可以再次割裂,而是必须要有通用性跟公用性。因此,用户和厂商之间,甚至是厂商与厂商之间需要更多的协作。
对此,东方通CEO沈惠中表示,在软件基础设施这个层面,它的需求不再仅仅是一些完全单一的产品,而是将更多的可能关注点投注到基础设施层面,重新定义企业自己所想要的整个解决方案。
袁飚表示,现在从传统IT建设的流程来看,从建设到应用再到运维、运营,整个过程现在越来越密不可分,从整体来说就是一种协作概念。用户和厂商之间是一种深度合作的概念,不像以前的软件系统简单交付,整个周期不再像原来简单划分。之前的软件有工具概念并以流程为核心,软件封装相对纯粹和简单。而现在是用户和厂商之间有很强的交互和体验,双方要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化。
“由于之前技术基本上被美国所垄断,导致国内软件厂商大都采取应用型交付手段。如今在整个流程已经不能清晰分割的情况下,软件的搭建和开发需要大量支撑,基础设施必须重新定义重新搭建,需要尝试和用户共同协作。所以,苏州工业园选择了东方通进行合作,因为他们拥有比较扎实的中间件工艺,并能够和我们共同协作进行探索。”他说。
向标准化前进
除协作外,Dr.Lvar Jacobson博士表示,“目前在西方有一个趋势,叫做‘工业互联网’,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一个机构组织,由很多知名大公司作为这个机构的创始人,包括IBM、通用电器、思科、英特尔、ATT、爱立信,甚至华为也是创始者之一。而‘工业互联网’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清除让大家广泛接受‘互联网+’和物联网方面的障碍。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标准才能实现这样的过渡和革命,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标准是过渡到‘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前提。”
袁飚也认为软件封装之后很难更改,现在流行的软件硬化概念就是资源化和标准化。而现在很多新的东西也在面临标准化的问题。只有形成标准化的形式以后才有可能做到自动化,自动化之后才可以做到智慧和智能,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沈惠中透露,东方通正在和无锡物联网研究院联合进行国际物联网总体架构标准研究,国际物联网总体架构标准刚获得国际组织批准,目前处于立标阶段,尚未正式对外公布。东方通是参与该标准起草的单位之一。据了解,东方通早年就开始涉足物联网领域。2014年,该公司整合内部优质资源并投资1,000万元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无锡东方通,致力于成为东方通在大数据、物联网领域的业务主体。另据公司年报透露,东方通未来将积极寻求在物联网等领域外延式发展机会。
沈惠中表示这可能是我国首次进行重大领域里面的核心标准制定,在物联网整体架构标准制定后,下面还要延伸出很多具体实践标准和应用标准,这一系列可能越往底层走越能够看到产业的增值。“在去年年初我们在创业板上市之后,短短一年多时间,我们不断在内部进行业务梳理和重组,并在外部花十几亿资金进行收购。把东方通从一个单一的中间件产品厂商,逐步升级为一个可以提供整体软件基础设施以及应用解决方案的整体厂商。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提供包括虚拟化、基础中间件、数据应用平台、移动应用平台等软件基础设施,以及大数据政务、大数据信息安全、大数据网络优化以及跨行业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的解决方案。”
软件基础设施需要再定义
技术的发展就是对应用的逐步适应,目前整个应用环境发生了极大地改变。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工具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用户的认知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意义上高大上的技术应用正在变得越来越平民化,导致整个应用基础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一、两年间我们感受到的驱动比过去十年都要强。”苏州工业园区计算中心主任袁飚说。“从这个角度来讲,IT系统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工具到复杂工具再到协同,最后发展到所谓的生态自治,是不断地适应新需求的一条进化之路。”
袁飚认为软件之前是窄客户需求,而现在变成了大众需求,软件普及化再加上云计算的再集中化过程,帮助软件达到了真正的生态系统层面的集成。
他以苏州工业园的实际应用为例,苏州工业园的电子政务框架涵盖所有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服务,以及对管理和各个枢纽的支撑,需要对所有的业务逻辑和数据信息提供支持。因此,苏州工业园在搭建基础架构时提出所有资源服务化,将所有应用要素资源化,资源化之后进行资源服务化和服务规范化,最后形成真正的生态大体系。
首先苏州工业园将基础设施的建设分为了企业、居民、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四个维度。在这四个工作面和工作对象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充分发挥以用户为核心的思维。明确信息系统不是为了建系统,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在方法上按照三库三通资源化思想,分为法人、人口、地理信息三大库,建立虚拟的政府信息空间。三通是居民通、企业通和政务通,主要满足内部应用的交互,是所有资源服务化的表现。传统的做法是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苏州工业园按照协作生态域的概念,将居民通、企业通和政务通分为不同的治理域(也就是不同的权限域)进行协作。
将前端界面放在企业通里面,企业在进行申报时首先在企业通这个独立的信息空间里进行处理,之后提交给政务通。政务通面向政府工作人员,作用相当于窗口,政务通之内有自己集成的软件系统,处理过后再返回到其他空间,整个过程的痕迹都会在系统中保存下来,并且每个应用进程的存储都有自己的逻辑,数据资产属性是不一样的。
在传统架构下,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系统,甚至是从内到外都有自己的系统,造成了信息孤岛和信息重复填报等现象。三库三通资源化思想打破了传统以流程为核心的开发建设模式;转向以信息为核心的开发建设模式,将居民通、企业通和政务通建成为三个独立的生态系统管理域,三个域之间协同概念,通过资源化的手段进行连接,形成信息共享的外循环体系,确保整个政府应用的柔性。
依然没有“银弹”
40年前,Brooks博士在《人月神话》中得出结论,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只有适度改进,没有包治百病的“银弹”。
如今,在互联网+时代,形势变得更加多元化。雅各布森国际董事长Ivar Jacobson(雅各布森)博士被公认是深刻影响并改变着整个软件工业开发模式的世界级大师,同时也是引领软件行业伟大的思想家和成功的实践者。他表示,在“互联网+”时代软件开发方法需要更加丰富多元化的开发方式跟环境。软件开发在“互联网+”时代不可以再次割裂、分开,它必须要有通用性跟公用性。
Ivar Jacobson介绍说,如Essence是一个关于核心开发的方法论。有一个基础内核,在内核之上把应用分开,分成通用性以及行业性。举例说, Munich re保险公司在软件开发时使用的是Essence开发方法论,搭建了实践资源池和项目资源池,并在最基础的实践包里面进行萃取,随着启动包在开发不同的环节以及项目的进展过程当中灵活的添加或者减少开发环境。
Gartner大中华区云计算、基础软件资深分析师Matthew也表示,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互联网公司对传统行业的入侵,传统企业现在面临很大的压力。早在几年前Gartner每年一度的数字大会上,Gartner就提出所有的架构会成为过去,企业内部应用架构需要重新设计,传统的CL客户端和服务端上层的架构即将成为过去。
在新的业务的需求下企业应该如何搭建应用架构?Matthew认为有四大技术值得关注:首先是应用和服务的架构,我们从手机应用程序中得到启发,手机应用程序可以调用不同渠道的资源,通过不同的应用去接触底层服务而且这些服务可以和其他的应用进行共享。同时,在进行应用升级时采用传统手段会很复杂,可能需要3到6个月的时间,采用这种架构可以单独升级某一个服务或者某一个客户端。这种架构更适合电子商务或者“互联网+”的应用。
其次是客户端技术,瘦客户端在调用资源时会对后台服务器产生很大压力,而 Fit clients既不太瘦也不太肥,而是刚刚好。和手机应用程序类似,通过一个API接触后台服务,其实它是把传统的应用服务器上的功能迁移到新的终端之上,应用数据逻辑或者是图像也可以在终端上生产出来
第三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企业环境里,互联网环境下需要新的应用服务器架构,也需要新应用的服务器,而这会在未来成为潮流。
最后是SOA服务,软件定义应用服务满足了灵活性要求,但在企业架构中还需要满足安全、弹性、隐私等要求,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传统的应用层跟下面物理层间隔开来。如服务控制的闸口技术,可以在应用接触底层服务时提供高可用性、虚拟化并且安全的环境。
对此,东方通首席科学家朱律玮认为,不仅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对应用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传统的应用开发角度来说,也需要支持更多移动设备为客户进行服务。并且从技术运维的角度也对软件整体发展提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有大量服务器需要提供运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考虑能够快速的开发应用系统。从开发到运维成为一个整体过程,这需要软件整体技术提升以适应现代潮流的发展。 他认为有四个层面需要关注:首先,从应用服务的角度看,传统的应用构建模式实际上是相对构建了单体的大应用系统,在这个基础上面去进行集成,不利于敏捷和快速上线的需求。现在应该将大而复杂的应用系统分解为小的应用服务,也就是微服务,不仅可以快速组合应用,还可以更好地利用硬件的可扩能力。
其次,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推动了对数据的应用,现在需要将数据更好地整合和深度加工分析,从而支撑实际的应用,在数据的采集阶段就要考虑大数据分析层面。
第三是资源利用层面,现在应用的规模不再是从百到千到万这样的并发交易级别,而是扩展到百万、千万甚至亿这样的级别,传统的硬件架构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应用的需求。在硬件资源应用层面需要更多的去考虑,除虚拟化技术外,还需要将硬件纳入软件体系,形成软件定义硬件架构。
最后是运维管理层面,这需要从软件开发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包括开发、测试到上线前的模拟运行,以及上线后的完整的运维系统。“在这样一个新的技术潮流之下,我们东方通会针对新的基础架构提供从产品到解决方案,到服务,甚至是运营服务的整体的解决方案,来支撑用户构建自己的业务系统以及发展自己的应用系统。” 朱律玮说。
更多交互、更多协作
云计算是再集中化的过程。如果说之前的集中是工具集中,那么现在的软件就是生态系统的集中,向虚拟空间的生态方向前进。软件形成了2个关键词:治理与进化。此外,现在的软件生命周期概念中已经没有清晰的边界,甚至很多情况下建设者、开发者和应用层本身的边界也不是非常清晰。
如Ivar Jacobson博士所说,软件开发在“互联网+”时代不可以再次割裂,而是必须要有通用性跟公用性。因此,用户和厂商之间,甚至是厂商与厂商之间需要更多的协作。
对此,东方通CEO沈惠中表示,在软件基础设施这个层面,它的需求不再仅仅是一些完全单一的产品,而是将更多的可能关注点投注到基础设施层面,重新定义企业自己所想要的整个解决方案。
袁飚表示,现在从传统IT建设的流程来看,从建设到应用再到运维、运营,整个过程现在越来越密不可分,从整体来说就是一种协作概念。用户和厂商之间是一种深度合作的概念,不像以前的软件系统简单交付,整个周期不再像原来简单划分。之前的软件有工具概念并以流程为核心,软件封装相对纯粹和简单。而现在是用户和厂商之间有很强的交互和体验,双方要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化。
“由于之前技术基本上被美国所垄断,导致国内软件厂商大都采取应用型交付手段。如今在整个流程已经不能清晰分割的情况下,软件的搭建和开发需要大量支撑,基础设施必须重新定义重新搭建,需要尝试和用户共同协作。所以,苏州工业园选择了东方通进行合作,因为他们拥有比较扎实的中间件工艺,并能够和我们共同协作进行探索。”他说。
向标准化前进
除协作外,Dr.Lvar Jacobson博士表示,“目前在西方有一个趋势,叫做‘工业互联网’,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一个机构组织,由很多知名大公司作为这个机构的创始人,包括IBM、通用电器、思科、英特尔、ATT、爱立信,甚至华为也是创始者之一。而‘工业互联网’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清除让大家广泛接受‘互联网+’和物联网方面的障碍。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标准才能实现这样的过渡和革命,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标准是过渡到‘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前提。”
袁飚也认为软件封装之后很难更改,现在流行的软件硬化概念就是资源化和标准化。而现在很多新的东西也在面临标准化的问题。只有形成标准化的形式以后才有可能做到自动化,自动化之后才可以做到智慧和智能,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沈惠中透露,东方通正在和无锡物联网研究院联合进行国际物联网总体架构标准研究,国际物联网总体架构标准刚获得国际组织批准,目前处于立标阶段,尚未正式对外公布。东方通是参与该标准起草的单位之一。据了解,东方通早年就开始涉足物联网领域。2014年,该公司整合内部优质资源并投资1,000万元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无锡东方通,致力于成为东方通在大数据、物联网领域的业务主体。另据公司年报透露,东方通未来将积极寻求在物联网等领域外延式发展机会。
沈惠中表示这可能是我国首次进行重大领域里面的核心标准制定,在物联网整体架构标准制定后,下面还要延伸出很多具体实践标准和应用标准,这一系列可能越往底层走越能够看到产业的增值。“在去年年初我们在创业板上市之后,短短一年多时间,我们不断在内部进行业务梳理和重组,并在外部花十几亿资金进行收购。把东方通从一个单一的中间件产品厂商,逐步升级为一个可以提供整体软件基础设施以及应用解决方案的整体厂商。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提供包括虚拟化、基础中间件、数据应用平台、移动应用平台等软件基础设施,以及大数据政务、大数据信息安全、大数据网络优化以及跨行业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