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上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环境,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每堂课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最大的自由思维空间和表现机会,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一种吸引力,让学生有学习兴趣,快乐地学。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 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指出: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树立“以生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者、支配者的角色,树立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的观念,从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
一、创建和谐课堂,让学生敢参与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机会,采用平等的互教互学方式,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面向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多一分期待的目光、鼓励的笑意、亲切的赞许。这些都会激起学生发言的勇气和胆量。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愿参与
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舒畅的情境,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异、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获取知识。在思品课上,教学生活化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导入新课能拉近书本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思想品德课改变枯燥的说教式内容,使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体会到思想品德的内容,从而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更充满兴趣,愿意学习这门课。
2.教学情境生活化,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在课堂上,思想品德教师要精心创设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希望憧憬,激发出学生心底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要求,启迪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
3.教学方式生活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宽松的氛围。
许多学生平时聊天,都是滔滔不绝,可是一上思品课却无精打采,这是因为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内外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我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收看“新闻联播”,上课时运用新闻播报、时事演讲、时政知识抢答等形式丰富学习内容,选取学生听得到、看得见的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真实思考,使教学摆脱说教和灌输,变得真实、生动和丰富。
4.作业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善于利用学业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索的能力,并能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要知识巩固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
三、分类实施教学,让学生能参与。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慨,即使是学生再感兴趣的问题,也总有不动弹的学生;反之,即使是很普通的问题,也总有学生经常争着举手。问题在哪里呢?就像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那一个。所以,在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表现。作为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时,其实也是在面向不同类型的学生。学生的类型有很多,但对主动参与学习这点来说,通常分积极参与和不积极参与的两类。面对这两类学生教师该怎么做呢?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这两类学生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事可干、有事愿干、有事能干,人人都动起来,人人都忙起来。
四、改变传统模式,让学生多参与。
“说”不是单一的教学环节,它同时要求学生动脑。这时教师如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他们就会多说。因此,我注重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说的机会。如课堂提问这一环节,由教师问学生改为学生问学生。学生问学生,他们的积极性更高,更乐于接受。同时,我发现学生提问的方式出现了多样化、趣味性。有的学生甚至点名由谁来回答;容易答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还变个花样,设置一些迷惑性的问题让别人回答;更为有趣的是,有的学生还结合教材以自己为例,让别人判断他是一个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人。虽然课堂提问教师问学生和学生问学生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效果截然不同。这种方法的使用,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高涨,甚至有的为自己没有被叫到而感到遗憾。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要我答”变成了现在的“我要答”。回答的过程中说的学生多了,说的话多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
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巧参与。
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我们的教学应该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整合教育资源,密切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如在学习《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让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摄影等方式调查当地存在的环境问题。组织学生组成环保小组进行环保宣传;组织校园环保志愿者一日行动;组织学生参加清洁社区的活动,还让学生向环保部门提出整治、保护环境的建议,为加强环保工作献计献策等等,提高学生履行环保义务的认识。
思想品德课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老师必须给学生创设最大的自由思维空间和表现机会,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一种吸引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兴趣盎然地学。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 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指出: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树立“以生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者、支配者的角色,树立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的观念,从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
一、创建和谐课堂,让学生敢参与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机会,采用平等的互教互学方式,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面向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多一分期待的目光、鼓励的笑意、亲切的赞许。这些都会激起学生发言的勇气和胆量。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愿参与
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舒畅的情境,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异、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获取知识。在思品课上,教学生活化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导入新课能拉近书本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思想品德课改变枯燥的说教式内容,使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体会到思想品德的内容,从而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更充满兴趣,愿意学习这门课。
2.教学情境生活化,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在课堂上,思想品德教师要精心创设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希望憧憬,激发出学生心底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要求,启迪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
3.教学方式生活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宽松的氛围。
许多学生平时聊天,都是滔滔不绝,可是一上思品课却无精打采,这是因为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内外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我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收看“新闻联播”,上课时运用新闻播报、时事演讲、时政知识抢答等形式丰富学习内容,选取学生听得到、看得见的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真实思考,使教学摆脱说教和灌输,变得真实、生动和丰富。
4.作业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善于利用学业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索的能力,并能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要知识巩固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
三、分类实施教学,让学生能参与。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慨,即使是学生再感兴趣的问题,也总有不动弹的学生;反之,即使是很普通的问题,也总有学生经常争着举手。问题在哪里呢?就像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那一个。所以,在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表现。作为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时,其实也是在面向不同类型的学生。学生的类型有很多,但对主动参与学习这点来说,通常分积极参与和不积极参与的两类。面对这两类学生教师该怎么做呢?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这两类学生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事可干、有事愿干、有事能干,人人都动起来,人人都忙起来。
四、改变传统模式,让学生多参与。
“说”不是单一的教学环节,它同时要求学生动脑。这时教师如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他们就会多说。因此,我注重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说的机会。如课堂提问这一环节,由教师问学生改为学生问学生。学生问学生,他们的积极性更高,更乐于接受。同时,我发现学生提问的方式出现了多样化、趣味性。有的学生甚至点名由谁来回答;容易答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还变个花样,设置一些迷惑性的问题让别人回答;更为有趣的是,有的学生还结合教材以自己为例,让别人判断他是一个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人。虽然课堂提问教师问学生和学生问学生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效果截然不同。这种方法的使用,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高涨,甚至有的为自己没有被叫到而感到遗憾。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要我答”变成了现在的“我要答”。回答的过程中说的学生多了,说的话多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
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巧参与。
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我们的教学应该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整合教育资源,密切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如在学习《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让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摄影等方式调查当地存在的环境问题。组织学生组成环保小组进行环保宣传;组织校园环保志愿者一日行动;组织学生参加清洁社区的活动,还让学生向环保部门提出整治、保护环境的建议,为加强环保工作献计献策等等,提高学生履行环保义务的认识。
思想品德课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老师必须给学生创设最大的自由思维空间和表现机会,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一种吸引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兴趣盎然地学。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