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农牧区学生来说,一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畏惧、枯燥、无味,尤其是对数学没有兴趣。学生一般基础都比较差、自学能力不强、缺乏主动性、反应能力较低,加上有些学生连普通话都不会听,因此在农牧区教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针对此种情况,在我任教小学数学教师以来,我就苦苦思索怎么样教好农牧区学生的小学数学这个问题。带着这个思想,结合当前的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认为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提高兴趣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71-01
一、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理解、关爱学生。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其次,要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在学习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信心,才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如在选择练习时要注意分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作业测评时最好少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课堂提问时面要广一些,使多数学生有正确回答问题的机会。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就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例如:学了长方形知识后,可以计算蓝球场等各类长方形形状的东西的面积,学了小数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到商场看看商品的标价,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際应用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二、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倾听能力
倾听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修养。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才能开发智力,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做为少数民族小学生,有相当多的人都不大熟普通话,如在课堂上又不认真倾听,其结果往往是课后一问三不知.可见,倾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使学生想听.数学教学以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主,所以数学课程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要设计好教学的环节,并设置好鼓励和激励的措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把音乐、游戏、情景剧等引入课堂。其次要教给学生听的方法,使学生会听.教师在上课之前应提前到班,督促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要让学生在听课前做到“心静”。同时,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听别人说话时应该全神贯注,要注视老师或同学的眼睛,不能东张西望、心猿意马,尽量听懂对方的意思;倾听时不能打断对方的话;有些学生能力稍微差些,在听之前,老师要给学生提一些要求。
三、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问是探究的源,发现是提问而探究的果。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于达成学习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我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让学生提问,可是学生却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这是因为学生长期被动的学习,没有掌握提问的方法。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不大懂讲普通话,语言上有障碍,羞于表达问题,怕出错,久而久之,养成了不爱提问的习惯。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于问、乐于问、善于问。
1.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有的课,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題,一环扣一环,而且落实的也不错。但是学生没有机会提问题。如果用以往的评价标准,这是一节好课;但是用新课程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这是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则不是一节好课。
2.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供心理安全感,让每个学生敢于提问。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有较多的温暖,有良好的交往,有较多的表达机会。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在从事某项学习活动时,有足够的安全感,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间民主、自由、和谐,学生间互相协作的和谐的教学气氛,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地方。
3.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他们由不会问到会问,善问。教师要示范提问的方法,然后启发学生如何提问,让每个学生善于提问。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绕有兴趣地热烈地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同时,教师还要在发现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在平时的每一堂课中,教师的提问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
4.正确对待、处理学生的提问。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予以重视,哪怕有些问题“不象样”。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需要老师的鼓励,一次提问就是孩子的一次尝试,我们不应该扼杀学生的尝试与好奇心。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热情鼓励,提供成功的体验。创造力人人都有,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和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当一个人的才能为他人所承认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因此,教师的热情鼓励,无疑是一种强大有力的催化剂,可以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乐于提问。
四、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一个学生只要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在课堂上一般都就会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在倾听的过程中,如果有了疑问勇于提出问题,就会及时的把疑难问题弄懂。而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自学,就会自己主动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增强,他的学习也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青海教育》.
【关键词】提高兴趣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71-01
一、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理解、关爱学生。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其次,要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在学习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信心,才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如在选择练习时要注意分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作业测评时最好少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课堂提问时面要广一些,使多数学生有正确回答问题的机会。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就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例如:学了长方形知识后,可以计算蓝球场等各类长方形形状的东西的面积,学了小数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到商场看看商品的标价,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際应用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二、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倾听能力
倾听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修养。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才能开发智力,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做为少数民族小学生,有相当多的人都不大熟普通话,如在课堂上又不认真倾听,其结果往往是课后一问三不知.可见,倾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使学生想听.数学教学以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主,所以数学课程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要设计好教学的环节,并设置好鼓励和激励的措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把音乐、游戏、情景剧等引入课堂。其次要教给学生听的方法,使学生会听.教师在上课之前应提前到班,督促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要让学生在听课前做到“心静”。同时,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听别人说话时应该全神贯注,要注视老师或同学的眼睛,不能东张西望、心猿意马,尽量听懂对方的意思;倾听时不能打断对方的话;有些学生能力稍微差些,在听之前,老师要给学生提一些要求。
三、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问是探究的源,发现是提问而探究的果。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于达成学习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我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让学生提问,可是学生却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这是因为学生长期被动的学习,没有掌握提问的方法。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不大懂讲普通话,语言上有障碍,羞于表达问题,怕出错,久而久之,养成了不爱提问的习惯。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于问、乐于问、善于问。
1.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有的课,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題,一环扣一环,而且落实的也不错。但是学生没有机会提问题。如果用以往的评价标准,这是一节好课;但是用新课程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这是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则不是一节好课。
2.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供心理安全感,让每个学生敢于提问。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有较多的温暖,有良好的交往,有较多的表达机会。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在从事某项学习活动时,有足够的安全感,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间民主、自由、和谐,学生间互相协作的和谐的教学气氛,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地方。
3.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他们由不会问到会问,善问。教师要示范提问的方法,然后启发学生如何提问,让每个学生善于提问。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绕有兴趣地热烈地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同时,教师还要在发现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在平时的每一堂课中,教师的提问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
4.正确对待、处理学生的提问。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予以重视,哪怕有些问题“不象样”。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需要老师的鼓励,一次提问就是孩子的一次尝试,我们不应该扼杀学生的尝试与好奇心。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热情鼓励,提供成功的体验。创造力人人都有,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和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当一个人的才能为他人所承认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因此,教师的热情鼓励,无疑是一种强大有力的催化剂,可以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乐于提问。
四、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一个学生只要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在课堂上一般都就会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在倾听的过程中,如果有了疑问勇于提出问题,就会及时的把疑难问题弄懂。而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自学,就会自己主动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增强,他的学习也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青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