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刑庭最新判例中的“特定的针对性”及其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影响

来源 :北大国际法与比较法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jun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2月,前南刑庭作出的佩里希奇案上诉判决认为,“特定的针对性”是“帮助和煽动”个人刑事责任客观要件的必要条件。随后的斯塔尼希奇案审判庭判决也追随这一认定。这两个判决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虽然前南刑庭的判例对国际刑事法院不具有拘束力,但鉴于国际刑事法院在其决定中曾多次借鉴前南刑庭对于国际刑法具体问题的解释,可以预见国际刑事法院在未来处理相关案件时,很有可能参考前南刑庭为“帮助和煽动”个人刑事责任所确立的标准。目前,关于“特定的针对性”是否属于“帮助和煽动”的构成要件,前南刑庭的判决之间还存在不一致。即便答案是肯定的,相比于客观要件,“特定的针对性”被认定为主观要件更符合逻辑,更有助于弥合判例之间的不一致以及消除有罪不罚的情况。
其他文献
关于国际法之目的,人们有不同见解。国际法当然谋求实现各种国际行为者的政治价值观、利益和偏好,但它同时也表现为批判的标准和制约有权者的手段。工具主义和形式主义是国际法
如果一方有权合法地对另一方造成损失,则该方通过索要对价来令另一方免受此损失并不侵犯后者的权益;相反,这种选择权的存在对后者有利.法律可能只是为了使人们免受作出此等权
就特殊动产所有权变动,"交付说"的构造意味着对第三人的恶意推定,不论是最高人民法院采纳的"交付生效+登记对抗说",还是"登记亦得生效说",皆几无适用余地。就海船所有权让与,
从当代中国的结社权保障实践和大国治理的现实难题出发,可以提炼出一套“国家治理结社观”.不同于主流的“法条主义结社观”,在这种路径看来,国家是否保障、何时保障以及如何
目前,已生效的国际条约超过50000个,几乎涵盖了国际事务和国家职权的各个方面。但是仍有评论者认为国际法缺乏效力———原因在于国际法普遍缺少中央强制执行机制及其典型的自
民主作为现代法政理论核心,现代政治社会公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是当下以及未来我国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议题,亦是我国宪法的庄严承诺。本期刊出的宾夕法尼亚大学Edward L.Rubin教
期刊
使用指标是当代全球治理的一项显著特征。指标被用于  进行国家间的比较和排名,以决定如何分配外国援助或投资,以及认定国家是否遵守其条约义务等不同目的。本文定义了指标的
12月2日,市政协党组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吉林主持会议.rn党组成员结合政协工作实际交流学习体会.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全会是在全市
期刊
功利主义与罗尔斯代表的平等主义在社会基本正义框架上的分歧绕不开在主体本质问题上的深刻争论.在该问题上的立场直接决定了差别原则下对最小受惠者的定义和身份识别,并影响
12 月 5 日,2019年市政协委员学习班举行.500余位委员听取了市政协主席吉林就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所作的辅导报告,并以委员学习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