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教师,在我们真正走进历史课堂教学时,会发现由于历史知识固有的过去性特点,不能采取任何方式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进行直接观察,导致历史课堂的教学气氛常常是较为沉闷、压抑的。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会降低学生听讲的兴趣和效果,反之,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由于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对历史的教学有着积极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在历史课堂中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气氛管理。同时,课堂教学气氛的好坏同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手段是分不开的。所以本文将结合课堂教学气氛的特点及教师的教学理念、手段等对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历史教学 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管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2.055
一、课堂教学气氛的含义
课堂教学气氛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相互作用构成的心理环境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反映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双方的交往程度和合作水平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氛围,或欢乐,或沉闷,或高昂,或压抑等。
二、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气氛制约着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情绪,并对学习效果、动机、态度产生影响。进行课堂教学氛围管理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对教师课堂教学是有积极作用的,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有很大的必要性。
1.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进行历史学习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处在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的师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而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吸收知识,也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思考。而且,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被课堂气氛所感染,受教师渊博的历史知识、精湛的授课艺术所吸引,在课堂上切身感受到知识的奥秘和无穷的力量,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2.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
课堂气氛管理是课堂教学管理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合作进行的有关教与学的活动,而教师教学的开展是离不开学生以及学生的配合的。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师生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畅所欲言,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并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处于一种低沉、压抑的课堂教学氛围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下降,情绪低沉,注意力也不集中了,配合教师教学的意愿也下降,这都不利于教师进一步开展其教学。
三、对教师在历史课堂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建议
由上文可知,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有其必要性和作用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气氛呢?首先,我们需要从课堂教学气氛的感染性和个体感受的差异性特征入手;其次,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课堂气氛的好坏同教师是否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手段、方式是分不开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合理运用教学技能、手段等。
1.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气氛具有感染性的特点,使学生在情感上找到共鸣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班级都是由年龄相近、经历相当、心理感受相似的学生组成的教学集体,当班级中部分学生出现某种情绪,由于心理感受的相似,这种情绪经常就能迅速感染周围的学生。所以,我们需要合理运用其感染性,使学生在情感上找到共鸣。例如,历史教师在讲授历史教材下册《盛唐气象》这一课时,由于有的学生对唐朝的文化有事先了解和比较喜欢唐朝文化,那么这部分学生会形成积极的氛围。此时教师就要采取相关的措施,例如可以通过让此部分同学起来分享他们眼里的唐朝的社会气象,開个小型的关于唐朝气象的故事会等,由此让课堂氛围变得积极起来。由于同学间年龄相当,地位一致,所以由同学展现出来的效果往往能带动其他同学,且比教师讲解的效果更好,更有带动性、感染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气氛的感染性特点,寻找切入口,营造具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们找到共鸣,并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2.教师需要了解全体学生在课堂氛围中的具体感受
尽管课堂气氛可以感染到全体学生,但人的情感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复杂心理感受,与人的学识、经历、素养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使是同样的感受,每个学生理解都会有偏差,不可能一模一样:侧重点可能不同、理解层次有差异、价值观存在差别。并且也由于在课堂上存在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情况,每个学生对教学的配合程度、学习能力存在不同,所以教师需要去细致了解学生的具体感受,并从反馈信息中鉴别哪些是创造性想法,哪些是误解,做到去谬求真、由浅入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教师在对所讲内容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后,一定要细致地去了解学生的感受,可以以邀请学生起来分享、做题、写小论文等形式进行了解。这样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情况,使教学更富针对性。
3.合理运用教师渊博知识、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使其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
学生通常都是青少年,教师学识渊博、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富有深度,很容易就成为学生们的榜样。历史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将自身的渊博学识外化,并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传授历史知识,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注意力也会集中,切身感受到知识的奥妙和无穷的力量,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有了求知的热情,整个班级的课堂教学氛围便是积极的。如果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授课时,或妙语连珠,或字字珠玑,让学生如饮甘醇,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的语言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和谐悦耳的音乐性等,教师用这种语言讲述历史,一定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历史学习,由此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4.合理运用历史教学技能,调节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技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师进行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合理的运用历史教学技能,是每个历史教师都需要修炼的技能,以此来调节课堂教学氛围。在运用历史教学技能方面,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技能,利用语音音调、语速、停顿的改变,调节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在讲授一些历史名词上,由于历史知识可能存在一定的枯燥性,课堂教学气氛是低沉的,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较为高昂的音调讲授知识,用适中的语速而不是缓慢的语速讲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低沉的氛围。相反,在过于喧闹、嘈杂的课堂上,教师就要运用停顿来提示、警告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氛围冷静下来,达到目的。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提问技能,例如用提问的方式来导入一堂历史新课,通过设置问题,邀请学生回答来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在一堂课的开始就在班级中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范围。在课程中,可以提出一些需要合作进行的趣味性问题,使课堂氛围变得热烈起来。
5.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调动课堂教学氛围
沉闷的课堂气氛时常是由于教师传统的满堂讲的教学方式造成的,学生被迫机械接受,机械地记笔记,死记硬背,缺乏思考的过程造成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中合理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由学习,分享学习成果;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乐于探究。有了思考的过程、探讨的过程,课堂教学氛围也不再沉闷,反而变得积极了起来。
总之,课堂教学氛围管理作为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对历史教师进行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调节,使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关成刚、王晓薇《“课堂气氛”的研究述评》,《上海教育科研》2020年第7期。
[2] 张雪平《情感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学苑教育》2012年第12期。
[3] 齐文华《如何活跃历史教学的课堂气氛》,《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12期。
[4] 黄俊琳《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如何创设最佳教学情景》,《文学教育》2018年第9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 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管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2.055
一、课堂教学气氛的含义
课堂教学气氛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相互作用构成的心理环境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反映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双方的交往程度和合作水平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氛围,或欢乐,或沉闷,或高昂,或压抑等。
二、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气氛制约着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情绪,并对学习效果、动机、态度产生影响。进行课堂教学氛围管理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对教师课堂教学是有积极作用的,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有很大的必要性。
1.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进行历史学习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处在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的师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而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吸收知识,也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思考。而且,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被课堂气氛所感染,受教师渊博的历史知识、精湛的授课艺术所吸引,在课堂上切身感受到知识的奥秘和无穷的力量,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2.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
课堂气氛管理是课堂教学管理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合作进行的有关教与学的活动,而教师教学的开展是离不开学生以及学生的配合的。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师生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畅所欲言,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并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处于一种低沉、压抑的课堂教学氛围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下降,情绪低沉,注意力也不集中了,配合教师教学的意愿也下降,这都不利于教师进一步开展其教学。
三、对教师在历史课堂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建议
由上文可知,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有其必要性和作用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气氛呢?首先,我们需要从课堂教学气氛的感染性和个体感受的差异性特征入手;其次,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课堂气氛的好坏同教师是否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手段、方式是分不开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合理运用教学技能、手段等。
1.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气氛具有感染性的特点,使学生在情感上找到共鸣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班级都是由年龄相近、经历相当、心理感受相似的学生组成的教学集体,当班级中部分学生出现某种情绪,由于心理感受的相似,这种情绪经常就能迅速感染周围的学生。所以,我们需要合理运用其感染性,使学生在情感上找到共鸣。例如,历史教师在讲授历史教材下册《盛唐气象》这一课时,由于有的学生对唐朝的文化有事先了解和比较喜欢唐朝文化,那么这部分学生会形成积极的氛围。此时教师就要采取相关的措施,例如可以通过让此部分同学起来分享他们眼里的唐朝的社会气象,開个小型的关于唐朝气象的故事会等,由此让课堂氛围变得积极起来。由于同学间年龄相当,地位一致,所以由同学展现出来的效果往往能带动其他同学,且比教师讲解的效果更好,更有带动性、感染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气氛的感染性特点,寻找切入口,营造具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们找到共鸣,并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2.教师需要了解全体学生在课堂氛围中的具体感受
尽管课堂气氛可以感染到全体学生,但人的情感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复杂心理感受,与人的学识、经历、素养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使是同样的感受,每个学生理解都会有偏差,不可能一模一样:侧重点可能不同、理解层次有差异、价值观存在差别。并且也由于在课堂上存在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情况,每个学生对教学的配合程度、学习能力存在不同,所以教师需要去细致了解学生的具体感受,并从反馈信息中鉴别哪些是创造性想法,哪些是误解,做到去谬求真、由浅入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教师在对所讲内容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后,一定要细致地去了解学生的感受,可以以邀请学生起来分享、做题、写小论文等形式进行了解。这样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情况,使教学更富针对性。
3.合理运用教师渊博知识、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使其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
学生通常都是青少年,教师学识渊博、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富有深度,很容易就成为学生们的榜样。历史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将自身的渊博学识外化,并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传授历史知识,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注意力也会集中,切身感受到知识的奥妙和无穷的力量,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有了求知的热情,整个班级的课堂教学氛围便是积极的。如果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授课时,或妙语连珠,或字字珠玑,让学生如饮甘醇,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的语言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和谐悦耳的音乐性等,教师用这种语言讲述历史,一定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历史学习,由此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4.合理运用历史教学技能,调节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技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师进行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合理的运用历史教学技能,是每个历史教师都需要修炼的技能,以此来调节课堂教学氛围。在运用历史教学技能方面,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技能,利用语音音调、语速、停顿的改变,调节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在讲授一些历史名词上,由于历史知识可能存在一定的枯燥性,课堂教学气氛是低沉的,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较为高昂的音调讲授知识,用适中的语速而不是缓慢的语速讲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低沉的氛围。相反,在过于喧闹、嘈杂的课堂上,教师就要运用停顿来提示、警告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氛围冷静下来,达到目的。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提问技能,例如用提问的方式来导入一堂历史新课,通过设置问题,邀请学生回答来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在一堂课的开始就在班级中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范围。在课程中,可以提出一些需要合作进行的趣味性问题,使课堂氛围变得热烈起来。
5.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调动课堂教学氛围
沉闷的课堂气氛时常是由于教师传统的满堂讲的教学方式造成的,学生被迫机械接受,机械地记笔记,死记硬背,缺乏思考的过程造成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中合理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由学习,分享学习成果;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乐于探究。有了思考的过程、探讨的过程,课堂教学氛围也不再沉闷,反而变得积极了起来。
总之,课堂教学氛围管理作为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对历史教师进行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调节,使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关成刚、王晓薇《“课堂气氛”的研究述评》,《上海教育科研》2020年第7期。
[2] 张雪平《情感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学苑教育》2012年第12期。
[3] 齐文华《如何活跃历史教学的课堂气氛》,《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12期。
[4] 黄俊琳《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如何创设最佳教学情景》,《文学教育》201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