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思想品德课中增设了一些活动课,如何上好这些活动课,笔者有几点想法:
一、在活动中实现参与层次的目标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特别是思想品德活动教学,如果离开了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就会变得毫无价值。相反,如果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活动教学,才能“将学习材料中的有意义的内容与学生的个人的意义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意义学习” 这种具有主体参与性的学习才有可持续性,才能成为生命不竭的源头活水。如在九年级《人生难免有挫折》活动教学中可预设在课中让学生参与如下的“问题情境”:“前不久,有位同学给老师带来了一个游戏玩具,我做了许多次都失败了,至今仍然没有成功。今天,我把这个游戏玩具带到了课堂,希望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个游戏”。出示课题:“人生难免有挫折”;随后同学们四人一组进入游戏活动中,在亲自参与、主动实践中感悟游戏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形成正确对待挫折的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健康的品格修养,交流游戏的心得;最后进入“表达交流”,各组根据参与游戏的状况,结合认知内容,从解决游戏体验各种实际问题中,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
综观整个活动设计,力图在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在游戏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操作应用知识中完成一定的目标,提升生活经验,领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真谛。
二、在活动中实现体验层次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教师是权威,教师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是一个被动的倾听者和学习者。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领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必须创设某种情景,使之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让生活经验升华为自己的追求,学会逐步承担社会责任,直到能够独立地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如教学中可设置如下这样一道“活动模拟题”。
今天的金坛,是长江经济带的一座重要城市。目前,全市人民豪情满怀,正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某校初三学生也准备在假期开展“全面建设金坛小康”的宣传活动。
假如你是该校初三的一名学生,请你参与:
(1)拟订一个宣传内容(不与同学们拟订的以下内容重复)。
a.在全面建设金坛小康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的中心工作。
b.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后的金坛前景。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撰写一篇宣传稿件(任选一个宣传内容展开说明)。
(3)设计一条宣传标语(30字以内),另增设创意分。
该活动模拟试题注重选材的本土化,用学生熟悉的热点事例,特别是自己家乡建设小康的生活实例作载体,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生活体验与所学的知识围绕主题大胆创新、有机整合是活动模拟的主旨所在。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对学生应用知识和经验去应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指导意义,而且设置开放性的小试题拟写宣传内容;宽泛的内容范围,为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速度和个性潜质的不同,学生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表现,所以题目中“另增设创意分”,即为最好的例证引导。
此类活动模拟题立足于学生生活实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既体现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求异性,又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迁移、理解、整合、运用等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取材的区域性特色,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有效地突出了学科的价值取向和德育功能。因此,活动教学的生命恰恰在于学生的自主体验。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切身感受,获得经验,在经验过程中实现主体积极内化,最终形成自己的经验结构,实现自主发展,推进社会化进程。;因此我们不能也不要替代孩子的体验。
三、在活动中实现内化层次的维度目标
本课程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
如八年级“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内容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求“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学中,可以预设活动方案《我们的家园正在……》(对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及建议)。在创设情景、明确活动主题后,学生可以搜集有关保护环境的故事、诗歌、广告语,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请珍惜水吧!否则,人们看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也可以搜集有关破坏污染环境的资料、图片等,而且可以通过走访、参观、实地考察了解学校周边在水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动物保护、植物生长等方面的状况。在合作中分享交流,在探究中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可贵,并通过如“绿化设计我们的校园”“关于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报告及建议”等可操作性践行来加以内化,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
活动教学有其质的规定性,它是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运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体验,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合一,不但使学生从活动中感悟,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去实践内化。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教学,无论是在课前、课中,还是在课后,都将会给思想品德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更具人文性、实践性,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这“四大支柱”来建构终身学习的平台,为将来个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活动中实现参与层次的目标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特别是思想品德活动教学,如果离开了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就会变得毫无价值。相反,如果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活动教学,才能“将学习材料中的有意义的内容与学生的个人的意义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意义学习” 这种具有主体参与性的学习才有可持续性,才能成为生命不竭的源头活水。如在九年级《人生难免有挫折》活动教学中可预设在课中让学生参与如下的“问题情境”:“前不久,有位同学给老师带来了一个游戏玩具,我做了许多次都失败了,至今仍然没有成功。今天,我把这个游戏玩具带到了课堂,希望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个游戏”。出示课题:“人生难免有挫折”;随后同学们四人一组进入游戏活动中,在亲自参与、主动实践中感悟游戏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形成正确对待挫折的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健康的品格修养,交流游戏的心得;最后进入“表达交流”,各组根据参与游戏的状况,结合认知内容,从解决游戏体验各种实际问题中,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
综观整个活动设计,力图在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在游戏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操作应用知识中完成一定的目标,提升生活经验,领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真谛。
二、在活动中实现体验层次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教师是权威,教师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是一个被动的倾听者和学习者。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领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必须创设某种情景,使之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让生活经验升华为自己的追求,学会逐步承担社会责任,直到能够独立地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如教学中可设置如下这样一道“活动模拟题”。
今天的金坛,是长江经济带的一座重要城市。目前,全市人民豪情满怀,正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某校初三学生也准备在假期开展“全面建设金坛小康”的宣传活动。
假如你是该校初三的一名学生,请你参与:
(1)拟订一个宣传内容(不与同学们拟订的以下内容重复)。
a.在全面建设金坛小康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的中心工作。
b.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后的金坛前景。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撰写一篇宣传稿件(任选一个宣传内容展开说明)。
(3)设计一条宣传标语(30字以内),另增设创意分。
该活动模拟试题注重选材的本土化,用学生熟悉的热点事例,特别是自己家乡建设小康的生活实例作载体,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生活体验与所学的知识围绕主题大胆创新、有机整合是活动模拟的主旨所在。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对学生应用知识和经验去应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指导意义,而且设置开放性的小试题拟写宣传内容;宽泛的内容范围,为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速度和个性潜质的不同,学生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表现,所以题目中“另增设创意分”,即为最好的例证引导。
此类活动模拟题立足于学生生活实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既体现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求异性,又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迁移、理解、整合、运用等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取材的区域性特色,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有效地突出了学科的价值取向和德育功能。因此,活动教学的生命恰恰在于学生的自主体验。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切身感受,获得经验,在经验过程中实现主体积极内化,最终形成自己的经验结构,实现自主发展,推进社会化进程。;因此我们不能也不要替代孩子的体验。
三、在活动中实现内化层次的维度目标
本课程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
如八年级“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内容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求“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学中,可以预设活动方案《我们的家园正在……》(对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及建议)。在创设情景、明确活动主题后,学生可以搜集有关保护环境的故事、诗歌、广告语,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请珍惜水吧!否则,人们看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也可以搜集有关破坏污染环境的资料、图片等,而且可以通过走访、参观、实地考察了解学校周边在水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动物保护、植物生长等方面的状况。在合作中分享交流,在探究中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可贵,并通过如“绿化设计我们的校园”“关于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报告及建议”等可操作性践行来加以内化,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
活动教学有其质的规定性,它是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运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体验,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合一,不但使学生从活动中感悟,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去实践内化。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教学,无论是在课前、课中,还是在课后,都将会给思想品德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更具人文性、实践性,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这“四大支柱”来建构终身学习的平台,为将来个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