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教育孩子是每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都关注的问题,而如何对待新生在教育学上是很讲究的,作为一名一年级数学教师,我准备将重心放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如何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呢?
根据一年级的特性,我们将重点放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纪律及课前准备
一年级新生正由幼儿园及家庭向学校过渡,对于孩子而言,需要改正一些坏习惯,更加有组织、有纪律。在课堂上我会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不允许随意讲话,摆弄东西,如:没有让做题时,不允许动笔和文具盒等。这样才能维护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课前准备是为了让每堂课学习时间充足,不会过多的浪费时间准备、寻找学具,并避免学生因此产生的分心。使学习更加高效。
二、认真上课
(1)跟读课题及例题、题目。读,不属于语文的专利。数学同样需要。但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够,还不能自主的读题,就需要老师带领,学生跟读,目的是通过跟读,提高注意力,加深对题意的理解,从中发现问题,找出信息。裴松之在《三国志》中提到“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所以让学生跟读是很有用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
(2).大胆鼓励发言。学,是一个相对的活动。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个人的独角戏无论再怎么出色,都是不成功的。这里需要学生的互动,才能体现教与学的相辅相成。学生才是真正主体。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回答正确的加以表扬、肯定;对回答错误的帮助进行订正,对其独立思考、勇气等不同方面进行肯定,鼓励下次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积极回答的兴趣。
(3).一句话说完整。准确的表达数学思想及概念,这需要平时的不断练习和积累,通过平时上课提醒和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完整,准确表达意思的能力。这不仅是学习上的需要,而且也为孩子语言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打下基础。
三、认真作业
(1)预习、复习。学课前预习,使学生明确新课的学习内容,对新知识有所了解,可以提高学生上课听讲的效率,化被动为主动,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复习是一个再记忆的过程,是对知识的一个巩固。根据小学儿童记忆保持的特点,刚入学的儿童对于接受信息后,他们往往以为只要接受了信息,就可以长久保持下来,不知道还要反复识记和练习才能长久保存这个道理。教师对复习的提醒,显得尤为重要。
(2)认真规范书写。齐、清洁、规范的书写要求,培养学生严谨对待生活和知识的细节。教师具有示范作用,教导学生准确书写数字和符号,平时使用日字格,或者田字格。
(3)检验、订正。数学学习的旅途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因此,检验、订正就必不可少了。养成检验、订正的好习惯,需要在平时学习及练习中不断提醒。训练学生冷静和细心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简单与否,做题要慎重,不能马虎。
(4)独自抄写家作。在许多一年级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溺爱、娇惯,甚至代替孩子抄写作业。这些都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独自抄写家作,是养成学生有责任感,自己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对于家长而言,不仅仅只是每天简单接送,同时需要对孩子进行提醒、督促、检查、签字。
签字,是让家长了解教师教学进度,同时按照每日要求提醒,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检查后对孩子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与学校教师的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这也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途径。好习惯养成了,学习自然就会优秀。家长还需教会孩子每晚自己整理书包,并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学习用品。
达勒姆大学课程评估与管理中心教授彼得·蒂姆斯根据多年的调查发现:小学启蒙老师对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能延续6年直到他们小学毕业甚至更久,他说:“测试持续多少年,残留效应就会延续多长时间。” 莫非低年级的所学知识更丰富吗?显然不是。原因就在于启蒙老师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塑造和定型。紧张是一种习惯,轻松也是一种习惯。通过耐心的引导,坏习惯可以改掉,好习惯可以建立。
如何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呢?
根据一年级的特性,我们将重点放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纪律及课前准备
一年级新生正由幼儿园及家庭向学校过渡,对于孩子而言,需要改正一些坏习惯,更加有组织、有纪律。在课堂上我会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不允许随意讲话,摆弄东西,如:没有让做题时,不允许动笔和文具盒等。这样才能维护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课前准备是为了让每堂课学习时间充足,不会过多的浪费时间准备、寻找学具,并避免学生因此产生的分心。使学习更加高效。
二、认真上课
(1)跟读课题及例题、题目。读,不属于语文的专利。数学同样需要。但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够,还不能自主的读题,就需要老师带领,学生跟读,目的是通过跟读,提高注意力,加深对题意的理解,从中发现问题,找出信息。裴松之在《三国志》中提到“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所以让学生跟读是很有用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
(2).大胆鼓励发言。学,是一个相对的活动。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个人的独角戏无论再怎么出色,都是不成功的。这里需要学生的互动,才能体现教与学的相辅相成。学生才是真正主体。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回答正确的加以表扬、肯定;对回答错误的帮助进行订正,对其独立思考、勇气等不同方面进行肯定,鼓励下次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积极回答的兴趣。
(3).一句话说完整。准确的表达数学思想及概念,这需要平时的不断练习和积累,通过平时上课提醒和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完整,准确表达意思的能力。这不仅是学习上的需要,而且也为孩子语言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打下基础。
三、认真作业
(1)预习、复习。学课前预习,使学生明确新课的学习内容,对新知识有所了解,可以提高学生上课听讲的效率,化被动为主动,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复习是一个再记忆的过程,是对知识的一个巩固。根据小学儿童记忆保持的特点,刚入学的儿童对于接受信息后,他们往往以为只要接受了信息,就可以长久保持下来,不知道还要反复识记和练习才能长久保存这个道理。教师对复习的提醒,显得尤为重要。
(2)认真规范书写。齐、清洁、规范的书写要求,培养学生严谨对待生活和知识的细节。教师具有示范作用,教导学生准确书写数字和符号,平时使用日字格,或者田字格。
(3)检验、订正。数学学习的旅途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因此,检验、订正就必不可少了。养成检验、订正的好习惯,需要在平时学习及练习中不断提醒。训练学生冷静和细心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简单与否,做题要慎重,不能马虎。
(4)独自抄写家作。在许多一年级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溺爱、娇惯,甚至代替孩子抄写作业。这些都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独自抄写家作,是养成学生有责任感,自己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对于家长而言,不仅仅只是每天简单接送,同时需要对孩子进行提醒、督促、检查、签字。
签字,是让家长了解教师教学进度,同时按照每日要求提醒,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检查后对孩子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与学校教师的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这也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途径。好习惯养成了,学习自然就会优秀。家长还需教会孩子每晚自己整理书包,并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学习用品。
达勒姆大学课程评估与管理中心教授彼得·蒂姆斯根据多年的调查发现:小学启蒙老师对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能延续6年直到他们小学毕业甚至更久,他说:“测试持续多少年,残留效应就会延续多长时间。” 莫非低年级的所学知识更丰富吗?显然不是。原因就在于启蒙老师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塑造和定型。紧张是一种习惯,轻松也是一种习惯。通过耐心的引导,坏习惯可以改掉,好习惯可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