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而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的工作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根据系统论原理,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通过操作系统(教师的教)和动力系统(学生的学)相互协调来实现的,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使教学系统(即一优二促)各组成部分达到最优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教学的最优调节和控制,同时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优状态,产生最优的学习效率,从而使教和学达到和谐地统一,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由于教学工作是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因此做好一优二促工程必须先优化教学过程,即实施“目标教学”,进而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方能大幅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对于我校数学学科来说,设置当堂课的达标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传统新授课课堂教学由于受重内容、轻行为的教学目标的影响,教师往往把课堂当作知识传授的时空,在“讲清楚”“说明白”上下功夫,教师包办课堂,用知识结构转述代替生动活泼的学生的认知过程,只重知识传授不重技能的培养,只关注中上学生不顾后进生,而一堂课效益如何,教师一般不去检测,这样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效益是低下的。若进行目标教学,教师的观念行为也会进行一系列的转变,课堂沉闷的局面也会被生动活泼的师生双向交流所代替,当堂检测量化的指标必然促使教师开展教法学法的研究,进行课堂结构的改革,课堂效率就会明显得到提高。
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探索,初中数学教学课堂逐步形成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精讲点拨系列训练为内容,以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相结合为主要学习形式,师生围饶教学目标有秩序地展开双向活动流程。其基本教学环节分为:设定目标——设计问题——组内研讨——精讲点拨——课堂训练——目标检测——总结评价等七个方面。
一、设定目标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师生共同认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问题
教师为了有效地在课堂上达到教和学的目标,必须事先备好每节课,备好学生学习的某节内容是否具备了新知识接受所必须拥有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在讲授新课时是否有时会用到以前所讲的内容。如不事先设计问题,势必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构成障碍,如讲授二次根式乘法公式时需利用七年级所学的多项式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两数和(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可把这些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加以解决。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设计问题”的投入是值得的,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能较好地解决认知提前的缺陷,为讲授新知识扫除障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三、组内研讨
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设定旧知识这些问题外,同时也将所学的新内容通过重点的分化、难点的降低设计成一个个有坡度的问题,这些新内容的问题教师不宜先讲而是让学生先预习、再学习这一环节加以解决,这样学生掌握新内容的印象会很深,效果会很高,学生通过预习不能掌握的问题,教师根据课题的特点,对一些问题采用小组研讨的办法来组织教学,变教师的提问自己解答为教师先提出问题、小组研究、学生互问、最后得出全小组的共同结论,期间教师在课堂内巡视、答疑、点拨、启发,变集体听课为小组活动、变单纯听讲为读、讲、议、练的有机结合,学为重点,讲为指导。
四、精讲点拨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的结论不尽相同,大部分的问题都能解决,有少数问题还有一定的疑问。这时教师进行适当的精讲,让学生准确地把握知识,切实达到听懂学会,同时结合教材进行渗透能力的培养。所谓“精讲”就是只讲“新知识新环节”,每节课中内容虽然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以前学过的旧知识,真正没学过的、不懂不会的新知识新环节只有一两点。“新知识新环节”是指该节课中新知识的本质内涵和全部外延。区别于所有的知识结构特征以及涉及到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旧知识转化的关节点,抓住这一点就较好地解决了“如何精讲”的问题,同时也为大题量强化训练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保证。如在讲授菱形一节时,学生已学过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一般思路,总是从边、角、对角线三方面进行研究,在这里只精讲平行四边形到菱形是如何过渡来的,应尽可能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所谓“点拨”,即教师在精讲的基础上要帮助学生实现三个转化:(1)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2)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3)把不懂不会的知识转化成已懂已会的知识。当然这里的转化必须是在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实现的,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实现的,是在教师启发诱导下,经过学生主观努力及相互研讨过程中实现的。
五、课堂训练
教师讲解点拨新知识后,进行课堂训练如随堂练习,使学生在已懂已会的基础上熟练技能,并注意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智能,必须注意以下三点:1)要有足够的训练量;2)训练必须达到的目标要求达到的认知水平;3)保证训练对所有学生的有效性。编制训练题要有低起点、小坡度,保证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低于学生认知的最低发展区内,并逐步深化和提高。确保学生熟练的技能形成,同时还要尽量渗透,并促进学生的智能的发展。
六、目标检测
“掌握学习”策略认为,反馈矫正不仅是课堂教学一个必要的环节,而且是必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1)反馈矫正是改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2)反馈矫正是减少学生知识缺陷的积累,也是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方法。在通过训练题组进行反馈矫正完成之后,教师将与课时目标对应的当堂检测评价题发给学生,限定时间让学生完成,然后公布答案,互相批阅来统计学生的达成度,从而获得本课时最后比较准确的反馈信息,这是课堂目标训练的深化。
七、总结评价
归纳知识、总结规律、概括特征、明确注意的问题,使知识得到深化和提高。师生共同认定达成度,布置作业和下节课前的预习作业。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是实践“掌握学习”理论,实施“目标教学”的核心,充分重视评价杠杆的作用,根据反馈信息及时间调整教学活动,改善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矫正,是取得大面积提高教学的关键,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优二促”工程的核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洪蓝中学)
对于我校数学学科来说,设置当堂课的达标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传统新授课课堂教学由于受重内容、轻行为的教学目标的影响,教师往往把课堂当作知识传授的时空,在“讲清楚”“说明白”上下功夫,教师包办课堂,用知识结构转述代替生动活泼的学生的认知过程,只重知识传授不重技能的培养,只关注中上学生不顾后进生,而一堂课效益如何,教师一般不去检测,这样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效益是低下的。若进行目标教学,教师的观念行为也会进行一系列的转变,课堂沉闷的局面也会被生动活泼的师生双向交流所代替,当堂检测量化的指标必然促使教师开展教法学法的研究,进行课堂结构的改革,课堂效率就会明显得到提高。
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探索,初中数学教学课堂逐步形成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精讲点拨系列训练为内容,以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相结合为主要学习形式,师生围饶教学目标有秩序地展开双向活动流程。其基本教学环节分为:设定目标——设计问题——组内研讨——精讲点拨——课堂训练——目标检测——总结评价等七个方面。
一、设定目标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师生共同认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问题
教师为了有效地在课堂上达到教和学的目标,必须事先备好每节课,备好学生学习的某节内容是否具备了新知识接受所必须拥有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在讲授新课时是否有时会用到以前所讲的内容。如不事先设计问题,势必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构成障碍,如讲授二次根式乘法公式时需利用七年级所学的多项式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两数和(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可把这些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加以解决。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设计问题”的投入是值得的,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能较好地解决认知提前的缺陷,为讲授新知识扫除障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三、组内研讨
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设定旧知识这些问题外,同时也将所学的新内容通过重点的分化、难点的降低设计成一个个有坡度的问题,这些新内容的问题教师不宜先讲而是让学生先预习、再学习这一环节加以解决,这样学生掌握新内容的印象会很深,效果会很高,学生通过预习不能掌握的问题,教师根据课题的特点,对一些问题采用小组研讨的办法来组织教学,变教师的提问自己解答为教师先提出问题、小组研究、学生互问、最后得出全小组的共同结论,期间教师在课堂内巡视、答疑、点拨、启发,变集体听课为小组活动、变单纯听讲为读、讲、议、练的有机结合,学为重点,讲为指导。
四、精讲点拨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的结论不尽相同,大部分的问题都能解决,有少数问题还有一定的疑问。这时教师进行适当的精讲,让学生准确地把握知识,切实达到听懂学会,同时结合教材进行渗透能力的培养。所谓“精讲”就是只讲“新知识新环节”,每节课中内容虽然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以前学过的旧知识,真正没学过的、不懂不会的新知识新环节只有一两点。“新知识新环节”是指该节课中新知识的本质内涵和全部外延。区别于所有的知识结构特征以及涉及到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旧知识转化的关节点,抓住这一点就较好地解决了“如何精讲”的问题,同时也为大题量强化训练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保证。如在讲授菱形一节时,学生已学过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一般思路,总是从边、角、对角线三方面进行研究,在这里只精讲平行四边形到菱形是如何过渡来的,应尽可能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所谓“点拨”,即教师在精讲的基础上要帮助学生实现三个转化:(1)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2)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3)把不懂不会的知识转化成已懂已会的知识。当然这里的转化必须是在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实现的,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实现的,是在教师启发诱导下,经过学生主观努力及相互研讨过程中实现的。
五、课堂训练
教师讲解点拨新知识后,进行课堂训练如随堂练习,使学生在已懂已会的基础上熟练技能,并注意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智能,必须注意以下三点:1)要有足够的训练量;2)训练必须达到的目标要求达到的认知水平;3)保证训练对所有学生的有效性。编制训练题要有低起点、小坡度,保证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低于学生认知的最低发展区内,并逐步深化和提高。确保学生熟练的技能形成,同时还要尽量渗透,并促进学生的智能的发展。
六、目标检测
“掌握学习”策略认为,反馈矫正不仅是课堂教学一个必要的环节,而且是必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1)反馈矫正是改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2)反馈矫正是减少学生知识缺陷的积累,也是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方法。在通过训练题组进行反馈矫正完成之后,教师将与课时目标对应的当堂检测评价题发给学生,限定时间让学生完成,然后公布答案,互相批阅来统计学生的达成度,从而获得本课时最后比较准确的反馈信息,这是课堂目标训练的深化。
七、总结评价
归纳知识、总结规律、概括特征、明确注意的问题,使知识得到深化和提高。师生共同认定达成度,布置作业和下节课前的预习作业。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是实践“掌握学习”理论,实施“目标教学”的核心,充分重视评价杠杆的作用,根据反馈信息及时间调整教学活动,改善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矫正,是取得大面积提高教学的关键,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优二促”工程的核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洪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