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旅——从信息技术启航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创新整合点
  借助多媒体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达到资源共享;增加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信息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 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鄂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一个主题的内容。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从各个星球的相关知识介绍到人类生存条件的对比,用研究成果证明目前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转入人类为探寻另一个星球付出了艰辛努力的话题,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对地球环境的现状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可以通过查找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学习资料,使自己对有关地球环境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同时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会打字、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他们经历过搜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过程。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类探索其他星球的过程,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云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搜集整理信息,与同学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人类的科学探索精神,产生热爱地球的情感。
  ● 教学环境与准备
  多媒体教室、宽带网络、360云盘共享资料、电子白板、电子课件。
  ● 教学过程
  1.活动一:走进地球,明白生存的条件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大家在这儿快乐地成长着。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视频“美丽的地球”)
  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看了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地貌各式各样,真是个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把地球称作家园?
  学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到人类可以在地球上生活,那你们知道人类生存需要哪些条件吗?(学生回答)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那你们知道人类生存必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吗?(学生回答)
  是啊,人类生存必备的三个条件是氧气、水和温度。再来看看我们的地球,地球上有充足的氧气,水资源也很丰富,同时温度很适中,有着春夏秋冬的变换。
  正因为地球具备这些条件,人类才得以繁衍生息,因此我们把地球称作家园。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多,空气质量的下降等,地球资源正在不断地减少,人类开始畅想着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新的家园。你们觉得能不能找到?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回答)
  刚才大家都说了自己的猜想,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宇宙,去找找答案。
  2.活动二:自主探究,了解地球唯一
  师:我们先到离我们最近的太阳系找找。在太阳系中有哪些星球?你们认为哪个最有可能成为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为什么?
  这是我们本次活动的探究说明(如图1)谁来读一读?说明中给我们提了什么要求?
  大家现在已经知道了要求,那就让我们开始自由探究,找找有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学生自主探究,填写自主学习卡。(如图2)
  师:同学们都很认真,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别急着回答,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交流)谁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点生介绍)
  预设:月球。
  说到月球,不得不提到阿姆斯特朗,他是登上月球的第一人。你们知道他是哪一年登上月球的吗?他的登月实现了人类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梦想。当他迈向月球第一步时曾自豪地说过一句话,有谁知道?大家齐读这句话,你们怎么理解它?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科技前进的一大步。
  除了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你们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月球的行动?嫦娥卫星是中国发射的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当你看到中国的卫星登上了月球,心情是怎样的?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探究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结论,老师将所有学生提交的结果汇总成了这张大表,你们发现了什么?(如图3)(学生回答)
  师:可见只有地球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其他星球都不适宜人类生存,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3.活动三:走近背后,体会艰辛和努力
  师:既然没有找到另一个家园,那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是不是就此停止了?(学生回答)
  为了帮助寻找另一个生存的家园,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探索宇宙的脚步,你们还知道哪些探索宇宙的活动?(学生回答)
  为了实现人类的梦想,宇航员们不断地探索着宇宙,在探索的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故事,请大家打开资源包进行自主阅读。
  学生自读故事。
  师:在这些故事中,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来给我们大家说一说。
  学生交流。
  师:寻梦之旅困难重重,艰辛无比,是一般人所不能承受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位宇航员的家书,谁给我们大家读一读。(点生读)读了这封家书,你们想说点什么?
  据我了解,每一次进入太空前,宇航员们都会给家人留下一封家书,说是家书,它更像是什么?(学生回答)家书更像是遗书,因为上天后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有的可能永远都无法回到地球。听到这里,你们又想说点什么?
  生:宇航员这种勇敢无畏、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4.活动四:美好畅想
  师:自1961年尤里·加加林进入太空,到我们“神舟十号”飞船升空,人类探索宇宙已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在这个艰难的历程中,不知有多少宇航员付出了心血、青春乃至生命。然而人们并没有放弃探索宇宙的脚步,寻找另一个生存空间已成为全世界人们的梦想。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最新的宇宙发现,一起来看一看。
  同学们,虽然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星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要相信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说不定有一天,人类真的能在宇宙中找到一个适合移居的地方。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围绕这个话题再思考,设计地球宣传卡,撰写倡议书,用QQ、微信等各种平台学习和交流。
  ● 教学反思
  本课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主线来设计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现了品德学科课程“综合性”和“活动性”的特点。而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本课的一大亮点,课堂上我将信息技术和品社教学融于一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课堂情境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感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主,先带着任务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释疑解惑,去观察、了解,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然后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了团队精神。这种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而能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使他们兴奋、自豪,非常有成就感,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拓展了学习渠道。而云交流平台能让学生进行交流并保存交流内容,有助于后续学习,并能使其轻松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教学效果令人满意。课后,我让学生继续围绕这个话题再思考,设计地球宣传卡,撰写倡议书,鼓励他们使用各种平台,用更多的方式进行学习和交流,感受分享的乐趣。云平台和网络不仅延续了活动,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能力的提升和自我建构的喜悦。
  总之,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整合,就应该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又借助学科载体学习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学习问题。
其他文献
对2007年的高考作文题进行审视,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改进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笔者不揣冒昧,尝试分析其侧重点如下:    一、生活阅历与人生体悟    生活经验的直接和间接积累,对语文学习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这早已是语文教育界的共识。因而在高考作文题中侧重考查学生的生活阅历与人生体悟,也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几乎每年的作文题都具有这个特征:让生活向语文开放,让语
纳米布沙漠的降雨量非常少,有时甚至一年不下一滴雨。那么,生活在这里的动物们,是靠什么来补充水分的呢?  雾。纳米布沙漠虽然干燥,但离海不远。海上的雾气可以随风飘入沙漠,并在气温较低的夜里,凝结成露珠。动物们就靠这露珠来补水。  为了收取到足够的露水,动物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招式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比如小甲虫,其取水的方式就很奇特,也很有趣。  天刚擦黑,甲虫们就成群结队地出发了。它们往沙丘的顶上
创客教育课程是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创客教育落地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推进动力。目前,创客教育课程属于校本课程,因而各校在实施过程中个性突出,有些则偏离了综合课程应有的育人功能,需要教研部门从研究的视角进行区域推进,从而实现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享受教育公平。为此,“区域推进创客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对淮安市中小学创客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
2019年12月31日,美国著名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发布题为《夺回海上优势:为实施决策中心战推进美国水面舰艇部队转型》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了决策中心战作战概念。  2020年2月11日,CSBA发布《马赛克战:利用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统实施决策中心战》报告。报告认为,在与中俄等大国对手的长期竞争中,仅通过战术上的调整无法保持长期优势,应考虑新的作战方法以维持长期优势,摒
一人被治安拘留,一人在逃匿一个月后被警方逮获,一位民警被认为是幕后指使人,遭到辞退——三人受到牵连,这就是一个网帖的风险。当“空饷门”成为罗生门,官方和民间的表述,哪一个才接近事实?被举报对象涉及公权力、尤其是涉及警察本身时,又如何避免挟私报复的权力惯性?    “两人被抓,一人被辞”后的监督困境  赵阳被抓后,吕古财跑了,民警郁刚被停了职。  吕古财东躲西藏,和警方玩了一个月的猫鼠游戏,最终还是
新课标说: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应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识和追求。但是,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如何呢?  笔者对所任两个班级(八年级上,共106人)作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经常看课外书的8人,只占7.5%,偶尔看的33人,也只占31.2%,而基本不看的51人,占48.2%,根本不看的
无论是古诗(词),还是现代诗,最大的特点便是含蓄。而含蓄的特征之一,便是运用大量的意象。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贺铸《青玉案》中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等;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云彩、金柳、夕阳、青荇、虹、梦、清泉、星辉、夏虫”等等,都是典型而生动的意象。那么,在欣赏诗歌时,如何将这些表情委婉而达意丰富的意象理解深透呢?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从诗
侄女梅布尔可谓爱好众多,用我当初的话来评论就是,她自己不清楚喜欢啥,又没恒心。  她说想学钢琴,家长专门把奶奶的名牌钢琴搬来并调好给她练,请的是海牙艺术学院的教练,每周来上一次课。才学了两个月,她就不愿意继续了,说是已经报了曲棍球训练班。她还同时学着绘画和跳舞。做家长的,除了周末和课余时间开车送她参与这些兴趣活动,还要关注她不断冒出的尝试新爱好的突发奇想。  有一次全家出动观看了她的曲棍球比赛后,
千百年来,国破家亡之痛、贬谪失意之愁、亲人离别之绪、边地征战之苦,牵动了多少人的心绪。古人抒发情感常常借助于一定的物象来传达,猿声就作为一种意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荆州记》载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也有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它拨动了多少离人、思妇、迁客、羁旅的心弦,它所涵盖的是失意、悲伤、凄怆、哀怨。    一、猿声传
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明珠。尤其是《前赤壁赋》更是将诗情、画意、哲学三者统一,展现了一幅空灵的山水画卷,一个超脱的美学境界,如同遥远的烛光,摇曳千年,令后人赞叹吟唱,百读不厌。  众多的语文教材都选用了《前赤壁赋》,几乎所有参考书均将课文的感情线索梳理为“乐——悲——乐”的脉络。初秋之夜,清风送爽,明月高悬,泛舟大江,美酒佳朋,怎一个“乐”字了得!然而随着客吹洞箫,其声如泣,乐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