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了广西蚕桑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蚕桑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广西蚕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蚕业;现代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S8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0-0379-01
近代蚕业经历了从欧洲到日本,再到中国的转移历程,如今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蚕桑业再次出现了“东桑西移”的转移现象,这表明一个行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取决于其自身效益的高低。蚕业本身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苦、脏、累”是传统蚕业的特点[1-2]。蚕业现代化就是改变传统蚕桑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机制和思想意识,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蚕业,以实用的科学技术设备装备蚕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蚕业,用现代农业标准培育蚕农主体,用工业的理念发展蚕业,推进蚕业向科学化、持续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广西蚕茧产量从2005年起连续5年稳居全国首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蚕业第一大省,然而养蚕区的年轻人宁可出外打工都不愿种桑养蚕,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普遍老龄化,蚕桑生产后继乏人[3]。促进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变势在必行,实现高效率、高科技种桑养蚕,提高蚕业行业的效益,任重道远[4]。
1广西蚕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1.1蚕业生产现代化条件刚刚起步
一是机械化。随着市场中工业品的丰富,人们开始尝试用机械动力取代人畜动力,用机械操作取代手工操作,比如用小型汽油机带喷淋器取代手摇式的喷雾器消毒;用电动切叶机取代手工切桑叶等,以提高生产效率。二是桑园水利化。近年来广西进行了农田改造工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桑园灌溉条件,为提高桑叶单位产量、质量打下了基础。三是电气化。目前广西有几个蚕种场建设了配备有电热自动控制系统和湿度调控系统的蚕种催青室、配备有中央空调或独立空调的蚕种生产车间。四是蚕房标准化。蚕区很多蚕户的蚕房不再是简易式,而是水电方便、六面光、有对流窗,有的已安装空调和排风扇等先进设备。
1.2现代科学桑蚕生产技术有所普及
统一催青、小蚕共育、少回育、简易自动上簇等生产技术在广西都已取得很好的成绩,并得到了推广普及。
1.3蚕业生产产业化基本形成
近年来,广西蚕业一直重视产业化,通过加强对企业及蚕农的帮助扶持,“多予少取放活”,致力发展“公司 基地 农户”生产模式,规模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09年,广西共有持证加工茧丝的企业78家,自动缫丝机24万台,约消化广西蚕茧总量的70%,年生丝产量约1.6万t,居全国第2位,产值约42.9亿元,为城镇居民和吸纳农民工就业提供了4万个工作岗位。
2广西蚕业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蚕业投入不足
蚕业投入的不足,使广西蚕业现代化建设推进乏力。蚕业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2方面: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对蚕业专用器械的现代化改造,设计上缺少投入。目前,在生产中用于蚕业生产的机械一般都是广大蚕农和蚕桑技术人员为节约劳动力而利用市场中某些同类产品稍加改造后用于蚕桑生产,不能完全适应蚕业生产要求。二是劳动力投入不足。劳动力弱化,蚕业劳力素质普遍下降。由于城市的高度开放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广西区蚕茧主产地,青壮年一般都外出打工,留在村中种桑养蚕的一般都是些老、弱、妇、孺,从事种桑养蚕的劳动力趋于弱化。
2.2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广西蚕业科技人才不足1 50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仅38人,占全区蚕业科技人员总数的2.5%。其人才现状与广西桑蚕业快速持续发展的态势形成强烈反差,极不相称。只有大量的科技人才支撑,才能确保广西蚕业可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最终实现蚕业现代化。
2.3产业化程度低
蚕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蚕业现代化的途径之一,而现在广西蚕业的产业化发展程度普遍比较低,阻碍了蚕业现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桑蚕业产业化水平低、企业规模小、没有形成核心品牌产品、茧丝加工水平较低、加工技术比较落后、缺乏熟练工人、产量达不到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级不高、深加工企业太少、经济效益不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较低等方面。
3促进蚕业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3.1加大蚕桑业的资金投入
在全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委托有能力的科研单位或机械设备制造厂家设计制造能满足蚕业生产需要的现代化设备。比如符合要求的削茧机、分蛹机及简易适用的簇具及采茧器械等从种桑养蚕到蚕种生产的一系列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尽可能地降低蚕业对手工劳力的依赖。
3.2加强桑园生产基础建设
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当集中”的原则,标准化种植,建设配套的排灌设施,建立高产桑园。
3.3多渠道培养多层次蚕业专业技术人才
针对广西蚕业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建议在广西高等院校和高职恢复或设立蚕学专业,因广西大学有专业教师、设备、蚕房、桑园等,教育条件十分成熟,恢复专业并不困难。还应建立蚕业技术培训长效机制,以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力量。多渠道招生、多模式培养,是完善广西茧丝绸产业各级科技人才网络的有效措施。
3.4大力提高广西蚕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进一步把广大蚕户的分散生产和善于管理的企业统一经營相结合,由统一的组织向蚕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从而提高广西蚕茧的产量质量。二是推进蚕业由简单初级蚕茧生产向产供销一体化转变,改进缫丝工艺,延长蚕桑产业深加工的产业链。三是提高蚕业资源的利用率,如桑叶和桑枝切片制药、蚕沙沼池建设、冬季桑园套种等。
4参考文献
[1] 徐作明.安康市蚕桑业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7):90-91.
[2] 冉景旷.凌云县蚕桑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蚕业,2008,29(1):76-78.
[3] 莫嘉凌.广西蚕桑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J].广西蚕业,2005,42(1):38-43.
[4] 魏耀峰.洛南县蚕桑业发展现状、目标及政策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2009,25(11):13,64.
关键词蚕业;现代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S8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0-0379-01
近代蚕业经历了从欧洲到日本,再到中国的转移历程,如今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蚕桑业再次出现了“东桑西移”的转移现象,这表明一个行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取决于其自身效益的高低。蚕业本身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苦、脏、累”是传统蚕业的特点[1-2]。蚕业现代化就是改变传统蚕桑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机制和思想意识,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蚕业,以实用的科学技术设备装备蚕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蚕业,用现代农业标准培育蚕农主体,用工业的理念发展蚕业,推进蚕业向科学化、持续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广西蚕茧产量从2005年起连续5年稳居全国首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蚕业第一大省,然而养蚕区的年轻人宁可出外打工都不愿种桑养蚕,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普遍老龄化,蚕桑生产后继乏人[3]。促进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变势在必行,实现高效率、高科技种桑养蚕,提高蚕业行业的效益,任重道远[4]。
1广西蚕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1.1蚕业生产现代化条件刚刚起步
一是机械化。随着市场中工业品的丰富,人们开始尝试用机械动力取代人畜动力,用机械操作取代手工操作,比如用小型汽油机带喷淋器取代手摇式的喷雾器消毒;用电动切叶机取代手工切桑叶等,以提高生产效率。二是桑园水利化。近年来广西进行了农田改造工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桑园灌溉条件,为提高桑叶单位产量、质量打下了基础。三是电气化。目前广西有几个蚕种场建设了配备有电热自动控制系统和湿度调控系统的蚕种催青室、配备有中央空调或独立空调的蚕种生产车间。四是蚕房标准化。蚕区很多蚕户的蚕房不再是简易式,而是水电方便、六面光、有对流窗,有的已安装空调和排风扇等先进设备。
1.2现代科学桑蚕生产技术有所普及
统一催青、小蚕共育、少回育、简易自动上簇等生产技术在广西都已取得很好的成绩,并得到了推广普及。
1.3蚕业生产产业化基本形成
近年来,广西蚕业一直重视产业化,通过加强对企业及蚕农的帮助扶持,“多予少取放活”,致力发展“公司 基地 农户”生产模式,规模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09年,广西共有持证加工茧丝的企业78家,自动缫丝机24万台,约消化广西蚕茧总量的70%,年生丝产量约1.6万t,居全国第2位,产值约42.9亿元,为城镇居民和吸纳农民工就业提供了4万个工作岗位。
2广西蚕业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蚕业投入不足
蚕业投入的不足,使广西蚕业现代化建设推进乏力。蚕业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2方面: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对蚕业专用器械的现代化改造,设计上缺少投入。目前,在生产中用于蚕业生产的机械一般都是广大蚕农和蚕桑技术人员为节约劳动力而利用市场中某些同类产品稍加改造后用于蚕桑生产,不能完全适应蚕业生产要求。二是劳动力投入不足。劳动力弱化,蚕业劳力素质普遍下降。由于城市的高度开放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广西区蚕茧主产地,青壮年一般都外出打工,留在村中种桑养蚕的一般都是些老、弱、妇、孺,从事种桑养蚕的劳动力趋于弱化。
2.2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广西蚕业科技人才不足1 50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仅38人,占全区蚕业科技人员总数的2.5%。其人才现状与广西桑蚕业快速持续发展的态势形成强烈反差,极不相称。只有大量的科技人才支撑,才能确保广西蚕业可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最终实现蚕业现代化。
2.3产业化程度低
蚕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蚕业现代化的途径之一,而现在广西蚕业的产业化发展程度普遍比较低,阻碍了蚕业现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桑蚕业产业化水平低、企业规模小、没有形成核心品牌产品、茧丝加工水平较低、加工技术比较落后、缺乏熟练工人、产量达不到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级不高、深加工企业太少、经济效益不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较低等方面。
3促进蚕业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3.1加大蚕桑业的资金投入
在全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委托有能力的科研单位或机械设备制造厂家设计制造能满足蚕业生产需要的现代化设备。比如符合要求的削茧机、分蛹机及简易适用的簇具及采茧器械等从种桑养蚕到蚕种生产的一系列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尽可能地降低蚕业对手工劳力的依赖。
3.2加强桑园生产基础建设
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当集中”的原则,标准化种植,建设配套的排灌设施,建立高产桑园。
3.3多渠道培养多层次蚕业专业技术人才
针对广西蚕业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建议在广西高等院校和高职恢复或设立蚕学专业,因广西大学有专业教师、设备、蚕房、桑园等,教育条件十分成熟,恢复专业并不困难。还应建立蚕业技术培训长效机制,以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力量。多渠道招生、多模式培养,是完善广西茧丝绸产业各级科技人才网络的有效措施。
3.4大力提高广西蚕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进一步把广大蚕户的分散生产和善于管理的企业统一经營相结合,由统一的组织向蚕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从而提高广西蚕茧的产量质量。二是推进蚕业由简单初级蚕茧生产向产供销一体化转变,改进缫丝工艺,延长蚕桑产业深加工的产业链。三是提高蚕业资源的利用率,如桑叶和桑枝切片制药、蚕沙沼池建设、冬季桑园套种等。
4参考文献
[1] 徐作明.安康市蚕桑业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7):90-91.
[2] 冉景旷.凌云县蚕桑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蚕业,2008,29(1):76-78.
[3] 莫嘉凌.广西蚕桑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J].广西蚕业,2005,42(1):38-43.
[4] 魏耀峰.洛南县蚕桑业发展现状、目标及政策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2009,25(11):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