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处理问题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能够提出问题的能力却更加难能可贵。在现今的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不光是要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关注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从传统应试教育成绩提高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就需通过一系列创新性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面对化学知识点时有效联想,并产生相应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实验。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思考中能够将问题延伸至生活,实现化学科目的学和做有力结合。
一、初中化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浅析
(1)符合学生当前发展规律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处于青春期,学生在此阶段,对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培养学生面对生活现象、化学知识点时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爱上化学,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符合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所需的化学人才需具有创新性和思维发散能力。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具备基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是符合当前经济发展人才所需的,一个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并且能通过自主探究对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现象进行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实验过程中,时常能够提出具有创新胜的想法。
(3)素质教育所需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如果教师仍采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化学知识的深奥和晦涩难懂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无法有效提高。教师在课上适时、适度地构建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问题中自发思考。就能够实现学生由“被动吸收”转变为“主动探究”,学生在探究中因兴趣内驱力,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将知识点有效拓展,最终实现学生内在化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
二、现今初中学生化学问题意识不强的成因
(1)首先存在一定的方向性问题
国内以往的化学教育目标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这一现象虽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在大多数的地区还存在着观念上的问题。”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句话颇有调侃意味,但是却是我国以往教育观念的真实写照。我们往往着眼于如何处理给定的化学问题,却忽略了问题的来源与成因。面对严峻的中考形势,为了上一个重点高中的学生们鼓足干劲去解决问题,通过简单的记忆与运算去处理大部分的化学问题。这一学习方式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降低,自然其问题意识也就难以树立。
(2)化学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有待改正
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任务主要是学习知识,其他的意识形态类问题可以等以后再进行处理。殊不知,中学阶段正是树立学生化学意识的大好时机,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头脑清晰,没有较多的社会因素束缚,因此,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是教育工作者往往只是注意教授化学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注重课堂上相关要点的讲述,而没有加强学生的体验过程,因此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致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主动意识。而这一现状直接导致了学生思维形成过程的受阻,降低了他们对问题的探索能力,自然也就更不用说如何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了。
三、培养初中生化学问题意识的方案分析
初中化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刚上中学的他们往往对于这一学科有着极大的好奇心,这正是培养初中学生化学类问题意识的大好时机。针对上述的现实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参照下文。
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当下学生的反馈合理地设定化学问题。所选择的问题必须符合当下的现实情况,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开放性。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后展开思考,在处理问题中根据题目的内容关联加深对化学知识的了解。目前的思维类研究表明:思维的形成与构思问题、处理问题有着直接的连接,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思维往往是针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展开,倘若没有了问题,人们的思维就难以调动起来。但是,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模式就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解答,他们甚至不知道处理这些问题的意义何在,得出正确答案又有什么具体作用。这是因为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没有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将设定的问题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设定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一定的代入感,进而激发他们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对化学元素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出”盖中盖补钙中所补的钙说的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进而引入化学元素的相关知识。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设定其他有趣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促使他们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在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上述内容完成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并在学习的时候发现自身的问题,进而能够提出问题。借助设定一定与初中化学知识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同时延伸出一定的疑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
在中学生的化学学科教育中,针对现今的时代环境,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深化,借助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全面性,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使得他们积极的完成相关的化学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參考文献
[1]曹关麒.历史教学中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与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5
[2]唐成亮.探究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初中化学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从传统应试教育成绩提高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就需通过一系列创新性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面对化学知识点时有效联想,并产生相应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实验。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思考中能够将问题延伸至生活,实现化学科目的学和做有力结合。
一、初中化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浅析
(1)符合学生当前发展规律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处于青春期,学生在此阶段,对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培养学生面对生活现象、化学知识点时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爱上化学,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符合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所需的化学人才需具有创新性和思维发散能力。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具备基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是符合当前经济发展人才所需的,一个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并且能通过自主探究对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现象进行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实验过程中,时常能够提出具有创新胜的想法。
(3)素质教育所需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如果教师仍采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化学知识的深奥和晦涩难懂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无法有效提高。教师在课上适时、适度地构建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问题中自发思考。就能够实现学生由“被动吸收”转变为“主动探究”,学生在探究中因兴趣内驱力,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将知识点有效拓展,最终实现学生内在化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
二、现今初中学生化学问题意识不强的成因
(1)首先存在一定的方向性问题
国内以往的化学教育目标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这一现象虽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在大多数的地区还存在着观念上的问题。”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句话颇有调侃意味,但是却是我国以往教育观念的真实写照。我们往往着眼于如何处理给定的化学问题,却忽略了问题的来源与成因。面对严峻的中考形势,为了上一个重点高中的学生们鼓足干劲去解决问题,通过简单的记忆与运算去处理大部分的化学问题。这一学习方式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降低,自然其问题意识也就难以树立。
(2)化学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有待改正
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任务主要是学习知识,其他的意识形态类问题可以等以后再进行处理。殊不知,中学阶段正是树立学生化学意识的大好时机,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头脑清晰,没有较多的社会因素束缚,因此,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是教育工作者往往只是注意教授化学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注重课堂上相关要点的讲述,而没有加强学生的体验过程,因此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致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主动意识。而这一现状直接导致了学生思维形成过程的受阻,降低了他们对问题的探索能力,自然也就更不用说如何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了。
三、培养初中生化学问题意识的方案分析
初中化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刚上中学的他们往往对于这一学科有着极大的好奇心,这正是培养初中学生化学类问题意识的大好时机。针对上述的现实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参照下文。
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当下学生的反馈合理地设定化学问题。所选择的问题必须符合当下的现实情况,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开放性。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后展开思考,在处理问题中根据题目的内容关联加深对化学知识的了解。目前的思维类研究表明:思维的形成与构思问题、处理问题有着直接的连接,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思维往往是针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展开,倘若没有了问题,人们的思维就难以调动起来。但是,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模式就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解答,他们甚至不知道处理这些问题的意义何在,得出正确答案又有什么具体作用。这是因为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没有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将设定的问题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设定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一定的代入感,进而激发他们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对化学元素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出”盖中盖补钙中所补的钙说的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进而引入化学元素的相关知识。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设定其他有趣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促使他们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在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上述内容完成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并在学习的时候发现自身的问题,进而能够提出问题。借助设定一定与初中化学知识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同时延伸出一定的疑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
在中学生的化学学科教育中,针对现今的时代环境,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深化,借助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全面性,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使得他们积极的完成相关的化学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參考文献
[1]曹关麒.历史教学中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与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5
[2]唐成亮.探究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