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的客户体验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w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致的客户体验”是互联网时代大家谈得最多的词。然而,如何才能做到极致的客户体验,大部分企业都还停留在理念和口号上。本文从客户体验测量指标定义——客户互动流程落实——承诺机制/考核机制建立给出一套系统的客户体验管理方法。极致的客户体验,也是可以这样科学管理的!
  客户满意度=客户体验-客户期望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认为,顾客满意“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效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客户满意水平是可感知效果和期望值之间的差异函数。因此根据定义要想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减小客户体验与客户期望之间的差距。
  “5GAP”模型阐述了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如图一所示:GAP5是客户期望与客户体验的服务之间的差距,这是5GAP模型的核心,是其他四种差距累计的结果。GAP1是事前调研的不足,没有真正认识到市场需要,这是企业战略定位出现了偏差;GAP2是未选择正确的流程管理,没有将管理层的感知转化为最终的产品和服务;GAP3是既定的流程没有被落实,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在流程设计过程中忽略了“人”,或对人的激励不足;GAP4是企业的市场承诺与顾客让渡价值之间的差距,是市场营销的不足,营销部门是连接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桥梁,应该采取整体营销策略,各职能部门相互协作。
  根据模型可以看出客户期望会受到口碑传播、个人需要和过往经历影响,属于外部影响因素,企业不可控或控制力不足,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在客户体验上,这是企业可控的部分。研究重点在GAP1,GAP2和GAP3的形成,即企业要怎样做好客户体验管理?
  客户体验与客户体验管理
  客户体验(Customer Experience)是一种纯主观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感受。现代服务理论研究表明,客户体验有三个主要的来源:整体品牌形象、产品和服务本身的特质以及与企业的交互和接触的过程。
  客户体验管理(CEM,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崭新客户管理方法和技术。根据伯尔尼 H·施密特(Bernd H·Schmitt)在《客户体验管理》一书中的定义,客户体验管理是“战略性地管理客户对产品或公司全面体验的过程”。它以提高客户整体体验为出发点,注重与客户的每一次接触,通过协调整合售前、售中和售后等各个阶段,各种客户接触点,或接触渠道,有目的地,无缝隙地为客户传递目标信息,创造匹配品牌承诺的正面感觉,以实现良性互动,进而创造差异化的客户体验,实现客户的忠诚,强化感知价值,从而增加企业收入与资产价值。
  客户体验管理框架(Customer Experience Framework)则是用于全方位指导客户体验管理实施过程的流程和策略的集合。
  首先明晰客户接触过程。通过梳理客户接触过程,一方面实现对客户从最初接触企业信息到最终持续使用公司产品或弃用公司产品的全过程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梳理客户接触过程来找出这个过程中的各个关键客户接触点,也就是给客户带来感知的交互场景。
  其次是定义客户感知状况和期望。在理清接触过程后,需要通过客户访谈和调研等方法明确客户感知内容,了解客户感知现状和期望。客户感知期望的确定可通过分析客户对竞争对手和行业领先企业的感知状况来定义客户最低期望。
  最后是明确改进方向。改进方向的明确首先需要区分各个感知点对客户影响的重要度,这可通过前面所述的客户调查一并进行,而后综合评估客户期望、企业能力、ROI(投资回报),围绕重要感知进行体验设计(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怎样的最佳体验),并结合感知现状进一步明确未来体验改进的方向和目标,制定改进策略(包括提升哪些感知点、提升目标、关键举措等)。
  客户体验管理的落地——客户旅程图
  接下来我们以汽车租赁服务为例,利用客户旅程图(customer journey map)来简单阐述做好客户体验管理的具体流程:
  (1)画出初始的客户旅程图(customer journey level 0)
  在画初始客户旅程图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以客户为中心”和“抓大放小”。这是因为客户旅程图的分析完完全全从客户的角度进行,采用的方法是市场调研,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简单的内部访谈和分析绝对无法推广到真实的客户身上。客户旅程图关注客户从最初访问到目标达成的全过程,工具的普遍适用性和重复使用性决定了它不能仅仅关注某一个细节。
  以汽车租赁为例,整条路径就是客户提交的租赁申请,申请被及时地接收和审核,在汽车租赁期内出现任何问题有能够有诉求的渠道,租赁期届满还车,对于单个客户来说整条路径结束。但对于企业来说整条路径是一个端到端的循环,因为企业不是服务于单个客户,或者为同一个客户不止服务一次,企业的客户体验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2)识别图中的关键客户接触点(critical customer touch point)
  关键客户接触点也是赢得客户的关键时刻,因为在与客户接触的点也是传递客户价值的点,这些点可能是直接接触点,也可能是间接接触点。同样的以汽车租赁服务为例,客户网上提交租赁申请时,操作界面的设计、申请过程的难易、申请被审查通过的时长都会影响向客户传递的价值,影响到客户体验。
  (3)定义各接触点的客户体验的测量指标(PMI:The process measures index)
  之前的客户体验都是定性的描述,接下来就要进行定量的测量,也就是定义各个接触点的客户体验测量指标。正如前面讲到的,客户体验更多的是客户在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的主观感受,是无法直接测量的,这里是通过能够影响到客户体验的其他变量来间接测量客户体验。
  例如在第(2)步讲到的租赁申请从提交到审查通过所需要的时间会影响到客户体验,时间长度是可以被定量的,所以间接地客户体验也是可以被定量测量。
  (4)了解客户体验现状和期望(From Current State to Desired State)
  客户体验被间接地测量后,企业就可以了解到目前客户期望被满足的程度,以及根据外部市场环境和行业内竞争对手的做法,结合企业自身的能力,明确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这里的期望包括两类。一类是客户期望,是企业应该满足的最低标准,因为一旦客户体验低于客户期望,客户就是不满意的;另一类是行业标杆,是企业要尽力达到的标准,因为企业想在行业中长期立足,就要不断缩小与行业领先者之间的差距。把客户期望设为0%,行业标杆设为100%。最后,目标的设立应该是公开透明的,要让员工参与到目标设立的过程中,特别是要与客户接触的员工。
  (5)明确各项改进策略的主要负责人(process owner)
  客户体验管理最终要落实到个人,建立起承诺体系、动态监控体系和以考核机制为核心的支撑体系。将改进举措的责任具体到个人,避免流于形式主义,要定期收集客户反馈,把握客户体验状况,推动服务承诺体系持续优化,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AMT顾问在帮助某企业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变革时,就充分运用到客户体验管理的理念和工具,在企业内部推动基于客户感知的前后台服务承诺机制建设,一是打通前后台,实现客户需求的对内传递和业务服务向外支持顺畅无阻碍的实现;二是服务承诺,服务承诺要求每个环节提供标准化而有质量的服务内容,确保最终结果满足客户体验要求。通过机制和理念上的转变来实现客户感知的对内 “无阻碍”传递和业务部门对客户需求的“无延迟”响应,让客户需求成为企业运营的牵引力,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落地践行。
  (具体案例见2014年5月刊AMT《前沿论丛》电子版“一个观察”栏目文章《如何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变革》)
其他文献
老板为何总是抽身乏术  很多企业老板总是向我们抱怨说:“员工表现不够积极,很多员工决定是否留在企业主要考虑薪资和工作的稳定性,相当一部分人得过且过,甚至可以说在混日子,在现场工作的低层员工更是如此。”“员工的依赖心理十分严重,老板做得越多,员工对他的依赖就越多;老板越能干,下属就越不能干;老板越操心,下面的人就越不操心。”  因此,在企业里,老板与员工的状态往往截然相反:老板忙东忙西、累死累活,员
期刊
只要细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项任务,有成千上万条借口在那儿响应你、声援你、支持你,抱怨、推诿、迁怒、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脱。  我们无法改变或支配他人,但一定能改变自己对借口的态度,远离借口的羁绊,控制借口对自己的影响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美国西点军校在世界之所以久负盛名,不仅因为它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更重要的是它还培养出无数商界精英,他们秉承军校的理念
期刊
能力素质模型是岗位任职资格的重要内容,目前正逐渐应用于人才选拔、员工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更侧重于利用能力素质模型进行人才测评而不是员工能力提升。相比之下,微软公司基于能力素质模型进行的企业知识管理推行值得我们许多企业学习借鉴。  从1995年开始,微软公司就在内部信息技术部门开展了“技能规划与开发”项目,并逐步在全公司推广。该计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  1.构建知识能力的类
期刊
战略如何落地,我们将其分为三步曲:共识—共鸣—共振。即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使各管理层充分参与研讨,取得对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的共识;在战略分解的过程中,各部门的行动计划能横向协同、纵向一致,取得共鸣;在战略执行中能够有计划有节奏地按照既定行动大纲实施落地,产生共振。战略从共识—共鸣—共振的闭环,中间需要有关键管控点,而这些关键管控点即战略管理相关的会议。  关键词:战略落地 战略研讨会 战略规划质询
期刊
基于流程的战略变革的核心是提升企业系统规划与变革能力,提升企业跨部门协同变革能力,提升企业流程变革实施能力,提升企业战略执行精细化能力。基于流程的战略规划有助于企业提升战略执行力,帮助企业完成从战略到执行的转变。  关键词:战略规划 战略落地 战略执行力 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之父哈默认为:“在以流程为中心的公司中,对于战略的考虑,并不是考虑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够获得市场的成功,而是考虑企业的流程
期刊
在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构建的构成中引入流程管理的理念和工具,我们期望能够促进分解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用流程输出和过程的观念进行引导,用流程架构对分解进行控制,能够避免该项工作开展的无序化,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在当中起到的作用。同时,增强指标、行动与企业实际业务结合的紧密性。  关键词:战略落地 平衡计分卡 流程管理 战略地图  “不能描述就不能衡量,不能衡量就不能管理”。  这是当我们提及平衡计分卡时
期刊
一项调查表明,好战略得到成功实施的比例不足10%。某项权威研究结果显示,从1988年至2000年,在全球1854家大公司中,每8家公司里就有7家未能实现盈利性增长。然而,其中竟然有90%的公司都曾经制定过详尽的战略计划,而且定下了雄心勃勃的战略目标。想必与这些曾经十分热衷战略管理的企业一样,企业家们心里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战略有用吗?这些战略实施的问题又在哪?”  常常听企业家们说:什么都可以出错
期刊
你说:流程和岗位标准化是什么关系?一个岗位碰到突发情况时怎么办?  我说:中观制度和微观制度相辅相成,在变化中寻找规律。  如果一个人在执行一个流程的某一活动的时候,由于有很多具体情况要判断,构成流程的出现很多分叉走法,以致流程图都写不下了,这该怎么办?实际工作中还会碰到很多突发情况,是流程图里没有画出来、流程里找不到工作指导的,此时该怎么处理?  这是个两难的问题。  如果把所有判断、分叉、YE
期刊
20世纪50年代后期诞生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TPS ,在80年代得以发展完善,并逐渐提炼形成一套管理系统——精益生产方式。到了80年代后期,TPS得以在全世界许多企业里得以实施和推广,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生产周期缩短,再制品减少,生产效率提高,废品减少,库存大幅度降低……  在TPS创立之初,丰田公司就开始了致力全员参与消除大规模生产的浪费来降低成本的改善活动,这些活动最终使丰田成为制造行业的领
期刊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wo imidazolium-based ionic liquid surfactants (TSIL and EFAIL) were first synthesized, and then investigated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NaHSO4 and NaCl salts on corrosion inh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