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等医学教育中实践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突出特点和重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国内外高等医学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比较,指出医学实践本身的复杂性、社会性等属性要求把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重点放在医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上,应注重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早接触科研、早接触社会实践的“三早教育”,强调“三早教育”模式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实践教学中重要性和必要性,值得加以推广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医学生;教学改革;三早教育
  随着世界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医学模式已发展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阶段,这对传统的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临床医学人才只有具备较强的临床、科研及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卫生人才的需求。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制订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明确指出“医学毕业生的质量是衡量医学院校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2]但目前国内不少高等医学院校(包括我校在内)基本上仍在“基础--临床--实习”三阶段教学模式下运行,此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解决临床实践问题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发展对未来的医生需求和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临床医学实践自身特点出发,试从医学生接触临床、科研、社会实践的角度,对国内外高等医学实践教学开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和可能采取的措施。
  一、接触临床教育模式的对比分析
  欧美、日本等国和地区的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具有基础与临床教育相互渗透、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特点。比如美国采取基础阶段渗透临床阶段教学内容,临床阶段联系基础阶段理论知识,甚至基础与临床教师共讲一门课程[3]。英国和澳大利亚则多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以医学问题为主线,根据病例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主导作用 [4-5]。日本提出“楔形教育”的模式(即前两学年提前插入专业基础课,后期采取复修基础课)和整合医学教育模式(即实行基础与临床综合教学,如某一课题(如肝脏)从细胞、组织、器官生理、病理等横向水平进行讲授),通过实施基础与临床综合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对与临床相关联的基础知识更易理解[6]。
  然而,国内不少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的基本框架仍是“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这虽然有利于学生比较集中地对基础医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和培训,但和国外医学教育模式相比,这种三段式教育模式下的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教学形式,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不紧密,易造成忽略医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致使医学毕业生的人文素质较差,专业面过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创造性思维,综合素质不高[5]。这种教育模式所产生的弊端也是目前国内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模式遵循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转变为以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心,可革除医学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弊端,能够真正实现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直接联系。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临床整体思维概念,增强职业认同感及责任感,而且还可以训练其与医患间的沟通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获取临床知识的终身学习能力。故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外高等医学院校的好的经验,遵循临床实践五年不断线和实践教学为整个临床医学人才培养重心的临床人才培养规律,创新早接触临床的教学模式,构建早期进入临床的教育教学平台,为学生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培养提供重要保障。
  二、接触科研教育模式的对比分析
  科研能力是科学素质的核心,是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科学方法去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品质和能力[6]。医学本科生早期科研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创造,是培养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的关键所在,提高医学生的科研素质是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7]。国外对医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视,课堂教学重视传授取得结论的思维过程和科研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不像国内“填鸭式”灌输结论。将教学、科研有机结合,给本科生提供早期融入科研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熏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锻炼优秀品质,是许多国外研究型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早在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创设了“本科研究机会计划”,其经验为世界诸多高校普遍效仿[8]。如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进行科研,用于医学生的科研训练上的时间和精力多达3个学期。许多国外大学及其附属的医院或研究机构,开设专门的机构负责组织招募医学及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本科生,鼓励其参与科研实践[9]。
  然而,国内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科研能力培养,主要集中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而本科阶段科研能力的培养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张勇等[10]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结果表明参加过循证医学科研项目的培训以及经常参加医学科研论文讲座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为18.92%和10.81 %,参与发表科研论文的学生也仅有13.51 %,对自己的科研素质满意的学生只有6.22%,35.14%和45.95%的学生了解过PBL教学和TBL教学,显示出临床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整体较低。目前普遍存在对本科医学生科研价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本科毕业生的科研水平不高、科研意识不强等问题,以至于绝大多数医学本科生毕业后创新意识欠缺,科研能力不强,综合分析能力较差。
  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表明,研究型教育模式将是大学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高层次人才的基本途径。我国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明确提出:通过五年的在校学习,应获得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以适应今后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需要[11]。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以往只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培养的观点,引导医学本科生尽早参与科研,培养医学生未来参与医学科研的兴趣,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利于培养出能够挑战医学难题、解决医疗实际问题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三、接触社会教育模式的对比分析
  社会实践是医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欧美国家的高等医学教育十分重视医学生社会实践的早期接触,能够利用社会(社区)资源从事实践教学。如美国[11-14]医学院采取社区导向的医学教育模式,通过社区医疗门诊训练,激发医学生对后期临床专业学习热情,注重培养学生理解精神和躯体疾病过程,培养其人道主义精神,使学生体会作为医生必须具备的品德。
  国内高等医学院校接触社会实践的教学活动的开展,相对国外来说相对滞后。虽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卫生志愿服务、开展健康宣教及各类课题的调研等活动,使医学生拓展了视野,能够关注社会基层医疗卫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从整体来说,还存在形式单一、缺乏专业指导和客观评价指标等诸多不足。
  从医学人才成长的历程和国内外接触社会实践的情况来看,早接触社会实践是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必须加强的重要环节。尤其是针对目前我国医学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更应借鉴国外社会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制定一套完整的社会实践实施大纲,将社会实践纳入正常教学计划,建立稳定的运行机制,逐步完善的社会实践考核制度。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为依托,建立稳定、对口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活动外部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效果评价体系,使学生早接触社会的实践教学活动评价指标客观化。通过早接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培养具有献身精神、协作精神、人道主义精神,富有爱心、耐心,高度的责任感的医学人才。早接触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减轻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升毕业生的自身综合素养,适应社会需求。
  总之,通过国内外高等医学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可以看出,加强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接触科研、早接触社会实践的“三早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和必须的。“三早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明确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使其在实践中学会正确处理医护关系、医患关系及各种工作原则,而且能够使学生在获得和扩充知识的同时,掌握未来的工作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这种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将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融合、统一起来,对于推动当前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转变,促进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推广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旗涛,曹德品,王玲,等.访问美国医学院校侧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59-60
  [2]付有龙,王丽.中英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启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 28(10):68-70
  [3]王庭槐.英国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医学教育,2005,(1):84-89
  [4]刘玉妹,山下昭.日本医学教育改革现状[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0,21(2):22-25
  [5]曲艺,赵晓东,丁会峰,等.德、英、美医学精英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12(28):943-945
  [6]虞立红,王静爱.地理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探讨--以北京师范大学资环系地理学本科生培养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04,(3):24-28
  [7]张作鹏,梁子敬.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的调研及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0,4(17):139-140
  [8]杨慧,俞安平,恢光平,等.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65-68
  [9]张蔚,张秀军,孙业桓,等.某医学院校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6):531-534
  [10]张勇,周慧银,苟亚妮,等.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0):96-97
  [11]李小波,顾鸣敏.临床医学冬业培养目标的分析与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1):20-21
  [12] Paul GR, John BC, Daniel H, et al. From concept to culture: The WWAMI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Medicine [J]. AcadMed, 2001, 76:765
  [13]Bruce EG, Michael RG, Charles GH, et al. Improving patient care outcomes by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to medical students in community based practices[J].AcadMed,2002,77:1011
  [14]Carol AP, Anthony JA, Heather M. The impact of a curriculum renewal project on students’performances on a fourth-year clinical skills assessment[J].AcadMed,2001,76:173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化疗药物5-氟脲嘧啶(5-FU)的聚乳酸(PLLA)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效果。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载5-FU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形貌。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纳米纤维膜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体外杀伤效果。结果表明:由SEM可以看出5-FU能够均匀分布在纳米纤维药膜中, MTT检测载5-FU纳米纤维膜对SMMC-7721有杀伤作用。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连续性与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的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急性重症肾衰竭患者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间歇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 治疗,实验组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1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 结果:CBP组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以及相关指标改善
期刊
【摘要】医院药房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是医院直接面对患者的服务窗口,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形象及患者对医院的信任程度。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医院药房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新形势下医院药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医院药房服务质量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新形势;医院药房;服务质量;问题;对策  一、新形
期刊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了2011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进行颅脑外科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结果:麻醉后观察组脑氧代谢率、脑血流量、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MAP、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插管期间、手术期间
期刊
【摘要】股骨近端骨折统称为髋部骨折,根据骨折线与髋关节囊的关系,髋部骨折又分为关节囊内骨折和关节囊外骨折。自髋关节囊向下至小粗隆下5cm的股骨近端骨折称为关节囊外髋部骨折,包括大小粗隆骨折、粗隆间骨折、粗降下骨折。股骨粗隆部,是股骨头颈部和股骨干受力的转接区,也是骨折的好发部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随着人均预期寿命显著增加,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我国每年有新增的髋部骨折患者100多万人,其中,5
期刊
化学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的主要合并症之一,它是由于药物刺激性和毒性、PH值和渗透压超过正常值、药物稀释不充分、微粒和导管尖端位置所致,最常见为化疗药物、高渗糖溶液、各种抗生素溶液等,在受注射的浅静脉内膜上引起化学性刺激,造成广泛性的损伤,迅速并发血栓形成,往往累及受输液的整条浅静脉,终止于近侧浅静脉与深静脉汇合处。  1 化学性静脉炎的表现:上臂或小腿疼痛肿胀、沿受注射静脉的整个路经可摸到条索状物,
期刊
【摘要】CGRP通过作用其受体可使得成骨细胞内环磷酸腺苷(3'-5'-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和钙离子升高,钾离子迅速流出伴随超极化,从而使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变化。CGRP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胶原生成和骨形成。CGRP还可调节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包括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Ⅰ)及抑制
期刊
【摘要】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终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计划生育工作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工作,如何在现代社会更好的把计划生育工作发展和传承下去,是新时期对我国计划生育提出的新的挑战。  【关键词】整合;基层计生;计划生育;卫生机构  我国基层计生服务站努力开展新的实践工作,与卫生机构的整合,成为我国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转型的新方向。实现计划生育服务站与卫生院“站院合一”的发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优质护理服务当中加入健康宣教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抽取近年来在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临床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之上加入健康宣教,对两组病人满意度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病人采取健康宣教模式,不但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仅α硫辛酸(ALA)对外源性H20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表达血红素氧合酶(HO-1)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ARPE-19细胞,用12.5mmol/L外源性过氧化氢(H2O2)作用30min后,再加入不同浓度ALA作用不同时间。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荧光探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