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入门指要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宽大题目;抽象题目;比喻题目;结构模式;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8—0084—01
  中学生初学议论文写作时,往往无从下手,即使勉强去写,也往往是以叙代议,或是空发议论,不合议论文的基本要求。这是中学生作文训练中从记叙文过渡到议论文时经常且普遍出现的。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给他们一个入门向导,我在指导议论文训练时试用了五种方法,效果较好。现以命题作文为例,把五种方法的运用情况介绍如下,供广大师生参考。
  一、宽大题目缩小做
  所谓“宽大题目”,指文题从字面上看是要讲大道理的,论述范围很宽泛,初写议论文的人一时还难以驾驭它。这样的文题,就需要“小做”,即把文题适当“缩小”,缩小到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历的范围内去论述。这样凝聚到一小点上,就会有话可说,道理容易讲得具体深刻,对读者的启示也会更大些。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个很大的论题,从字面上看,是要抒发政治抱负,论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这对于尚未步入社会,世界观尚未定型的中学生来说,难度是很大的。如果把这个论题缩小,避开讲大道理,而根据题目的精神实质,从班级、学校、社会的现实活动范围,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角度下笔,具体论述青少年对集体、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或从以雷锋为榜样去谈爱国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等,就可能言之有物,有时还可能迸发出闪光的“心灵火花”。那么,怎样“缩小”文题呢?关键是做好由大到小的过渡。“小”和“大”之间一定要有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小”必须是“大”的外延,“小”所体现的思想意义必须能说明“大”的题旨。
  二、抽象题目具体做
  有些议论文题目带有抽象性和概念性,首先解释题目,认定寓意,以明确它的内涵,界定它的外延——内涵就是文章论点的落脚处,外延则是要论述的范围。接着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围绕题目释义,展开具体的分析论述;最后“结论”部分再归结到抽象的题旨上,一语破的。这个“抽象——具体——抽象”的思考过程,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抽象的概念从特定角度具体分析、阐发而得出一个有普遍意义的结论的过程。
  三、比喻题目联想做
  这类题目和前一类情况有些相反。它本身是一种比喻或象征,是喻体,是一种实在的具体事物。写这类议论文要防止就事论事,作看图写话式的表面文章。因为这些事物本身人们大都熟知,再就事论事就显得平庸,意义不大。因而在写作时要充分联想,由此及彼,剖析出喻体所蕴含的深意和道理,象征和比喻的普遍意义,再运用类比等手法,把它与日常生活事例或社会现象联系起来,阐发其现实意义。
  四、行文按照模式做
  对初学者来说,议论文在行文方面有三种模式值得借鉴:
  1.结构模式。常按三部分写:第一部分提出论点,最好开门见山,在第一段话的前几句中就提出来;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和浅显的道理分层分析论证论点,每层都要有首括句和小结句(即分论点)来点明和强化该层的大意;第三部分是结论,要注意照应深化和突出第一部分提出的论点。
  2.方法模式。初学者首先应该掌握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对于这种方法,一定要结合具体范文,深入领会并有意识地在写作中模仿运用。
  3.表达模式。议论文以议论为主,有时也需要记叙,但决不能喧宾夺主,以叙代议。
  五、内容瞄准读者做
  同射击要看靶子一样,写议论文也必须明确读者对象。针对读者对象去写,才能打动人。中学生议论文习作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同龄人,即青少年学生。写作时要适应他们的年龄特点,内容上要从这个读者群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实际出发,立论和论证都要放在他们感兴趣并能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要避免成人式的说教。立论,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要着眼于青少年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写出他们想说而未说的话,解决他们的困惑和疑虑,校正他们的偏颇和失误;论证要尽量从他们的现实生活和周围环境中去搜集,道理要尽量从他们爱听的“大实话”方面去讲。
  总之,文章应力争做到具体实在,通俗易懂,对青少年读者产生一种亲和力。
  例如“青年人应该自立”,标题本身已提示出论点,明白如话,论证时就要在“为什么”方面下功夫。构思时可考虑正反两方面:国家、社会、家庭对新一代的期望是正面论述;而一些“抱大的孩子”还缺乏生活的磨炼,亟待自我完善,则需从反面论及。正反论述中揉入青少年读者的一些活思想和典型事例,文章可能就容易被青少年读者接受。
  ?编辑:刘於诚
其他文献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面授教育,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也不存在对学习内容与进度的制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与方式选择任何时间、地点、课本,甚至章节进行学习。可为任何愿意学习的人们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有效地扩大教育范围和规模。这种以开放性和自主性为突出特点的教育形式对现有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一、 观念与实践更新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实现了由封闭教育
你是否注意过,身边的朋友说话时,有多少人带着口头禅?也许有些人说10司话,包括8个“然后”;有些人好像从来没有过顺心如意的时候,老是把“郁闷”挂在口头;
〔关键词〕 数学教学;自主探究;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6—0087—01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求学生通过主动观察、实验、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要创设探究氛围,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引导他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数字首位两端的基本短笔划模式,采用结构模式匹配的方法实现含噪数字的离线识别。该方法首先将预处理后的数字图像进行端点数计算和方向编码,然后依据各数字端点数及结构特征的不同,分别采用横(纵)向切割交点数判断和局部模式匹配的方法进行数字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识别方法具有稳健的抗噪性和良好的扩展性,对较规范手写体数字有着较高的正识率。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这说的是东周颜率凭一己之辩,在列强中保全九鼎的故事。对每一个正常人来说,言语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活素养和一种生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开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点明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充分利用各个环节有意识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
〔关键词〕 地理教学;学习兴趣;地图;多  媒体;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7—0084—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身的做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有做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3—0038—0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  数学教师自
一天中午,和一个刚刚加为好友的老师聊了一会。谈及对学生的管理,这位老师讲了自己遇到的一件尴尬事:一个学生,属于很顽劣的那种,平时不管怎么严厉的训斥,他总是一脸无所谓的样子。盛怒之下,偶尔也会随手拿课本敲打他几下,但他仍会顽劣地笑。又一次,在狠狠批了他一顿之后,他的脸上又泛起了令人厌恶的笑。“你贱呀!不知道要脸吗?”忍无可忍,这位老师脱口而出。没想到,这个平时“脸壮皮厚”的学生,马上回敬了一句:“你
一、案例背景   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教学片断,在“物质水中的分散状况”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活动——分别在不同试管的水中加入能溶和难溶的各种物质,使学生了解溶液、浊液的特点,着重观察浊液的不均一性和不稳定性。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溶液、浊液进行科学探究,并学会区分他们……  二、案例描述  整个活动学生进行得都很顺利,实验现象很明显,实验非常成功。忽然,有一小组学生对实验结论产生疑问:“物质的溶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