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受尊重的金融记者布隆维斯特一向以揭发企业丑闻为职志,却突然因一篇报道而获诽谤罪,不得不辞去亲手创办的《千禧年》杂志发行人一职。此时,一位大企业家突然找上门来,开出不可思议的天价,请布隆维斯特花费一年的时间为他撰写传记,同时私下偷偷调查一起沉寂多年的少女失踪案……
《龙文身的女孩》,[瑞典]斯蒂格•拉松著,颜湘如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
斯蒂格•拉松(另译拉森)的“千禧三部曲”如今成了本星球上最大的出版现象,迄今已在世界各地卖出了4000万册,仅美利坚一国,去年的销量便达1400万册。在尼尔森BookScan不久前公布的2010年美国畅销书榜上,拉松占有绝对统治地位,其三部小说的三种版本(硬皮精装、商业平装和大众简装版)不仅囊扩了小说榜的三甲,亦在前六名内霸据五席,实乃《哈利•波特》和《达芬奇密码》以来从未有过的书市盛景。
很难说清拉松何以受到如此厚爱。他原非专业作家,而是左翼记者出身,早年投身瑞典“共产主义者工人联盟”,如其小说主人公米卡埃尔•布隆维斯特一样,专长于揭黑式的政治报道,一度为此受到新纳粹分子的死亡威胁,写推理小说纯属玩票,决未料到如此轰动。
2004年11月9日下午,拉松下班回家,电梯坏了,他爬了七层楼梯,而后心脏病突发,猝死于年富力强的五十岁,没有活着见到自己的作品问世。
但小说在他身后大卖特卖,由北欧进占德国,再红及美国,迅速回头,在英国登陆,而后占领整个欧洲,蔓延到全世界,亦空降亚太。汉语译本则沿老路,以中国台湾为跳板,径入内地。2010年下半年,“千禧”的前两本已在中国大陆上市,第三本相信也会很快出版。
这一行军路线,实际上也是许多非英语小说取得世界性成功,包括进占中国市场的寻常途径。在中间起到关键作用的是美国的跨国出版巨头们。兰登书屋对拉松做了重新包装,润饰了第一本小说中的多处文字,完全改变了书名,并据此设计了全新的封面。
这其中自有值得玩味之处。三部曲之首部本名《恨女人的男人们》,英译本改作《龙文身的女孩》,大大软化了原书名毕露的锋芒,不仅可以保证政治正确,又不致于吓跑广大而保守的美国男女读者。封面画作亦可就此着重表现年轻女子的曼妙胴体,而不再是血淋淋的残暴虐行。中译本既然转译自英文版,将美式书名和封面设计的思想一并袭用,自然顺理成章。
然而,“恨女人的男人们”毕竟是更准确的。
小说的中心情节围绕着男人对女人的强暴和虐杀展开。中年记者、《千禧》杂志主编布隆维斯特受托于耄耋大富翁亨里克•万格尔,追寻后者家中40年前16岁少女失踪案背后的神秘杀手。布隆维斯特邂逅孤僻的文身女朋克和反社会电脑天才莉丝贝特•萨朗德,从此结成破案搭档,不期而发现豪宅内的元凶:新纳粹、虐淫汉、厌女狂。
拉松特意在本书四个部分添加题记如下:
第一部:“瑞典有百分之十八的女性曾遭男性威胁;”
第二部:“瑞典有百分之四十六的女性曾遭男人暴力对待;”
第三部:“瑞典有百分之十三的女性曾遭性伴侣之外的人严重性侵害;”
第四部:“瑞典有百分之九十二曾遭受性侵犯的女性并未在暴力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报警。”
联想到维基泄密的头头朱利安•阿桑奇只因为在瑞典不拘小节,便遭到跨国追捕,亡命英伦,惶惶不可终日,实在令人难以相信,这样一个安静、僻远、祥和的国度,社会全面保障体系的榜样和西方社会民主建设的楷模,竟然有如此冷酷的社会现实。
拉松决意让女性起来复仇,莉丝贝特•萨朗德——即所谓“龙文身的女孩”——成为以暴制暴的化身。
评论家们仍然在为拉松是否支持女权运动,或者莉丝贝特是不是真正的女权主义分子而争论不休。
但拉松早在生前,便已经给这姑娘下了定义。他称莉丝贝特是长大了的皮皮——瑞典大作家林格伦所著不朽童话《长袜子皮皮》中的主人公,一个无拘无束、无父无母、无法无天的小姑娘。莉丝贝特的反社会人格固然有书中所写的弗洛伊德式的成因,却也映照出我们时代之现实的残酷:皮皮长大成人,若不接受社会的规训,终将碰得头破血流,体无完肤。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中,真正的、皮皮式的自由是没有出路,也没有活路的。
也许大多数读者并不愿意去多想这些貌似深刻的问题,他们只看故事就够了——拉松讲故事、设计和铺演情节的水平技高一筹。同时,读者们也会为书中的性与暴力唏嘘不已,或好奇,或亢奋,或同情,或愤怒。现实足够黑暗,因此,哪怕给那被禁锢的自由,以及那被恶待的女孩一丝光明,他们也会生出莫大的快意。
不得不指出的是,拉松的文笔与其作品的销量是不成正比的。
但想想丹•布朗和K•罗琳,你便会发现,如今哪个超级畅销书作家不是如此呢?有时拉松写得很拖拉,很松。早有传言他文笔很差,若非与他同居长达三十年的生活伴侣埃娃•加布里埃松女士把第一道关,加上他与其瑞典语编辑长近一年的反复修改,以及兰登书屋对英译本的再次润色,真不知道全世界是否还会像今天这样热烈地捧读此书。但他叙事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电影改编的成功可资为证。
2009年,瑞典的黄鸟公司将千禧三部曲搬上了银幕,拍成三部长片,大获好评。第一部《恨女人的男人们》甚至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英国影视艺术学院(BAFTA)奖的评选中,获得了最佳外语片奖。相较小说原作,影片略去了大多数无关紧要的描写,强化了主干情节,从而变得更加紧凑与流畅。虽然比起文字来,通过镜头再现的暴力场面更加令人心悸,但在美国颇具影响力的反对性暴力组织“强暴、虐待和乱伦国民网”(RAINN)却赞扬此片,认为它可信地呈现了针对女性的暴力、性暴力的影响,以及受害者寻求帮助的重要性。该组织还特别就此片发起了一场社会行动,以期鼓励在美国放映并讨论此片。
任何社会都有变态,所有国家都有恶棍。在21世纪的今天,极端主义思想和性别歧视不仅没有绝迹,反而随着国际政治的复杂变动,以及商业文化的全球盛行,而呈强化之势。更为担忧的是,任何一种歧视的存在,都是对人类平等价值观的冒犯,任何存在着针对女性的暴力和压迫的社会,必是不公不义的社会。女权和人权,女性的解放和人的解放,女性的自由和公民的自由,是不可分离的。
希望有朝一日,皮皮们长大后,仍然能够自由而完整地活下去。
(作者为《中华读书报》编辑)
《龙文身的女孩》,[瑞典]斯蒂格•拉松著,颜湘如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
斯蒂格•拉松(另译拉森)的“千禧三部曲”如今成了本星球上最大的出版现象,迄今已在世界各地卖出了4000万册,仅美利坚一国,去年的销量便达1400万册。在尼尔森BookScan不久前公布的2010年美国畅销书榜上,拉松占有绝对统治地位,其三部小说的三种版本(硬皮精装、商业平装和大众简装版)不仅囊扩了小说榜的三甲,亦在前六名内霸据五席,实乃《哈利•波特》和《达芬奇密码》以来从未有过的书市盛景。
很难说清拉松何以受到如此厚爱。他原非专业作家,而是左翼记者出身,早年投身瑞典“共产主义者工人联盟”,如其小说主人公米卡埃尔•布隆维斯特一样,专长于揭黑式的政治报道,一度为此受到新纳粹分子的死亡威胁,写推理小说纯属玩票,决未料到如此轰动。
2004年11月9日下午,拉松下班回家,电梯坏了,他爬了七层楼梯,而后心脏病突发,猝死于年富力强的五十岁,没有活着见到自己的作品问世。
但小说在他身后大卖特卖,由北欧进占德国,再红及美国,迅速回头,在英国登陆,而后占领整个欧洲,蔓延到全世界,亦空降亚太。汉语译本则沿老路,以中国台湾为跳板,径入内地。2010年下半年,“千禧”的前两本已在中国大陆上市,第三本相信也会很快出版。
这一行军路线,实际上也是许多非英语小说取得世界性成功,包括进占中国市场的寻常途径。在中间起到关键作用的是美国的跨国出版巨头们。兰登书屋对拉松做了重新包装,润饰了第一本小说中的多处文字,完全改变了书名,并据此设计了全新的封面。
这其中自有值得玩味之处。三部曲之首部本名《恨女人的男人们》,英译本改作《龙文身的女孩》,大大软化了原书名毕露的锋芒,不仅可以保证政治正确,又不致于吓跑广大而保守的美国男女读者。封面画作亦可就此着重表现年轻女子的曼妙胴体,而不再是血淋淋的残暴虐行。中译本既然转译自英文版,将美式书名和封面设计的思想一并袭用,自然顺理成章。
然而,“恨女人的男人们”毕竟是更准确的。
小说的中心情节围绕着男人对女人的强暴和虐杀展开。中年记者、《千禧》杂志主编布隆维斯特受托于耄耋大富翁亨里克•万格尔,追寻后者家中40年前16岁少女失踪案背后的神秘杀手。布隆维斯特邂逅孤僻的文身女朋克和反社会电脑天才莉丝贝特•萨朗德,从此结成破案搭档,不期而发现豪宅内的元凶:新纳粹、虐淫汉、厌女狂。
拉松特意在本书四个部分添加题记如下:
第一部:“瑞典有百分之十八的女性曾遭男性威胁;”
第二部:“瑞典有百分之四十六的女性曾遭男人暴力对待;”
第三部:“瑞典有百分之十三的女性曾遭性伴侣之外的人严重性侵害;”
第四部:“瑞典有百分之九十二曾遭受性侵犯的女性并未在暴力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报警。”
联想到维基泄密的头头朱利安•阿桑奇只因为在瑞典不拘小节,便遭到跨国追捕,亡命英伦,惶惶不可终日,实在令人难以相信,这样一个安静、僻远、祥和的国度,社会全面保障体系的榜样和西方社会民主建设的楷模,竟然有如此冷酷的社会现实。
拉松决意让女性起来复仇,莉丝贝特•萨朗德——即所谓“龙文身的女孩”——成为以暴制暴的化身。
评论家们仍然在为拉松是否支持女权运动,或者莉丝贝特是不是真正的女权主义分子而争论不休。
但拉松早在生前,便已经给这姑娘下了定义。他称莉丝贝特是长大了的皮皮——瑞典大作家林格伦所著不朽童话《长袜子皮皮》中的主人公,一个无拘无束、无父无母、无法无天的小姑娘。莉丝贝特的反社会人格固然有书中所写的弗洛伊德式的成因,却也映照出我们时代之现实的残酷:皮皮长大成人,若不接受社会的规训,终将碰得头破血流,体无完肤。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中,真正的、皮皮式的自由是没有出路,也没有活路的。
也许大多数读者并不愿意去多想这些貌似深刻的问题,他们只看故事就够了——拉松讲故事、设计和铺演情节的水平技高一筹。同时,读者们也会为书中的性与暴力唏嘘不已,或好奇,或亢奋,或同情,或愤怒。现实足够黑暗,因此,哪怕给那被禁锢的自由,以及那被恶待的女孩一丝光明,他们也会生出莫大的快意。
不得不指出的是,拉松的文笔与其作品的销量是不成正比的。
但想想丹•布朗和K•罗琳,你便会发现,如今哪个超级畅销书作家不是如此呢?有时拉松写得很拖拉,很松。早有传言他文笔很差,若非与他同居长达三十年的生活伴侣埃娃•加布里埃松女士把第一道关,加上他与其瑞典语编辑长近一年的反复修改,以及兰登书屋对英译本的再次润色,真不知道全世界是否还会像今天这样热烈地捧读此书。但他叙事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电影改编的成功可资为证。
2009年,瑞典的黄鸟公司将千禧三部曲搬上了银幕,拍成三部长片,大获好评。第一部《恨女人的男人们》甚至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英国影视艺术学院(BAFTA)奖的评选中,获得了最佳外语片奖。相较小说原作,影片略去了大多数无关紧要的描写,强化了主干情节,从而变得更加紧凑与流畅。虽然比起文字来,通过镜头再现的暴力场面更加令人心悸,但在美国颇具影响力的反对性暴力组织“强暴、虐待和乱伦国民网”(RAINN)却赞扬此片,认为它可信地呈现了针对女性的暴力、性暴力的影响,以及受害者寻求帮助的重要性。该组织还特别就此片发起了一场社会行动,以期鼓励在美国放映并讨论此片。
任何社会都有变态,所有国家都有恶棍。在21世纪的今天,极端主义思想和性别歧视不仅没有绝迹,反而随着国际政治的复杂变动,以及商业文化的全球盛行,而呈强化之势。更为担忧的是,任何一种歧视的存在,都是对人类平等价值观的冒犯,任何存在着针对女性的暴力和压迫的社会,必是不公不义的社会。女权和人权,女性的解放和人的解放,女性的自由和公民的自由,是不可分离的。
希望有朝一日,皮皮们长大后,仍然能够自由而完整地活下去。
(作者为《中华读书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