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高粱》是我国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它講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下,中国高密东北区域抗匪、抗日的英勇诗篇。小说中,除了描写了大量的悲壮人物,还穿插了“爷爷”徐占鳌和“奶奶”戴凤莲的爱情故事,既具有浪漫主义的悲情色彩,也展现出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情怀。从《红高粱》的文化路径上看,通过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各个人物形象,能够使读者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本文针对《红高粱》中人物形象的跨文化元素进行研究,列举了一系列的理论价值,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红高粱;人物形象;跨文化;元素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74-01
1986年,莫言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同年,他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中的中篇小说《红高粱》引起了整个文坛的轰动。所谓跨文化元素,指的是一种跨越了不同国家与民族接线的文化,是不同民族、国家级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通过研究《红高粱》中跨文化的人物形象,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具艺术魅力。
一、《红高粱》中人物形象的艺术背景
莫言原名管莫业,1955年2月出生在山东高密县,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剧作家。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第一个赢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作家。1986年《红高粱》出版后,作品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写作规范,以独特的方式创建了一个中国小说的新纪元。
小说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上。“爷爷”余占鳌、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爷爷”余占鳌勇敢剽悍、风流倜傥,他是既是高密东北乡杀人不眨眼的土匪,也是精忠报国的抗日英雄。在他的身上,拥有了善良而单纯的人性之美,因此即便在他的身上有着粗俗的一面,也依然能够被子孙铭记并为之自豪。奶奶“戴凤莲”出生在一个赌徒家庭,她有着姣好的面容和一双难得的小脚,被拥有高粱酒作坊的财主单廷秀看重,奶奶的父亲为了钱财不惜将刚满十六岁的戴凤莲嫁给了单廷秀得麻风病的儿子单扁郎。奶奶“戴凤莲”不甘于深陷不幸的婚姻,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她生活在封建社会,但同样具备女中豪杰的精神,她的目光长远、敢作敢当。她积极鼓励余占鳌抗日,并且自己也成为了一位抗日的女英雄。在戴凤莲和余占鳌之间,不但拥有了男女之情的小爱,同样也拥有了国家道义的大爱,全面展示了抗日动荡环境下,中华民族无数奋发向上的同胞所作出的努力。
二、《红高粱》中人物形象的跨文化价值
1.独特的叙事方式
《红高粱》中蕴含着深奥的写作方法和表现形式,是文学作品塑造经典的文学形象,并以其形象化的主观印象创设,使人们对《红高粱》这部文学作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叙事方法上,通过“内聚焦叙述”方式和独特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和形式,对整个故事进行叙述。受“我”这一人物角色角色的思维固定,能够使人物语言和行动框架更加贴近现实故事。采用了更加客观直白的叙述视角上,使观众能够逐步感知不同的人物形象,使余占鳌、戴凤莲、张俊杰等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文化认同。
2.曲折的故事情结
在《红高粱》这部作品的具体程序上,作品不仅仅体现出较大的文化容量,而且也是故事的情结更加曲折,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更为之动容。女主人公戴凤莲在少女时期多用于“九儿”这一称呼,作者详细描述了“九儿”在少女时代的悲惨身世和生活经历,在具体的文字描述中,也为后续“九儿”不向命运屈服、不向强权低头、不向邪恶势力认输的坚韧品行进行了铺垫。也使“九儿”的冷静而顽强的选择变得更加顺理成章。
三、《红高粱》中人物形象的跨文化元素
1.本真的人物特性
徐占鳌这一角色的塑造之所以能够超越同期很多小说里的角色,除了因为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还体现出了高密大地上一个不屈的灵魂。在红高粱的哺育下,余占鳌成为了一条刚烈的硬汉、一个地道的农民,他虽然言行粗鲁,但是嫉恶如仇,深明大义。他恨辣的杀了与母亲通奸的和尚,做了低贱的轿夫,在一次抬轿中不顾一切的爱上了戴凤莲。余占鳌一生杀人越货,与戴凤莲在高粱地里纵情野合,但是他的本性依然“粗而不俗”“混而不劣”,不但体现出了人的本性,也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追求封建、追求幸福的特性,使《红高粱》呈现出了最佳的人物形体,使民族精神在本真的人物特性中,铸就铁一样的民族精魂。
2.辛辣的反讽语言
在高密大地上,作者通过一些看似反讽的方式,召唤出了读者对小说内涵的领悟。使辛辣的语言成为莫言独特的文学特点,更加触及到了读者的内心深处。例如,在文中,“奶奶”的父亲有着社会底层穷人最普通的设想,他希望能够通过将女儿价格好人家的形式,改变女儿和自己的命运。因此,在“奶奶”十六的时候,外曾祖父将她许给了患有麻风的单扁郎,“奶奶坐在憋闷的花轿里,头晕目眩,罩头的红布把她的双眼遮住,红布上散发着一股强烈的霉馊味”。其中,霉馊味的盖头就是莫言辛辣的语言代表,也将“奶奶”这一悲剧的命运充分表现出来。霉馊味的盖头既讽刺了婚姻的荒诞,也含蓄的表达除了“奶奶”今后将要面临的悲凉命运、无奈人生。
3.不屈的自由灵魂
无聊时对于余占鳌还是戴凤莲来说,他们都对生活抱有“自由、不屈”的生活理念,充分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余占鳌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他在低贱的社会阶级中,勇敢凭借着自己的力气谋生存。他杀了和母亲通奸的和尚、得罪了单家父子,最后为了生存杀掉了仇家,占山为王,当起了土匪。在日本侵略者到来是,他果断体抢抗日,不屈服于国民党的收编,不依附任何的帮派门派,在反抗中展示出了充分的正义感,塑造了更加独立的人性意识和思维人格。表现出了他自由不屈的人物灵魂。
4.英雄的历史演义
上世界八十年代,人们更加强烈的意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红高粱》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通过书中不同的文化思维,将一群混乱的、自发的、松散的地方势力融合到一起,凝聚起了民族大义和英雄精神。他们的反抗精神来源于自身的生存。整个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以生存为基调,将余占鳌的匪首野性和英雄血性、戴凤莲的追求自由和不屈斗争融合在一起,使这些人物更加丰满立体,也更真实的还原了历史,谱写了史诗般的英雄历史演义。
四、总结
综上所述,《红高粱》这部长达138千字的长篇小说,讴歌了普通劳动者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形形色色的人物环境中,勾勒出了一幅幅富有张力的故事画面。借助于不同的文化跨越元素,《红高粱》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同时,通过文化体系的跨越,建立和实现角色与读者之间的文化互动。在改变传统和现存文化的基础上,促进《红高粱》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发展,缔造共同的人类文化成果。
参考文献
[1]莫言,红高粱家族[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0.
[2]王晓明,批评空间的开创——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M].东方出版中心,1997.
【关键词】红高粱;人物形象;跨文化;元素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74-01
1986年,莫言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同年,他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中的中篇小说《红高粱》引起了整个文坛的轰动。所谓跨文化元素,指的是一种跨越了不同国家与民族接线的文化,是不同民族、国家级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通过研究《红高粱》中跨文化的人物形象,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具艺术魅力。
一、《红高粱》中人物形象的艺术背景
莫言原名管莫业,1955年2月出生在山东高密县,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剧作家。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第一个赢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作家。1986年《红高粱》出版后,作品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写作规范,以独特的方式创建了一个中国小说的新纪元。
小说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上。“爷爷”余占鳌、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爷爷”余占鳌勇敢剽悍、风流倜傥,他是既是高密东北乡杀人不眨眼的土匪,也是精忠报国的抗日英雄。在他的身上,拥有了善良而单纯的人性之美,因此即便在他的身上有着粗俗的一面,也依然能够被子孙铭记并为之自豪。奶奶“戴凤莲”出生在一个赌徒家庭,她有着姣好的面容和一双难得的小脚,被拥有高粱酒作坊的财主单廷秀看重,奶奶的父亲为了钱财不惜将刚满十六岁的戴凤莲嫁给了单廷秀得麻风病的儿子单扁郎。奶奶“戴凤莲”不甘于深陷不幸的婚姻,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她生活在封建社会,但同样具备女中豪杰的精神,她的目光长远、敢作敢当。她积极鼓励余占鳌抗日,并且自己也成为了一位抗日的女英雄。在戴凤莲和余占鳌之间,不但拥有了男女之情的小爱,同样也拥有了国家道义的大爱,全面展示了抗日动荡环境下,中华民族无数奋发向上的同胞所作出的努力。
二、《红高粱》中人物形象的跨文化价值
1.独特的叙事方式
《红高粱》中蕴含着深奥的写作方法和表现形式,是文学作品塑造经典的文学形象,并以其形象化的主观印象创设,使人们对《红高粱》这部文学作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叙事方法上,通过“内聚焦叙述”方式和独特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和形式,对整个故事进行叙述。受“我”这一人物角色角色的思维固定,能够使人物语言和行动框架更加贴近现实故事。采用了更加客观直白的叙述视角上,使观众能够逐步感知不同的人物形象,使余占鳌、戴凤莲、张俊杰等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文化认同。
2.曲折的故事情结
在《红高粱》这部作品的具体程序上,作品不仅仅体现出较大的文化容量,而且也是故事的情结更加曲折,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更为之动容。女主人公戴凤莲在少女时期多用于“九儿”这一称呼,作者详细描述了“九儿”在少女时代的悲惨身世和生活经历,在具体的文字描述中,也为后续“九儿”不向命运屈服、不向强权低头、不向邪恶势力认输的坚韧品行进行了铺垫。也使“九儿”的冷静而顽强的选择变得更加顺理成章。
三、《红高粱》中人物形象的跨文化元素
1.本真的人物特性
徐占鳌这一角色的塑造之所以能够超越同期很多小说里的角色,除了因为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还体现出了高密大地上一个不屈的灵魂。在红高粱的哺育下,余占鳌成为了一条刚烈的硬汉、一个地道的农民,他虽然言行粗鲁,但是嫉恶如仇,深明大义。他恨辣的杀了与母亲通奸的和尚,做了低贱的轿夫,在一次抬轿中不顾一切的爱上了戴凤莲。余占鳌一生杀人越货,与戴凤莲在高粱地里纵情野合,但是他的本性依然“粗而不俗”“混而不劣”,不但体现出了人的本性,也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追求封建、追求幸福的特性,使《红高粱》呈现出了最佳的人物形体,使民族精神在本真的人物特性中,铸就铁一样的民族精魂。
2.辛辣的反讽语言
在高密大地上,作者通过一些看似反讽的方式,召唤出了读者对小说内涵的领悟。使辛辣的语言成为莫言独特的文学特点,更加触及到了读者的内心深处。例如,在文中,“奶奶”的父亲有着社会底层穷人最普通的设想,他希望能够通过将女儿价格好人家的形式,改变女儿和自己的命运。因此,在“奶奶”十六的时候,外曾祖父将她许给了患有麻风的单扁郎,“奶奶坐在憋闷的花轿里,头晕目眩,罩头的红布把她的双眼遮住,红布上散发着一股强烈的霉馊味”。其中,霉馊味的盖头就是莫言辛辣的语言代表,也将“奶奶”这一悲剧的命运充分表现出来。霉馊味的盖头既讽刺了婚姻的荒诞,也含蓄的表达除了“奶奶”今后将要面临的悲凉命运、无奈人生。
3.不屈的自由灵魂
无聊时对于余占鳌还是戴凤莲来说,他们都对生活抱有“自由、不屈”的生活理念,充分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余占鳌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他在低贱的社会阶级中,勇敢凭借着自己的力气谋生存。他杀了和母亲通奸的和尚、得罪了单家父子,最后为了生存杀掉了仇家,占山为王,当起了土匪。在日本侵略者到来是,他果断体抢抗日,不屈服于国民党的收编,不依附任何的帮派门派,在反抗中展示出了充分的正义感,塑造了更加独立的人性意识和思维人格。表现出了他自由不屈的人物灵魂。
4.英雄的历史演义
上世界八十年代,人们更加强烈的意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红高粱》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通过书中不同的文化思维,将一群混乱的、自发的、松散的地方势力融合到一起,凝聚起了民族大义和英雄精神。他们的反抗精神来源于自身的生存。整个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以生存为基调,将余占鳌的匪首野性和英雄血性、戴凤莲的追求自由和不屈斗争融合在一起,使这些人物更加丰满立体,也更真实的还原了历史,谱写了史诗般的英雄历史演义。
四、总结
综上所述,《红高粱》这部长达138千字的长篇小说,讴歌了普通劳动者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形形色色的人物环境中,勾勒出了一幅幅富有张力的故事画面。借助于不同的文化跨越元素,《红高粱》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同时,通过文化体系的跨越,建立和实现角色与读者之间的文化互动。在改变传统和现存文化的基础上,促进《红高粱》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发展,缔造共同的人类文化成果。
参考文献
[1]莫言,红高粱家族[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0.
[2]王晓明,批评空间的开创——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M].东方出版中心,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