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做好学生就业工作对确保社会稳定,衡量高校办学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努力提高就业率成了各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从事就业工作多年,对就业难的原因、促就业的措施、就业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总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键词 就业 高校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就业难的原因
1.1 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高校扩招,几年内,大学毕业生人数大量增加,但是相应的就业岗位却没有相应增长。并且,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2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 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1.3 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1.4 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1.5 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1.6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近八成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2 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2.1 领导挂帅,全体教师参与
学校应当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来。因为,各专业老师往往在自己的领域内有大量的社会关系,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业务关系推荐毕业生就业,提供不少就业岗位。为鼓励教师积极为毕业生介绍工作岗位,学校可以从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补助提供就业单位的教职工。
2.2 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1)成立毕业生就业学生服务小组。服务小组成员由学生党员、班级干部组成。在就业专干的统一安排和指导下主要负责网上、社会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信息收集。负责信息的传达,通过飞信、QQ群等形式第一时间向全体毕业生同学发布。
(2)对学生择业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在大四上学期毕业生找工作前期,给毕业生发放 “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表”和“学生择业因素调查问卷”,并对问卷回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向与重点,使就业工作能够具有针对性,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广大同学的需求,立足学生,服务学生。 (下转第221页)(上接第197页)
(3)提高就业率的重点是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的工作。提高就业率的重要工作就是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的工作。笔者所在的学院共4个工科专业,就业市场都不错,每年都有充足的工作岗位提供给毕业生,但是,还是有少数毕业生在离校之际不能就业。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情况:①态度不端正,部分毕业生依赖思想严重,依靠家人安排,老师介绍,自己不主动。②后进生,就业困难。③性格内向,就业困难。④贫困生。
针对这几类情况,我们努力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态度、建立信心,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的优点,做好细致的心理辅导、就业推荐,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重点向就业单位推荐。
2.3 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或者开展就业指导类的讲座,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合理的设计职业生涯,为走向社会做好思想准备;指导学生撰写推荐材料,招聘、面试技巧,等针对性的工作。另一方面,各专业教研室老师,从本专业出发,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困扰,有的放矢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对于本专业的就业领域、行业,薪资水平,历届校友资源等,专业老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3 不足与反思
(1)确保人才质量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应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始终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推进就业的主要手段。就业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笔者在就业工作的实践中体会到,确保人才质量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核心与关键。优秀学生单位抢着签、部分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在就业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这一情况再次说明只有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部分学生自我认识不够,对就业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些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误区。一部分毕业生同学及学生家长的择业观念还没完全转变,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够,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自己。少数毕业生依赖心理严重,缺乏进取精神,消极等待,自己不找单位,等靠的思想严重,过分依仗学院推荐,等用人单位上门,或者靠家长、亲戚联系单位,导致就业困难。在这些情况下,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做好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教育学生爱岗敬业。结合省内外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确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
(3)建立往届毕业生的信息库,发掘历届毕业生的价值。努力加强与往届毕业生的联系,及时完善更新数据库,大力发掘往届校友的潜在价值。通过历届毕业生收集更多的就业信息;并鼓励在校学生与历届毕业生建立联系,获取就业信息和就业经验。
(4)加强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努力促成全程化、系统化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大小会议,分年级、分专业,多途径、多样化地开展指导工作。但由于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学生辅导员指导专业水平较低,再加学生工作日常事务繁忙。因此,目前的就业指导依然主要集中在毕业生就业前以报告、讲座、座谈行形式集中进行,且大都政策性强,针对性不强,学生不乐意参加,就业指导的效果不佳;另外,因为大多数院校都是到了四年级才进行就业指导,因此大多数学生对个人职业规划及职业发展感到迷茫,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十分不利。因此,要逐步将“就业工作从新生开始”的设想付诸行动,加强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使就业指导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全过程促就业,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职业观、人生观的树立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莫云仙.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严峻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9(11).
[2] 李山岗.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思考[J].晋中学院学报,2005(5).
關键词 就业 高校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就业难的原因
1.1 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高校扩招,几年内,大学毕业生人数大量增加,但是相应的就业岗位却没有相应增长。并且,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2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 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1.3 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1.4 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1.5 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1.6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近八成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2 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2.1 领导挂帅,全体教师参与
学校应当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来。因为,各专业老师往往在自己的领域内有大量的社会关系,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业务关系推荐毕业生就业,提供不少就业岗位。为鼓励教师积极为毕业生介绍工作岗位,学校可以从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补助提供就业单位的教职工。
2.2 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1)成立毕业生就业学生服务小组。服务小组成员由学生党员、班级干部组成。在就业专干的统一安排和指导下主要负责网上、社会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信息收集。负责信息的传达,通过飞信、QQ群等形式第一时间向全体毕业生同学发布。
(2)对学生择业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在大四上学期毕业生找工作前期,给毕业生发放 “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表”和“学生择业因素调查问卷”,并对问卷回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向与重点,使就业工作能够具有针对性,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广大同学的需求,立足学生,服务学生。 (下转第221页)(上接第197页)
(3)提高就业率的重点是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的工作。提高就业率的重要工作就是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的工作。笔者所在的学院共4个工科专业,就业市场都不错,每年都有充足的工作岗位提供给毕业生,但是,还是有少数毕业生在离校之际不能就业。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情况:①态度不端正,部分毕业生依赖思想严重,依靠家人安排,老师介绍,自己不主动。②后进生,就业困难。③性格内向,就业困难。④贫困生。
针对这几类情况,我们努力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态度、建立信心,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的优点,做好细致的心理辅导、就业推荐,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重点向就业单位推荐。
2.3 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或者开展就业指导类的讲座,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合理的设计职业生涯,为走向社会做好思想准备;指导学生撰写推荐材料,招聘、面试技巧,等针对性的工作。另一方面,各专业教研室老师,从本专业出发,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困扰,有的放矢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对于本专业的就业领域、行业,薪资水平,历届校友资源等,专业老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3 不足与反思
(1)确保人才质量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应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始终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推进就业的主要手段。就业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笔者在就业工作的实践中体会到,确保人才质量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核心与关键。优秀学生单位抢着签、部分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在就业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这一情况再次说明只有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部分学生自我认识不够,对就业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些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误区。一部分毕业生同学及学生家长的择业观念还没完全转变,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够,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自己。少数毕业生依赖心理严重,缺乏进取精神,消极等待,自己不找单位,等靠的思想严重,过分依仗学院推荐,等用人单位上门,或者靠家长、亲戚联系单位,导致就业困难。在这些情况下,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做好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教育学生爱岗敬业。结合省内外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确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
(3)建立往届毕业生的信息库,发掘历届毕业生的价值。努力加强与往届毕业生的联系,及时完善更新数据库,大力发掘往届校友的潜在价值。通过历届毕业生收集更多的就业信息;并鼓励在校学生与历届毕业生建立联系,获取就业信息和就业经验。
(4)加强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努力促成全程化、系统化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大小会议,分年级、分专业,多途径、多样化地开展指导工作。但由于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学生辅导员指导专业水平较低,再加学生工作日常事务繁忙。因此,目前的就业指导依然主要集中在毕业生就业前以报告、讲座、座谈行形式集中进行,且大都政策性强,针对性不强,学生不乐意参加,就业指导的效果不佳;另外,因为大多数院校都是到了四年级才进行就业指导,因此大多数学生对个人职业规划及职业发展感到迷茫,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十分不利。因此,要逐步将“就业工作从新生开始”的设想付诸行动,加强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使就业指导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全过程促就业,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职业观、人生观的树立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莫云仙.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严峻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9(11).
[2] 李山岗.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思考[J].晋中学院学报,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