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是高等院校中新闻专业和媒体专业的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通过课程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电视节目制作和创新能力。电视节目制作无论是对新闻学专业还是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都是一次有益的实践创作,对于教育变革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设想了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开展方式,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视频技术;项目化教学;实践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世界范围内的媒介融合,同时,媒介融合的发展改变了整个媒体行业的运营模式。媒体行业对于人才需求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因此新媒体教学尤其是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如何与时俱进,与媒体行业接轨,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的独特性
1.1 课程安排的独特性
与传统专业教学以往的线性模式比较,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在课程安排上是依照逻辑顺序与实践需要来进行安排,专业培养方案在时间安排上先安排理论类课程,如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影视赏析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电视思维与理念。之后再安排技术类课程,包括电视摄像、平面设计与制作、二维动画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并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进而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从而保证了学生在实践学习时心中有数,有理可依。
1.2 实践教学中充分结合分类与综合学习
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主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技能,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以电视节目编导的角色来模拟电视节目策划流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跟进辅导,使学生熟练掌握不同镜头间的连接要领、节目的编排方式、镜头的拍摄和编辑方法以及编辑软件的操作、节目的剪辑,后期特效处理等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电视节目策划直至节目合成的各个环节中去。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进而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要。
1.3 强化团队合作精神
电视节目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统一体的最终表现。通常,我们可以将电视节目制作过程分为分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两大阶段,这两个阶段又包含了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均要求制作人员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可以说一部优秀的电视节目是团结合作的结晶。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无论是导演、演员、记者、摄像、编辑,均需要加强合作,而视频技术与非线性课程改变了以往的成绩考核的打分方法,以团队为单位,通过团队成绩来对成员进行打分,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设想
2.1 分组设置
教师参考学生技术特点,同时尊重学生意愿进行分组。每组成员不超过五人,在具体划分时可以依照场地、设备、实训周期和人数来进行调整。小组成员在分工与职责明确后,从节目的策划直至合成结束,小组成员的职责不再固定,使其充分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所有工作与技能。在每一期节目制作完成后,小组成员职责进行调动,使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感受到不同工作职责。在一个学期内的实训中,每个小组成员均需要承担电视作品制作过程中至少三个环节的任务,要求每部电视作品的制作周期为两周。
2.2 岗位职责
明确分组后,小组成员分工如下:制片 1 人,主要负责整个节目的策划、稿本撰写与全程监督,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工作进行协调;记者 1人,主要负责人物、新闻采访,采访稿、解说词和字幕的撰写;摄像 1人,主要配合稿本进行素材的拍摄,或根据记者对人物和新闻进行采访摄录;编辑 2人,根据稿本主题,进行视频后期剪辑、节目的所有后期合成和特效处理。
2.3 选题策划
在指导学生选题的过程中,应针对课程教学内容而设计,内容不易过大,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同时可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任务。在制定选题时,选题必须要符合节目的主题和要求,在满足科学性、准确性等基础原则的同时,必须保证可操作性。好的选题是节目制作质量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选择具有社会价值和实际拍摄意义的选题,选题最好能够体现学校或学科的特性,兼具实践性与综合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首先,电视节目小组由制片组织开展选题策划会,主要对节目欲达到的效果、节目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拍摄内容、题材切入点、采访对象等进行明确,做好前期的准备。其次,制定详细的计划,小组成员在节目策划内容的前提下,每个人对自己负责的内容和工作制定详细的计划,尤其是记者、摄像,必须给出详细的拍摄制作和采访安排。成员拿出具体的计划后,由教师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最后确定小组成员的详细工作职责和具体工作时间。
2.4 前期拍摄与后期合成
制作人员在完成了解说稿和串联词的撰写后,全组成员共同配合,根据节目主题完成前期的采访、节目录制工作。组内成员进行解说稿的配音录制工作,同时挑选符合节目特点和风格的背景音乐。编辑人员负责后期编辑合成,在编辑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负责对素材和编辑点的选择,以及节目整体节奏的把握。后期特效合成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符合节目风格的特效。节目初稿成片后,在制片人的领导下,教师旁听指导,小组成员共同对节目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
2.5 节目评价
作为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节目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组节目制作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互评。教师可请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专业课教师、其他专业的朋友或学生、各小组成员等共同参观节目播放,从多个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小组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提高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实践效果的思考
开展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实践,首先应组建合理的教師队伍和评审专家组。高等院校除了提供理论知识强的专业教师队伍外,还可以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新闻记者、采编人员等,从而提高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的教学水平。其次,学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加强与电视台和新媒体团队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参与到真实的电视、微视频等媒体制作过程中去。再次,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真正的走进社会,启发学生观察生活,接触更加真实的人物,体验到更为真实的采访过程,理解具体的视听语言表现方法,领悟到本门课程教学的核心和主旨。最后,学校可拓宽学生作业的播放渠道,对于一些优秀作品可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DV 和微视频比赛,或者举办校内的作品展示等,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也可以从其他优秀作品中得到启发,为今后的电视节目提供了不同角度的创作参考。
结束语
视频媒体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为了适应新时代媒体需求,电视台逐渐转变为电视传媒集团,同时新媒体行业不断涌现与发展,引进电视节目制作人才逐渐成为媒体行业的一个竞争策略。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媒体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视频技术;项目化教学;实践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世界范围内的媒介融合,同时,媒介融合的发展改变了整个媒体行业的运营模式。媒体行业对于人才需求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因此新媒体教学尤其是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如何与时俱进,与媒体行业接轨,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的独特性
1.1 课程安排的独特性
与传统专业教学以往的线性模式比较,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在课程安排上是依照逻辑顺序与实践需要来进行安排,专业培养方案在时间安排上先安排理论类课程,如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影视赏析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电视思维与理念。之后再安排技术类课程,包括电视摄像、平面设计与制作、二维动画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并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进而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从而保证了学生在实践学习时心中有数,有理可依。
1.2 实践教学中充分结合分类与综合学习
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主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技能,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以电视节目编导的角色来模拟电视节目策划流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跟进辅导,使学生熟练掌握不同镜头间的连接要领、节目的编排方式、镜头的拍摄和编辑方法以及编辑软件的操作、节目的剪辑,后期特效处理等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电视节目策划直至节目合成的各个环节中去。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进而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要。
1.3 强化团队合作精神
电视节目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统一体的最终表现。通常,我们可以将电视节目制作过程分为分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两大阶段,这两个阶段又包含了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均要求制作人员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可以说一部优秀的电视节目是团结合作的结晶。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无论是导演、演员、记者、摄像、编辑,均需要加强合作,而视频技术与非线性课程改变了以往的成绩考核的打分方法,以团队为单位,通过团队成绩来对成员进行打分,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设想
2.1 分组设置
教师参考学生技术特点,同时尊重学生意愿进行分组。每组成员不超过五人,在具体划分时可以依照场地、设备、实训周期和人数来进行调整。小组成员在分工与职责明确后,从节目的策划直至合成结束,小组成员的职责不再固定,使其充分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所有工作与技能。在每一期节目制作完成后,小组成员职责进行调动,使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感受到不同工作职责。在一个学期内的实训中,每个小组成员均需要承担电视作品制作过程中至少三个环节的任务,要求每部电视作品的制作周期为两周。
2.2 岗位职责
明确分组后,小组成员分工如下:制片 1 人,主要负责整个节目的策划、稿本撰写与全程监督,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工作进行协调;记者 1人,主要负责人物、新闻采访,采访稿、解说词和字幕的撰写;摄像 1人,主要配合稿本进行素材的拍摄,或根据记者对人物和新闻进行采访摄录;编辑 2人,根据稿本主题,进行视频后期剪辑、节目的所有后期合成和特效处理。
2.3 选题策划
在指导学生选题的过程中,应针对课程教学内容而设计,内容不易过大,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同时可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任务。在制定选题时,选题必须要符合节目的主题和要求,在满足科学性、准确性等基础原则的同时,必须保证可操作性。好的选题是节目制作质量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选择具有社会价值和实际拍摄意义的选题,选题最好能够体现学校或学科的特性,兼具实践性与综合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首先,电视节目小组由制片组织开展选题策划会,主要对节目欲达到的效果、节目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拍摄内容、题材切入点、采访对象等进行明确,做好前期的准备。其次,制定详细的计划,小组成员在节目策划内容的前提下,每个人对自己负责的内容和工作制定详细的计划,尤其是记者、摄像,必须给出详细的拍摄制作和采访安排。成员拿出具体的计划后,由教师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最后确定小组成员的详细工作职责和具体工作时间。
2.4 前期拍摄与后期合成
制作人员在完成了解说稿和串联词的撰写后,全组成员共同配合,根据节目主题完成前期的采访、节目录制工作。组内成员进行解说稿的配音录制工作,同时挑选符合节目特点和风格的背景音乐。编辑人员负责后期编辑合成,在编辑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负责对素材和编辑点的选择,以及节目整体节奏的把握。后期特效合成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符合节目风格的特效。节目初稿成片后,在制片人的领导下,教师旁听指导,小组成员共同对节目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
2.5 节目评价
作为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节目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组节目制作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互评。教师可请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专业课教师、其他专业的朋友或学生、各小组成员等共同参观节目播放,从多个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小组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提高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实践效果的思考
开展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实践,首先应组建合理的教師队伍和评审专家组。高等院校除了提供理论知识强的专业教师队伍外,还可以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新闻记者、采编人员等,从而提高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的教学水平。其次,学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加强与电视台和新媒体团队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参与到真实的电视、微视频等媒体制作过程中去。再次,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真正的走进社会,启发学生观察生活,接触更加真实的人物,体验到更为真实的采访过程,理解具体的视听语言表现方法,领悟到本门课程教学的核心和主旨。最后,学校可拓宽学生作业的播放渠道,对于一些优秀作品可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DV 和微视频比赛,或者举办校内的作品展示等,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也可以从其他优秀作品中得到启发,为今后的电视节目提供了不同角度的创作参考。
结束语
视频媒体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为了适应新时代媒体需求,电视台逐渐转变为电视传媒集团,同时新媒体行业不断涌现与发展,引进电视节目制作人才逐渐成为媒体行业的一个竞争策略。视频技术与非线性编辑课程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媒体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