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市。
冰心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儿童文学家、文学翻译家。她原先的理想是要做济世救人的医生的,“五四”运动改变了她的选择,她走上了写作之路。她的第一篇文章就揭露了北洋军阀迫害爱国学生的事实,时间正是1919年,那时她还是在读的大学生。1923年在燕京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将旅途和异国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一篇篇散文,发表后影响颇大。主要著作有诗集《繁星》、小说集《超人》、散文集《寄小读者》、翻译作品《印度童话集》及《冰心文集》等。
新中国成立后,冰心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名誉主席,并担任几届全国政协常委。
“不知老之已至”
冰心的外表看似水样温柔和纤弱,但内心却似大海般宽广,意志似岩石般坚强,她在“文革”期间身处逆境时,能咬牙应对,渡过难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迎来了思想大解放浪潮,使冰心恢复了活力,也复苏了创作灵感。她在《回忆“五四”》中写道:“经过这曲折的60年,我更认清、看准了,在我们前面高高照耀的科学与民主这两盏明灯。如今,我的岁月和力量是有限的,但我仍当为我们能拿到、举起这两盏照耀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光明前途的明灯,尽上我最大的力量。”
那一段时期,冰心真是忙得很,要赶译诗集,要接待一拨又一拨的外宾,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还有许多报刊的记者、编辑前来采访与约稿,当然她还要写作。那一段时期,她付出的时间与精力真是太多了。
1980年6月12日凌晨,冰心起来拿手电筒,感觉没有劲,一下子坐到了地上,无法爬起来,送到北京医院被诊断为脑血栓。治疗后能够写字,她就要求出院,8月8日回到家里,随即开始了因病而中断的创作。
不幸的是,9月6日冰心在散步时摔了一跤:胯骨骨折了。原先医生和亲友们考虑到她年事已高,主张用保守疗法的,但外柔内刚的冰心要求动手术。结果在她身上开了半尺长的刀口,胯骨用不锈钢钉子做了固定。
10月5日,是冰心的八十大寿,各界前来祝贺。冰心感到快乐,受到鼓舞,也激发了她的灵感。就在病房里,她写出了《生命从八十岁开始》的美文。她写道:“……我病后有许多老朋友来信,又是安慰,又是责难,说:‘你以后千万不能再不服老了!’所以,我在复一位朋友的信里说:孔子说他常常‘不知老之将至’,我是‘无知’到了不知老之已至的地步!”
1999年2月28日晚上9点,冰心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在99个春秋中,她遍尝了甜、酸、苦、辣,正如她自己所说:“我这辆火车,在生命的铁轨上,一直在长长短短的隧道中间飞驰。刚刚明亮一些,又驰进了长长的黑暗的隧道;已经习惯黑暗了,忽然又在灿烂的阳光下奔走……”
养生之道
冰心是位蜚声国内外的名作家,“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是她的自勉词,这也是她的生活准则。她住处十分平常,决无奢侈浮华之气,素而雅的书房也是她的卧室。她向人解释说,在享受方面要知足,在知识与贡献方面要知不足;应该做的事情就勇敢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就坚决不做。她每天都在忙,为了调剂精神,她喜欢养猫,常可以看到可爱的猫咪蜷伏在她脚边,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她平日喜欢鲜花,君子兰、文竹、龟背竹等都会出现在她的阳台、窗台上;尤其喜欢玫瑰,她说:“玫瑰不仅品种多,花期长,还有美丽鲜艳的颜色,香气宜人。玫瑰花枝上有尖硬的刺,人不能随便去采摘它,它也和人一样,有它自己的风骨……”原来她欣赏花卉还富有哲理,将花草也人格化了。
冰心的客厅里挂着著名画家吴作人赠送的“熊猫戏竹图”和梁启超亲笔书写的对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书橱里则有两桢小像,一是老伴吴文藻先生,一是巴金先生。
我的两位朋友在冰心90多岁时先后拜访过她,询以养生之道,她回答说:“要说养生之道,我可没别的,什么事都不要搁在心上,这就是了。”
不把事情搁在心上,那就得超脱一些,豁达大度一些,就得甘于淡泊,不要老是叹息活得太累。
尽管如此,在养生问题上,冰心还是有诸多值得人们借鉴之处的。
她晚年的生活安排甚有规律,大体是清晨5时醒后收听广播,6时半起床,7时吃早饭,然后看报纸或听音乐,9时写日记与接待来访,12时吃午饭。听午间新闻,接着午睡,下午2时起来看书、写作,晚10时休息。这样的作息时间基本不变。
她睡硬板床,平时不强求锻炼,只是散散步而已。
她饮食有节,不偏食,不挑食。早餐喝牛奶或咖啡,吃一个鸡蛋;中晚餐有荤有素,以蔬为主,比较爱吃红烧肉、豆腐白菜和冬瓜等物。主食食量也不多。饭后再吃点水果。此外,遵照医生嘱咐,每天还喝点蜂蜜水,吃点西洋参。
不过冰心这样说道:“对我来说,保持健康的方法,不是讲营养,吃补药,而是一句话:‘在微笑中写作’。”还说过:“我除了注意饮食起居,经常散步之外,我还有四个字:心情舒畅。这也可以说是我长寿的‘维生素’。”“一个人,顶要紧的是保持精神上的健康,力求让自己永远寻求动力,寻找乐趣。”
乐观、豁达是种君子风度,是种积极心态,更是排忧解愁的良方,自然有益健康。相反,忧愁和烦恼能使人的心境灰暗,经常这样就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力,就会不利于长寿。因此,把“心情舒畅”比作“长寿的维生素”,实属至理名言。
冰心还在一首散文诗中说道:“发现童心,赞美童心,自己也就‘还童’了,故有益延年。”
孩子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即使遇有烦恼,往往转眼就丢之脑后,所以每个人最好能永远地保留一点童心。
一个“刀枪不入”的人
冰心晚年身体不大好,有人就请来气功师为她发功。气功师对她发了一会功,问她:“凉吗?”她说:“不凉。”气功师又发了一会儿功,问她:“热吗?”她说:“不热。”最后她说:“你们别弄了,我这个人是‘刀枪不入’。”幽默的语言,顿使满屋笑声不断。
冰心对事物常有独特的见解,而且善用幽默的语言表达。一天,她在美国留学时的母校——威尔斯利大学的几位美藉华人学者去拜访她,送上一头精致的玻璃牛。老人说:“你们给我牵来一头这么漂亮的洋牛,我很喜欢。”客人问最近在写什么大作?她风趣地答道:“写什么大作?我只是写些回忆性文章或有感而发的文章,主要是在家里‘坐以待币’呀!”客人们都为之一愕。此时冰心嘿嘿一笑地解释道:“你们是否误会了?我不是‘坐以待毙’,我说的是坐以待‘币’,人民币的币;我是说坐在家里等待人家寄稿费,寄人民币来呢!”一时间引得众人大笑不止。
有位女作家拜访冰心后,把一块手帕忘在老人的家里,冰心后来去信告知那女作家,信尾有这么一段妙趣文字:“你掉在我这里一块手绢,可还记得?幸亏我是老太婆,否则真是‘遗帕悬相思’哩。”
即使她在病床上吸氧输血,仍是幽默有加:“昨天医生给我输血了,输的一定是艺术家的血,因为我昨晚上做的都是关于艺术的梦。”
请看看,如此有情趣的人,疾病在她面前也只能“刀枪不入”了。
不仅是病,冰心对死亡也是淡然的。她说过,朋友逝死后,“我除了请人代送花圈外,心里并不悲伤。我觉得‘死’是一种解脱,带(重)病延年,反而痛苦。”她自己早有遗嘱:当自己病重时,不要进行无效的抢救。她生前多次提及自己的“死”,说时满脸都是平淡,并要求:不要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一切从简再从简。
冰心曾在一篇《谈生命》的短文中写道:“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人若领悟、看透了这些,还有什么不能应对的!
这正是:苦辣酸甜已备尝,即思即写好文章。冰心冷眼看天下,无愧人间寿而康。
冰心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儿童文学家、文学翻译家。她原先的理想是要做济世救人的医生的,“五四”运动改变了她的选择,她走上了写作之路。她的第一篇文章就揭露了北洋军阀迫害爱国学生的事实,时间正是1919年,那时她还是在读的大学生。1923年在燕京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将旅途和异国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一篇篇散文,发表后影响颇大。主要著作有诗集《繁星》、小说集《超人》、散文集《寄小读者》、翻译作品《印度童话集》及《冰心文集》等。
新中国成立后,冰心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名誉主席,并担任几届全国政协常委。
“不知老之已至”
冰心的外表看似水样温柔和纤弱,但内心却似大海般宽广,意志似岩石般坚强,她在“文革”期间身处逆境时,能咬牙应对,渡过难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迎来了思想大解放浪潮,使冰心恢复了活力,也复苏了创作灵感。她在《回忆“五四”》中写道:“经过这曲折的60年,我更认清、看准了,在我们前面高高照耀的科学与民主这两盏明灯。如今,我的岁月和力量是有限的,但我仍当为我们能拿到、举起这两盏照耀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光明前途的明灯,尽上我最大的力量。”
那一段时期,冰心真是忙得很,要赶译诗集,要接待一拨又一拨的外宾,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还有许多报刊的记者、编辑前来采访与约稿,当然她还要写作。那一段时期,她付出的时间与精力真是太多了。
1980年6月12日凌晨,冰心起来拿手电筒,感觉没有劲,一下子坐到了地上,无法爬起来,送到北京医院被诊断为脑血栓。治疗后能够写字,她就要求出院,8月8日回到家里,随即开始了因病而中断的创作。
不幸的是,9月6日冰心在散步时摔了一跤:胯骨骨折了。原先医生和亲友们考虑到她年事已高,主张用保守疗法的,但外柔内刚的冰心要求动手术。结果在她身上开了半尺长的刀口,胯骨用不锈钢钉子做了固定。
10月5日,是冰心的八十大寿,各界前来祝贺。冰心感到快乐,受到鼓舞,也激发了她的灵感。就在病房里,她写出了《生命从八十岁开始》的美文。她写道:“……我病后有许多老朋友来信,又是安慰,又是责难,说:‘你以后千万不能再不服老了!’所以,我在复一位朋友的信里说:孔子说他常常‘不知老之将至’,我是‘无知’到了不知老之已至的地步!”
1999年2月28日晚上9点,冰心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在99个春秋中,她遍尝了甜、酸、苦、辣,正如她自己所说:“我这辆火车,在生命的铁轨上,一直在长长短短的隧道中间飞驰。刚刚明亮一些,又驰进了长长的黑暗的隧道;已经习惯黑暗了,忽然又在灿烂的阳光下奔走……”
养生之道
冰心是位蜚声国内外的名作家,“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是她的自勉词,这也是她的生活准则。她住处十分平常,决无奢侈浮华之气,素而雅的书房也是她的卧室。她向人解释说,在享受方面要知足,在知识与贡献方面要知不足;应该做的事情就勇敢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就坚决不做。她每天都在忙,为了调剂精神,她喜欢养猫,常可以看到可爱的猫咪蜷伏在她脚边,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她平日喜欢鲜花,君子兰、文竹、龟背竹等都会出现在她的阳台、窗台上;尤其喜欢玫瑰,她说:“玫瑰不仅品种多,花期长,还有美丽鲜艳的颜色,香气宜人。玫瑰花枝上有尖硬的刺,人不能随便去采摘它,它也和人一样,有它自己的风骨……”原来她欣赏花卉还富有哲理,将花草也人格化了。
冰心的客厅里挂着著名画家吴作人赠送的“熊猫戏竹图”和梁启超亲笔书写的对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书橱里则有两桢小像,一是老伴吴文藻先生,一是巴金先生。
我的两位朋友在冰心90多岁时先后拜访过她,询以养生之道,她回答说:“要说养生之道,我可没别的,什么事都不要搁在心上,这就是了。”
不把事情搁在心上,那就得超脱一些,豁达大度一些,就得甘于淡泊,不要老是叹息活得太累。
尽管如此,在养生问题上,冰心还是有诸多值得人们借鉴之处的。
她晚年的生活安排甚有规律,大体是清晨5时醒后收听广播,6时半起床,7时吃早饭,然后看报纸或听音乐,9时写日记与接待来访,12时吃午饭。听午间新闻,接着午睡,下午2时起来看书、写作,晚10时休息。这样的作息时间基本不变。
她睡硬板床,平时不强求锻炼,只是散散步而已。
她饮食有节,不偏食,不挑食。早餐喝牛奶或咖啡,吃一个鸡蛋;中晚餐有荤有素,以蔬为主,比较爱吃红烧肉、豆腐白菜和冬瓜等物。主食食量也不多。饭后再吃点水果。此外,遵照医生嘱咐,每天还喝点蜂蜜水,吃点西洋参。
不过冰心这样说道:“对我来说,保持健康的方法,不是讲营养,吃补药,而是一句话:‘在微笑中写作’。”还说过:“我除了注意饮食起居,经常散步之外,我还有四个字:心情舒畅。这也可以说是我长寿的‘维生素’。”“一个人,顶要紧的是保持精神上的健康,力求让自己永远寻求动力,寻找乐趣。”
乐观、豁达是种君子风度,是种积极心态,更是排忧解愁的良方,自然有益健康。相反,忧愁和烦恼能使人的心境灰暗,经常这样就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力,就会不利于长寿。因此,把“心情舒畅”比作“长寿的维生素”,实属至理名言。
冰心还在一首散文诗中说道:“发现童心,赞美童心,自己也就‘还童’了,故有益延年。”
孩子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即使遇有烦恼,往往转眼就丢之脑后,所以每个人最好能永远地保留一点童心。
一个“刀枪不入”的人
冰心晚年身体不大好,有人就请来气功师为她发功。气功师对她发了一会功,问她:“凉吗?”她说:“不凉。”气功师又发了一会儿功,问她:“热吗?”她说:“不热。”最后她说:“你们别弄了,我这个人是‘刀枪不入’。”幽默的语言,顿使满屋笑声不断。
冰心对事物常有独特的见解,而且善用幽默的语言表达。一天,她在美国留学时的母校——威尔斯利大学的几位美藉华人学者去拜访她,送上一头精致的玻璃牛。老人说:“你们给我牵来一头这么漂亮的洋牛,我很喜欢。”客人问最近在写什么大作?她风趣地答道:“写什么大作?我只是写些回忆性文章或有感而发的文章,主要是在家里‘坐以待币’呀!”客人们都为之一愕。此时冰心嘿嘿一笑地解释道:“你们是否误会了?我不是‘坐以待毙’,我说的是坐以待‘币’,人民币的币;我是说坐在家里等待人家寄稿费,寄人民币来呢!”一时间引得众人大笑不止。
有位女作家拜访冰心后,把一块手帕忘在老人的家里,冰心后来去信告知那女作家,信尾有这么一段妙趣文字:“你掉在我这里一块手绢,可还记得?幸亏我是老太婆,否则真是‘遗帕悬相思’哩。”
即使她在病床上吸氧输血,仍是幽默有加:“昨天医生给我输血了,输的一定是艺术家的血,因为我昨晚上做的都是关于艺术的梦。”
请看看,如此有情趣的人,疾病在她面前也只能“刀枪不入”了。
不仅是病,冰心对死亡也是淡然的。她说过,朋友逝死后,“我除了请人代送花圈外,心里并不悲伤。我觉得‘死’是一种解脱,带(重)病延年,反而痛苦。”她自己早有遗嘱:当自己病重时,不要进行无效的抢救。她生前多次提及自己的“死”,说时满脸都是平淡,并要求:不要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一切从简再从简。
冰心曾在一篇《谈生命》的短文中写道:“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人若领悟、看透了这些,还有什么不能应对的!
这正是:苦辣酸甜已备尝,即思即写好文章。冰心冷眼看天下,无愧人间寿而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