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把珠峰踩在脚下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dmangr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曾说过:“作为公司长远的广告形象策略来讲,即使我登顶不成功,也无疑对公司品牌是个提升。”而实际上,他却有着无数个令人敬仰的登顶纪录,看起来目不暇接。
  1999年5月,登顶玉珠峰(海拔6718米);2000年4月,登顶章子峰(海拔7143米);2000年7月,登顶雪宝峰(海拔6278米);2001年5月,登顶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2002年1月,登顶乞力马扎罗峰(非洲,海拔5895米);2002年6月,登顶麦金利山(北美,海拔6194米);2003年5月,登顶珠穆朗玛峰(8848.13米);2004年7月28日,完成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
  在登上珠峰的那一刻,中国在非典的阴霾下充满寂寞和压抑,而王石脚下的冰爪正好在8848.13米的海拔高度上,天地间最高傲的一峰白玉在他脚下“咔咔”作响,在那片无垠的白色世界中,那个黑头发黑眼睛的黄种人更是热血沸腾。
  那次的珠峰之行,可以说是冒死之举。因为就在王石离开大本营登上第二台阶时,竟然发现氧气瓶空了,一种“肺要爆炸”的感觉可算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尽管后援送来了氧气瓶能够满足上山的需要,但是却达不到下山所需的量。
  白雪皑皑的珠峰充满了诱惑,王石没有听从大本营“撤退”的命令,而是固执地向前,幸运的是,老天也对这位“珠峰之子”有所眷顾,王石在路上捡到的遗弃氧气瓶竟然不是空的。尽管解决了氧气的问题,但是珠峰北坡8650米的第二台阶处,却是一段绝壁,不少外国登山队员曾在这里失手。“惊出一身冷汗之余”,王石戴上氧气面具,利用横切的攀岩动作顺利过关,只听见冰爪扣在冰岩里“喀嚓喀嚓”的响声回荡在脑海。
  这也算是王石心中最值得炫耀的瞬间……在王石登珠峰的时候,有摄影组去采访他母亲,母亲显得并不担心,而且相信王石一定会成功。果然,王石将珠穆朗玛峰踩在脚下,成为那时登顶珠峰最年长的中国人。
  他曾在登山手记中写到:现代文明提供给我们城市人太多的生活享受和方便,以至于熟视无睹,不懂得珍惜。在山上过一段时间再返回城市,一切对你都是新鲜、可爱、可亲的。你会重新审视、珍惜被你长期忽略的许多东西,你会更热爱现代文明生活,你会对周遭的人更宽容。除了这样纯理性的感慨之外,登山还给了王石激情和斗志,他自信地说:“现在,在谈判时,从心理上我就有一种压倒对方的气势。”
  在王石看来,登山似乎是一项长期“事业”,他说,“登山一直要登下去,从身体条件看,登到70岁都没问题,2003年日本一位登峰专家72岁还在登珠峰。”正如他在自传《道路与梦想》中写到的一句话“登山好比是人生的浓缩,虽时常不能预知结果,但只要坚持,终会成功。”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王石的足迹遍布大半个地球,更从登山中看到万科未来发展的商机,因为他在登山中发现了绿色环保重要性,而绿色环保也很可能是未来地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此时,从财富中解放出来的王石依旧没有停止攀登心中的那座高峰……
其他文献
“退休是很棒的事情,”花甲之年的西班牙老登山家Carlos Soria曾这样说过,那是因为Soria在65岁退休之后至今登上了8座8000米级山峰,其中包括世界最高峰珠峰及最险恶的第二极峰乔戈里峰,对于他来说,这是退休之后最大的成就。  相比较而言,2006年5月15日,双腿截肢的马克?英格利斯成功登顶“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并打破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位登顶珠峰的“无腿英雄”。他曾因在攀登新西兰库克
期刊
“不同的阶段,创投和企业的关系不一样,初创期是天使加导师,成长期是情人加丈夫,成熟期则是股东加朋友的关系。”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创新投资”)总裁李万寿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中,很幽默地向记者形容这么多年以来,他与其所投资的企业形成的这种微妙关系。  1月20日,第四批8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至此,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已有50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创业板书写了资本市场上的一个个新的传奇,在造
期刊
“终日昔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李涉的这首《登山》无疑诠释出一种“悠哉游哉”的意境。事实上,中国古代帝王都有祭岳的习俗,登山也通常被作为表现个人龙马精神、豪迈气概的一种行为而四处传颂,其中主要原因恐怕在于登山风险让许多人望尘莫及。  近几年,诸如万科董事长王石、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等商人已经走出财富迷局,从登山的风险中看清商业走向,并多次以登山者的形象与媒体和公
期刊
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1月31日在瑞士达沃斯落下了帷幕。在经历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后,大家认为目前全球经济逐渐开始呈现复苏迹象。当然各个地区的复苏情况有所不同,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复苏目前看起来较为强劲,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复苏则比较稳重。  不得不承认经济危机的发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不信任,各国对于何时推出经济刺激措施持着不尽相同的审慎态度。关于金融体系改革,与会者普遍认识到
期刊
“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1976)划时代的著作是《证券分析》。这套书首次出版于1934年,1940年由其修订,现在已经出了第6版,其主要内容与第2版一致,只是每个部分增加了有关投资业顶尖专家的导读。  70多年过去了,格雷厄姆倡导的方法是否还有应用的价值,这本书的寿命给出了明确回答。《证券分析》第6版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讲述的是固定收益类证券,特别是债券的投资分析,下册是当代
期刊
从表面上看,2010年1月中旬,一切归于常态。金融型ETF2009年卷土重来,并在2009年底保持稳定。金融股的粉丝们也因此获得了稳定、健康的收益。  比如说,先锋金融指数基金(Vanguard Financials)和道富SPDR金融指数基金(SPDR Financial)都是金融型ETF中布局较广、成本较低的基金,它们在2009年4月开始崛起并不足为奇。    警惕银行业风险    受监管越严
期刊
凡是有市场的地方总是伴随着投机分子,而凡是投机分子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恶名,在国人最关心的“买房”问题上,炒房者几乎被一致公认为是罪魁祸首。  要讨论投机者到底是好是坏,科学的办法是:首先认识什么才是投机者。在中国汉代士大夫的眼中,所有商贾都在干投机分子的事情,因为他们只是把商品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获利就远高于农民数倍。士大夫们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忽略了一个事实:商品的价值只体现在消费时。
期刊
经济复苏的庆功宴还没有结束,货币政策转向的警钟就开始敲响。1月18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时隔2日,有关加息的传言又让市场大跌。被资金推动的股市对于“货币紧缩”这个词草木皆兵,这显然表明人们对于经济复苏还是信心不足。  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中国经济增长实现保八的目标立下头功,但也带来了通胀预期和资产泡沫的困扰。  首当其冲的是房地产领域,大量廉价的资本,怂恿着房地产商不断刷新土地价格的
期刊
通胀风险渐行渐近,以“稳定压倒一切”为原则的决策层有些坐不住了。带有紧缩意味的货币政策渐次出笼。加上关于政策收紧的种种传言,市场上流动性收紧的预期随之渐渐浓厚起来。  事实上,央行货币政策将要紧缩的信号,自其1月12日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当日便已释放出来。此后与流动性收紧相关的种种迹象及传言都令市场神经紧绷。  先是自1月18日起,各大存款类金融机构(除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外)的人民币存款准
期刊
12日,从6700米雪山下来;次日,赶回布宜市;当夜,即北京时间13日上午开市时间接通行情……二十天前我的“重仓迎新”侥幸“得逞”,市值较大幅度增长。但我注意到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政策出台之后,更有存款准备金率意外地调高0.5%,以及继续大力度打压房价的“国十一条”,于是,开始减仓……  应该说春节前乃至整个一季度,市场会在政策面利空与基本面、资金面利好的博弈中展开,可能的局面是上难下亦难。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