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北方工业大学现行本科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其优缺点,按照"有利于对本科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有利于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建立"的原则,取长补短,创新高校本科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本科;设置模式;创新
  
  北方工业大学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等学校。截止到2008年底,全校有本科学生党员900多人,本科生党员比例为8.95%,这些学生党员分布在全校39个本科学生党支部当中。如何进一步加强本科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增强本科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从而推动学校基层党组织科学发展已成为学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基层党支部科学、合理的设置模式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是保证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前提。为此,我们对全校的本科学生党支部设置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为创新本科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查找方法。
  
  一、本科学生党支部设置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从2005年起,本科学生党员人数逐年增多,因此本科学生党支部的数量也逐年递增。但本科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支部党员人数分布不均,有的党支部人数达到50多人,而有的支部只有不到5个人;二是正式党员比例不均匀,有的支部正式党员占80%以上,有的支部正式党员却不到10%;三是本科学生党支部结构配置不合理,或支部结构混乱,或专业年级结构单一,不利于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的开展。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本科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引起的,各个学院的设置模式都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有两种:一种是按照专业年级横向设置,例如计算机本科专业2006级为一个支部设置范围;另一种是按照专业纵向设置,例如整个广告学本科专业为一个支部设置范围。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设置模式的利弊:
  
  从这个表格的对比来看,两种设置方式各有利弊。这两种设置方式都没有达到最佳状态,都不能很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而且,支部间的差距还比较大。例如:横向设置中某一个党支部有党员21人(其中正式党员只有4人,预备党员17人),且不说该支部的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如何,仅仅是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考察任务已经很重了,按照每1名预备党员需要2名正式党员来培养考察,那么这个支部每1名正式党员至少要负责培养8名预备党员,这个工作量和培养的党员质量可想而知。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还是支部的设置模式不合理引起的,因为低年级党支部本身的工作重点就是发展党员,所以预备党员数量远大于正式党员,而低年级又是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培养的重要阶段,忽视了这一点就大大减弱了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创新本科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的原则
  
  大学生党支部的主要职责是: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推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并检查执行情况;培养教育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按标准和程序发展学生党员;经常听取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因此,本科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必须坚持"有利于对本科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有利于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建立"的原则,做到科学、合理、规范。
  1、支部设置要有利于对本科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高校本科学生党员的分布特点为“低年级党员少,中年级正式党员少、预备党员多,高年级党员多,党员人数从低年级向高年级递增”。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互相监督。为了避免由于党员分布不均、支部任务分配不平衡等矛盾,支部的设置模式应该有两个特点:第一,在同一个支部里,既有高年级的学生,也有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之间能互相影响、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党员能通过切身的体会教育低年级同学。第二,在同一个支部里,应该遵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则,即所有的学生党员应该是有相同的专业背景、相近的学习环境、相似的生活方式,这样才有利于开展教育,使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更加明确。
  2、支部设置要有利于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
  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是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能否按时开展高质量、有成效的组织生活十分重要。所以,高校本科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应该满足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需要:第一,易于统一全体党员的组织生活时间,尽量避免每次都会有党员因为专业课程上的冲突而不参加组织生活。第二,易于找到全体党员乐于参与的共同话题,避免有的党员因为“话不投机”而敷衍了事。第三,易于党支部对组织生活的组织和控制,避免有的党员因为距离太远或其他原因而缺席组织生活。
  3、支部设置要有利于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建立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一个学生中的先进组织,党员的先进性直接来源于党支部的先进性。而党支部的先进性需要用完善的制度和规范来约束,也需要靠支部的光荣传统和经验教训来促进这个集体不断进步,永葆先进性。这就要求党支部的设置模式要有利于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建立:第一,应该有利于好制度和好习惯的形成,将有益的做法和良好的作风沉淀下来、传承下去。第二,应该有利于支部档案和史料的收集和保存,为支部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经验和教训。第三,应该有利于形成一个稳定组织结构,让支部与党员的关系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样。
  
  三、创新本科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的措施
  
  针对前面所分析的问题和矛盾,并根据上述“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我们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拟定了以下的本科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
  1、专业分班设置法
  在仔细分析“专业年级横向”和“专业纵向”这两种支部设置模式的基础上,综合两者的长处,我们拟订了一种新型的支部设置模式
  ——“专业分班设置法”。这种设置模式是这样的:
  例如:计算机本科专业有4个年级,每个年级也有4个班级。那么,我们把这个专业设置成两个党支部,整个专业每个年级的1班和2班组成一个支部,3班和4班组成另一个支部。这样,每个支部既有1到4年级的党员,又不会由于人数过多造成支部庞大。这种方式基本上综合了前面所述两种设置方式所有的优点,同时也避免了大部分的缺点。
  这种新型的党支部设置模式,把支部当作“铁打的营盘”一样,流动的是一批批的党员,留下的是整个支部长期积累的先进经验。每一位新加入该支部的学生党员都要受到来自高年级党员的熏陶和影响,高年级的学生党员将自己多年受党教育的经验和体会传递给低年级的党员,新党员在无形中就得到了老党员的言传和身教。在这种传帮带的影响下,党支部就会朝着科学的方向一步步发展下去。而且,同样的专业背景和不同年级的交往交流程度提高,有利于学生党员们开拓视野、丰富知识。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规范了支部的名称设置。由于以往支部的组成方式各异,所以支部名称的命名也各有千秋,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混乱。为此,我们按照这种设置模式规范了支部名称的命名规则:“专业名称——学历层次——支部序号”(例如,我们把计算机本科专业各年级1班和2班设置为一个支部,并命名为:计算机 本科学生 第一 党支部)。这种命名方式清楚明了,既区分了专业,也区分了本科和研究生,还是一种可以固定下来的名字,不
  会由于支部人员的流动而导致支部名称的变动。
  2、努力推动高年级本科班级把党支部建在班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对于学生党员人数符合成立支部要求的高年级本科学生班级,我们则把支部建立在班上,由班里的党支部选举一名同学担任书记。
  把党支部建立在班级上,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支部成员都是本班同学,互相之间十分了解,能起到很好的监督和被监督作用,有利于党员先进性的养成和发挥。第二,对培养、考察、发展本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很有优势,党员和普通同学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帮助、互相进步。第三,由于支部党员与普通同学时刻生活、学习在一起,真正实现基层党支部扎根于群众之中,能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拉近了党与群众的距离。第四,学生班级党支部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学生党员为核心及时开展工作,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 。第五,班级党支部能正确、有效地指导团支部和班委会开展工作,确保政治方向,为班级的学风、班风、宿风等的建设起到良好的带头和监督作用。
  3、努力探索新型的本科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
  在新的时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体呈现出宿舍社区化、活动社团化、交流网络化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党支部设置模式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也适当地、灵活地进行变化。例如,我们要探索成立学生社区的党支部、学生社团的党支部、网上学生党支部等等。另外,还可以根据某些临时性的大型活动组建临时学生党支部,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例如,在学生军训团中成立临时党支部,在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团队中成立临时党支部。
  高校本科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决定着党支部一系列工作的开展,科学、合理、规范地设置高校本科学生党支部,对于加强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学生党支部持续、科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04-10-15.
  [2] 樊敏,朱张军.关于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的探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
  [3] 陆文戈,胡安定,张红烽.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的实践与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9).
  
  本文系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基金立项项目《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着眼于中专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这一问题,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刻的思考后,详细地分析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由于国家高考政策的调整,引发各大、中院校的扩招,很多初中学生都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以期考入大学。其中就包括那些学习成绩能够达到中等水平的学生。好学生可以考入重点本科院校,就是那些成绩稍差的也可以
期刊
摘 要:本文在深入分析西部边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如何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去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于混合式教学,提出了一个比较适合西部边疆高校实际情况的“混合式”培训模式。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混合式教学;西部边疆高校;培训模式    开展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师提高教师素质,改善高校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并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某高职学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的高职高专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比较正确地认识,认为自身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但是依然有部分学生的学习观念不合理,需要老师进行因势利导,帮助提高策略,促进英语学习自主性,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关键词:英语学习;学习观念;学习策略    1引言    与母语习得不同的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
期刊
摘 要: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教育的方向、内容、方法等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毋庸置疑,清醒地认识现实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求实、创新、主动地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寻求自身生存和出路的必然选择,也是摆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和重大课题。本文就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求实、创新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改革开放;思想政治教育;求新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
期刊
摘 要:当前,湖南的水果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但在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却出现了国际市场开拓不足、品种结构不合理、水果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湖南水果产业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如何提升湖南水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当前湖南水果产业进一步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湖南水果出口竞争力的现状,并提出了通过提高果品从业者的素质、优化果品种植结构、实施品牌经
期刊
摘 要: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表达手段,用在文学作品中旨在展示作品意犹未尽的潜台词。本文旨在介绍隐喻的基本概念,并试着以俄罗斯文学作品为语料对隐喻的修辞功能、文化功能和认知功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隐喻;修辞;文化;认知;功能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曾经说过:“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Richards, 1936:98
期刊
摘 要:中学化学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素材,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材,揭示化学现象的实质,阐述化学知识的内在辨证关系,使学生在正确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而能用辨证的观点看待和分析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学化学;哲学思想;培养策略    哲学是打开人类智慧宝库、揭示宇宙自然奥秘
期刊
摘 要:随着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和层出不穷地金融创新,金融企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金融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培养复合型且具有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金融学专业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作为的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注重教材选择与建设,结合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更新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改革
期刊
摘 要: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的教育、趣味的教育和人格的教育。它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人文特点。在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下,大学的审美教育必须进行调整和更新,探索一条全新的、高效率的大学审美教育理论体系和教学模式,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审美教育;观念创新;实践探索;案例分析    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的教育、趣味的教育和人格的教育。它是
期刊
摘 要:教育创新是我国继续教育保持鲜活生命力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动力,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新形势下,继续教育要实现以“全面发展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改革目标,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把“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教育创新实践的全过程,全面提高继续教育创新能力。本文结合继续教育创新的时代特色并广泛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成果全面探讨了以“人本观”推动继续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