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波市江北区校园足球2015年从零起步,到现在有13所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其中4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所学校为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之前江北区校园足球人口不足百人,经过大力推广普及,通过体育课、大课间、拓展活动课、课余竞赛、创新赛制、年度评估等方面的改进,江北校园足球工作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目前,13所中小学的校园足球人口超过万人,注册足球运动员180人。
一、顶层设计,保障有力
1.加强组织保障
2016年,为了江北区校园足球能够长期、稳定和健康地发展,成立了以教育局(体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江北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江北区校园足球实施方案》《足球比赛进校园比赛礼仪要求》《江北区校园足球学校评估标准》等文件。13所开展校园足球的中小学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园足球领导小组,从行政科室到业务小组,人员定岗定位、明确分工、有序推进。对各开展学校定期评估检验、判断优劣、指出不足、查漏补缺,为江北校园足球的发展保驾护航。
2.专项资金保障
校园足球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区教育局高度重视,2016年在有限的经费中建立了11万元校园足球专项资金,2017年专项经费大幅度提高,达到22万元。此外,自2016年起,对国家、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年予以5万元专项足球资助。校园足球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外聘教练员、业余训练、区级联赛等。从目前来看,经费基本能够满足需要。
3.强化师资保障
校园足球的发展,关键在师资。为基层校园足球配备优秀教师是关系到校园足球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2015年,区教育局专门招收2名足球专项教师,当下,13所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中小学共有在编体育教师65名,足球专业教师11名,从数据而言,在编足球专业师资仅占16.9%,面对在编足球专业师资偏少的问题,各学校自寻渠道积极解决师资症疾,如,江北实验中学、江北实验小学、修人学校与足球俱乐部开展合作,洪塘中心小学、惠贞小学部、江北外国语学校、唐弢学校与江北足协绿城青训营合作,聘请17名江北足球协会绿城青训营教练员负责校队课余训练,江北实验小学、洪塘中心等学校借力有足球特长的家长志愿者不定期对学校班队进行指导。
加大现有师资培训力度,区级层面与区足球协会共同组织在职部分体育教师培训,2015年、2016年均组织了1期教练员培训班。学校层面邀请宁波大学足球队教练员开展体育教师讲座,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训练水平。
4.场地保障
场地是校园足球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校园足球场地在新建、改扩建后,目前13所中小学现有五人制场地6块,八人制场地9块,十一人制场地2块,五人制与七人制场地兼备的学校4所。13所开展校园足球的中小学场地初步满足了学生进行足球活动的需求。江北区5个街道建有社区足球场,足球场主要用于青少年足球培训、比赛,江北区学校学生可免费使用。其中甬江街道建有1个十一人制足球场,孔浦街道在旧厂房拆迁地块上建宁波市标准最高的社区足球场,足球场占地面积约8000m2,拥有1个八人制笼式足球场,4个五人制笼式足球场。
二、人人參与,全面普及
1.体育课全员普及
体育课是普及校园足球、扩大足球人口的主阵地。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北实验小学把“提高体质+快乐足球”纳入特色课程,构建一个既有知识传递,又有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多元化的体育课 “四象限”结构:球性练习、专项技术、游戏、比赛。采用分站推进,每一站耗时10min,都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学、教、练、用。
浙江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孔浦中学把“参与比赛+课内联赛”纳入特色课程,每班每周足球课利用后20min,通过各种单项技术比赛来强化学生的足球技能,通过3~5个单项技术的组合比赛,以提高学生单个及组合技术的运用能力,通过小场地进行多形式的“3v3”“4v4”“5v5”班内联赛,提高学生足球兴趣。围绕人人参与比赛、课内联赛教学渗透,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合作、包容、相互鼓励,得到身体与心灵的共同成长。
2.大课间、拓展课延伸
江北区13所中小学积极开展大课间、拓展课足球活动。如,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惠贞书院小学部大课间以班主任组织为主,体育教师指导为辅,低段学生进行各种球性练习、足球游戏;高段学生进行简单的足球专项练习、分组抢球、颠球、运传组合练习等,活动内容设计每月动态变化。参加这样的大课间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与巩固。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北实验中学在开展拓展课的过程中与足球俱乐部合作,聘请俱乐部的专业足球教练员到班级中进行指导,确保每个班级都有1名专业足球教练员执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专业指导。大课间、拓展课成了体育足球课的延伸,充分保障了学生在校内的足球活动时间。
三、以赛代练,创新赛制
开展多层次的赛事,通过赛制多样的校园足球竞赛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激发参与热情,实现以球育人。
1.课余竞赛
课余竞赛包括校内联赛,区、市级联赛,一方面能检验学练效果,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学习提高。2018年,3所中学共进行了72场校内比赛,5所小学共进行了254场校内比赛,校内赛事场次密集。由于这8所学校常年举办校内联赛,因此在区级校园足球系列赛中都曾拿到过第一名。2018年,江北区13所开展校园足球的中小学共参加了140场区级系列赛,6所学校参加了130场市级校园足球联赛。这样常态化的以赛代练,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战术水平。
2.创新赛制
在推广校园足球人才培养过程中,竞赛制度的建设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应紧紧围绕“以球育人,培养勇士,学做绅士”这一理念。江北区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赛事,有普及性赛制、提高性赛制,旨在为足球小将们提供更多的实战机会,助力优秀队员快速成长。 普及性赛制:一是江北区校园足球男女混合联赛。将联赛分为2个阶段,分为每年5月的赛会制和11月的主客场制2种模式进行。主客场制让足球比赛进入校园,每所学校需要承办3场主场比赛,迎接其他学校的挑战。与此同时,要求主场组织学生观赛,以“以球育人”为宗旨,对运动员、裁判员、观赛学生都有明确的礼仪要求,禁止一切不文明现象,把足球文化渗透到育人环节中,既能熏陶体育精神又能营造足球氛围。将五人制比赛的赛制进行更改,原本分为上下半场各15min的比赛改为每场4节比赛,每节15min:第一节分别是一二年级为主的男女生混合对抗赛(4男1女),第二节分别是三四年级为主的男女生对抗赛,第三节是五六年级的女生,第四节是五六年级的男生,每节比赛有5名正式队员,2名替补队员(5+2),这样每场比赛都有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参加,既吸引了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又考虑到了年龄层次的梯队建设。二是江北区校园足球冠军杯赛。每年3月初通过精心策划,将区冠军杯设计为学校班级足球的最高荣誉。在区内各个特色学校举办校内班际联赛的基础上,学校各年级产生男、女冠军,都将代表本校参与这一荣誉的争夺,这也是校领导、班主任、家长、学生、体育教师共同参与的教育行为。参赛班级必须由班主任亲自带队(作为领队),并由家长、带训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协同完成比赛的各项事宜。
提高性赛制:球王争霸赛。2018年6月28日—7月2日,除了区内全国、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组队参赛外,还吸引了省、市其他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或青训俱乐部参加,按年龄和性别分为男子甲、乙、丙3组,女子甲、乙2组展开角逐。该项赛事不仅有五人制比赛,还专门设置了八人制组别,后者着重考验青少年选手们的团队技战术素养。八人制比赛的选手均为2007年和2008年出生,宁波绿城青训队、杭州绿城桃花源学校队、大众汽车葫芦娃队等7支队伍参与角逐,共40多支青少年足球队的500多名小球员,历经145场比赛后决出最后的“校园球王”。
四、突显公平的年度评估制度
各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主要通过《江北区校园足球学校评估标准》来评估,由基本条件(65分)、比赛成绩(20分)、校园足球文化(15分)、加分4个评估指标组成。江北区中小学校园足球年度评估会议,由区校园足球领导小组成员、各中小学校园足球负责人召开例会,先由各中小学校园足球负责人进行校园足球工作汇报,通过《江北区校园足球学校评估标准》的指标进行自评,最后由区校园足球领导小组成员、各中小学校园足球负责人共同逐条复评,当场呈现结果,令人心服口服。江北区的校园足球年度评估制度在公开、公正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体现了评估工作的公平性。
回首江北校园足球走过的历程,每一名足球人都无比自豪和骄傲。2015年以前,江北足球还是一片荒漠,市级比赛没有江北球队的身影,江北教育局引入绿城青训开始,大力推广校园足球,江北的校园足球水平全面提高。到2018年,唐弢学校、惠贞书院、江北实验小学、洪塘中心小学都进入浙江省校园足球联赛宁波赛区一等奖行列。区代表队参加“宁波杭州湾杯”青少年八人制足球比赛获得女子甲组、男子乙组第三名,女子乙组第四名。
近年来,江北区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足球为他们的成长构建上升通道,洪塘中心小学的蒋雨轩进入上海申花U10梯队,杭州绿城梯队相中唐弢学校的汤睿、戴家庆,广厦小学的俞正锐。孔浦中学的吴怡萍、王淑斌和江北外国语学校的段煜被输送到宁波市体育运动学校足球队,吴怡萍作为主力队员参加了2018年省運会足球比赛,有多名学生被选入宁波市队,许多优秀队员通过特招的形式进入宁波效实中学、宁波四中等高一级学校。
江北区在推进校园足球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校园足球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江北校园足球将在前行中不断总结提升,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有力的措施,开启江北校园足球的新篇章。
之前江北区校园足球人口不足百人,经过大力推广普及,通过体育课、大课间、拓展活动课、课余竞赛、创新赛制、年度评估等方面的改进,江北校园足球工作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目前,13所中小学的校园足球人口超过万人,注册足球运动员180人。
一、顶层设计,保障有力
1.加强组织保障
2016年,为了江北区校园足球能够长期、稳定和健康地发展,成立了以教育局(体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江北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江北区校园足球实施方案》《足球比赛进校园比赛礼仪要求》《江北区校园足球学校评估标准》等文件。13所开展校园足球的中小学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园足球领导小组,从行政科室到业务小组,人员定岗定位、明确分工、有序推进。对各开展学校定期评估检验、判断优劣、指出不足、查漏补缺,为江北校园足球的发展保驾护航。
2.专项资金保障
校园足球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区教育局高度重视,2016年在有限的经费中建立了11万元校园足球专项资金,2017年专项经费大幅度提高,达到22万元。此外,自2016年起,对国家、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年予以5万元专项足球资助。校园足球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外聘教练员、业余训练、区级联赛等。从目前来看,经费基本能够满足需要。
3.强化师资保障
校园足球的发展,关键在师资。为基层校园足球配备优秀教师是关系到校园足球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2015年,区教育局专门招收2名足球专项教师,当下,13所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中小学共有在编体育教师65名,足球专业教师11名,从数据而言,在编足球专业师资仅占16.9%,面对在编足球专业师资偏少的问题,各学校自寻渠道积极解决师资症疾,如,江北实验中学、江北实验小学、修人学校与足球俱乐部开展合作,洪塘中心小学、惠贞小学部、江北外国语学校、唐弢学校与江北足协绿城青训营合作,聘请17名江北足球协会绿城青训营教练员负责校队课余训练,江北实验小学、洪塘中心等学校借力有足球特长的家长志愿者不定期对学校班队进行指导。
加大现有师资培训力度,区级层面与区足球协会共同组织在职部分体育教师培训,2015年、2016年均组织了1期教练员培训班。学校层面邀请宁波大学足球队教练员开展体育教师讲座,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训练水平。
4.场地保障
场地是校园足球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校园足球场地在新建、改扩建后,目前13所中小学现有五人制场地6块,八人制场地9块,十一人制场地2块,五人制与七人制场地兼备的学校4所。13所开展校园足球的中小学场地初步满足了学生进行足球活动的需求。江北区5个街道建有社区足球场,足球场主要用于青少年足球培训、比赛,江北区学校学生可免费使用。其中甬江街道建有1个十一人制足球场,孔浦街道在旧厂房拆迁地块上建宁波市标准最高的社区足球场,足球场占地面积约8000m2,拥有1个八人制笼式足球场,4个五人制笼式足球场。
二、人人參与,全面普及
1.体育课全员普及
体育课是普及校园足球、扩大足球人口的主阵地。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北实验小学把“提高体质+快乐足球”纳入特色课程,构建一个既有知识传递,又有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多元化的体育课 “四象限”结构:球性练习、专项技术、游戏、比赛。采用分站推进,每一站耗时10min,都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学、教、练、用。
浙江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孔浦中学把“参与比赛+课内联赛”纳入特色课程,每班每周足球课利用后20min,通过各种单项技术比赛来强化学生的足球技能,通过3~5个单项技术的组合比赛,以提高学生单个及组合技术的运用能力,通过小场地进行多形式的“3v3”“4v4”“5v5”班内联赛,提高学生足球兴趣。围绕人人参与比赛、课内联赛教学渗透,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合作、包容、相互鼓励,得到身体与心灵的共同成长。
2.大课间、拓展课延伸
江北区13所中小学积极开展大课间、拓展课足球活动。如,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惠贞书院小学部大课间以班主任组织为主,体育教师指导为辅,低段学生进行各种球性练习、足球游戏;高段学生进行简单的足球专项练习、分组抢球、颠球、运传组合练习等,活动内容设计每月动态变化。参加这样的大课间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与巩固。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北实验中学在开展拓展课的过程中与足球俱乐部合作,聘请俱乐部的专业足球教练员到班级中进行指导,确保每个班级都有1名专业足球教练员执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专业指导。大课间、拓展课成了体育足球课的延伸,充分保障了学生在校内的足球活动时间。
三、以赛代练,创新赛制
开展多层次的赛事,通过赛制多样的校园足球竞赛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激发参与热情,实现以球育人。
1.课余竞赛
课余竞赛包括校内联赛,区、市级联赛,一方面能检验学练效果,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学习提高。2018年,3所中学共进行了72场校内比赛,5所小学共进行了254场校内比赛,校内赛事场次密集。由于这8所学校常年举办校内联赛,因此在区级校园足球系列赛中都曾拿到过第一名。2018年,江北区13所开展校园足球的中小学共参加了140场区级系列赛,6所学校参加了130场市级校园足球联赛。这样常态化的以赛代练,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战术水平。
2.创新赛制
在推广校园足球人才培养过程中,竞赛制度的建设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应紧紧围绕“以球育人,培养勇士,学做绅士”这一理念。江北区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赛事,有普及性赛制、提高性赛制,旨在为足球小将们提供更多的实战机会,助力优秀队员快速成长。 普及性赛制:一是江北区校园足球男女混合联赛。将联赛分为2个阶段,分为每年5月的赛会制和11月的主客场制2种模式进行。主客场制让足球比赛进入校园,每所学校需要承办3场主场比赛,迎接其他学校的挑战。与此同时,要求主场组织学生观赛,以“以球育人”为宗旨,对运动员、裁判员、观赛学生都有明确的礼仪要求,禁止一切不文明现象,把足球文化渗透到育人环节中,既能熏陶体育精神又能营造足球氛围。将五人制比赛的赛制进行更改,原本分为上下半场各15min的比赛改为每场4节比赛,每节15min:第一节分别是一二年级为主的男女生混合对抗赛(4男1女),第二节分别是三四年级为主的男女生对抗赛,第三节是五六年级的女生,第四节是五六年级的男生,每节比赛有5名正式队员,2名替补队员(5+2),这样每场比赛都有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参加,既吸引了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又考虑到了年龄层次的梯队建设。二是江北区校园足球冠军杯赛。每年3月初通过精心策划,将区冠军杯设计为学校班级足球的最高荣誉。在区内各个特色学校举办校内班际联赛的基础上,学校各年级产生男、女冠军,都将代表本校参与这一荣誉的争夺,这也是校领导、班主任、家长、学生、体育教师共同参与的教育行为。参赛班级必须由班主任亲自带队(作为领队),并由家长、带训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协同完成比赛的各项事宜。
提高性赛制:球王争霸赛。2018年6月28日—7月2日,除了区内全国、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组队参赛外,还吸引了省、市其他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或青训俱乐部参加,按年龄和性别分为男子甲、乙、丙3组,女子甲、乙2组展开角逐。该项赛事不仅有五人制比赛,还专门设置了八人制组别,后者着重考验青少年选手们的团队技战术素养。八人制比赛的选手均为2007年和2008年出生,宁波绿城青训队、杭州绿城桃花源学校队、大众汽车葫芦娃队等7支队伍参与角逐,共40多支青少年足球队的500多名小球员,历经145场比赛后决出最后的“校园球王”。
四、突显公平的年度评估制度
各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主要通过《江北区校园足球学校评估标准》来评估,由基本条件(65分)、比赛成绩(20分)、校园足球文化(15分)、加分4个评估指标组成。江北区中小学校园足球年度评估会议,由区校园足球领导小组成员、各中小学校园足球负责人召开例会,先由各中小学校园足球负责人进行校园足球工作汇报,通过《江北区校园足球学校评估标准》的指标进行自评,最后由区校园足球领导小组成员、各中小学校园足球负责人共同逐条复评,当场呈现结果,令人心服口服。江北区的校园足球年度评估制度在公开、公正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体现了评估工作的公平性。
回首江北校园足球走过的历程,每一名足球人都无比自豪和骄傲。2015年以前,江北足球还是一片荒漠,市级比赛没有江北球队的身影,江北教育局引入绿城青训开始,大力推广校园足球,江北的校园足球水平全面提高。到2018年,唐弢学校、惠贞书院、江北实验小学、洪塘中心小学都进入浙江省校园足球联赛宁波赛区一等奖行列。区代表队参加“宁波杭州湾杯”青少年八人制足球比赛获得女子甲组、男子乙组第三名,女子乙组第四名。
近年来,江北区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足球为他们的成长构建上升通道,洪塘中心小学的蒋雨轩进入上海申花U10梯队,杭州绿城梯队相中唐弢学校的汤睿、戴家庆,广厦小学的俞正锐。孔浦中学的吴怡萍、王淑斌和江北外国语学校的段煜被输送到宁波市体育运动学校足球队,吴怡萍作为主力队员参加了2018年省運会足球比赛,有多名学生被选入宁波市队,许多优秀队员通过特招的形式进入宁波效实中学、宁波四中等高一级学校。
江北区在推进校园足球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校园足球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江北校园足球将在前行中不断总结提升,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有力的措施,开启江北校园足球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