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央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当前基层文化服务实践中,还存在服务阵地的缺失,服务网络的缺乏,服务内容和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与新时期职工群众文化生活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基于对江苏省徐州市12个社区、厂矿企业的调查,提出了依托社区、厂矿企业工会坚实的服务基础,利用各级工会服务网络,嫁接优质公益文化服务资源,实现工会组织、社区(企事业单位)与职工群众三方面的有效贯通的新服务路径,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惠及职工群众,发挥地好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作用。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基层文化服务;工会文化服务站点;服务路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劃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目标要求,指明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中华文化传播推广和文明交流互鉴,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路径方向。
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铜山区12个社区、厂矿企业的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在服务基层职工群众普遍面临以下难点问题:
一是服务阵地的缺失。已建成文化站点使用率不高,基层场馆建设、设施设备和职工群众服务有差距。
二是服务网络的缺乏。职工群众缺乏接受服务的渠道网络,更多地将文化需求释放到社会和市场。
三是提供的服务和职工需求不匹配。基层文化站点缺乏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动、图书常年不更新等问题。
四、服务对象已经有很大改变。随着社会发展,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对象已经出现较大变化,从以往以在职职工为主,转变为在职职工、退休职工、灵活就业人员、随迁人员等多种人群,各类人员对文化生活需求都非常迫切。
为解决以上困难,更好地做好普惠制服务,增强职工群众在文化生活上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笔者认为应该将文化服务实施者、承受者、文化资源整合者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我国当前社会治理体系来看,最好的文化服务整合者是工会组织及其下属的工人文化宫,最高效的实施者是社区或厂矿企业工会组织。
一、工会网络特点和工会组织的属性决定了其“最佳整合者”的角色
县级以上工会下属工人文化宫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https://baike.baidu.com/item/工人文化宫)。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总工会等部门关于推动全省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20〕51号》文件要求,目前各级文化宫开始以“贴近需求,服务一线,技术推动,建成网络”为指导思想,着重发挥好文化宫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作用,全力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职工普惠文化服务,其优势主要有:
(一)工会官方服务网络遍布社会各个层次和行业
以徐州市总工会为例。徐州市总工会于1949年11月成立。目前内设11个部室和机关党委,下设1个驻会产业工会市教育工会,下属9个企事业单位。目前有县(市)区总工会10家,国家级开发区总工会1家,局、公司、直属单位工会124家,建立基层工会13920家,其中独立基层工会12680家,会员245.6万。
(二)工人文化宫可以通过工会服务网络嫁接各类优质文化服务资源
目前,各级工人文化宫重点深化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建立文化综合服务体系,努力突破唱“独角戏”的局限。工人文化宫通过工会网络嫁接本地优质文化服务资源,如当地剧团、歌舞团、演艺集团、文体服务机构、科研机构、健康服务机构,可以为基层提供综合性的高品质的文体服务。
二、通过在社区和厂矿企业建立文化服务站点,打通服务的“最后100米”
通过调查发展,各街道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比较强,具有
完备的网格化渠道,基本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条件,但缺乏专业化人员进行服务和指导。因此利用建设基层文体服务站的形式,将社区、厂矿企业作为职工需求的收集节点,根据其需求将综合性的文体服务、公益服务、维权服务送到社区、厂矿企业。转变了以往被动的工作思路,满足了职工需求。
(一)形成市文化宫--区总工会--街道总工会---社区工会联动机制
文化宫通过联合社区、企业努力改进文化服务方式、升级文化服务手段,积极拓展网络视听、形成健全的文体服务网络,推出“订单”式的文化服务菜单,为职工提供更加便捷、普惠、精准、专业的高质量文化服务,增强服务适应度和职工满意度。为了使职工、居民在紧张工作之余,得到身心放松,及时预约免费文体活动场馆,在家门口得到就业扶植、法律援助、文体活动指导、参加健康讲座、阅览图书,应努力搭建社区文体服务站点和“网上文化宫”的线下、线上服务平台,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为精准服务职工群众,完善新时期精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可以由市工人文化宫牵头,积极联系区总工会等单位,由区总工会联系辖区各办事处工会、社区工会,形成了区--街道--社区各级互动成片发展的服务站点建设格局,通过市工人文化宫将嫁接到的文艺、科教、医疗、体育、教育、法律、就业、心理健康专业资源按照基层单位需求订单式开展服务,将单一服务阵地向基层一线全面辐射铺开,形成区域内片区特色活动热点,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100百米”。以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铜山区为例,区总工会、街道总工会、社区工会、企业与市工人文化宫积极配合,把布点工作和日常服务工作结合了起来,初步建成了服务网络,目前已覆盖居民约4万余户,93000余人,其中包括公交公司、徐矿集团、国能徐州发电有限公司等单位在职和退休产业工人约10000人,具体情况见下图。
(二)以调研摸底为依据构建常态化系统性服务新格局
经调查,当前街道、社区职工具有行业分布广、结构复杂、年龄跨度大,需求多样,人员周期性流动频繁等实际情况,必须依托社区、企业落实职工人员构成、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场地条件、活动需求等关键信息,从而掌握了各社区职工对工会和文化宫工作的客观需求。各级工人文化宫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月度、年度服务计划方案,包括创业培训、公益创业扶助项目、彭城职工大舞台、红色电影放映、公益书屋、公益讲座、安全素质提升、法律援助、国学课堂等大项及分项活动,根据各职工的需求“点播”专题活动,实现了精准的订单服务。此外,为保障服务的有效性和延续性,应制定了《文体服务站规范管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市文化宫、区总工会、街道和社区工会的职责与责任人,确保了场地物品的有人管,骨干有人带,召集有人办,服务有人送,活动有计划,效果有评估的“六个有”。
(三)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和效能测评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和效果
为提高服务效率,减轻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在具体订单服务过程中,可利用工会、社区网站、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采取网上注册、兴趣组群、内容推送、课后咨询和现场讲座相结合的形式,使线上线下活动有机结合,增加服务手段、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例如徐州市市工人文化宫已利用线上网上文化宫平台(http://xzsgrwhg.com)、线下服务网络在主城区全力推动服务站点建设工作,重点开展以创业网红、职工网红(网络销售员)职业技能培训等创业扶植项目,使急需创业致富的职工学到技能、得到项目,实现线下服务与直播课堂和线上点播服务有机融合,扩大受众人群、提高服务效率,牢记“当好娘家人 情暖职工心”的宗旨,打通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的最后“100百米”。
【作者简介】刘凯(1979-),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市文化宫干部、徐州职工红色教育中心主任。
徐州市工人文化宫 江苏徐州 221000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基层文化服务;工会文化服务站点;服务路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劃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目标要求,指明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中华文化传播推广和文明交流互鉴,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路径方向。
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铜山区12个社区、厂矿企业的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在服务基层职工群众普遍面临以下难点问题:
一是服务阵地的缺失。已建成文化站点使用率不高,基层场馆建设、设施设备和职工群众服务有差距。
二是服务网络的缺乏。职工群众缺乏接受服务的渠道网络,更多地将文化需求释放到社会和市场。
三是提供的服务和职工需求不匹配。基层文化站点缺乏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动、图书常年不更新等问题。
四、服务对象已经有很大改变。随着社会发展,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对象已经出现较大变化,从以往以在职职工为主,转变为在职职工、退休职工、灵活就业人员、随迁人员等多种人群,各类人员对文化生活需求都非常迫切。
为解决以上困难,更好地做好普惠制服务,增强职工群众在文化生活上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笔者认为应该将文化服务实施者、承受者、文化资源整合者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我国当前社会治理体系来看,最好的文化服务整合者是工会组织及其下属的工人文化宫,最高效的实施者是社区或厂矿企业工会组织。
一、工会网络特点和工会组织的属性决定了其“最佳整合者”的角色
县级以上工会下属工人文化宫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https://baike.baidu.com/item/工人文化宫)。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总工会等部门关于推动全省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20〕51号》文件要求,目前各级文化宫开始以“贴近需求,服务一线,技术推动,建成网络”为指导思想,着重发挥好文化宫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作用,全力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职工普惠文化服务,其优势主要有:
(一)工会官方服务网络遍布社会各个层次和行业
以徐州市总工会为例。徐州市总工会于1949年11月成立。目前内设11个部室和机关党委,下设1个驻会产业工会市教育工会,下属9个企事业单位。目前有县(市)区总工会10家,国家级开发区总工会1家,局、公司、直属单位工会124家,建立基层工会13920家,其中独立基层工会12680家,会员245.6万。
(二)工人文化宫可以通过工会服务网络嫁接各类优质文化服务资源
目前,各级工人文化宫重点深化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建立文化综合服务体系,努力突破唱“独角戏”的局限。工人文化宫通过工会网络嫁接本地优质文化服务资源,如当地剧团、歌舞团、演艺集团、文体服务机构、科研机构、健康服务机构,可以为基层提供综合性的高品质的文体服务。
二、通过在社区和厂矿企业建立文化服务站点,打通服务的“最后100米”
通过调查发展,各街道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比较强,具有
完备的网格化渠道,基本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条件,但缺乏专业化人员进行服务和指导。因此利用建设基层文体服务站的形式,将社区、厂矿企业作为职工需求的收集节点,根据其需求将综合性的文体服务、公益服务、维权服务送到社区、厂矿企业。转变了以往被动的工作思路,满足了职工需求。
(一)形成市文化宫--区总工会--街道总工会---社区工会联动机制
文化宫通过联合社区、企业努力改进文化服务方式、升级文化服务手段,积极拓展网络视听、形成健全的文体服务网络,推出“订单”式的文化服务菜单,为职工提供更加便捷、普惠、精准、专业的高质量文化服务,增强服务适应度和职工满意度。为了使职工、居民在紧张工作之余,得到身心放松,及时预约免费文体活动场馆,在家门口得到就业扶植、法律援助、文体活动指导、参加健康讲座、阅览图书,应努力搭建社区文体服务站点和“网上文化宫”的线下、线上服务平台,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为精准服务职工群众,完善新时期精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可以由市工人文化宫牵头,积极联系区总工会等单位,由区总工会联系辖区各办事处工会、社区工会,形成了区--街道--社区各级互动成片发展的服务站点建设格局,通过市工人文化宫将嫁接到的文艺、科教、医疗、体育、教育、法律、就业、心理健康专业资源按照基层单位需求订单式开展服务,将单一服务阵地向基层一线全面辐射铺开,形成区域内片区特色活动热点,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100百米”。以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铜山区为例,区总工会、街道总工会、社区工会、企业与市工人文化宫积极配合,把布点工作和日常服务工作结合了起来,初步建成了服务网络,目前已覆盖居民约4万余户,93000余人,其中包括公交公司、徐矿集团、国能徐州发电有限公司等单位在职和退休产业工人约10000人,具体情况见下图。
(二)以调研摸底为依据构建常态化系统性服务新格局
经调查,当前街道、社区职工具有行业分布广、结构复杂、年龄跨度大,需求多样,人员周期性流动频繁等实际情况,必须依托社区、企业落实职工人员构成、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场地条件、活动需求等关键信息,从而掌握了各社区职工对工会和文化宫工作的客观需求。各级工人文化宫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月度、年度服务计划方案,包括创业培训、公益创业扶助项目、彭城职工大舞台、红色电影放映、公益书屋、公益讲座、安全素质提升、法律援助、国学课堂等大项及分项活动,根据各职工的需求“点播”专题活动,实现了精准的订单服务。此外,为保障服务的有效性和延续性,应制定了《文体服务站规范管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市文化宫、区总工会、街道和社区工会的职责与责任人,确保了场地物品的有人管,骨干有人带,召集有人办,服务有人送,活动有计划,效果有评估的“六个有”。
(三)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和效能测评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和效果
为提高服务效率,减轻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在具体订单服务过程中,可利用工会、社区网站、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采取网上注册、兴趣组群、内容推送、课后咨询和现场讲座相结合的形式,使线上线下活动有机结合,增加服务手段、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例如徐州市市工人文化宫已利用线上网上文化宫平台(http://xzsgrwhg.com)、线下服务网络在主城区全力推动服务站点建设工作,重点开展以创业网红、职工网红(网络销售员)职业技能培训等创业扶植项目,使急需创业致富的职工学到技能、得到项目,实现线下服务与直播课堂和线上点播服务有机融合,扩大受众人群、提高服务效率,牢记“当好娘家人 情暖职工心”的宗旨,打通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的最后“100百米”。
【作者简介】刘凯(1979-),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市文化宫干部、徐州职工红色教育中心主任。
徐州市工人文化宫 江苏徐州 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