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汽车的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使用的普及, 市场上对汽车检测和维修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状况决定着学生毕业后能否很好的与企业对接,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为学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速度。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汽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并对课程设置方案制定时需要考虑到的因素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职 汽车维修 课程设置 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37-02
近几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可谓是井喷式增长,这也为汽车后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汽车维修便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汽车数量增长的同时,技术也在不断地革新,因此对于车辆的维修技术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水平维修技师的摇篮,也要在技术浪潮中不断提升,以满足汽车维修市场的需要。维修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课程学习,因此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后能否很好地与工作对接。
一、汽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汽车检测与维修是比较注重实操的一个专业,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很多高校开展了“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建设,但是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每一所高职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都具有类似的课程设置,而且课程设置都会根据每一学期教学效果的反馈进行改动,即便这样,目前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状况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类:
1.课程设置落后于技术发展
目前汽车上使用的新兴技术层出不穷,生产工艺不断提高,汽车上机械部分的故障所占比例已经逐步下降,电子设备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这部分的故障越来越多,这就导致汽车的维修不再以机修为主,电子部分的维修比重也日益上升,维修保养难度大幅提升。各种先进的检测与维修设备应运而生,对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汽车实训教学多数为机械部分的拆装,这就落后于目前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方向。
2.理论与实践学时分配不合理
近几年国家对于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强调高职院校要突出自己的特色,让毕业的学生真正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这种学时分配比例有悖于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
汽车维修专业作为多数高职院校的主流专业,也同样面临着这种情况,有些院校由于相关设备配备不到位,无法开设充足的实训课程,只能采取多理论少实训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因此无法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就不能很好地与未来实际工作接轨。
学时分配方面目前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学时分配合理,但迫于师生数量比问题,班型过于庞大,这样就导致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学时依然不充分,每个学生真正上手操作的时间很短,同样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汽车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因素
课程设置要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应更加注重职业能力培养,配以相应的课程设置[1]。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包括实效性、前瞻性以及长远性。
1.实效性
学以致用,如果学生所学知识对于以后的工作没有促进作用,在浪费学生时间的同时,也变相阻碍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进度。因此在课程设置之前需要进行调研,将满足企业工作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全力提高课程内容的实效性,去除理论性过强而实际应用时作用不大的课程,增加与企业实际工作情况接轨的课程[2]。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他们更需要的是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能掌握实用的技术,必须在合理压缩理论学时,为实践教学提供充足的时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当下汽车维修行业正在使用的前沿技术,对于被淘汰的陈旧技术予以摒弃,保证实现学生毕业后能与企业的完美对接。
2.前瞻性
当下汽车技术日新月异,每一天都会有新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之中,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汽车维修技术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作为培养汽车维修高级人才的摇篮,只有跟上汽车技术的革新才能培养出优秀汽车维修人才。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倘若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一直追寻现行的汽车维修技术,当它的学生毕业的时候可能该技术已经再次革新或被淘汰,所以在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对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加以考虑。维修专业课程设置的前瞻性在加强院校本身竞争力的同时也为未来汽车维修市场储备了优秀人才,这样才能保证未来汽车产业链的平衡发展。
3.长远性
再新的汽车维修技术也终有被淘汰的一天,学生毕业后必然要面临着知识的更新替换,这就需要考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取决于学生自身,一方面取决于在校期间的培养。汽车维修技术的持续更新要求从业人员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充电,高效的学习能力可以让维修人员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因此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即新知识接受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让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走的更加轻松更加长远,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具有十足的优势。
三、总结
如今更多先进的技术被应用汽车上,提高了汽车维修行业的入门门槛,职业院校的培养方案决定着学生步入工作时候的起点高度,课程设置又是培养方案中的重中之重,课程设置的实效性、前瞻性及长远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就业及职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相关负责人在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加以考虑,给学生铺设一条平坦的职业生涯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振洪.高職院校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
[2]赵文龙.构建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保障机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关键词】高职 汽车维修 课程设置 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37-02
近几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可谓是井喷式增长,这也为汽车后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汽车维修便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汽车数量增长的同时,技术也在不断地革新,因此对于车辆的维修技术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水平维修技师的摇篮,也要在技术浪潮中不断提升,以满足汽车维修市场的需要。维修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课程学习,因此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后能否很好地与工作对接。
一、汽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汽车检测与维修是比较注重实操的一个专业,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很多高校开展了“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建设,但是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每一所高职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都具有类似的课程设置,而且课程设置都会根据每一学期教学效果的反馈进行改动,即便这样,目前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状况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类:
1.课程设置落后于技术发展
目前汽车上使用的新兴技术层出不穷,生产工艺不断提高,汽车上机械部分的故障所占比例已经逐步下降,电子设备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这部分的故障越来越多,这就导致汽车的维修不再以机修为主,电子部分的维修比重也日益上升,维修保养难度大幅提升。各种先进的检测与维修设备应运而生,对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汽车实训教学多数为机械部分的拆装,这就落后于目前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方向。
2.理论与实践学时分配不合理
近几年国家对于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强调高职院校要突出自己的特色,让毕业的学生真正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这种学时分配比例有悖于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
汽车维修专业作为多数高职院校的主流专业,也同样面临着这种情况,有些院校由于相关设备配备不到位,无法开设充足的实训课程,只能采取多理论少实训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因此无法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就不能很好地与未来实际工作接轨。
学时分配方面目前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学时分配合理,但迫于师生数量比问题,班型过于庞大,这样就导致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学时依然不充分,每个学生真正上手操作的时间很短,同样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汽车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因素
课程设置要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应更加注重职业能力培养,配以相应的课程设置[1]。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包括实效性、前瞻性以及长远性。
1.实效性
学以致用,如果学生所学知识对于以后的工作没有促进作用,在浪费学生时间的同时,也变相阻碍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进度。因此在课程设置之前需要进行调研,将满足企业工作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全力提高课程内容的实效性,去除理论性过强而实际应用时作用不大的课程,增加与企业实际工作情况接轨的课程[2]。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他们更需要的是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能掌握实用的技术,必须在合理压缩理论学时,为实践教学提供充足的时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当下汽车维修行业正在使用的前沿技术,对于被淘汰的陈旧技术予以摒弃,保证实现学生毕业后能与企业的完美对接。
2.前瞻性
当下汽车技术日新月异,每一天都会有新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之中,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汽车维修技术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作为培养汽车维修高级人才的摇篮,只有跟上汽车技术的革新才能培养出优秀汽车维修人才。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倘若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一直追寻现行的汽车维修技术,当它的学生毕业的时候可能该技术已经再次革新或被淘汰,所以在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对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加以考虑。维修专业课程设置的前瞻性在加强院校本身竞争力的同时也为未来汽车维修市场储备了优秀人才,这样才能保证未来汽车产业链的平衡发展。
3.长远性
再新的汽车维修技术也终有被淘汰的一天,学生毕业后必然要面临着知识的更新替换,这就需要考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取决于学生自身,一方面取决于在校期间的培养。汽车维修技术的持续更新要求从业人员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充电,高效的学习能力可以让维修人员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因此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即新知识接受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让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走的更加轻松更加长远,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具有十足的优势。
三、总结
如今更多先进的技术被应用汽车上,提高了汽车维修行业的入门门槛,职业院校的培养方案决定着学生步入工作时候的起点高度,课程设置又是培养方案中的重中之重,课程设置的实效性、前瞻性及长远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就业及职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相关负责人在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加以考虑,给学生铺设一条平坦的职业生涯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振洪.高職院校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
[2]赵文龙.构建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保障机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