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职业指导课程设计初探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bil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的新时期,民办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外在的环境决定了职业指导对于民办高校发展将起到异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职业指导课程设计的原则、对职业指导教师的要求、课程教学的原则与方法、职业指导的教学时间与场所、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关键词]民办高校 职业指导 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胡剑锋(1976- ),江西蓝天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职业指导师,博士;毛晨蕾(1978- ),江西蓝天学院讲师,人力资源师。(江西南昌330098)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2005年课题《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072-02
  
  近几年,国家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双管齐下,使得民办高校发展迅速。在民办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壮大的背后,隐藏着危机与挑战。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同感较公办高校要弱,而且并未随办学规模的扩大而相应增强,民办高校如果不能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便有生死存亡的危险;反之,如果民办高校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并且得到社会的认可,则将大有作为。笔者就民办高校职业指导课程设计谈一些初步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民办高校实施职业指导的特殊性
  
  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主要从事的是专科层次教育和自学考试辅助教育,入学“门槛”普遍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在民办高校实施职业指导有其特殊性。(1)民办高校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重视自我素质的提高,但缺乏主动性;第二,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动机,但缺乏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职业意识较强,但对就业期望值较高;第四,心理需求趋向多元化,但缺乏自信;第五,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多才多艺者比较多,社会活动能力和参与意识都比较强,但团队意识较弱。针对民办高校学生文化知识水平不如公办高校的特点,学校要扬长避短,着重加强专业知识技能以外的能力素质培养,可通过职业指导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沟通意识和服务意识等,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人职匹配理论和个性化发展理论,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2)民办高校普遍存在自身师资力量不强、兼职教师较多的情况,应着重加强自身专业化、专职化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3)民办高校自身教学自主权较大,对教学活动能够灵活安排,这为在民办高校实施职业指导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目前职业指导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尽管多数民办高校都开设了职业指导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正逐渐步入规范化和专业化,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缺乏完善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民办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并未列入教学计划,通常靠行政命令实施,各系并非主动愿意接受职业指导课。当课时紧张时,首先想到要删减的就是职业指导类的课程,使得职业指导课可有可无,同时也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了职业指导无用的思想,严重影响了职业指导课的开展。而且虽然绝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开设了职业指导课,但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内容依然停留在宣传就业政策、讲授就业技巧、分析就业形势、发布就业信息、就业服务等方面,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塑造、潜能的挖掘、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正确择业观的形成。
  2.职业指导课程教师团队尚未建立。目前,民办高校职业指导课大致由思政课教师、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和校外兼职人员讲授。思政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缺乏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实践经验,职业指导偏重于理论教学;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对学生的求职过程有较深的体会和感受,了解就业市场信息,但教学经验不足,职业指导偏重于传授求职技巧;校外兼职人员虽有实战经验,但是缺乏使命感。这些人员除了进行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外,还忙于各自本职工作,对职业指导课难以深入研究。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专职化的职业指导师团队迫在眉睫。
  3.职业指导课程授课方法单一。目前各校职业指导课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填鸭式”和“满堂灌”单向教学,缺乏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缺乏职业能力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价方式不能适应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
  4.没有合适的职业指导课程教材。职业指导课程与传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不同,它更侧重于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针对民办高校生源的特点,职业指导课更应侧重案例分析、事实引导、寓教于乐,而不能连篇累牍地理论说教。按照全程化职业指导的精神,职业指导教材应区分不同年级,按不同年级使用不同的职业指导教材。目前市场上适合民办高校全程化职业指导的教材非常匮乏。
  
  三、职业指导课程设计的主要原则
  
  职业指导课开设的目的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定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掌握求职技能。职业指导课程设计有以下主要原则。
  1.以生为本。传统的职业指导课程往往是教学者主体意志的体现,对学习者的要求和特点关注较少。职业指导课程必须围绕课程的学习者——民办高校学生个体发展这个中心设计,按照学习者的特点,让学习者有更多机会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甚至可以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
  2.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它注重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潜能开发。虽然民办院校的学生文化水平较低,但思想活跃,社会活动能力和参与意识都比较强。职业指导课程开设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3.自成一体。职业指导的内容很多,包括自我认识、职业生涯、职业素质、求职技巧等,这就要求该课程能够将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既能把各种知识和经验相互联系起来,也能充分体现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实践应用。
  
  四、对职业指导教师的要求
  
  1.职业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1)调查、了解需求。要求职业指导教师能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市场岗位需求、学生就业需求、学校教育教学情况、职业指导基本现状。(2)设计、实施指导。要求职业指导教师能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设计职业指导课教学内容,并制订实施课程的计划,采取学生能接受的并与学校教学环境相互适应的教学方法。(3)参与、合作活动。要求职业指导教师能组织学生参与一些职业指导活动,能够与其他职业指导教师合作,共同完成职业指导任务。(4)评价、改进效果。要求职业指导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职业指导进行研究和评价,并逐步改进、提高自身的职业指导水平。
  2.职业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知识。(1)基础知识。作为一名职业指导教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职业指导基本知识、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就业政策与法规、教育学、计算机操作以及本校开设专业的基本情况等。(2)特殊知识。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否灵活学习并运用特殊知识就成为区分优秀和一般职业指导师的关键。这些特殊知识包括心理学知识及应用、职业测评及应用、人际沟通、人力资源管理和调查研究等。
  3.职业指导教师应具备的技能。(1)基本技能。职业指导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学生打交道,要完成职业指导的职责,光靠知识是不够的,这些知识要通过技能展现出来。基本技能包括咨询和指导技能、生涯规划设计技能、教学技能以及某些专业技能等。(2)特殊技能。同知识一样,基本技能是每一个合格的职业指导师都必须具备的,但掌握了基本技能还不能把职业指导工作做到最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技能,包括调查分析技能、演讲技能、课程开发技能以及沟通技能等。
  4.职业指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1)基本能力。职业指导教师除了应具备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应有特定的个性能力。基本能力包括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和引导能力等。(2)特殊能力。基本能力是每个职业指导教师都必须具备的,而要成为一名卓越的职业指导师的关键是还要具备一些特殊能力,包括创新力、学习力、责任心、服务意识、执行力和团队意识等。
  
  五、课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在职业指导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填鸭式”和“一言堂”的现象,为了使课程教学有效果,必须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针对性。课程设计应当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亟需加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生涯规划等知识技能点,要有的放矢。因而,在开发、设计职业指导课程时,首先要弄清楚当前学生最需要了解、学习和加强的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加工和整合,形成针对性强的职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
  2.实战性。职业指导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雕琢出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行,就要让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进行实践,比如,模拟组织招聘洽谈会。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从而发现自己的长处以及与社会、与职业要求的差距,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自觉有效地调整自我、改造自我,这对达到职业指导目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趣味性。为活跃课堂气氛,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趣味活动,比如借鉴“超级女声”“实话实说”“大学生辩论赛”等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提高趣味性,让学生从一个思维静态进入一个情感涌动的世界。正所谓“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记忆,哪里就有成功”。
  4.激励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民办高校的大学生自尊心都很强,多数学生喜欢自我表现,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激励学生,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和认同,这样学生才会更有兴趣、更有动力将身心投入到学习与实践中去。
  
  六、教学时间与环境
  
  1.教学时间安排。职业指导课的时间安排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由于本科与专科就读年限不同,可以将职业指导大致分成两个阶段,即入门阶段和提高阶段。
  建议新生入学即要开展入门阶段的职业指导,内容包括认识职业、认识企业、认知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综合素质培养、人际沟通、时间管理、压力管理、情绪管理等。这一阶段在专科体现为大一及大二上学期,在本科则为大一和大二。
  学生在校学习、生活1~2年后,各方面日趋成熟,这时候就进入了职业指导的提高阶段。这个阶段应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内容包括就业政策与法规、职业形象与礼仪、求职技巧、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业技能的培养等。
  2.教学场所。建议有一个专门的职业指导课教学场地,以60~70平方米为最佳,场地太大或太小均会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要求配备多媒体投影和音箱,桌椅无须固定,以备必要时可以移开,腾出空间进行互动式教学(如情景模拟、游戏等)。
  
  七、教学评价
  
  我国对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至今尚未有成熟的评估指标体系。一般可采用基于学生问卷的评价,分别从学生的自我改变和课程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胡剑锋.大学生职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胡剑锋,毛晨蕾.关于职业院校创建学习型就业指导中心的几点思考[J].职教通讯,2005(6).
  [3]吴增军.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原则、内容与策略[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1).
  [4]闫继臣.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就业需求[J].教育与职业,2005(6).
  [5]柯晓扬.高校职业指导课教学改革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5).
  [6]潘莉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规划建设中,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处理好事业规划与基建规划、建学院与建房子、建筑文化与生态文化等关系。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职院校 建设 规划  [作者简介]刘南平(1960- ),男,江西萍乡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江西九江332007)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采用等离子体法制备Pd/γ-Al2O3催化剂,用场发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催化氧化低浓度CO的性能。结果表明:Pd/γ-Al2O3经等离子体处理,Pd2+被还原成单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一方面,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的发展依赖于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全面和谐又为教育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谐德育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当代教育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关键词]和谐社会
语文是小到一个人文化人格、大到关乎民族大义的承载支点。重回高校课堂的语文,应享有如此尊荣的地位    和英语的至关重要性相比,这些年来,母语的地位一直是无关紧要,很多高校只是在文科院校部分专业设有语文课,而众多理工院校和专业,根本没有“语文”的影子。   这一现状有望改变。日前,教育部建议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得到了多家高校的响应,把语文课列为全校必修的高校已经达到40所。这意味着,学
[摘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坚持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需要,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新型劳动者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的需要。因此,我们要通过重视课堂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来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敬业精神教育、“为人民服务”教育、协作精神教育、诚信教育和做实事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