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抒情诗的生成及中国古典抒情诗中的意象美

来源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抒情的诗歌是我们这蒙昧的大地上最先擂响的鼓声,对它起源的每一种猜测甚至都是一首诗。文学起源于诗歌,而各民族最早的诗歌样式又无一不是抒情诗,诗歌以语言展开,善于抒情,故有“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抒情诗是诗中之诗”的说法。在中国古典抒情诗的生成和欣赏中,“意象”的审美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可以说,中国古典抒情诗的成长历程是在意象美的浸润里走向辉煌的。
其他文献
简少贞、素姑和长安分别是苏童《另一种妇女生活》、师陀《桃红》、张爱玲《金锁记》中塑造的不同的人物形象。她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和不同的情感表达,但
朱自清的记实散文《背影》历经几次教材政策,始终被列为中学语文课文中的精读篇目,那么,为什么这篇军于1925年的文章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去学习它、欣赏它
为明确节水灌溉条件下配施氮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可行性,采用分根交替灌溉(APRI)和常规供水(NI)的方式分别培养棉花幼苗,同时配施不同水平氮素(高氮200 kg/hm~2、中氮1
采用尼龙网袋法,以小麦秸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还田方式下小麦秸秆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经过85 d的田间腐解,各处理小麦秸秆腐解率为37.75%-68.34%,秸秆翻埋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