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计算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long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进入课堂,必将与原有的教学结构、内容和方法等诸因素产生不同的矛盾,同时过分地依赖计算机教学,对教学也会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优用、巧用计算机应是热点中的热点。但是,在校内校外所听的各学科多媒体公开课来看,这一新型教学手段的效果不容乐观。现笔者对目前的高中数学计算机现状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计算机 电子设备 高中数学
  一、目前高中数学计算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课件的制作水平,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多媒体所承载的信息量大,刺激性强,频繁地使用使学生应接不暇,它带来的负面效应比传统教学模式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大多数教师在利用数学计算机时,只重视它的工具性功能,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技术化,而忽视教学的人格化,使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距离越来越远。他们大多强调了教师传授为主导,追求效率为主要目标 ,追求课堂容量,充分利用计算机媒体快速出题,快速解答,快速评价反馈等功能。更有甚者,教师代替学生解答,把本来应该学生自已亲自动手的练习内容,制成课件,用于演示播放。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剥夺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减少了学生自主的活动,压抑了学生解题灵感。因为数学的抽象性,在这样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生只体会到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却丧失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无法跟上科学技术的“步伐”。这是所听几节课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数学计算机最大的弊端。
  2、先进的教学手段与相对滞后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我们有可能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使教学的效果更显著,但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并没有利用现代化技术突破陈旧的传递式的教学设计,只是由“人灌”变成了“机灌”,不仅削弱了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某些能力的培养,这就难免失去了数学计算机的本意。
  3、一些学校、教师过高估计了计算机的作用,急于求成
  一堂成功的公开课,在某各程度上能推出教师。因此,对执教者来说分量颇重、机会难得,他会从教案的设计,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力求用精品。作为目前最为先进的计算机必然是首选之列,要挑选教学内容时就已在绞尽脑汁地酝酿能否用多媒体,能即上,不能则更换内容,大有本末倒置之感。这一点从所听的各级公开课中可见一斑,这些课无一例外对采用计算机,并且绝大多数公开课,从引入到教学内容甚至练习,由始至终开机亮幕,完全违背了计算机的初衷。
  二、合理运用计算机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鉴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以为,计算机应注意遵循教学本身规律,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遵循效益性原则,不能无视教学实践效果而不加选择地运用计算机。在高中数学怎样适量选用计算机手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注意选择性
  计算机固然有其不可估量的优越性,但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在教学中选用多媒体教学必须针对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有的放矢。作为教师,应该对适合计算机的内容加以精选。就高中数学教材来说,代数中的函数图象和性质,三角函数特别是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变换,数列极限的有关应用,某些含参数的方程和不等式问题,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二面角的平面角问题,球的表面积公式的探求,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截面问题;解析几何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圆锥曲线与圆锥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内容,都是计算机的好素材。此外一些数形结合的习题也是计算机的素材。
  2、注意辅助性
  有些教师在运用计算机过程中,过分夸大其功用,从引入开始,到教学内容,到练习,到练习答案,全由多媒体显现。教师几乎不动用课本,学生基本为接触教材,一切都跟着媒体转,这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利用计算机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该用则用,为该用则不用,切忌“黑板搬家”,利用计算机还应注意不能整堂课充满影视画面,应该看到过分热闹的画面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会喧宾夺主。因此,计算机应强调注意其辅助性,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只能辅助教师的教,只能辅助学生的学。如数学例题的讲解,教师不可能知道所有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单靠媒体显然不能预料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因此有些必要的分析归纳过程和运算推理过程还应通过板书或板演充分地暴露给学生。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辅助”的作用,以确保学生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合理推理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步发展。
  3、注意必要性
  计算机可以通过动画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模拟演示逼真的现象和过程,提供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运用计算机时,最好不要将它与普通的媒体(如小黑板、幻灯片)等同用之,要注意运用的必要性。一般来说,教材中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学生缺少感情认识而难以领悟的,其他媒体无法呈现的,现场演示条件不足的,介入计算机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茅塞顿开。
  总之,计算机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夸大计算机的作用,试图以计算机代替传统教学是不现实的。教学过程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为主导的活动,师生双边的活动是联接多种教学因素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而计算机始终处在辅助性的作用。如何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使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起辅助作用,起促进作用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其他文献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搞好语文课堂教学就显得愈来愈重要。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也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人”无疑就是全体学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
摘要:《语文新课标》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体验性学习 教学探索  一、创设模拟情境,在活动中体验  儿童由于受年龄的影响,生活经验少,对文章的理解往往处于似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学生读书有快慢之分,理解能力有深浅之分,推理判断水平有高低之分。为什么会造成上述差别呢?其中有个阅读能力的问题。  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从肤浅的表象意义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深深的道理,都有对书面文字的理解和认知过程,都是靠书面的文字材料进行阅读来完成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抓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以后学习以及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我是怎样培养学
摘要: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过程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一直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我从下面几个方面作了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布置  一、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
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小学生进行审美活动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对小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教学途径。如何搞好小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大力开发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多媒体课件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为学生造设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声形俱全的教学环境,充分让形象思维迅速过渡到抽象思
本实验由伊氏锥虫云南水牛单克隆株YnTat1开始顺序感染5只兔,观察伊氏锥虫在兔体内的抗原变异情况,进一步揭示伊氏锥虫抗原变异规律。随后根据所获得的抗原变异体(VAT variable
摘要: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运用类比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巧设探索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运用类比、巧设问题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弱
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音乐科目作为素质教育实现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学科,对于丰富学生的学校学习生活、提升学生的审美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自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课程要求教学任务规范,按实践课程设计学习过程。教学场所融实践与理论学习于一体。  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理论与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