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困扰油价的消息不绝,如美国经济放缓使石油需求下降、美国能源巨擘雪佛龙在墨西哥湾发现新油田、中东局势缓和等,都对油价构成了压力。金价与油价一向相关性很高,加上美元转强,因此金价也出现了明显下调。但笔者认为这是短期调整,石油和黄金的长期大牛市仍未结束。
结构性供求失衡推动油价长期上涨
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是结构性的。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并开始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如买车买房等,由此不断提升能源需求。国际能源组织(IEA)最近预计,中国石油需求2006年将增长6.4%。尽管这个数字比之前的预期有所下调,但仍比2005年2.6%的增幅增长了一倍以上。虽然中国政府倡导节约能源,并一直积极地冷却过热的经济增长,但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近的数据,9月份原油的进口量仍飙升到1346万吨,比2005年9月增长了24%,也创了历史纪录。显然,认为近期油价下跌是因为中国需求减少的观点站不住脚。此外,中国目前正在仿效美国发展石油储备,当油价调整至一定水平时,就会吸引中国大量购入石油,这使油价在低位有强大支撑。
“中国因素”令石油需求不断增加,那么石油供应又如何呢?雪佛龙近期所发现的油田最多只能应付全球177天的石油需求,并不能解决结构性的供求不平衡。事实上,石油供应可能会越来越不稳定,因为多个产油国如墨西哥、俄罗斯和委内瑞拉正逐渐将石油资源国有化,政府收回油井控制权,并限制西方石油公司开发新油田的权利。目前,西方石油公司只能染指全球25%的已知石油储量,比上世纪60年代的85%大幅减少。换句话说,西方的资金及石油开采技术无助于增加石油供应。
央行调整外汇储备比例拉动黄金需求
欧洲央行因为黄金占外汇储备比例太高而不断减持黄金(图1),是上世纪90年代金价下跌的主因。但为了支持金价,央行黄金协议(CBGA)已规定各个成员国每年抛售的黄金数量不得超过500吨,这使黄金供应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印度及沙特阿拉伯等国经济急速增长,当地居民收入增加,刺激了对黄金的需求。不仅如此,官方对黄金的需求也将逐渐显现。近年来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急升,增持黄金的愿望强烈。例如中国是全球拥有最多外汇储备的国家,截至9月底的外储增至987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8.5%,可是黄金占中国外汇储备的比例只有约1%,与全球平均数9%相比实属偏低(图2)。从政治安全考虑,中国有必要提高黄金占外储的比例。而如果中国把黄金比例提高到全球平均水平,就将增加黄金需求4000吨,是CBGA总存金量的三成。
超额流动性支持资产价格
油价和金价都是相对的,比如在石油供求因素不变而美元下跌的情况下,油价会相对美元上升,因此,全球银根或资金供应充裕(充裕的资金通常被称为流动性)有助于油价和金价上升。由于目前并没有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全球流动性的源头主要是靠美国的货币输出。2000年科网泡沫破裂后,美国为防止经济衰退而大幅放松银根,这虽然使美国经济得以保持增长,却造成美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经常性项目出现庞大逆差。另一方面,以亚洲国家为主的向美国出口的国家,经常性项目盈余不断扩大,货币升值加大。为了防止本国货币升值,这些国家通过增加本国货币供应来吸纳美元,环球流动性因此不断增加。
持续超过实体经济增长的货币供应所带来的超额流动性,是推动价格上涨的必要条件。如果超额流动性作用在实物市场,就会带来通货膨胀;如果作用在资产市场,就会带来资产价格持续上涨。过去几年,无论官方或民间都倾向于把资金投资而很少消费,因此资产价格显著上升,而整体物价却保持在低水平。
自2004年起,美国逐步收紧银根,联邦基金利率由1%加至目前5.25%的水平,欧洲和日本也表示会收紧银根,但各项资产价格在2004年、2005年及2006年初期仍然急升,直到近期才出现调整。这是因为,流动性除了取决于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外,也取决于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而且金融机构的借贷具有倍数效应,对货币增长更为重要。目前,全球经济经过数年复苏,企业家和投资者均已恢复信心,愿意通过借贷发展业务或进行投资。此外,对冲基金的借贷活动也十分活跃。对冲基金情报(HedSe Fund Intelligence)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对冲基金的管理资产规模达1.5万亿美元,等于整个港股市场市值,而且利用借贷使资金规模倍增。在庞大资金的支持下,各类资产价格水涨船高,石油及黄金等实物资产自然受惠。
把握资产市场牛市获利
把握全球超额流动性的变化及趋势,对于判断全球资产市场的价格走势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在今年及未来几年内,全球流动性大幅萎缩的可能性不大。首先,从美国近期的经济数据看,美息再调升的空间不大。因为目前美国的通胀保持温和,利率已高于通胀率,根本不需再因担忧通胀而继续加息,否则会影响经济。在加息阴影消除后,相信人们的借贷意欲会增加,使货币供应保持增长。
其次,近年油价急升,中东等产油国获益不浅,由于石油收益是美元,为避免美元下跌的风险,这些“油元”四处寻找投资机会。据瑞信估计,“油元”去年投入波斯湾以外股市及债市的资金达1180亿美元,较2002年增加了3.37倍,估计明年会增至1300亿美元,为各大投资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再次,日本经济从2004年开始走出谷底,2005年在内需回暖及出口回升的刺激下,经济进入明显复苏阶段。而2006年以来欧元区经济同样出现了加快复苏的势头。在此背景下,2005年以来日本和欧元区信贷增长均开始明显加快。只要这两大经济体继续保持复苏势头,其金融机构的信贷创造能力依然强劲,工业国家的流动性供应就能得到保障。
结构性供求失衡推动油价长期上涨
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是结构性的。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并开始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如买车买房等,由此不断提升能源需求。国际能源组织(IEA)最近预计,中国石油需求2006年将增长6.4%。尽管这个数字比之前的预期有所下调,但仍比2005年2.6%的增幅增长了一倍以上。虽然中国政府倡导节约能源,并一直积极地冷却过热的经济增长,但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近的数据,9月份原油的进口量仍飙升到1346万吨,比2005年9月增长了24%,也创了历史纪录。显然,认为近期油价下跌是因为中国需求减少的观点站不住脚。此外,中国目前正在仿效美国发展石油储备,当油价调整至一定水平时,就会吸引中国大量购入石油,这使油价在低位有强大支撑。
“中国因素”令石油需求不断增加,那么石油供应又如何呢?雪佛龙近期所发现的油田最多只能应付全球177天的石油需求,并不能解决结构性的供求不平衡。事实上,石油供应可能会越来越不稳定,因为多个产油国如墨西哥、俄罗斯和委内瑞拉正逐渐将石油资源国有化,政府收回油井控制权,并限制西方石油公司开发新油田的权利。目前,西方石油公司只能染指全球25%的已知石油储量,比上世纪60年代的85%大幅减少。换句话说,西方的资金及石油开采技术无助于增加石油供应。
央行调整外汇储备比例拉动黄金需求
欧洲央行因为黄金占外汇储备比例太高而不断减持黄金(图1),是上世纪90年代金价下跌的主因。但为了支持金价,央行黄金协议(CBGA)已规定各个成员国每年抛售的黄金数量不得超过500吨,这使黄金供应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印度及沙特阿拉伯等国经济急速增长,当地居民收入增加,刺激了对黄金的需求。不仅如此,官方对黄金的需求也将逐渐显现。近年来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急升,增持黄金的愿望强烈。例如中国是全球拥有最多外汇储备的国家,截至9月底的外储增至987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8.5%,可是黄金占中国外汇储备的比例只有约1%,与全球平均数9%相比实属偏低(图2)。从政治安全考虑,中国有必要提高黄金占外储的比例。而如果中国把黄金比例提高到全球平均水平,就将增加黄金需求4000吨,是CBGA总存金量的三成。
超额流动性支持资产价格
油价和金价都是相对的,比如在石油供求因素不变而美元下跌的情况下,油价会相对美元上升,因此,全球银根或资金供应充裕(充裕的资金通常被称为流动性)有助于油价和金价上升。由于目前并没有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全球流动性的源头主要是靠美国的货币输出。2000年科网泡沫破裂后,美国为防止经济衰退而大幅放松银根,这虽然使美国经济得以保持增长,却造成美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经常性项目出现庞大逆差。另一方面,以亚洲国家为主的向美国出口的国家,经常性项目盈余不断扩大,货币升值加大。为了防止本国货币升值,这些国家通过增加本国货币供应来吸纳美元,环球流动性因此不断增加。
持续超过实体经济增长的货币供应所带来的超额流动性,是推动价格上涨的必要条件。如果超额流动性作用在实物市场,就会带来通货膨胀;如果作用在资产市场,就会带来资产价格持续上涨。过去几年,无论官方或民间都倾向于把资金投资而很少消费,因此资产价格显著上升,而整体物价却保持在低水平。
自2004年起,美国逐步收紧银根,联邦基金利率由1%加至目前5.25%的水平,欧洲和日本也表示会收紧银根,但各项资产价格在2004年、2005年及2006年初期仍然急升,直到近期才出现调整。这是因为,流动性除了取决于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外,也取决于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而且金融机构的借贷具有倍数效应,对货币增长更为重要。目前,全球经济经过数年复苏,企业家和投资者均已恢复信心,愿意通过借贷发展业务或进行投资。此外,对冲基金的借贷活动也十分活跃。对冲基金情报(HedSe Fund Intelligence)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对冲基金的管理资产规模达1.5万亿美元,等于整个港股市场市值,而且利用借贷使资金规模倍增。在庞大资金的支持下,各类资产价格水涨船高,石油及黄金等实物资产自然受惠。
把握资产市场牛市获利
把握全球超额流动性的变化及趋势,对于判断全球资产市场的价格走势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在今年及未来几年内,全球流动性大幅萎缩的可能性不大。首先,从美国近期的经济数据看,美息再调升的空间不大。因为目前美国的通胀保持温和,利率已高于通胀率,根本不需再因担忧通胀而继续加息,否则会影响经济。在加息阴影消除后,相信人们的借贷意欲会增加,使货币供应保持增长。
其次,近年油价急升,中东等产油国获益不浅,由于石油收益是美元,为避免美元下跌的风险,这些“油元”四处寻找投资机会。据瑞信估计,“油元”去年投入波斯湾以外股市及债市的资金达1180亿美元,较2002年增加了3.37倍,估计明年会增至1300亿美元,为各大投资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再次,日本经济从2004年开始走出谷底,2005年在内需回暖及出口回升的刺激下,经济进入明显复苏阶段。而2006年以来欧元区经济同样出现了加快复苏的势头。在此背景下,2005年以来日本和欧元区信贷增长均开始明显加快。只要这两大经济体继续保持复苏势头,其金融机构的信贷创造能力依然强劲,工业国家的流动性供应就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