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一道题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tangd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年来写了很多因时感言的文字。有的是约稿,有的是一时感想的随笔,差不多属于与艺术相遇的一种生活记录。对我而言,当作日常接触艺术的学习,也作为向艺术发问的一种过程。因为我们每天都经历着快速变化的艺术风景,一些论题不断切换频道,有时热点,有时冷漠,总之是我们淹没在海量信息中,处于被给予状态。每个与艺术遭遇的人,都因艺术的多变、陌生而产生疑问,似乎是想得出结论、希望对自己被干扰的视觉习惯做出调整、适应,或认同、或让步、或拒绝。
  时间久了,我们仍然会问艺术是什么、有什么用的基本问题,“艺术”因名而呈胜,其名相之矛盾充满魅力与迷惑,构成了人类自身智力的一部分,不断探讨、不断否定、不断更新。到了现在,它始终给不出自己的全貌,而是任意说、任人说。这也罢,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有了很多的存在方式,精神慰藉、心灵感应、幽默会意、喜怒哀乐、研究探真等无不在其中。对于我们生活在中国的今天,无论如何,艺术都是一种象征、都是一种证明,它们说明了我们还在、还没有放弃那一份对这个世界的感知。
  事实上,我们都在某一个片断上工作,也因地域和角度的不同,有很多的东西被遮蔽着、被掩藏着,也因为我们的局限,那些本该进入视野的艺术努力被忽略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就需要以开放、开明、开阔的姿态来观察、认识这个世界,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当下艺术世界,有着太多的变数和神秘,它需要多种、甚至冲突的理论、观念去阐释、分析。任何言说都只能代表部分的、可辨的事实,任何人都可能处在无形的潜意识与语言约束的处境中。艺术因此成为相当观念化、意识化和抗争化(contesting)的一种视觉表征,回望当代历史,这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文字不过是我们身处现实中的直接感受,重要的是,我们真正的学术研究要深入推动和开展:如何进入到不同研究框架中的当代艺术研究,而不是在语义上重复、原地打转,也不是没有积累与长进的重复,而是要积累、要进步。例如,当下的艺术,有没有人类学含义?我们可否进入到批评的艺术人类学中?中国的当代艺术研究的学术意义与世界意义能不能沟通?是否仅仅限于后殖民主义就一言以蔽之?艺术与政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做到了几层楼阁?艺术与记忆在当下中国能否确证?当代艺术作为一个开放的视域,是各种观念冲突和抗争的显现场,它对艺术意识与理念的塑造和促进达到何种程度?我们的知识话语里已经被侵染了多少的“废语”而不自觉?“废语”岂是语言的问题?美术馆存在的文化意义我们是否确证?这种确证是否全然是意识形态的?抑或作为文化的含义我们能够上升到怎样的高度和开放性?当普遍性遭遇质疑的时候,我们又如何信奉共性的文明成果?当代艺术的理论化研究已经不可避免,我们是否做好了知识与理论的准备和实践?中国的当代艺术实践与研究多了几重的中国特殊性,我们如果不在整体的知识积累与更新上同步,如何超越这种特殊性而进入到文化意义的研究上?中国的当代艺术研究将随着当代中国的研究而同等重要和有意义,但研究的展开却要有广域的理论建设、开放的自信精神、对于多样文化包容的胸襟以及放下历史狭隘旧苛的前瞻态度。
  我们前行的路实际是在不断地去搜寻艺术路标,观景辩景,提出问题,然后把提问作为目标,一个一个地去观察、辨析、思考,然后再走向下一个目标。对于艺术史而言,它的艺术史构成意义的目标就是:艺术作为艺术的艺术。
  这是一种时间和认识的积淀,它将艺术观念的转化积淀为艺术的范式和艺术的形式,而后者又成为历史维度上被超越的对象,因此在现代艺术的思辨前提下再次推进。对于艺术家的属性和功能,则意味着新的身份意识,而不仅仅是画布、画纸、画架前的构思和落笔,也不仅仅是物质材料的传统处理方法,反而是一种艺术思辨的行动。它看似表面,但总有思辨的针对性,也因此有历史线索作为语境,无论艺术形式的先与后、还是观念的新与旧,都是针对特定文化上下文的关系,艺术家在针对什么、在思辨什么、在回应什么。这个世界是因为现代艺术到当代艺术的出现,才改变着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不是默然与被动地接受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是需要重解与重组的世界,思辨的艺术恰恰在补足着我们思维的盲角,或打破我们的认知惯性。
  艺术不再是惯性的无意识延续,而是自觉的研究意识和积极的问题(课题)意识,而艺术作为方式则实现着这样的目的。艺术总是寻找自己超前的那一面,总是把不经意间的社会意识和个人差异放进去,在这一点上,艺术的任何传统界定都被放下,而艺术家变成一个特殊思考者的个体。他们没有界限,界限只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那些尚未知的东西;他们可能悬孤在社会的习见之外,但他们是一些无法遏制自己的思考的行动者。在今天,谈艺术依然是从艺术家开始,如果艺术家不变成一件作品,则艺术作为艺术的艺术就成为另种僵持的形式主义。当艺术成为一种态度与观念的载体时,忽略艺术家的存在或其特质就使得艺术变得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做艺术与研究艺术都是一体的两面,艺术家是对世界进行视觉研究,而研究艺术者是对艺术客体进行文本研究,研究其词与物的互证、互动、对峙关系。我们之所以期待伟大的艺术,实际上是我们在期待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我们今天不断对艺术秉持批评的立场,不过是渴望看到、发现、促成伟大艺术家的诞生。当社会放弃了对伟大艺术家的淬炼和崇敬,那么,再多的争执、失望、指责或纠结不过是浮萍乱草,没有抓住艺术的实质。如果我们要化解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神秘感或失望感,都应重新从确立伟大艺术家的命题上开始;而伟大艺术家的产生和诞生又不得不让我们回到现实的思考和审视上。一切复杂联动的问题的锁钥实际上都是和人有关的,再多的批评与理论都是关于人的。所以说,创作艺术、研究艺术都是对社会中的人的创作和研究,也因此分别出了什么样的传统主义、什么样的现代主义和什么样的当代主义。从这一点上,中国因变化强度大,也必然对人的影响巨大,艺术家的反应也应该是最强烈的,无论他们如何做、做了什么,都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这个时代,也因此值得我们记录和思考。2013年开始了,这必然是中国继续变革的年份,我们的艺术也必然是自身强变、自身成长、自身述说。
  为此,如果说艺术是一道题,它的谜底就是艺术家。
其他文献
六只铜铃rn八月间,带上雍贝去拉萨转经,那是我的意愿,他只当是一场出行.rn凌晨五点的登机时间,我们四点便起身赶路.飞机起飞离地时,我牵住了身旁安坐的雍贝的手,我们在各自的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至今已渗入到各个领域。其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大大促进了科技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扩大了社会科技生产力,但与此同时,有关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问题和隐患
学位
剧中人物:rn央吉:63岁,退休护士,党员,雪莲花小区居民,社区服务志愿者.rn白珍:央吉孙女,小学6年级学生,13岁.rn罗布:央吉之子,疫情之前与妻子一同赴武汉探望在西藏班读初三的
期刊
Oligo(p-phenyleneethynylene)s (OPEs) end-capped with (alkynyl)bis(diphosphine)ruthenium and thiol/thiolate groups stabilize ca.2 nm diameter gold nanoparticles
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当前正在开展的村庄布局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研究以村庄发展综合评价为基础的村庄布局规划,能为完善村庄布局规划模式、节约集约利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Magnesium/sulfur battery (Mg/S) has recently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due to its high theoretical energy density (3,260 Wh/L) and lowcost.To further improve its
每次策展我都会在展览开幕之后写一篇策展记,以此来记录和总结一下每次展览的心得,而2012年9月15日持续到2013年1月13日,在德国博物馆策划的《建筑中国100》展,实际上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