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of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在6岁前的社交活动奠定了他们将来社交习惯的基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以及与人的交往,都需要成人恰当的引导,以使他们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因此,做家长的应设法帮助孩子在幼儿期过良好的社交生活,这样,他们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快乐、积极、自助、助人、合群、谦让的能适应社会的人。
  下面给家长提供几个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基本原则:
  
  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待人接物的态度、为他人设想的习惯以及日常的行为礼节,如说“早安”、“谢谢”、“对不起”、“请”等简单的礼节性话语,是给孩子最直接、最重要的示范。家长应做到不管家内家外,行为表现始终如一,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一位父亲,在外面对亲友非常有礼貌,但回到家里,对子女的态度却全然不同。儿子递给他一张报纸,他毫无欣赏和感谢,不在意地“唔”一声便算。这样既失去了培养父子间感情的机会,又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假如他接上孩子递给他的报纸时热情地说:“谢谢你,儿子。”这一良好的行为,不但教育了他的儿子,而且增加了孩子对他的爱戴和信赖。
  
  给予游戏机会,让孩子模拟社交行为
  
  孩子的游戏就是他的生活,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分工合作的态度,合群、勇敢的精神,公平来往的行为,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以及牺牲、互助、谦让和礼貌等成人世界的基本规范。
  如孩子在玩请客的游戏中会涉及一系列社交行为:共同计划请什么客人?做些什么菜?谁去清洁客厅?谁去倒水?怎样招待来客?做客人应有怎样的礼貌?如何应对一些突发情况?等等。孩子玩游戏时无形中学到的这些社交经验,因为真切,所以宝贵。
  
  参加各种活动,在实践中教孩子待人接物
  
  家长应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教他们一些最简单的社交礼节。
  一般来说,孩子从4岁开始,就会喜欢社交活动,如参加小朋友的生日会或幼儿园的游艺会等,而且他们中不少人很喜欢在社交活动中自我表现。家长应提供各种机会,让孩子亲身实践社交行为。如当孩子过生日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策划一个生日会。生日会上,孩子作为主人,以谦让、有礼的态度去招待客人,是最好的社交活动的实践。家长也可带孩子参加亲友的茶会或去探访朋友,让孩子学习做客人应有的礼貌,取得良好的社交经验。
  
  带孩子外出,让孩子体验公共场所的社交规则
  
  不同的公共场合,有不同的社交秩序和规则。家长平常外出办事时,如果不是特别紧急,不妨带上孩子,让孩子体验各种社交场所的规则。
  如带孩子到邮局购买邮票、寄信,让孩子明白社区内邮局的情况;带孩子去商店买东西,无形中孩子模仿到母亲对店员的态度;带孩子去听音乐会,他会学到集会时所需要的安静,而不去妨碍别人;带孩子去参观展览会,让孩子学到遵守展馆的秩序,只可用眼睛欣赏而不能用手触摸;等等。
  
  培养责任感,是良好社交行为的基础
  
  良好的社交行为包括自助和助人,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即使他再懂得社交活动中的礼节,也不会受人欢迎。
  有些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甘心替孩子做一切事情,使孩子完全失去了自助的机会,更不要说去助人了,因为他根本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孩子能够做到的事,家长一定要鼓励他做,如自己吃饭,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摆好鞋子;也要鼓励他帮助别人做事,如拿报纸、派茶点、收拾碗筷等,使孩子感到自助、助人的工作是最快乐的。
其他文献
生活中,这四种误区都不乏活生生的例证。例如下面这位母亲——  离婚后三个月,前夫又结了婚。  我们有一对双生儿子可心和可意。怕孩子因我们离婚而受到伤害,我只是对他们说,爸爸要到北方工作两年,不能带他们去。  孩子是无辜的,我只有加倍地爱护他们。我一直没有再婚的打算,心想只要孩子们好就行了。但两个孩子却一点也不让我省心。那天我做晚饭,他们忽然就打了起来,一付势不两立的样子。我对可心说:“你们是亲兄弟
期刊
杜女士是我的一个朋友,也是个单亲妈妈。  先生出国的时候,杜女士还在读博士,加上儿子壮壮只有1岁多,她没能随行。结果丈夫回来探望一次她们母子后,就没再回来过……  离婚后的好长一段时间内,她的情绪糟到不能再糟。她不愿意见到同事和熟人,怕他们问长问短;跟亲人的关系也变得紧张和易怒,其中自然包括和儿子的关系。她变得对孩子缺少耐心并常常跟他发火:孩子早上穿衣服不及时,她就赌气把他锁在家里一整天,并指斥孩
期刊
杜女士也算是教育程度极高的知识女性了,都还会犯这种错误。根据我们对过往研究的了解,在文化程度不高、职业和社会地位不太理想的更多单亲母亲身上,同样的错误表现得更为明显——    过度保护    担心孩子承受不了父母离异的打击,编织美丽的谎言欺瞒孩子,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孩子失去了面对挫折锻炼从而成长的机会,自然总也长不大。    诋毁前夫    不断地在孩子面前说前夫的坏话,使孩子心里产生矛盾、困惑、
期刊
在婷儿1岁8个月的时候,我和她的生父正式解除了婚姻关系。  到底告不告诉婷儿我们离婚的事?我知道,以婷儿的观察力,她一定会注意到自己的家庭和其他小朋友的不同。再说,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越小知道父母离婚所造成的心理冲击越小。当年我妈妈因爸爸被打成“反革命”而离婚,曾绝望得几次试图自杀,但她在我们的面前始终表现得很平静。我们平静而抽象地接受了“爸爸妈妈离婚”的坏消息,并没有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改变。想
期刊
平静告知真相    分手的消息孩子有权利知道,母亲要做的只是积蓄足够的勇气、选择合适的方式,找个机会告诉孩子。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爸爸虽然要走了,但母子两人一起生活一样可以很快乐。一时不忍隐瞒实情,结果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避免阴影投射    很少人会为离婚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情绪低落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避免将低落的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特别是离异事件中受到伤害的是母亲时,千万不要因此在孩
期刊
大桥坍了!他的梦想浮上水面    故事发生在近一个世纪以前。  在有六朝故都之称的石头城南京,一年一度,端午节到来的时候,秦淮河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  茅以升9岁那年,端午节的前一天,他跟几位同学相约,一起去看那每看一次都会让他们激动不已的的龙舟比赛。可是当天晚上,茅以升突然闹起肚子来了,腹痛不已,直到进入下半夜,病情才渐渐好转。第二天,按茅以升自己的意思,龙舟还是要去看的,但母亲实在不放心
期刊
家里的小孩子就只是个小孩子?你错了!他还是个小公民!知道一个合格的小公民都应该做些什么吗?不知道?!让我们告诉你——  由全国妇联联合其他5部委共同发起的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已经正式启动。该计划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推出了“小公民”社会道德“五小”活动,即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
期刊
批改完最后一本作业,已经是晚上6点了。  我刚整理好零乱的东西,办公室的门就被推开了。  “你认识这个孩子吗?”一位40多岁的阿姨手牵着一个小女孩儿走了进来。  我当然认识她。这个女孩是我的学生,名叫李飞。每逢下课,她总喜欢在讲台旁“老师老师”地叫个不停,令人穷于应付。  真是的,放学不按时回家,还惹回个麻烦让我处理。我懊丧地放下包,“盯”了她一眼,对那位阿姨说:“我是她的老师,请问是怎么回事?”
期刊
前一阵子“清华学子刘海洋伤熊事件”引起了媒体和研究者对单亲母亲子女教育问题的极大关注,而四个月前我们策划本期“《孩子》在线”的话题时,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这么大的关注度,这使得我们不期然搭上了这艘顺风船,应了时下流行的“与时俱进”的话语。   长期以来,离异家庭总是处在人们的异样眼光下,单亲母亲更是承受着一般家庭的母亲所不曾承受的压力。这种压力,既有来自经济上的,也有来自心理、情感上的,更来自孩
期刊
临近高中毕业,奎茨博士的儿子利克和女同学西莉亚决定在毕业典礼上故意穿“错”礼服的颜色。按学校规定,毕业典礼上,男生应穿蓝色礼服,女生应穿白色礼服,几十年来从没有哪个学生穿“错”过。  校长收到风后严肃地警告他们:“这可不是儿戏,你们必须遵守学校的规定,否则不能毕业。”  此事非同小可,因为利克已经获得纽约一所著名音乐学院的奖学金。  奎茨博士接到学校的通知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先听听儿子的想法。“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