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婷儿1岁8个月的时候,我和她的生父正式解除了婚姻关系。
到底告不告诉婷儿我们离婚的事?我知道,以婷儿的观察力,她一定会注意到自己的家庭和其他小朋友的不同。再说,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越小知道父母离婚所造成的心理冲击越小。当年我妈妈因爸爸被打成“反革命”而离婚,曾绝望得几次试图自杀,但她在我们的面前始终表现得很平静。我们平静而抽象地接受了“爸爸妈妈离婚”的坏消息,并没有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改变。想到这里,我决定像妈妈那样——平静而抽象地把离婚的消息告诉婷儿。
正如我所估计的,婷儿对超出自己理解力的事情并没有多大兴趣,她听说“离婚后,妈妈会和婷儿住在一起”,就不再追问了,也没有伤心。
单亲家庭生活开始了。第一天我就告诫自己:一定要尽量消除家庭的不完整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影响,绝不因自己心怀怨恨就用不正常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也不认为孩子可怜就百般迁就,更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累赘而不管不理……我认为,单亲父母一定要坚强,不管大人有多少困难,都要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觉得自己和别的小孩一样正常。
疼爱与坚持
我坚信,孩子的早期生活对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惯的形成在初期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做每件事,我都坚持让婷儿按要求去做,不该做的就坚决不做。对一个太小就得不到父爱的孩子来说,这也许有些“残忍”,但我并不肯因此迁就她。
婷儿能听懂话了,我就告诉她任何时候都别想用哭的办法来达到目的。婷儿体验一两次后就明白哭是没有用的,按要求办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办法。
为了防止婷儿养成不良习惯,我从不轻易满足她的物质要求,凡是基本生活需要以外的东西,都被我当作她有某种好表现时的小奖品。
共苦与同甘
我是妈妈她是女儿,我让着她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可我没有。家里只有我们两个人,苦也好甘也好,我都希望让女儿学着一起分担、分享。我从不让她独自吃任何好东西,有好吃的都要她与我一起分享,让她觉得“分享”是正常的、愉快的,“独吞”是不正常的、可耻的。婷儿过3岁生日时,我问她:“罐头里还有七个荔枝,你说应该怎样分配?”婷儿好不容易才做出了“你吃四个我吃三个”的正确选择——模仿“孔融让梨”。最后,我们每人吃了三个,多出来的那个先是做了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的“教具”,然后我们才愉快地分享。我本想把最后的荔枝奖给婷儿的,但考虑到“孔融让梨”不能假让,自己还是“狠心”地吃了一半。
呵护与自制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不太容易,对于单亲母亲就更不容易了,因为它有时需要家长的心肠“硬”一点。婷儿小时我经常在下班的路上把她带到商场门口,然后让她做选择:“如果你不喊我买东西,我们就进去逛;如果你喊我买东西,我们就不进去了。你选吧。”婷儿每次都说:“妈妈,我不喊你买东西。”我就带着她在商场里到处逛,教她认识各种物品,让她编各种与商品有关的小故事,培养她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玩具柜和食品柜。婷儿逛商场最难受的时候大概就是逛食品柜了,她很想品尝一下那里的东西,但始终忍着不喊我买。这种长期的克制欲望的训练,对强化婷儿的自制力起了极大作用。从小到大,婷儿很容易就抵制了各种诱惑,坚持按照理性的选择去行事,这有效地减少了她走弯路的概率。
节俭与大方
对单亲家庭来说,经济状况多数不太理想。不少单亲母亲的日子过得都挺紧张。但是孩子的前途又不能耽误,这时如何处理好节俭与大方的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婷儿每天的营养是必须保证的,所以那几年我大大节省我们母女俩穿衣的开支,经常买处理的布料自己做衣服,又把自己的衣服改了给婷儿穿。为了让婷儿乐意穿这些不时髦的衣服,我总是设法在衣服上点缀一些可爱的动物贴花,并有意给她灌输“独一份”比“赶时髦”更能显示个性的观念。这种观念对婷儿的影响十分深刻,突出体现在她很少被“从众心理”左右,从不在原则问题上“随大流”。
但是该大方的时候我也决不手软。1987年初,婷儿快6岁了,小伙伴或买了钢琴,或买了电子琴,婷儿却无琴可弹。我看着心里真难受啊,于是横下心来向她爸爸预支了婷儿5年的抚养费,给她买回一台电子琴。当时我很清楚:这意味着在婷儿6-10岁这五年里,我们只能靠我一个人的工资生活了。
婷儿7岁那年夏天,我现在的丈夫张欣武加入了我们这个小家庭。结婚之前,我们三人就经常一起去野外放风筝,一起玩游戏,还为婷儿举行生日野餐。在布置新房的时候,我们特意把套间里屋布置成婷儿的小天地……这些铺垫,使他们相处得非常愉快,小婷儿很快就爱上了这位成熟慈祥、幽默风趣的“叔叔”。
作为婷儿的继父,他的到来正式结束了婷儿“单亲子女”的身份。不过我想,在婷儿的心中,包括在我的心中,“单亲”应该从来就没有成为过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