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柔韧性是舞蹈学习中的基本环节之一,通過柔韧性可提高舞者的身体协调性,使舞蹈动作更加完整和优美。文章具体分析了韧性训练对舞蹈者意志品质、控制能力和灵敏度等方面的作用,以提高舞蹈教学效率,柔韧性是掌握舞蹈技巧的重要必备条件。科学的训练方法是柔韧性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所以在舞蹈教学中进行柔韧性必须要遵循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柔韧性;舞蹈教学;意志品质;作用
柔韧性是舞蹈演员所必需具备的身体条件之一,通常所说的一个舞蹈演员的柔韧性好不好,是看他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柔韧性训练即是身体的软开度训练,它是舞蹈基础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柔韧性在舞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舞蹈学员掌握舞蹈技能的重要条件。舞蹈学员动作幅度的大小、姿势的优美性与柔韧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柔韧性贯穿于舞蹈之中,能使得中国古典舞在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一、柔韧性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解决柔韧性增强舞者对作品的情感表现能力
舞蹈是肢体的艺术,肢体动作是舞蹈的语汇。众多的舞蹈语汇来自获得解放的身体各部分的关节、肌肉、韧带等诸方面的体现。舞蹈艺术以人体构造舞姿、技巧的艺术表现特性决定,一个舞蹈者应具备舞蹈运动的能力和素质。要具备全面的舞蹈素养,就必须在肢体动作训练的同时,加强对舞蹈情感表现力的培养。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性格的刻画、情境的展现、情感的抒发,都要求舞蹈演员具有高水准的舞台表现力。例如《胭脂扣》这一作品,舞者刘岩不仅仅用自己的娴熟的肢体技巧向我们诠释如花这一角色,更将情感及表现力与如花融合在一起,完美地呈现了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解决柔韧性全面提高舞蹈教学中的控制能力和跳跃能力
舞蹈动作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从舞蹈基本功训练上看,无论是完成舞姿肢体的柔韧性、控制,还是跳跃的高度,所运用到的肢体运动都和身体的柔韧性息息相关。例如在古典舞训练中,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柔韧性程度,舞者的控制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比如“踹燕”、“探海”、“踢紫金冠”这些难度高的动作更需要腿部控制能力去体现出来。“射燕跳”、“撕叉跳”、“摆腿跳”等腾空跳跃技术舞姿,这些舞姿动作的完成,需要借助肢体的柔韧性和腰背肌肉的力量,从而在空中形成速度和高度的腾空跳跃姿势,这些动作均需要舞者具有较强的柔韧性和跳跃能力才能更漂亮地完成这些动作,所以,只有身体各部位得到最大程度的柔韧性练习,身体才能有足够的空间去表现控制能力和跳跃能力。可见,柔韧性在舞蹈教学训练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解决好柔韧性提高舞蹈演员对舞蹈作品的掌控能力
柔韧性是一个舞蹈作品技术难度表现的重要部分。只有具备运用自如的身体柔韧性,才能充分展示舞蹈作品中技巧的运用。舞姿的美感,线条的流畅、情绪的延绵。例如在古典舞女子独舞《木兰归》这个舞蹈作品中,一开始就使用了柔韧性中的基础内容如抬旁腿控制、小射燕等几个柔韧性技巧动作展示,演员在这几个动作上面表现得非常好,观众一眼就能看出这个演员有着非常深厚的柔韧性功底,很高难度的复合转使整个舞蹈看起来连贯流畅,再加上运用古典舞的韵律,身韵的形、神、劲、律,在人们欣赏技术技巧的同时,又能感受到舞者对旦角人物内心情感的流露。
二、在舞蹈教学中柔韧性的具体方法
在腰腿功的训练中,要采用科学的方法,采用正确适当的训练进程,而且要认真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采取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身体损伤减少,并且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一)掌握规范的柔韧性过程
1.腰部训练
(1)把腰充分的活动开,以免受伤:①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将中段的肌肉拉伸开(前后腰、侧腰)。②在活动开之前不要做强度较大的腰部技巧。
(2)腰部柔韧度训练:①压后腿,同时锻炼腰部和后胯的柔韧度。②多进行压腰,将腰部骨节整体活动开。③下竖叉用反手抓后腿下腰甩腰控腰通过这几种方法锻炼腰部柔韧度。
(3)腰部力量的训练:①在具备一定的柔韧度的同时,要进行腰部力量的训练,多进行背肌训练。②可做一些需要腰部力量的技巧,例如前后软翻:前桥-下竖叉-抱后腿-抱腿转。
2.腿部训练
劈叉的几种方法里,正压腿是基础,也是练习者感到吃力的方法。初练者常存在以下问题:低头、弯腰,急于用头碰脚,胸部和腿之问出现一个大空儿,还有的站不稳,像要后倒似的,甚至出现腿部韧带受伤。要解决以上问题,压腿时可注意以下几点:
(1)规范动作,分步进行初练时,不宜做强度很大的练习。把腿放在与腰同高的物体上,臀部后坐,髋部要平,支撑腿与地面垂直,膝部挺直,被压腿脚尖向上并有意识地向回勾,上身用力向前移动,使被压腿成一直线。
(2)由轻到重,由低到高
压腿时,身体对腿部韧带、肌腿、肌肉施加压力。初练时,用力要轻,当练习一段时间后可逐渐加重压力;如果一开始就施以重力,也许能坚持一两天,恐怕第三四天连走路也难了。腿放的高度应由低到高。将腿放至与腰同高,压到下领碰到脚尖时,可把腿放在与胸同高的物体上;再练至下领下碰到脚尖时,可把腿放在与肩同高的物体上,直至把脚放在与头高的物体上。
(3)先拉后压,由近及远
初练压腿,因其腿部韧带、肌腿、肌肉伸展性差,猛然用力拉长,不仅徒劳无功,还会使韧带受伤。因此初练时,应先拉长腿部韧带、肌腿、肌肉及脊椎,然后施以振压;振压也要一下一下地进行,不可急于求成。压腿时还要注意躯干与腿部的接触是由近及远的,躯干与腿相应部位的接触顺序是:躯干-腹部-胸部-头部-腿部-大腿-膝盖-脚尖,不要一开始就毫无顾忌地用头硬碰脚尖。
(4)要意志坚强,持之以恒
进行腿部柔韧性练习,的确枯燥乏味,尤其是练到一定程度,还会有腿、髋部酸痛的感觉,这是练习者出现的类似长跑运动员一样的“疲劳期”,此时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坚强的意志,有恒心,不可停歇。因腿功柔韧素质与腿功其他素质比较起来,容易发展,也容易消退。此时应善于自我调整,适当减轻下压力度、幅度,减少压腿时间,或是进行踢腿练习,与压踢结合等。只要坚持下去,酸痛的感觉会逐渐消失的,那时你会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兴奋的。
(二)通过综合训练,坚持柔韧性的日常基本功练习
1.主动性与被动性训练法相结合
主动的动力拉伸练习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将肌肉、肌腿、韧带等软组织拉长,提高其伸展性的方法。如转肩练习,可采用负重和不负重的拉伸练习。
主动拉伸还可采用静力拉伸练习法。在动作最大幅度的情况下,依靠自身肌肉力量保持静止姿势的练习。如在扶把上做动作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保持静止不动姿势是很好的提高肌肉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被动的动力拉伸练习是依靠老师或同伴的助力拉长韧带、肌肉的练习。如依靠同伴的助力帮助,逐渐提高抓后腿的动作幅度。而被动的静止拉伸练习是由外力来保持固定姿势的练习。
2.训练时兼顾各关节部位
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柔韧性的表现不仅仅是在一个关节或一个身体部位,而是牵涉到几个相互有关联的部位。例如“前桥”动作,就是由双肩、脊柱、髋关节等部位的关节决定的。因此应对这几个部位都进行发展,哪个部位差,就训练哪个部位,好通过其他部位的有效发展,使其得到补偿。对于各类舞蹈技巧、舞姿等动作,要熟悉其身体解剖结构,方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
参考文献:
[1]李倩芸. 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改革的探索[J]. 大舞台,2011,09:241-242.
[2]蔡艳. 高等职业教育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03:105-113.
【关键词】:柔韧性;舞蹈教学;意志品质;作用
柔韧性是舞蹈演员所必需具备的身体条件之一,通常所说的一个舞蹈演员的柔韧性好不好,是看他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柔韧性训练即是身体的软开度训练,它是舞蹈基础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柔韧性在舞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舞蹈学员掌握舞蹈技能的重要条件。舞蹈学员动作幅度的大小、姿势的优美性与柔韧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柔韧性贯穿于舞蹈之中,能使得中国古典舞在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一、柔韧性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解决柔韧性增强舞者对作品的情感表现能力
舞蹈是肢体的艺术,肢体动作是舞蹈的语汇。众多的舞蹈语汇来自获得解放的身体各部分的关节、肌肉、韧带等诸方面的体现。舞蹈艺术以人体构造舞姿、技巧的艺术表现特性决定,一个舞蹈者应具备舞蹈运动的能力和素质。要具备全面的舞蹈素养,就必须在肢体动作训练的同时,加强对舞蹈情感表现力的培养。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性格的刻画、情境的展现、情感的抒发,都要求舞蹈演员具有高水准的舞台表现力。例如《胭脂扣》这一作品,舞者刘岩不仅仅用自己的娴熟的肢体技巧向我们诠释如花这一角色,更将情感及表现力与如花融合在一起,完美地呈现了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解决柔韧性全面提高舞蹈教学中的控制能力和跳跃能力
舞蹈动作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从舞蹈基本功训练上看,无论是完成舞姿肢体的柔韧性、控制,还是跳跃的高度,所运用到的肢体运动都和身体的柔韧性息息相关。例如在古典舞训练中,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柔韧性程度,舞者的控制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比如“踹燕”、“探海”、“踢紫金冠”这些难度高的动作更需要腿部控制能力去体现出来。“射燕跳”、“撕叉跳”、“摆腿跳”等腾空跳跃技术舞姿,这些舞姿动作的完成,需要借助肢体的柔韧性和腰背肌肉的力量,从而在空中形成速度和高度的腾空跳跃姿势,这些动作均需要舞者具有较强的柔韧性和跳跃能力才能更漂亮地完成这些动作,所以,只有身体各部位得到最大程度的柔韧性练习,身体才能有足够的空间去表现控制能力和跳跃能力。可见,柔韧性在舞蹈教学训练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解决好柔韧性提高舞蹈演员对舞蹈作品的掌控能力
柔韧性是一个舞蹈作品技术难度表现的重要部分。只有具备运用自如的身体柔韧性,才能充分展示舞蹈作品中技巧的运用。舞姿的美感,线条的流畅、情绪的延绵。例如在古典舞女子独舞《木兰归》这个舞蹈作品中,一开始就使用了柔韧性中的基础内容如抬旁腿控制、小射燕等几个柔韧性技巧动作展示,演员在这几个动作上面表现得非常好,观众一眼就能看出这个演员有着非常深厚的柔韧性功底,很高难度的复合转使整个舞蹈看起来连贯流畅,再加上运用古典舞的韵律,身韵的形、神、劲、律,在人们欣赏技术技巧的同时,又能感受到舞者对旦角人物内心情感的流露。
二、在舞蹈教学中柔韧性的具体方法
在腰腿功的训练中,要采用科学的方法,采用正确适当的训练进程,而且要认真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采取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身体损伤减少,并且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一)掌握规范的柔韧性过程
1.腰部训练
(1)把腰充分的活动开,以免受伤:①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将中段的肌肉拉伸开(前后腰、侧腰)。②在活动开之前不要做强度较大的腰部技巧。
(2)腰部柔韧度训练:①压后腿,同时锻炼腰部和后胯的柔韧度。②多进行压腰,将腰部骨节整体活动开。③下竖叉用反手抓后腿下腰甩腰控腰通过这几种方法锻炼腰部柔韧度。
(3)腰部力量的训练:①在具备一定的柔韧度的同时,要进行腰部力量的训练,多进行背肌训练。②可做一些需要腰部力量的技巧,例如前后软翻:前桥-下竖叉-抱后腿-抱腿转。
2.腿部训练
劈叉的几种方法里,正压腿是基础,也是练习者感到吃力的方法。初练者常存在以下问题:低头、弯腰,急于用头碰脚,胸部和腿之问出现一个大空儿,还有的站不稳,像要后倒似的,甚至出现腿部韧带受伤。要解决以上问题,压腿时可注意以下几点:
(1)规范动作,分步进行初练时,不宜做强度很大的练习。把腿放在与腰同高的物体上,臀部后坐,髋部要平,支撑腿与地面垂直,膝部挺直,被压腿脚尖向上并有意识地向回勾,上身用力向前移动,使被压腿成一直线。
(2)由轻到重,由低到高
压腿时,身体对腿部韧带、肌腿、肌肉施加压力。初练时,用力要轻,当练习一段时间后可逐渐加重压力;如果一开始就施以重力,也许能坚持一两天,恐怕第三四天连走路也难了。腿放的高度应由低到高。将腿放至与腰同高,压到下领碰到脚尖时,可把腿放在与胸同高的物体上;再练至下领下碰到脚尖时,可把腿放在与肩同高的物体上,直至把脚放在与头高的物体上。
(3)先拉后压,由近及远
初练压腿,因其腿部韧带、肌腿、肌肉伸展性差,猛然用力拉长,不仅徒劳无功,还会使韧带受伤。因此初练时,应先拉长腿部韧带、肌腿、肌肉及脊椎,然后施以振压;振压也要一下一下地进行,不可急于求成。压腿时还要注意躯干与腿部的接触是由近及远的,躯干与腿相应部位的接触顺序是:躯干-腹部-胸部-头部-腿部-大腿-膝盖-脚尖,不要一开始就毫无顾忌地用头硬碰脚尖。
(4)要意志坚强,持之以恒
进行腿部柔韧性练习,的确枯燥乏味,尤其是练到一定程度,还会有腿、髋部酸痛的感觉,这是练习者出现的类似长跑运动员一样的“疲劳期”,此时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坚强的意志,有恒心,不可停歇。因腿功柔韧素质与腿功其他素质比较起来,容易发展,也容易消退。此时应善于自我调整,适当减轻下压力度、幅度,减少压腿时间,或是进行踢腿练习,与压踢结合等。只要坚持下去,酸痛的感觉会逐渐消失的,那时你会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兴奋的。
(二)通过综合训练,坚持柔韧性的日常基本功练习
1.主动性与被动性训练法相结合
主动的动力拉伸练习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将肌肉、肌腿、韧带等软组织拉长,提高其伸展性的方法。如转肩练习,可采用负重和不负重的拉伸练习。
主动拉伸还可采用静力拉伸练习法。在动作最大幅度的情况下,依靠自身肌肉力量保持静止姿势的练习。如在扶把上做动作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保持静止不动姿势是很好的提高肌肉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被动的动力拉伸练习是依靠老师或同伴的助力拉长韧带、肌肉的练习。如依靠同伴的助力帮助,逐渐提高抓后腿的动作幅度。而被动的静止拉伸练习是由外力来保持固定姿势的练习。
2.训练时兼顾各关节部位
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柔韧性的表现不仅仅是在一个关节或一个身体部位,而是牵涉到几个相互有关联的部位。例如“前桥”动作,就是由双肩、脊柱、髋关节等部位的关节决定的。因此应对这几个部位都进行发展,哪个部位差,就训练哪个部位,好通过其他部位的有效发展,使其得到补偿。对于各类舞蹈技巧、舞姿等动作,要熟悉其身体解剖结构,方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
参考文献:
[1]李倩芸. 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改革的探索[J]. 大舞台,2011,09:241-242.
[2]蔡艳. 高等职业教育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03:10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