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味道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毫无疑问,我们的主人公刘松林在鲁山县,在平顶山市,乃至省内外都是响当当的一个人物。
  刘松林是世界刘氏联谊总会署理主席、中华族谱大典刘氏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台办海峡两岸交流论坛常委、平顶山刘氏文化研究会主席。
  鲁山县,是历史上创立汉朝基业的刘姓发源地。刘姓始祖及其后裔的足迹已被深深地镌刻在鲁山每块石头的纹理之中。在鲁山,刘氏始祖刘累“御龙迁鲁山”的民间传说家喻户晓,更让刘氏与这方土地蒙上一层厚厚的神秘色彩。汉朝、汉族、汉文化……与刘氏及其后裔相关的名词以及故事,像一面招展的旗帜,在鲁山上空散发着历史的光彩。
  汉朝衍生的汉文化影响了世界,刘姓后人也走向了五湖四海。
  刘姓的后裔分布世界各地,怀揣着祖谱,身上都有一支发端于鲁山大脉深处的根须相牵连,是不忘根脉的一个大姓氏族。在历史的和平期,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血脉里的那条根须,又从四面八方,从海峡对岸汇集于鲁山,成为强劲的刘姓寻根潮。刘氏的后人纷纷到鲁山来寻根,来朝拜血脉的源头。
  骨子里也有這条根脉的刘松林主动站出来,出钱、出物,让远道而来的刘氏宗亲都有种回到家的亲切感。
  于是,主席、主任、会长、常委,各种头衔接踵而来。刘松林的付出并不是为了这些,但刘松林热情而谦和、体贴又真诚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刘姓宗亲心里。有一段时间,刘松林的名字几乎就是刘氏祖地的代名词。了解完这些,你还会说刘松林的名气不够大吗?
  刘松林自幼在一个孝善勤俭的大家庭中长大,其少年时代就有孝亲的故事流传乡间,至今他仍然是乡邻教育孩子的典范。尤其是他背着母亲翻山越岭治病故事,更成为了坊间的一个美谈。
  同时,他也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领先全国的业绩,一次次地使他成为全乡、全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范。他的名字,一次次地带着大红花,飞越大山,成为响亮的名号……退休后,“刘松林”这三个字依然披着耀眼的华衣。
  2020年的1月6日,河南省广播电视台九号演播厅内,嘉宾云集,星光闪耀,河南省首届十大孝贤楷模颁奖典礼暨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正在这里举行。
  二十点零五分,巨大的特写镜头引领观众的目光聚焦到进入画面的刘松林身上。掌声雷动,席卷会场。
  作为河南省首届十大孝贤楷模人物,刘松林进入了作家的视野。
  1949年9月,刘松林降生在一个叫山高村的平凡乡村里。他小名叫毛蛋,6年后,当他上学时才有了“刘松林”这个大名。
  这是一户翻身的贫下中农家庭,分田地、分牲口、分房屋的喜悦,洋溢在这户18口人的大家庭里。可以说,这是一个沐浴在共和国和煦温暖的阳光里,充满朝气与笑声的幸福的大家庭。爷爷奶奶看着满院子的孙男娣女,饱经风霜的脸上满面红光。当时,刘松林的伯父伯母已经有5个儿子,叔叔婶婶的膝下也有2儿1女,加上父母与自己的两个姐姐,构成了这个偌大的农村大家庭。而刘松林的到来,使这个大家庭的人口变为了19口,爷爷奶奶看着刘松林喜不自胜。
  刘松林回忆说,他们的家庭虽然贫穷,但和大多数的家庭一样,中国传统的礼数与规矩,在他家传承得很好,每户家庭都是一个牢固的单元与根基。明礼诚信、尊老爱幼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在这里蓬勃地生长着,在新时代农民的血脉里开花结果。尽管他们许多都是文盲、半文盲,讲不出理论与道理,但是他们的做风、他们的行为,遵循传承的主流都可以用仁、义、礼、智、信5个字来概括。
  刘松林的五哥至今还清楚记得毛蛋分黄瓜的故事。
  那一年,爷爷从外面提了一篮子黄瓜回来,在院子里让毛蛋给大家分。这时的刘松林已经6岁多了,虽还没有报名上学,但是已经非常懂事,俨然一个小大人的样子。他环视大家,不住地看着篮子里的黄瓜,终于拿出来一个个头最大最水灵的黄瓜,双手捧着,递给年长的爷爷,又把差不多同样大小的黄瓜拿给奶奶……分到最后,把一根又小又丑的“黄瓜钮”留给自己。
  大家纷纷问他:“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个大个的?”他一本正经地说,我个子最小,吃得最少,应该吃最小的。爷爷奶奶年纪最大,应该吃最大的。
  他的回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爷爷笑得满眼泪花子,把这个最小的孙子拉在怀里,抚摸着孙子的小脑袋,不住地赞许着点头。
  历史上有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山高村有“毛蛋分黄瓜”的孝贤故事。
  少年小孝星
  刘松林不仅是爷爷的掌上明珠,也是这个大家庭的掌上明珠,几个父辈以及堂哥堂姐都百般呵护他。一次,一个高年级的同学在操场打球,不小心把球砸到了恰巧从操场边上经过的刘松林身上。当时,刘松林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一个多事的男同学却飞跑着找到刘松林的五哥,说刘松林在操场上被人狠揍了一顿。
  刘松林的五哥带上几个人,在课间,把那个同学拦在了厕所门口。这个同学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吓得“哇”地一声哭起来,恰被路过的一个男老师看见。老师把这几个人一股脑地领到了校长办公室,他们被校长严厉地批评教育一通后,又在校长办公室的门口罚站了一个中午。
  这件事被刘松林知道了,中午放学回家,刘松林回家的第一件事不是像往常那样跑进厨房狼吞虎咽地吃饭,而是汗流浃背地站在院子的太阳地里,对喊他吃饭的爷爷说,我不吃饭,我要罚站!
  爷爷看这阵势,觉得很奇怪,问明情况后,为自己孙子的懂事与正直感到欣慰。他点头答应刘松林,不再处罚他的五哥,因为刚刚刘松林已经代他受过了,刘松林这才如释负重。
  看着顾不得洗脸,就端着饭碗狼吞虎咽的小孙子,爷爷再次欣慰地笑了。
  五哥没有受到家法的处罚。爷爷以这件事为切入点,召开了家庭会,这让刘松林在思想意识上又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个晚上,刘松林的小脑袋里,牢牢地记住了爷爷的一番家训:刘松林主动代五哥罚站,是一种孝道;五哥带人为小弟讨公道,是一种狭隘的关爱。做人应该把眼光放得高远一些,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懂规矩守礼貌,那才是一种大爱,一种仁义,一种大孝。   长辈的教导让刘松林很受用。刚读小学三年级的刘松林,很快又做了一件让大家都称赞的事情。
  那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一穷二白,虽然与旧中国相比,人民的幸福指数翻了很多倍,但是生产生活条件还是非常落后。那时,山高村村民烧火的材料来源有两条途径:一个是上山砍柴;一个是利用离平顶山矿区近的优势,大人小孩可以抽空去矿区的周边捡煤核来烧。
  放学后,挎着篮子去矿区捡煤核,便成了刘松林与同伴们课余的主要活动。刘松林作为弟弟,跑前跑后,往往先把几位堂兄的篮子装满,才开始捡拾煤核往自己的篮子里放。
  有一次,一群孩子在矿区边捡煤核边嬉闹。突然,邻家的一个孩子与五哥一齐滑倒,掉到小干沟里。五哥只是胳膊肘划破了皮,邻家孩子的脚脖子却肿得走不了路。
  这咋办?五哥与刘松林轮换着将他背回了家。怕邻家孩子因崴脚没捡到多少煤核回家受骂,刘松林和五哥把他俩的煤核都集中到邻家孩子的篮子里。
  此后,连续几天,刘松林都赶在中午的时间,悄悄地捡拾半篮子煤核,又悄悄地给邻家婶子送去。一来感谢她的保密,没让五哥回家挨打;二来也替邻家孩子尽点孝。
  婶子感动了,专门烙几个油饼,挎着半篮子煤核给刘松林家送去,由衷感谢老刘家教出来这么懂事的孩子。
  刘松林“孝敬”邻家婶子的事情不胫而走,成为刘松林“少年大孝”的美谈。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感人的尾声。
  刘松林代邻家孩子捡煤核尽孝期间,有一天,阴雨连绵,走在地上脚底直打滑。为了保护鞋子,刘松林光着脚在泥泞的山地里走。因为还要赶时间上学,他的脚被石子硌出了血口子都不知道,后来得了破伤风,整个脚红肿,还发烧,最后住了2天卫生院。
  邻家婶子和她孩子都坐不住了。婶子又烙了两次油饼送过去,邻家的孩子也主动代替刘松林捡了满满两篮子煤核……这场互敬与孝善的故事传到了学校,校长在大会上号召全校师生学习刘松林的优秀品行。同时,刘松林被任命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
  新时代的“举孝廉”
  中年以后,刘松林在心底里越发地感谢他的家庭,他的生活环境,和那个特别的时代。是这些,让他吸足了精神的營养,健全了与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一脉相连的人格。
  新中国成立初期,饱受压迫与剥削的贫雇农分了田地、牲畜、房屋,在单干的基础上推行自由结合的互助组,大力提倡生产生活中邻里互助。
  刘松林因孝德惠及乡邻与同学的事情,被学校任命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时,班主任高屋建瓴,给他讲过一句勉励的话:“为所有人服务,是最大的孝!”这句话成为刘松林人生发展中重要的精神滋养。
  家庭、学校、社会的正面影响,使他的孝德与时俱进地上了新台阶。
  互助组时期,他的父辈们都有分工,农业生产、后勤管理服务、家庭副业经营都搞得有声有色。男人们团结敬业,女人们相帮互敬。在后来的岁月里,刘松林不止一次地听到乡邻们对他们19口人的大家庭的优良评价。中年后的刘松林,也不止一次地庆幸自己能出生在这样一个十里八村都有优良口碑的模范大家庭里。
  互助组时期,他们家全员齐上阵,仅用一个下午,就帮助一户村民结束了能让人脱一层皮的“麦口”。
  生产队时,在大伯、叔父、父亲的带领下,他们全家半夜起床,组成临时小分队给生产队的猪场割新鲜猪草。天亮前,悄悄地堆放在猪场的门口,全家人又乘着夜色悄悄地回家睡觉。醒来后,大人们踏着生产队长敲响的上工大钟的钟点,不露声色地正常出工。
  这次悄悄的行动,对他影响久远,让他终生难忘!
  于是,白天的田间,也活跃着刘松林的身影。
  作为村里最有学问的中学生,刘松林不仅在放学后义务帮生产队做很多体力活,还利用他的所学帮生产队、村民们做一些写写画画的书面工作。
  在一个暑假的夜晚,他效仿父辈,带着五哥和七哥,趁着明亮的月光悄悄下地,给生产队的玉米地除草松土。只是七哥说话声音有点大,被值守护夜瓜地的生产队副队长发现了。之后,刘松林的名字又一次响在了村庄与校园里。
  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时代报告杂志社社长张富领在谈到刘松林时,不止一次地作如是评价:少年时代的刘松林就是远近闻名的小孝星,后来又在此基础上走向了“大孝”。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讲过一句名言,为人民服务就是最大的孝。要走向大孝,就必须要从小孝开始。
  由“小孝”至“大孝”,也无意中为刘松林铺设了一条人生坦途。
  20世纪80年代初,中学毕业的刘松林刚一踏进山高村,就被推荐为山高村小学的语文老师。后又被推荐为校长、公社教育干事,再后来,被破格任命为区教育局局长,区政府副区长……
  这之后,刘松林被同龄人戏称为“举孝廉”。“举孝廉”是我国古代,地方为国家推举人才的一种方式,“孝”与“廉”是被举荐者最显著的优良品质。回溯刘松林的成长历程,他真是“唯孝被举”“唯才被举”的典范。
  一步步走来的全国级先进个人
  刘松林上学的时候,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没有桌椅,只能从家里搬来的凳子,在膝盖上读书写字。刘松林成为山高村小学的老师后,学校的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们可以趴在泥巴垒的土台子上写字了。但是,好动的孩子们趴在那里,不用一节课时间,全部都灰头土脸、满身土尘。土台子还容易被爱动的孩子们弄坏,甚至坍塌。
  刘松林当老师的第一个星期便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悄悄地开始了行动:他多次趁放学时间去附近矿山捡拾铁丝,卖掉一部分买了两袋水泥,留一部分做钢筋骨架。他一袋一袋背来沙子,趁星期天,让几个堂哥与村民帮忙垒起了干净结实的水泥课桌。
  这小小的水泥课桌,当即在家长中引起了轰动,引得不少的村民、大队干部,甚至还有外村学校的老师前去观看。
  第二年,20岁出头的刘松林就被村民们选举为山高村小学校的校长。   在校长的位置上,刘松林所办的让村民满意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让全校5个班的学生全部告别土台子,用上了干净结实的水泥新课桌。
  那时,办这件事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个财力。刘松林动员学校所有力量,把体育课、课外活动课都变成勤工俭学课,走自力更生的路子。当刘松林肩扛红旗,带着一群孩子在矿山捡铁丝、煤核,甚至挖中草药卖钱来改善学校条件时,矿山的一个矿长备受感动,尤其当他知道,刘松林和另外5名老师都捐献了半个月工资时,他主动到勤工俭学的现场捐赠了大量的水泥与钢丝。
  不久,山高村小学5个班级的课桌全部由土台子变成了结实干净的水泥课桌。年终,刘松林胸戴大红花,接过了公社党委书记亲自颁发的奖状。
  第二年,刘松林被提拔到公社任文教助理,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官。名为助理,其实是要直接管理全公社的学校事务,相当于现在分管副乡镇长及学区主任的职能。
  做好助理的工作,在刘松林看来不在话下。
  每天早上八点钟,在公社院子里点过名,刘松林就骑着一辆自行车出发了。每个学校,都是他的办公地点。没多久,他骑车就走遍了公社所有的学校,10多个学校的所有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抽查学校老师讲课、点评,以及后来的编写课本,他都亲自参与。尤其编课本期间,他还把“孝德”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糅合进去,并亲自撰写凸显孝文化的相关文章。
  在任助理期间,他还彻底地改变了全公社的办学条件,走在了全乡、全区乃至全省的前列,而他走的仍然是勤工俭学、自力更生的路子。
  他大胆地提出,以乡教育办名义出面承包一个小煤窑,收入所得全部用于改善全乡学校教育教学事业。这件事没有人敢随便拍板。他写了一份保证书,如果赚了,全部是公家的;赔了,是自家的,与任何单位、个人无关,并用自己的“官帽”来担保。这个保证书,无疑是赌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区教育的领导也不敢贸然决定,给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不妨一试”的肯定性答复。机会难得,刘松林亲自上阵,住在了煤窑厂子里。为了赶进度,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情况,他甚至和窑工们一块下窑挖煤。有学校的校长、学区搭班子的同事来找他汇报工作,见到他的时候,都像一个煤窑工人。
  刘松林始终忘不掉这样一幕。
  煤窑场正式出煤之前,他连续2个月没回过家。离煤窑不太远的母亲不放心,带着儿媳、抱着孙子来矿上找他,他恰巧刚从井下回地面。看着灰头黑脸、只有牙齿泛着白光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抹起眼泪。这让刘松林的心里一阵温暖,一阵心痛。他知道,“孝”与“忠”很难做到两全。他来这里开展勤工俭学工作,也没顾上给母亲讲清楚,让家里人跟着担心,他陡然生出许多愧疚来。
  在他简陋的办公室兼宿舍里,他把情况向母亲和媳妇二人进行了说明,母亲的脸上绽放了笑容。母亲拍打着儿子身上的灰土,用宽厚的语气宽慰儿子:“林呀,啥也别想,把你的工作干好了,就是对我最大的行孝,娘的心才能放得平稳……”
  傍晚,夜幕慢慢低垂。母亲、媳妇抱着儿子的身影,逐渐融入到院子外面的黑暗中去。刘松林办公室的日光灯却炽烈昼亮。他快步走向办公桌,翻开稿纸,拧开钢笔,把一天的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和总结。
  在煤窑的工作很快见了成效,刘松林放心地让手下去管理。这像极了一场战役,他把第一个堡垒攻下来,又迅速地战略转移,去攻克下一个目标。
  勤工俭学工作的链条良性运转起来。它像是被刘松林用汗水与智慧,辛勤培育起来的一棵大树,不仅枝繁叶茂,而且已经开出了花,结出了累累的硕果。
  全乡学校的桌椅凳子、门窗电棒,以及随即跟进的图书室、实验室,更包括一栋又一栋拔地而起的现代教学楼,还有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实现同工同酬的补助优待……当一个乡镇内所有学校的内外部办学环境条件,都在迅速地与县区学校一项项跟进和缩短距离时,刘松林的名字再次出现在该区各级领导的案头。
  这一年,区里大范围地调整干部,别的干部最多升调半级,而刘松林,被直接任命为平顶山市石龙区教育局局长。
  刘松林注定是一个传奇。
  被破格提拔为局长后,他又不负众望,把全区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地树为区里的一面旗帜,甚至是市里的一面旗帜,获得“扫除文盲全国第一批次先进单位”“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县區”等荣誉。前来参观考察学习的单位一波又一波。刘松林也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
  多年后,刘松林又被提拔为石龙区副区长,分管区里的教育和煤矿企业。
  
  背着母亲去看病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并不十分孝敬父母的人,常以工作忙为托辞,为自己的不孝敬寻找看似十分合理的理由。
  “连孝敬父母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哪里还能干得了大事?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更好地去爱别人,才能更好地为更多的人服务。”这是刘松林的口头禅。
  刘松林还说,孝敬和热爱长辈父母,是爱心的开始与发源。
  在石龙区教育局局长的位置上,他始终把各项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他常在心里勉励自己,工作一定得做好,长辈们在背后看着,辜负了他们的期望,就是对他们的不敬和不孝。
  他永远记着母亲说过的话:“干好工作就是对她最大的孝敬。”
  在闲暇的时候,刘松林仍然从小处着手,悄悄地尽孝。当上教育局局长后,不论工作多忙,只要不超过半夜12点,刘松林总要骑车赶回山高村的家,还常常带回一些水果、点心、烧鸡等老人喜欢的食品。节假日,只要不加班,刘松林常常亲自下厨,给老人炖鸡煲汤并亲自端上。
  刘松林的母亲比父亲小20岁,在妯娌中身体是最瘦弱的,但一直勤劳能干。分家之前,她一直承担着19口大家庭一日三餐的做饭任务,赢得了大家的夸赞。自1972年以来,母亲的淋巴结经常发炎,严重时竟长成了疮。为给母亲治病,刘松林本来就不多的工资,几乎月月光。   那时,即便是有钱,也不一定能找来好医生,买到对症的药物。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赤脚医生”、公社卫生院也都找不来一个可以根治的良方妙药,这就是民间所谓的疑难杂症。小煤矿里的小诊所、不对外的平顶山矿务局医院,刘松林用架子车拉着母亲去过多次,但都得不到根治。
  就在这曲折难熬的过程中,一晃十多年过去了。
  80年代初期,刘松林的母亲已经65岁。这一年,母亲平稳了一段时间的病情突然加重,大腿的一侧形成了一个化脓的深洞。农村人说是恶疮,医生称之为淋巴结炎。
  有一天,刘松林突然听说,汝州纸坊村有一个宋大夫,年轻时在部队当过军医,尤其擅长治疮疾,返乡后还有部队的人来找他。他还给一个军长看好了疮疾。这让刘松林兴奋不已。
  母亲所在的山高村,离汝州的纸坊村有80公里,他和五哥凌晨就拉着架子车出发。山区的小路很不适合拉架子车载人,车轱辘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磕磕绊绊地走着,好不容易遇上一段平面路,山边又会散落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块或石子,磕得车轱辘不停地晃动,就这样艰难地走了一段路。
  心细的刘松林发觉母亲难受,就让五哥坐到架子车上,让母亲斜靠在五哥的怀里,然而状况仍然没有好转。
  母亲心疼两个孩子,执意返回:“多年的老病了,不在乎这一会儿,回家慢慢静养一段,不好了再看不迟。”
  刘松林当然不会回去,但他也理解此刻母亲的心情。
  此时,刘松林又决然地做了一件让乡邻广为赞扬的事情:他停下来,让五哥拉着空架子车跟着,自己则背着母亲在前边走。
  瘦弱的母亲背在身上轻飘飘的。想着母亲的病马上能被治愈,他没有感觉到重。希望就在不远的前面,他是背着希望在跑,所以没有感觉到累。此时,山道上的风,是给他送凉的蒲扇;那些在他头顶上空飞跃啼鸣的喜鹊,是给他喊着号子的拉拉队……
  几十里的山路,他硬是没让五哥换一下手!
  他们赶到那位姓宋的乡村名医家里时,已经是傍晚时分。
  了解他们的情况后,这位叫得响的甚至有些高傲的名医,不仅延迟了下班时间,还让3个人在自己家里住下。他很感慨地说:“一个局长,给老母外出看病不用公车,自己背了几十里山路,这样的人我尊敬!”并向刘松林打包票,一定要把他母亲的病治好!
  3个人都宽心地笑了,提着的心骤然放下。困倦如排山倒海地袭来,正说着话的刘松林头一歪,坐在一张矮凳上睡着了。
  他太疲惫了。
  五哥心疼刘松林,在宋医生家人的帮助下,用大队的摇把子电话,设法通知了家里的弟兄,让他们第二天扛着简易的担架来接婶子。他不忍心让刘松林再背着婶婶把几十里的山路重新走上一遍。
  临走时,这位大名鼎鼎、恃才傲物的村医,不仅赠送了一个月的药物,一个月后,还亲自来山高村复诊一次。
  刘松林翻越80里山路背老母看病与老村医受感动亲自上门来诊治的两个故事,又成为一段美谈,在乡间传扬开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在山高村采访时,笔者听到的都是一片褒奖之声。刘松林的几个堂兄弟告诉我,刘松林不单单孝敬自己的父母,对他的伯父伯母、叔叔婶婶也是孝敬有加。
  逢年过节时,刘松林曾暗下决心,一定让爷爷教导的孝道与规矩成为永远的传家宝。他一直以最具体的行动,做最实际的表率。他给父母买吃的,年节添加衣物时,基本上都是备6份,6个老人各有一份;逢年过节,刘松林总是把家里人请到一起;过春节祭祀祖宗仪式完毕之后,他带着10多个堂兄弟以及膝下的小辈,认真地给6位老人行礼祝福……他要通过这些行为敬孝,让孝的基因一辈辈潜移默化地传承下去。
  父亲76岁那年,某天突然对刘松林说,不想再去理发店了,这剃头的事情若是能在家里解决该多好啊!
  这当然难不倒刘松林。他买来推子等理发工具,还顺道学会了理发的手艺。刘松林不仅给老父亲理发,也给大伯、三叔理。每月能在家理一次发,这让老人们很开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对待自己父母的爱与孝行,也用在其他长辈身上,把他人的父母长辈当作自己的父母长辈来对待,刘松林切实践行着圣人的教诲。
  村里有一个与三叔年龄相仿的老汉,是村里的五保户。没事的时候,喜欢找三叔来闲聊。一次,他听三叔说这个老汉病了,已经卧床几天了。于是,刘松林和三叔掂着慰问品多次前去看望。老漢的头发很长,又脏又乱,刘松林用热水帮他仔细地洗头,然后又认真地理发。此后,刘松林在家给父亲理发时,坐在旁边等候的老人就又增加了一位。
  一个周六的清晨,刘松林刚刚起床,邻村的一位老大娘领着孙女来到家里,想让刘松林帮忙问问,念小学四年级的孙女是否符合申请贫困救济的条件。
  这位老大娘的丈夫与儿子都去世的早,和孙女相依为命。生活不成问题,但是供应孙女在学校的花费开支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事情的结果当然是很理想,老大娘的孙女拿到了补助款。几年后,这位老大娘才从学校那里得知,她孙女拿到的补助款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刘松林个人的救济。“松林的校长当得真好啊!以后可不能再要了!”
  当校长明确告诉她,刘松林不是校长,而是管着很多校长的区教育局局长时,老人的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俺这个不识字的老婆子,咋不知道他是个局长哩!当这么大的官儿,还偷偷帮俺们!松林呐,你可是个好孩儿哩……”
  老大娘的孙女顺利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独自一人在家的老大娘,得到了刘松林的照顾与帮助。老大娘去世的时候,刘松林还专程回去吊唁。老大娘的孙女见到刘松林,对着灵堂奶奶的遗像泣不成声:“奶奶!被你经常唠叨的你的好孩儿回来送恁了,你就安心地走吧……”
  一句话,让在场吊唁的人眼泪“唰唰”地流!
  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孝行
  “刘松林当副区长了!”
  这消息从市里的任命文件里“飞”出来的时候,山高村的老少爷儿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好人都有好报!”   在石龙区副区长的位置上,刘松林分管文化教育,后来又加上煤矿的管理工作。
  这期间,该区教育领域的各项事业正在阔步发展;这期间,也正是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期,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却在不同层面迷失。
  刘松林敏锐地察觉了这些变化,随即要求全区的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融入“孝德”等中华传统文化,并适时开展举办一些相关的竞赛评比活动,力求在教育这块阵地上,竖起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面大旗。
  分管煤矿工作时,他力求服务优质,孝廉立身。
  有一个阶段,国家及省里对小煤窑进行集中整治,不符合条件的煤窑要关停处理。通过走访调查,刘松林发现,当时许多的小煤窑主才刚刚起步,普遍有很多贷款,如果立马关闭,会把他们推到破产的边缘。同时,他了解到,这些小煤窑主都理解并支持国家政策,愿意按国家的要求整改。
  作为副区长,刘松林亲自带队走访排查。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完善手续,为其“放行”;对不符合生产要求的,要求其对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改造升级后的企业,需要技术的,刘松林为其提供技术帮助;需要资金的,为其协调资金支持。随后,他又去市里、省里为这些企业办理相关证件的换发手续。充当“后勤部长”的刘松林,解了许多小煤窑主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轻装上阵。有一些小煤窑主感恩刘松林,想悄悄地“表示一下”,都被刘松林断然拒绝了。
  “这很好理解!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政府的工作,做好是正常的、应该的,做不好、不作为,就是不正常的,就是失职行为了!”当小煤窑主对刘松林的行为表示“不理解”时,刘松林坚定地说。
  若干年后,平顶山的几个煤窑主行贿案暴露,上至市相关领导、区委书记、区长,下到区局委长,甚至乡镇长都被牵扯进来,而在一线做了许多具体工作的分管副区长刘松林,却没被牵扯到一根发丝!
  知情人士总结说,这还是刘松林站得稳,还是那两个字:孝、廉!
  孝,就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是大孝!
  廉,就是为人民尽职尽责地服务好,不仅不求任何回报,还应该积极做好份内工作!
  孝、廉两个字再次成为刘松林的桂冠!这桂冠,发着馨香,闪着金光。
  夕照花开香愈浓
  人生如白驹过隙。刘松林很快到了退休的年龄。
  还没有退休,便有人邀请刘松林参与企业的组织经营与管理。向他邀约的企业有几个,刘松林最终选择了一个报酬最低甚至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新企业——平顶山市鲁山县下汤镇皇姑浴温泉酒店。
  刘松林之所以有这样的抉择,鉴于几个原因。首先,企业的创始人也姓刘,想在刘姓的寻根问祖上做点事情,这恰好对了刘松林的胃口。他想在退休后为刘氏文化、传统文化做些事情,那就从刘氏的寻根问祖文化开始。另外,这位刘姓的企业创始人是郑州人,主要事业在郑州,在这里很需要一个熟悉本地情况、又有能力的管理者。古道热肠的刘松林有意帮扶他。
  有了刘松林的助力,企业很快营业并红火起来。之后,他们又策划了几次小规模的祭祖活动。刘松林本身就是位有传奇色彩的小名人,县内外刘姓族人纷纷到鲁山来寻根,刘松林再次引起了地方领导的关注。
  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对外开放的大门也越来越敞开。市内外、省内外,以及海峡对岸的宝岛台湾,甚至国外的刘姓宗亲都纷纷来鲁山认祖归宗。
  后来,那位刘姓的创始人因故回郑,于是,便把如日中天的温泉生意完全转给刘松林来经营。
  刘松林得以实现他的愿望,他把温泉生意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投入到与寻根文化、刘氏文化以及由此而延展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来。
  这个名为皇姑浴温泉酒店的大院子,几乎成为一个文化接待中心。
  世界刘氏联谊会总会总署理主席、平顶山刘氏文化研究会主席、国台办海峡两岸交流论坛常委……一顶顶桂冠接踵而来。但是用他儿子的话说——除了付出,还是付出,他们家并无过多收益。但是,刘松林特高兴,因为有领导告诉他,涉外经济这块搞活了,鲁山、平顶山的名气会更大,这里面有他刘松林的一份贡献。
  他更高兴的是,传统文化的平台更大了。
  刘松林的温泉产业步入良性发展,他的孝情节也在另外一方天地里再次生根、发芽、开花。
  如果说寻根祭祖是对宗族祖先有限的孝,那么,定期慰问关爱更广泛范围内的老人,就是一种更博大的孝。
  作为一个企业,本没有必要给附近村上或者更广泛范围内的老人们献爱心,但是刘松林却给自己绑上了这样的责任。
  他每年都到皇姑浴温泉酒店所在地及周边村子里去慰问看望老人们。每到一户老人家,刘松林就搬个凳子坐在老人对面,或坐在老人床前,让老人感到自己的儿子回来了!
  在一次乡村慰问时,刘松林见到一个生病的老人,看上去有一点的邋遢。温泉不是能保健治病的么,刘松林就带回老人泡了几天温泉。吃、住、休闲都在这里,老人的精气神恢复很快。
  老人的子女欢天喜地地把老人接回去时,老人还显出了几分留恋与不舍。这让刘松林决定,要定期邀请附近村庄的老人来免费泡泡温泉。
  一来二去,老人们了解了温泉,也爱上了温泉。后来,有不少老人在儿女的陪伴下来泡温泉,还有一些老人为休闲娱乐而住在这里。这引起了刘松林的进一步思考,渐渐地,一幅蓝图在他的脑海里展开了:他要依托温泉开办康养敬老院。
  我们到来时,两幢主体大楼已经竣工,正巍峨地立在温泉酒店的背后。
  这个可容纳1000人的养老院,最大的特色是温泉。既然老人们喜欢用含几十种微量元素的下汤镇才有的温泉水保健疗养,那就把温泉水接到每个房间里,24小时供应。这就相当于有一个特别的保健医生随时跟着。
  另外,配套开办的老年大学、老年书画院、中原孝文化学院,与养老院浑然融为一体,成为吸引老人目光的又一个特色!
  陪同我们采访的平顶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左玉琨说,这无疑会成为老年人的乐园,这里也将是我退休后的首选!尤其是中原孝文化学院,在全省都有特色,在这里不仅老有所养,还能发挥老年人的孝文化传播力量。
  刘松林的孝德,以及其为孝文化所作贡献的口碑,傳到了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的领导到鲁山走访后,对刘松林在基层的孝行给予高度评价,吸收其为重点会员。不久,刘松林又被推举为副会长。在省里举办的“首届十大孝贤楷模”评选活动,刘松林高票当选。
  “刘松林自幼孝贤,参加工作后,以‘岗’践‘孝’。退休后,又在刘氏文化研究会的平台上,推动海峡两岸关系,投身扶贫济困事业,彰显大孝,积极筹备皇姑浴老年大学、中原孝文化学院,弘孝成绩斐然。他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内涵融入行动,传递给社会,他为中华孝道做出了全面的诠释。”
  颁奖词言语切切,对刘松林的“孝德”给予中肯评价。
  回望过去,站在光环下的刘松林对人生有至深的感悟。他说,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的滋养是非常重要。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哪个环节都不可忽视,都影响着三观,影响着人生的走向。他非常感谢他的爷爷,感谢他出生成长的那个传统和谐的大家庭!
  “在新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文化自信’,这也是新的号角!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我一定在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的指导下,立足优势,发挥余热,为孝文化的传承发展躬身力行,再做积极贡献……”
  尾声
  华灯初上,灯光照在皇姑浴温泉洗浴中心的牌子上,也把“老年大学”“孝文化学院”的牌子映照得熠熠生辉。
  刘松林神采奕奕,大步走在皇姑浴温泉洗浴中心的院子里。
  望着他阔步走的样子,我刹那间发现,这是一个多么有象征意味的画面,有着多么深刻的寓意:我们的主人公刘松林,走的是灯火辉煌的路子,前景一片绚丽。
  作者简介:
  卢子璋,网名司马江虓、江河泓润等,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孙燕丽
其他文献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月刊,在进入2021年的首期,开篇就给了读者一个大大的惊喜:光山作家魏泽才执写的《那年那月那时代》长篇报告文学,就是在新年伊始呈送给读者的一份精美厚重的文化大礼包,该刊也由此迎来了2021年的开门红。  文章的主人公曹坤,是一名从山区农村走出来的最基层的眼科医生。文章的主线,是这名眼科医生成长与逐梦的历程。看似凡人凡事,但作者却赋予了它极为不凡的承载:一代人的风采,一个时
期刊
在中国事业成功的数以万计的企业家中,翟国松只是其中的一员;可在中国数以万计倾心为民、乐于奉献、回报乡梓的村官中,翟国松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个。  自2015年春至今,在他村官生涯的6个年头里,南王庄村在他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以说,他脚踏实地走出的是一条不忘初心、情系家乡一方山水,一如本色地践行着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基层干部的筑梦之路。  几年间,他在家乡这一方热土上深深耕耘,在不断追求
期刊
小镇的中心有条河,叫金水河;小河的上面有座桥,叫金水桥。  金水桥的东头,有一个四五平米的小理发店,安静地站在桥头迎来送往,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地方:渡口。这个渡口的摆渡人,名叫张进巧。  一  张进巧今年45岁,初中毕业。作为农家的女儿,年轻时,她嫁给了勤恳踏实的农村小伙。人生的轨迹本应像大多数农村妇女那样,守着一方小小的天地,寻常檐下,宁静日子,平凡生活。然而,张金巧不认命,她凭着一手精湛的理发
期刊
“医为仁人之术,必备仁人之心”,作为河南省著名肿瘤诊治专家王祥麒教授的弟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一病区的尹怡大夫始终以这句话作为立身之则,她总是以精湛的医术和真诚的爱心帮助患者。“将心比心、尽心尽责”始终是患者和家属对尹怡大夫的评价。  心系患者,一心为民  作为肿瘤科大夫,尹怡深知疾病不光给患者带来痛苦、给家庭带来负担,更会给病人带来深深的恐惧;她更深知,作为医者最大的责任就是帮助患者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逝世距今一百多年,然而马克思主义却跨越千山万水,穿越历史时空,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发展开放的理论,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使一个古老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
期刊
宋保旺,泰州人,中国著名雕版木刻大师,木版年画新生代传承人杰出代表,北京故宫博物院特聘刻工。  不疯魔,不成活,一生痴绝,成就好手艺。  ——宋保旺感悟  雕版印刷是人类印刷史上的第一次飞跃。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明的智慧之光正是通过印刷与阅读驱散愚昧的迷雾,把人类带进文化普及与昌盛的时代。  穿行在多姿多彩的历史长廊,触摸佛经、典籍、古籍善本的原始脉搏,浸润在惟妙惟肖的具像与意像相似度极高的意境之中
期刊
作家徐慎已离开我们28年了!28年来,我时不时地会想起他。他在我心里,既是一个才子,也是一位恩师。清明时节,对他的思念再次萦绕心头。  故乡的山为他寄哀思,故乡的水为他唱悲歌!  28年来,我一直想写一写徐慎的故事,因为沉重的悲痛,始终未能动笔。徐慎离开了,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德、他的思想却永留人间。  一  徐慎在文坛上是以小说创作量多质高而著称的高产作家。他每有新作就会给我邮寄过来,我这里留存
期刊
说起菜篮子,离不开庄稼地。  说起蔬菜交易批发市场,卫辉唐庄镇南社村的名字,在全国叫得非常响亮!  南社村在唐庄镇东五公里,卫辉市西三公里处。全村约2000人口,耕地面积2700余亩。按说,这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可谁也没想到,于无声处惊雷响,就是这个小小的村落,打破了农业种植以粮为主的传统模式。全村400多户人家 ,几乎家家从事蔬菜种植,成为卫辉大地上半工、半农、科技领军的自转型新农民,将蔬菜种植
期刊
摘要:在对微库伦法测定原油实验中,主要介绍实验原理、方法、仪器、试剂,对实验过程加以介绍,并对结果展开分析。  关键词:微库伦法;原油;盐含量;测定  引言:使用微库伦法对于原油内盐含量展开测定,样品需求量少、测定速度快、结果准确度高,能够探测出碳酸盐、硫酸盐、硫化物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因此适合应用在原油加工环节脱盐工艺的应用。  一、实验原理和方法介绍  (一)原理  使用微库伦法对原油含盐量进
期刊
“陈来胜、陈来胜,你一来,你们村的工作就该胜利了,表个态吧!”他刚上任7天,就赶上了新乡县召开乡村会议。会议上抽了两个村书记发言,一个是先进村,一个就是陈来胜所代表的贫困村——东大阳堤村。先进村的书记一讲完,县领导就点了他的名。  陈来胜也不谦虚,站起来用铿锵的声音说:“我上任刚7天,不过我已掌握了村里的基本情况,现在我向领导保证,3年之內,村庄大变样。要是干不好,不说提头来见,我辞职不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