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化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2听骨赝复物听泡植入对豚鼠耳蜗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_anwe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备含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组织工程化听骨赝复物,植入豚鼠听泡内,观察其成骨诱导情况及对耳蜗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脱细胞骨微管,管腔内填塞含BMP-2胶原海绵,形成小柱状听骨赝复物。耳后入路植入豚鼠听泡,对侧耳植入不含BMP-2的赝复物作为对照。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观察听骨赝复物植入对豚鼠反应阈的影响。植入3个月后通过听泡组织切片及基底膜铺片,观察植入物成骨情况以及对听泡、耳蜗大体结构和毛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术后动物健康状况良好。植入听骨赝复物即刻,ABR反应阈(声压级,x±s,下同)与术前[(15.5±2.8)dB]相比略有升高[(28.3±4.8)dB,P<0.05],3个月后已恢复正常[(16.1±4.0)dB,P>0.05]。术后3个月,大体观察见植入的听骨赝复物被覆黏膜,耳蜗及听泡大体形态正常。组织学检查可见含缓释BMP-2的骨微管内壁有新骨形成,未见耳蜗及听泡骨质异常增生,镫骨底板与前庭窗周围骨质无融合。基底膜铺片硝酸银染色示毛细胞形态正常,未见缺失。结论含缓释BMP-2的组织工程化听骨赝复物植入听泡后,可诱导新生骨形成,但对听泡及耳蜗形态结构无影响,不会引起周围骨质的异常增生,同时对ABR反应阈无影响。该方法有希望应用于听骨链缺损的修复重建。

其他文献
气迷路(pneumolabyrinth)是指迷路中有气泡存在,即外淋巴的部分空间被气泡占据。气迷路比较罕见,在临床上容易漏诊或误诊。但随着高分辨率、薄层CT的普及和虚拟成像技术的出现,气迷路的病例报告逐渐增多。本文综述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气迷路的临床报道和相关动物试验研究,总结此病的病因、可能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 gene,CCND1)G870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患病风险性的关系,并探讨各基因型与鼻咽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测序方法对241例云南籍汉族鼻咽癌患者和272例云南籍汉族健康对照进行基因分型,计算各基因型与鼻咽癌发病风险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CCND1 870A等位基因增加鼻咽癌的发病风险,与GG基因型相比,
随着我国耳科学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耳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理论、技术手段和诊断标准也随之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对耳科疾病特别是耳内科疾病的非手术治疗逐步成为目前耳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我国耳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进一步扩大耳科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办,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协办的“全国耳科疾病诊断与非手术治疗专题学
目的评估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在极重度以上突发性聋初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发病2周内,未接受任何治疗,初始听力损失(250~4000Hz均值)>90dB的突发性聋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全身激素+局部激素组(22例)、全身激素组(44例)和局部激素组(12例),各组均同时给予扩血管、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全身激素治疗采用地塞米松15mg/d连用3d,随后10mg/d用3d,最
期刊
目的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法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1988--2004年收治的19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Pittsburgh外耳道癌分类法,T1期5例,T2期2例,T3期6例,T4期6例。T1和T2期病例行局部切除,13和T4期病例行乳突根治术或颞骨切除术。术后予以足量放疗。复发病例伴远处转移单灶者行手术治疗,远处多灶转移者行放疗
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本刊自2006年10月起开始使用稿件远程管理系统,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运行良好。为了使该系统更加完善,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稿件远程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新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稿件远程管理系统将协助作者
目的评价喉全切除术后气管食管造口发音重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科1981年7月至2006年8月127例喉全切除术后气管食管造口发音重建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7例患者中,105例获得满意的发音效果,发音总成功率为82.7%(105/127)。所有发音成功的患者经2~27年的随访,发音效果良好,未发生并发症。分析22例患者发音失败的原因,手术技术操作不当的9例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成熟,其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我院在常规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基础上,对3例慢性复发性泪囊炎病例辅助水囊导管扩张处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2009年2月7日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在上海召开了2009年咽喉头颈科组第1次定稿会。此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第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承办,殷善开教授为此次会议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除北京、华北地区个别编委到会外,主要邀请了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咽喉头颈专业的编委和通讯编委参加会议(图1)。本次定稿会共讨论已通过外审专家审阅的咽喉头颈专业稿件21篇,与会专家对稿件进行了热烈而且严谨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