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 一部纪录片引发的一场文化“围观”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a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月内分别在CCTV-1综合频道和CCTV-9纪录频道两轮播出,收视与口碑齐飞,微博热搜榜上风光无限,“舌尖体”爆红网络,各种“舌尖”的衍生话题不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显然不仅“挑逗”了人们的舌尖,还触动了人们的情感与思考,成为这个5月最具热度的文化现象。
  5月14日,《舌尖上的中国》于CCTV-1《魅力纪录》首播,5月23日在CCTV纪录频道重播。央视一套首播时平均收视率0.49%,平均收视份额3.861%,日最高收视率达0.75%,最高收视份额达5.77%,超过央视一套之前同时段播出电视剧的30%。CCTV纪录频道新浪官方微博关于该片播出消息的博文被转发35000多次,评论突破10000条。
  “我相信,不出三年,央视在海外市场上,主角肯定是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此类现实题材的纪录片在国际上更受关注。接下来要推出的《超级工程》可能会引发新的关注。”CCTV-9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认为,《舌尖上的中国》发出一个信号,佐证了一个事实,即中国原创纪录片具有国际化品质和生命力。强调本土化现实题材,国际化品质和国际化的叙述方式,将是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方向。
  舌尖上的商业味道
  《舌尖上的中国》,英文为“A bite of China”。一个响亮的名字总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年4月戛纳电视节主席保罗·齐尔克就是听到这个名字而对这个纪录片产生了极大兴趣。每晚抱着电视剧或电脑的“吃货们”,无一不是“咬牙切齿”观看此节目。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勒曾这样论述“销售”: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是休闲。劳力士卖的不是表,是奢侈的感觉和自信。希尔顿卖的不是酒店,是舒适与安心。麦肯锡卖的不是数据,是权威与专业。那么《舌尖上的中国》卖的是什么呢?
  “我们的创作初衷是想以美食作为窗口,来展示中华文化和变化中的中国社会。” 央视纪录频道项目运营部主任陈晓卿是《舌尖上的中国》选题策划人及总导演。“吃货们”原本是冲着美食去看,但没想到还看到了情感,看到了人生。甚至有网友联想到了中国当下的食品安全问题。
  “美食是1,人文与情感是1后面的各种0,有了1,后面的0才有意义。”陈晓卿的微博认证说明上写着“纪录片制作者,美食专栏作家”,这个选题是源于他的美食情结,付诸实施是基于他的专业素养,“最灾难的事情就是我把美食当职业了。”
  《舌尖上的中国》从拍摄手法上,借鉴了《美丽中国》《人类星球》等纪录片的风格,运用了大量新设备,拍摄了一些浅景深的镜头,“这样人物更突出,食物更有光泽。”剪辑率高,节奏快,一集的镜头最多可达1300多个,解说词温情而不失质感。
  “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看上去都很相似。城市之间能被用来区分的,似乎只有饮食习惯和弥撒在街市上空的气味了。”这是陈晓卿非常欣赏的一句解说词,出现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五集《厨房的秘密》中,出自著名专栏作家沈宏非。“有些文字的确想触动文青的敏感点。”
  在创作者眼里,“找到合适的主人公,拍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最难的。”陈晓卿表示,特别是这个主人公还要能够展示中国人勤劳智慧的特质,并且还要适合视觉的呈现,包括他(她)的生活环境等等各方面因素。
  “《舌尖上的中国》在表达方式、制作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开启中国纪录片与国际市场的对接。”中央电视台总编辑、副台长罗明表示。《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纪录片表达方式主动向国际化影像叙事标准化靠近的一次。
  这片子的一个功能就在于反映现实层面下中国的变化。陈晓卿说:“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还是那种在田埂上骑自行车的印象。从这个片子可以看到,中国有这样的存在,但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很多生产生活方式都已经是最后一代了。”
  《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一部中型投资的纪录片,其成本大概为大片的60%-70%,陈晓卿解释,“这个比例也是符合国际市场的中型投资的比例,但我所说的只是比例,而非绝对数值。我们与国际市场的差价还有汇率问题。基本上我们的分钟成本与美国、英国的分钟成本是一样的,只不过后面的货币单位不一样,这个差距就是人民币与美元、英镑的差距。”
  陈晓卿非常不喜欢别人谈到《舌尖上的中国》的时候贴上他个人化标签,“我从来不会说这是我的作品,既然要走商业化道路,在整个商业化过程中,你只是扮演一个角色,而且有可能只是阶段性的角色,而不是贯穿始终的。”他没想做主流,但他用非主流的方式达到了主流的传播效果。他一直强调这个片子是Team work,作为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他虽然把控全局,但更多的是在理念和方向上保障片子的品质和主旨。“我非常清楚这个频道需要的是怎样的纪录片。”
  陈晓卿认为,大家对纪录片的认知有差异。“一方面中国很多导演在国际上频频获奖,另一方面我们的纪录片在国际上的销售与大国地位不匹配。其实我们混淆了个人化纪录片和商业纪录片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他认为,个人化纪录片服从导演,商业纪录片服从的是市场。“个人化的纪录片更容易获奖,但要做商业,个人就要做必要的妥协。”
  国外Discovery、BBC等电视纪录片平台已经实现了工业流程化生产。从调研、文案、拍摄,到剪辑、配乐和宣传推介,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独立、专业,又有紧密的衔接,惟一贯穿始终的是市场。据陈晓卿介绍,纪录频道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现在仍然有很多困难。“除了西式风格的纪录片,日本、韩国等在国际市场上也推出富有本国独特风格的纪录片,也有很好的市场反响。能走向市场的纪录片到底有多少种方式,大家都还在摸索当中。”
  舌尖上的国际传播
  “能受到关注在我们预想之中,但能有这么好的反响和漫延却在意料之外。”刘文将《舌尖上的中国》的走红归因于片子的国际化专业品质和两次机遇。“第一次机遇是央视纪录频道的开播。纪录频道积极拓展纪录片题材的多样性,创新纪录片题材的模式化和类型化,在主管台领导的推动下,一大批现实类纪录片的选题作为台重点立项;第二次机遇是4月16日CCTV-1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的开播,这使得纪录片可以进入央视最具影响力的黄金时段,以文化和品质参与竞争。”   频道和时段的“绿色通道”打通了中国纪录片产业的“任督二脉”,但作为撬动地球的支点,纪录频道不仅是一个高端国际化的播放平台,还将自己定位在高端内容提供商的角色上。
  《舌尖上的中国》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60个地点拍摄,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纪录片品牌建构的一种成功尝试,它也为不同类型纪录片打造中国品牌提供了一种范例和启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同道表示。
  纪录频道创立初衷之一就是争夺国际传播话语权。2005年以来,中国纪录片《故宫》《再说长江》《颐和园》等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颐和园》的售价更创下单集最高的纪录。可以说,中国历史人文类纪录片从视听效果、专业品质上在国际市场上不遑多让,但欠缺社会和自然类的纪录片。
  刘文认为,原因之一就是现实题材的高端纪录片投入不足,社会学者、自然类学者知识的支持不够。“进入国际主流平台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市场。美食题材具有市场需求和文化共通性,同时《舌尖上的中国》也具备了国际品质。它在国际市场上的单集销售价格有望突破《颐和园》创造的纪录。”
  何为“国际品质”,刘文给出了四个标准:一是选题国际化。这方面要做大量的市场调查和观众定位;二是叙事方式国际化。见微知著,通过细节和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切入。“《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文化以细节化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人与地域、人与食材、人与文化的关系,展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三是品质国际化,画面、音乐、剪辑节奏、解说风格等视听效果应与国际品质对接;四是市场意识和营销方式国际化。“《舌尖上的中国》还是我们自主投资,将来有可能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这么做的一个好处是开拍之初就能知道片子会在哪些平台播出。”
  根据纪录频道提供的资料,在4月初举办的法国戛纳电视节中,央视纪录频道摄制的《南海Ⅰ号》《故宫100》《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丝路》等纪录片受到世界各国购片商的高度关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已分别与德国、俄罗斯、意大利、韩国、日本、美国、港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传播机构达成销售协议或意向。目前,《南海Ⅰ号》《故宫100》已经在东南亚、港台等地区陆续播出,《舌尖上的中国》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发生了被争抢现象,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预计《舌尖上的中国》和《超级工程》等片极有可能在海外销售市场上实现历史性突破。
其他文献
全媒体时代的电视第18届上海电视节6月11日开幕  第18届上海电视节将于6月11日至15日举行。本届电视节依然由“白玉兰”奖国际电视节目评选暨优秀节目展播、国际影视节目市场(包括亚洲动画创投会)、国际新媒体与广播影视设备市场、“白玉兰”国际电视论坛四大主体活动组成。今年电视节开幕式的主题是“电视新魅力”,届时将以综艺方式作全新展示,并引入高科技和新技术,观众可通过3D、电视互动等全媒体方式欣赏到
期刊
虽然现实题材电视剧正在成为各大卫视的主流选择,但题材的“同质化”“家斗化”也使得该类剧的创作进入瓶颈期。为在题材的现实深度上有所突破,在编剧资源的争夺中抢占先机,5月15日,SMG尚世影业召开了“突围2012·SMG尚世影业现实题材创作编剧研讨会”,王丽萍(《媳妇的美好时代》)、顾伟丽(《山楂树之恋》)、张巍(《杜拉拉升职记》)、温豪杰(《新水浒传》)、马广源(《家产》)等15位编剧在上海汇聚一堂
期刊
由余淳执导,宋丹丹、李小璐、王雷、范明等主演的都市喜剧《金太狼的幸福生活》正在江苏、东方、安徽、河南四家卫视播出。“上星”以来,该剧在前三家卫视收视率均破1%,多天取得全国卫视晚间电视剧收视排行榜的冠军。网络方面,在乐视网上线7天,获PC、PAD及手机端破亿的点击量。  《金太狼的幸福生活》改编自网络小说《媳妇的底线》,讲述了北京某报社记者小米(李小璐饰演)背着母亲(宋丹丹饰演)与妇产科大夫金亮(
期刊
《乡村大世界》“六一”特别节目聚焦公益推“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  6月1日,由CCTV-7《乡村大世界》节目组、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携手主办的《蓝天下的希望——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主题公益晚会播出。  去年“六一”前夕,全国妇联、卫生部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共同推出了“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大型公益项目。项目先期在我国西部11省、3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已惠及约23万名婴幼儿,项目目标是覆盖我
期刊
《大师》大热 挺进威尼斯主竞赛单元  威尼斯电影节组委会公布,又有四部电影加入今年电影节的各个竞赛以及其他展映单元。这四部影片为: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新片《大师》,它既是今年首部被看好有望“擒狮”的影片,也是明年奥斯卡的种子选手之一;《遗忘》进入午夜单元;《我的未来》成为特别展映影片;《并行事件》属于特别活动单元,意在致敬意大利著名反黑手党大法官法尔科内。  在威尼斯方面早些时候公布主竞赛单元片
期刊
2012年5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申报公示的剧目共156部、4620集,同意公示的剧目共125部、3649集。立项剧目较上月略有增长。  按题材划分,当代题材大幅增长,有82部、2213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65.6%和60.65%,分别较上月增加9.14%和7.3%。其中,当代都市题材61部1572集,较上月的40部1198集增加了50%。其他当代题材中,当代农村题材8部225集,当代军旅题材
期刊
当初,读完艾伟的长篇小说《风和日丽》,尽管觉得作品改编成电视剧有一定风险,但是没有犹豫。很快,我们就签下这部长篇小说的影视改编权。经过所有合作者两年多的共同努力,这部由SMG尚世影业和上海蓝星影视联合出品的35集电视连续剧已在江苏城市频道首播,并以全年收视第二名的成绩回报了所有付出过心血、智慧和汗水的创作者。在今年上海电视节期间,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黄金档将同时上星播出。  记得基斯洛夫斯基曾说:每
期刊
《小菊的秋天》 又一场白日梦  又一场灰姑娘遭遇“高富帅”的爱情故事。为了拉大差距,本次的灰姑娘身份是来自农村的公司清洁工;副线是又一个“白富美”狂追“灰小子”的爱情故事,为了制造反差,“白富美”黏度足够媲美橡皮糖。  结局自然是,门当户对被视做人生折磨,差距越大爱情越美。  “杉菜”式的乡下姑娘小菊来到陌生的深圳到处碰壁,但她始终抱着乐观的态度在异乡独自奋斗,并凭着乐观率真,找到了爱情,感受到了
期刊
微生态”,是一个生态学上的概念,我们以它来指代当前在电影、电视、新媒体等产业既有业务版图的边缘或是交叉地带出现的新兴业务。  此次专题,我们选择了5家在当前的影视传媒产业中从事新生意的新快公司,其中3家成立甚至还不到2年,但其已经在所处的细分领域占据了相对靠前的位置。  选择这些公司,无疑代表了某种看好。  这种看好不仅是针对作为个体的企业,也是针对其所处领域,以及其商业模式所具有的某种趋势性价值
期刊
“人找内容”的搜索需要输入,适用于键盘鼠标操作的电脑;而“内容找人”的个性化推荐更适合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这就是机会  在云计算、三网融合、多终端融合的趋势下,什么终端会成为个人娱乐中心?上海视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畅科技”)的答案是: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作为娱乐中心,应用除了通过手机客户端直接观看视频之外,也可作为机顶盒,连接电视大屏幕;或作为智能遥控器,通过一个便携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