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人才培养,就是指企业组织领导要根据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基本素质,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教育、锻炼,以使其尽快成长、发展、成熟。那么如何做好施工企业人才培养工作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管理机制,“以人为本”留人才
企业如何拥有足够的优秀人才呢?如何建立起一个完备的人才梯队呢?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中,用人、留人对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能不能用好人,能不能留住人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煤炭能源企业因其施工环境和生活条件特别艰苦,普遍存在着人才流失的现象,特别是一部分具有初、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的外出打工,有的选择了下岗或找到好的单位后跳槽转行。而这些人员是企业刚刚培养起来的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是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从表面看,人才流失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员工的待遇过低;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还有一个潜在原因就是企业人才管理的制度不健全,或者说制度执行的不到位。俗话说“留人先留心”。企业要想留住人才,不仅需要对人才的培养、使用、流动等方面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还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此外,企业还需在内部营造一种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1.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把不同特点的人才安排在适宜其发挥作用的岗位,达到才尽其用的目的。在市场条件下,必须量才用人,适才定岗,为人才的培养发展提供条件。当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这就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有关领导对他们要作全面考核,有的可依靠其知识水平;有的可通过实践检验其技能;有的可经群众评议看其影响力;有的要经特定环境考验其是否具有坚毅的品格。既要看其长处,又要看其短处;既要看其能力的大小、水平的高低,又要看其属于何种类型的人才。这样,才能在全面了解人的基础上,对岗位做出适当安排,用其长,避其短,使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2.优秀人才及时使用。这是加快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优秀人才长期不用,或不被重用,即便素质再高,最终也会落后于他人。同样,优秀的人才,在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显示了耀眼的才华,但长期不能提升到高一层次岗位工作,得不到更深层次的锻炼,他的能力水平也很难得到进一步提高,很大程度上会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所以,各级组织和领导,必须全面地了解人,公正地评价人,大胆果敢地选用人,及时地把优秀的人才选用到关键的、一定层次的岗位上来,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就是要准确地把握人才的成熟程度,不能拔苗助长,否则会伤害人才,给我们企业的事业带来损失。
中平能化集团在过往的十几年中,有计划地招聘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为企业补充有生力量。在十几年的人才使用过程中,也出现过其他单位普遍存在的人才流失问题,一少部分毕业生在工作几年后选择了离开企业,到其他单位或其他行业工作,这里面有专业不对口的原因,也有企业对人才使用的原因。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的建立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可以说,我们建立了一整套人才使用和培养的制度,为企业各类人才发挥才干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从而极大降低了人才流失比例。
二、打造优秀文化,“提供平台”育人才
煤炭能源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各种方式,让企业人才对企业文化、价值观念产生认同感,形成对企业未来远景的共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在使用人才时,应该最大限度地考虑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要讲究人才配置的合理性,并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让人才在最能发挥优势的地方实现其人生价值。
1.企业的人才培训。如果将企业培训同社会培训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培训效果最佳:其一是组织员工直接参加社会培训:如鼓励员工自己参加社会培训,企业报销费用;或同社会办学机构合作,组织员工集体参加;其二种形式就是企业外聘专家和培训师,到企业内部为员工进行培训。但从目前中平能化集团实际操作的情况看,只不过是将社会课堂搬到了企业,企业尽可能的组织最多的人员参加,以求达到最大的培训“效益”。对企业培训需求而言,企业培训是“因人而课”。而企业培训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因岗而异,因人而异”,从中平能化集团近几年来对工程技术人员、经营造价人员、财务会计人员、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劳务管理人员和建筑资料管理人员培训效果来看,真正作到了“因人而课”的企业培训效果。事实上,企业所需的人才不是课堂培训能满足的,而是对一些岗位培训而言,不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方式,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是如何建立“选、育、用、留”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国有企业”传、帮、带”等都是企业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
2.培育创新意识。人才培养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培育人的创新意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涉及到企业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不仅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而且有新知识、新技能、新组织设计的运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人才,最本质的是培养创新人才和企业的应用人才。这就要求企业的主要领导、企业的各级组织部门和下属单位的领导必须时时刻刻清醒地认识这一点,牢牢地抓住这一点。
3.砥砺思想品行。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往往会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由此可见,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举在于教育人形成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高贵的品质。良好的思想品行,是人才质量的主要标志,决定着人才的成长和成熟。一个人有能力、有学识,倘若不能在政治上、品行上、操守上把握自己,是难成大器的,有的还会走向堕落。因此,培养人才,重要的方面是要提高人的政治思想水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实施极限锻炼,“激发潜能”促人才
培养优秀人才不仅要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人才管理办法,还需要探索更为积极的无形督促机制,充分激发人才潜在的能力,使其把着眼点从眼前利益转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上来。
1.实施极限锻炼,工作要高标准。工作标准的高低,影响人才的开发程度。在一定限度内,标准越高,人才培养的程度就越深,成长就越快,质量就越好。否则,会浪费人才、贻误人才。如果我们能较准确地判定一个人的能力,逐步给他设定经过最大努力可以达到的标准,给他布置经过最大努力可以完成的工作,就可以推动他达到意想不到的高度,就可以使他的潜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发挥,这样就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2.实施极限锻炼,安排更高难度的岗位。真正的才干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接触事物的表象,才能进而掌握事物的本质。一切正确的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实践。特殊环境能锻炼出特殊人才,风平浪静练不出好水手。要善于把那些有潜力的人才放到艰难复杂的岗位上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这也是加快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如果长期在不饱和的状态下工作,能力就会萎缩,思维就会迟滞。我们培养人,就要注意付与其充足的工作以及阶段性的超负荷的工作,这样才能培养起快捷的工作作风,就能提高其快速反应能力和敏捷的分析判断能力。要把大项目、重难点项目作为培训的主战场,以提高思想素质和管理能力为重点,有计划地培育和储备好后备队伍。
应届毕业生参加工作的前三年是他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最为关键的阶段。我们对于这类青年员工采取的就是敢于压担子、敢于把青年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锻炼,并通过多种岗位的变换,进一步培养青年员工的综合业务能力。通过近几年的成效来看,敢于压担子、敢于放手使用能够促进青年学生迅速完成从学校学习状态到企业工作状态的转化,较好地实现把书本知识与施工实际有机结合。
企业的高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于人才。因此,企业必须牢固树立“科技兴企”、“人才兴企”的观念,将用人的标准、用人的机制调整到适应企业发展要求上来,使企业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得到優化,这样才能使企业生产、企业建设不断提高新台阶。
一、健全管理机制,“以人为本”留人才
企业如何拥有足够的优秀人才呢?如何建立起一个完备的人才梯队呢?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中,用人、留人对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能不能用好人,能不能留住人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煤炭能源企业因其施工环境和生活条件特别艰苦,普遍存在着人才流失的现象,特别是一部分具有初、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的外出打工,有的选择了下岗或找到好的单位后跳槽转行。而这些人员是企业刚刚培养起来的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是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从表面看,人才流失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员工的待遇过低;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还有一个潜在原因就是企业人才管理的制度不健全,或者说制度执行的不到位。俗话说“留人先留心”。企业要想留住人才,不仅需要对人才的培养、使用、流动等方面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还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此外,企业还需在内部营造一种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1.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把不同特点的人才安排在适宜其发挥作用的岗位,达到才尽其用的目的。在市场条件下,必须量才用人,适才定岗,为人才的培养发展提供条件。当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这就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有关领导对他们要作全面考核,有的可依靠其知识水平;有的可通过实践检验其技能;有的可经群众评议看其影响力;有的要经特定环境考验其是否具有坚毅的品格。既要看其长处,又要看其短处;既要看其能力的大小、水平的高低,又要看其属于何种类型的人才。这样,才能在全面了解人的基础上,对岗位做出适当安排,用其长,避其短,使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2.优秀人才及时使用。这是加快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优秀人才长期不用,或不被重用,即便素质再高,最终也会落后于他人。同样,优秀的人才,在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显示了耀眼的才华,但长期不能提升到高一层次岗位工作,得不到更深层次的锻炼,他的能力水平也很难得到进一步提高,很大程度上会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所以,各级组织和领导,必须全面地了解人,公正地评价人,大胆果敢地选用人,及时地把优秀的人才选用到关键的、一定层次的岗位上来,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就是要准确地把握人才的成熟程度,不能拔苗助长,否则会伤害人才,给我们企业的事业带来损失。
中平能化集团在过往的十几年中,有计划地招聘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为企业补充有生力量。在十几年的人才使用过程中,也出现过其他单位普遍存在的人才流失问题,一少部分毕业生在工作几年后选择了离开企业,到其他单位或其他行业工作,这里面有专业不对口的原因,也有企业对人才使用的原因。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的建立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可以说,我们建立了一整套人才使用和培养的制度,为企业各类人才发挥才干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从而极大降低了人才流失比例。
二、打造优秀文化,“提供平台”育人才
煤炭能源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各种方式,让企业人才对企业文化、价值观念产生认同感,形成对企业未来远景的共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在使用人才时,应该最大限度地考虑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要讲究人才配置的合理性,并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让人才在最能发挥优势的地方实现其人生价值。
1.企业的人才培训。如果将企业培训同社会培训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培训效果最佳:其一是组织员工直接参加社会培训:如鼓励员工自己参加社会培训,企业报销费用;或同社会办学机构合作,组织员工集体参加;其二种形式就是企业外聘专家和培训师,到企业内部为员工进行培训。但从目前中平能化集团实际操作的情况看,只不过是将社会课堂搬到了企业,企业尽可能的组织最多的人员参加,以求达到最大的培训“效益”。对企业培训需求而言,企业培训是“因人而课”。而企业培训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因岗而异,因人而异”,从中平能化集团近几年来对工程技术人员、经营造价人员、财务会计人员、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劳务管理人员和建筑资料管理人员培训效果来看,真正作到了“因人而课”的企业培训效果。事实上,企业所需的人才不是课堂培训能满足的,而是对一些岗位培训而言,不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方式,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是如何建立“选、育、用、留”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国有企业”传、帮、带”等都是企业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
2.培育创新意识。人才培养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培育人的创新意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涉及到企业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不仅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而且有新知识、新技能、新组织设计的运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人才,最本质的是培养创新人才和企业的应用人才。这就要求企业的主要领导、企业的各级组织部门和下属单位的领导必须时时刻刻清醒地认识这一点,牢牢地抓住这一点。
3.砥砺思想品行。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往往会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由此可见,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举在于教育人形成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高贵的品质。良好的思想品行,是人才质量的主要标志,决定着人才的成长和成熟。一个人有能力、有学识,倘若不能在政治上、品行上、操守上把握自己,是难成大器的,有的还会走向堕落。因此,培养人才,重要的方面是要提高人的政治思想水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实施极限锻炼,“激发潜能”促人才
培养优秀人才不仅要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人才管理办法,还需要探索更为积极的无形督促机制,充分激发人才潜在的能力,使其把着眼点从眼前利益转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上来。
1.实施极限锻炼,工作要高标准。工作标准的高低,影响人才的开发程度。在一定限度内,标准越高,人才培养的程度就越深,成长就越快,质量就越好。否则,会浪费人才、贻误人才。如果我们能较准确地判定一个人的能力,逐步给他设定经过最大努力可以达到的标准,给他布置经过最大努力可以完成的工作,就可以推动他达到意想不到的高度,就可以使他的潜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发挥,这样就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2.实施极限锻炼,安排更高难度的岗位。真正的才干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接触事物的表象,才能进而掌握事物的本质。一切正确的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实践。特殊环境能锻炼出特殊人才,风平浪静练不出好水手。要善于把那些有潜力的人才放到艰难复杂的岗位上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这也是加快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如果长期在不饱和的状态下工作,能力就会萎缩,思维就会迟滞。我们培养人,就要注意付与其充足的工作以及阶段性的超负荷的工作,这样才能培养起快捷的工作作风,就能提高其快速反应能力和敏捷的分析判断能力。要把大项目、重难点项目作为培训的主战场,以提高思想素质和管理能力为重点,有计划地培育和储备好后备队伍。
应届毕业生参加工作的前三年是他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最为关键的阶段。我们对于这类青年员工采取的就是敢于压担子、敢于把青年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锻炼,并通过多种岗位的变换,进一步培养青年员工的综合业务能力。通过近几年的成效来看,敢于压担子、敢于放手使用能够促进青年学生迅速完成从学校学习状态到企业工作状态的转化,较好地实现把书本知识与施工实际有机结合。
企业的高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于人才。因此,企业必须牢固树立“科技兴企”、“人才兴企”的观念,将用人的标准、用人的机制调整到适应企业发展要求上来,使企业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得到優化,这样才能使企业生产、企业建设不断提高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