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再定义”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r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在人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是我们接受媒介信息的主要媒介载体,是我们了解外部信息的窗口。而现在的人类已经处在一个媒介融合的时代,媒介融合“弱化”了新兴媒介和传统媒介之间的“界限”,使它们在相互融合中,彼此促发着改变,而这种改变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媒介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存在价值,以电视为例,这种改变是否会使电视超越原来的固有形态和价值属性呢?“电视之死”是否会存在呢?所以,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将从传统电视的定义、特征和媒介融合的特征两方面着手,力图解释媒介融合时代下电视的“定义”,进而证明“电视之死”终将会发生。
  关键词:“电视之死”;再定义;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2-0055-02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并不是传统电视借助互联网和媒介终端的联合体,它是一种“新型的视听媒介”。在互联网时代,内容量的增大和受众对传播媒介的选择等因素对传统电视产业的冲击尤为严重。虽然,“电视”目前仍然是人们家居的必备品,但是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低、电视广告收入的减少、高端电视人才大量流失以及电视节目创新乏力等问题,导致了传统电视媒介的发展举步维艰,甚至步入“死亡”。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界也就产生了关于媒介融合时代下“电视之死”的争论。但我们单就争论而言,无论电视“死”或“不死”,其都将直接指向一个问题: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应如何“定义”?
  一、传统电视的定义及发展特征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需要“再定义”,这种“再定义”是对媒介本质属性的再定义。电视在传统媒介时代内容量、信息量极少的环境下,因其本身的视、听、图像的媒介特点,成为了传统媒介时代的主要媒介。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已经不能称其为“电视”了,它是新的媒介。
  人们对电视的定义与电视所处的时代特征有很大的联系。在生活中,人们对于电视的定义大致为以下两种:
  1.传播信息的物理工具。电视是利用人们的视觉暂留现象和目前的电子显示技术相融合,目的是向观众们传送活动图像、音频以及信号的物理传播工具。
  2.信息内容传播的过程和形式。指以电视机作为载体媒介,利用从电视卫星接收到的广播信号,在电视机上进行即时信息传播和内容输送的过程和形式。
  所以,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收音机等媒介在人们的生活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因为媒介种类的单一,人们在信息传播活动中只能被动接受信息,而不能主动选择信息接受,即传播过程中“播什么,我们只能看什么”的模式。同时,由于电视和收音机媒介性质的不同,电视节目比广播节目多了图像画面的优势,也就更能得到观众们的认同。所以,人们对电视媒介有着很强的依赖。因此,人们对传统电视的“定义”就从其传播信息的特点方面来命名。
  二、媒介融合的特征以及对“电视”的影响互联网时代是“媒介融合”的时代,媒介融合意味着传播媒介的“碎片化”特征。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因其自身便捷性等特点,人们往往会倾向于使用新兴媒介,而这会使原来传统媒介的受众逃离到新兴媒介,这样就会给以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介带来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是毁灭性的。
  1.媒介融合使“电视”的本质特征发生“异化”,进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视听媒介”。
  媒介融合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媒介融合“弱化”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分界”。这种分界的“弱化”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彼此融合,相互带有着对方的特点,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依然有“分界”。以智能手机为例,智能手机已经从以往的传统的电话机变为触屏机,它在手机屏幕变大的情况下,仍可以通过无线流量服务,连接互联网,并获取网络内容信息。同时,智能手机还可以通过下载电视应用,达到收看电视节目的目的。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可以依托于互联网,直接获取想要的内容信息服务,同时省去了电视机这个固定的物理宣传载体,而这也意味着电视本质属性的“异化”。因此,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是一种不同的媒介形态,其与传统电视有着很大的区别。
  2.媒介融合在技术层面上的融合主要体现在生产融合和终端融合两个方面。
  其中,生产融合指的是“媒体的内容生产不再仅仅局限于不同媒体之间的分工与合作”[1]。以娱乐综艺节目为例,媒介融合时代下娱乐综艺节目的制作多采用了制播分离的模式,制作多由专业的公司负责,且播出媒体不在局限于电视,例如《爸爸去哪儿了》等;终端融合指的是将通讯、数据、影音等多元功能整合于单一终端设备上,使得“过去各种不同的信息媒介,现在都以‘多功能’‘多样化’的方式呈现”[2]。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智能手表,它在继承了传统手表观看时间功能的基础上,融入了电话功能。而这些功能融入的媒介终端,虽然其仍是叫“智能手表”,但从受众对其的使用状态以及使用模式来看, “智能手表”已经不再是手表,而是另外一种崭新的设备。因而,作为传统媒介的电视,虽然借用了传统电视的外壳,被称为“智能电视”,但其根本已经是一个全新的媒介形态。这种形态只是人们目前没有想好用什么名称来代替它而已。
  最后,媒介融合是用户市场的融合。用户市场融合是目前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组织等方面融合的结果,它主要表现在文化视听产品方面的融合,并且,只有“当文化企业进入那些之前不是它们主要市场的领近领域时,市场融合才会发生。”[3]以电视家APP、IPTV等应用为例,这种将电视节目服务通过“互联网APP”的形式展现在手机、平板等新兴媒介上,使多种媒介平台拥有了和电视一样的“功能”,这便是市场的融合。然而,这种融合多种媒体内容服务的互联网应用的出现,虽加深了市场的融合,但也促使了传统媒体加快“滅亡”的步伐。
  所以,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是一种“新的视听媒介形态”,它只是借用了传统电视的媒介外壳和融入了电视的一部分功能,其本质已是新的媒介。而互联网时代是大数据、大流量的时代,其一大特征是媒介融合,它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当谈及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之死”时,首先我们需要结合媒介融合的时代特征;其次,我们需要“再定义”电视。当下,电视所处的环境是迭代的互联网时代,其形态、属性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所以,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已经不是电视。
  三、结语
  当谈及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之死”时,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媒介融合”“电视”以及“死”三个方面有个界定和区分,其中“再定义”电视尤为重要。“电视之死”并不是电视这个媒介形态的消失,而是指传统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渠道、盈利模式和制播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而本质的变化就意味着内涵属性的改变。而现在的“电视”是:借助于传统电视的媒介外表、同时依托于大的互联网生态内容环境,并且采用介入媒介本体的双向互动传播模式,同时融合了传统电视一部分功能的一个“新的视听媒介”。现在人们只是还没有想到合适的名字来取代“电视”这个名称,但是它和电脑、手机以及平板一样,共同构成了互联网内容时代的一部分。所以,单就这一点来说,媒介融合时代下的“电视已死”。
  参考文献:
  [1]丁亚韬主编.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0年)[J].新闻与写作,2010.
  [2]孙德至.论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之建置与设计—期盼促进公共讨论的NCC[D].台北国立台湾大学,2006.
  [3]陈映.媒介融合概念的解析与层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责任编辑:李婷]
其他文献
摘 要:微信朋友圈中“流利阅读”“刷屏式打卡”现象是一种强势营销影响下的“病毒式”传播,当枯燥的英语学习被赋予社交与仪式的含义时,一场基于英语学习的在场互动仪式开始累积情感能量。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用互动仪式链模型剖析“流利阅读”刷屏朋友圈背后的互动仪式,提出英语 APP在产品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即建立虚拟社群实现“虚拟共在”、设立学习目标与奖励刺激共同关注、创新情怀活动来增加情感能量以及让“神圣
期刊
摘 要:当代影视产业越来越注重作品中声音元素的运用,声音的功能性呈现是作品主題思想、内涵要义外化表现的重要路径。在众多声音元素中,音乐由于其自身的独立性,置于影视产业中会在原有音乐自身的价值上产生全新的功能意义和内涵价值。本文以经典影片《卧虎藏龙》为研究案例,探究影视作品中音乐的功能属性,以期提炼电影音乐深层的功能要义。   关键词:电影音乐;主题;意境;叙事   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作为理解中国媒体市场化改革以来一种重要的新闻职业话语机关,“新闻民工”并未随着新技术时代的到来而成为历史问题,反而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景观”。长期以来,围绕“新闻民工”的研究忽略了媒体从业者自身话语的阐释。本文通过直面中国媒体从业者的深度访谈,探寻他们对新闻民工话语的“在地理解”。研究发现,媒体从业者内部对这一话语呈现较为明显的冲突,尚未形成共识。这一冲突恰恰反映了媒体转型时期媒体从业者复杂
期刊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如何突破瓶颈,发挥优势,实现涅槃,是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一道深刻命题。珠海传媒集团深刻认识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抓媒体深化改革重大契机,奋力做好媒体融合这篇大文章,努力实现“1+1>2”的传播效果,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等共融互通,使效果最大化。新闻评论就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评论;融合;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
期刊
摘 要:在最早的电影短片之中,城市和电影就已产生了亲密的互动關系。电影成为城市文化形象构建的重要方式,城市的文化发展又影响着电影的创作表达。当下,中国城市建设正朝着趋同化的态势发展,“新都市电影”创作的繁盛也在淡化着城市文化表征的独特性。在这样的时代和创作背景下,鄂尔多斯青年导演周子阳却坚持电影创作对于城市的本土关照。电影《老兽》以书写城市现实生活的方式,通过对城市的物化空间和精神内蕴两个维度的展
期刊
摘 要:报告文学自传入我国以来发展迅速,也提供了诸多富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话题,报告文学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便是焦点问题之一。徐迟作为一名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家,对报告文学创作及理论研究的贡献十分突出。徐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在真实的基础上虚构”观念对报告文学甚至其他叙事文体创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报告文学;徐迟;真实与虚构   中图分类号:I106.5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龟兹石窟壁画是中国经典的传统绘画,却并不被大众认识和了解,本文以岩彩绘画公共教育体验活动课程——《龟兹壁画摹写》为例,从龟兹壁画摹写的主题切入,带领学生认知并体验中国传统经典的岩彩绘画,用简单易行的模版方式理解岩彩绘画的层面叠加方式,体验岩彩材质的晶莹颗粒及层面叠加,以期对龟兹石窟壁画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教育;岩彩绘画;龟兹壁画;摹写   中图分类号:J2-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专业化是学术出版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传统出版业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人才是事业的基础,专业化出版对学术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概述了学术编辑在学术出版中的认识误区,并结合专业化出版“专、精、深”的特点分析讨论了专业化出版对学术编辑在学科专业知识、编辑加工业务素质、出版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学术编辑;专业化;出版;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校园文化表情包作为网络表情包的一個特殊分支,具有强烈的地缘性和感召力,在高校内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通过使用互动仪式理论对重庆大学校园文化表情包进行研究,挖掘重庆大学校园文化表情包中的互动仪式要素,明确互动仪式的结果,为高校内的文化传播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校园文化;表情包;互动仪式;高校;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8
期刊
摘 要:《大冰小将》是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指导制作的体育赛事类真人秀,节目突破了以往体育类真人秀让“体育适应综艺”的娱乐本位模式,从体育视角进行叙事,挖掘运动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与魅力。节目以关照受众需求的叙事主题、专业化的叙述者、剧本后置的叙事方式“讲好体育故事”,为体育类真人秀的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赛事类真人秀;《大冰小将》;叙事主题;叙述者;叙事方式   中图分类号:G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