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印木刻的创作过程是辛苦的却也是非常有趣的。在这个制作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的比想象的更多。而对于水印版画的喜爱促使自己选择了它,当触碰到它的那一刻起,让我坚定而充满期待地踏上了研究水印木刻的漫长之旅。
关键词:感悟;水印木刻版画;心路历程;创作
多年的版画学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版画的魅力。版画只是一个概述,它分为好几种:铜版,丝网,石版,木刻,综合版等。水印版画其实是属于木刻的一种。在大学期间,我们就系统地学习了这几个版种。其中我最中意的便是水印木刻。它带给我的吸引力就如同当你突然抬头看到天上有条鱼在飞。但是前者给人带来的吸引是温和的,长远的,足以影响人的一生。而后者,虽然很震撼,但那种吸引力却是短暂的。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学习版画。起初,选择版画,是因为它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是一个我从未踏足的领域,有一定的挑战性。可是当我真正接触时,才感受到它的博大。这几年的学习,版画对我来说是熟悉的,但也仍是陌生的。熟悉,是因为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一般人比起来,我是专业的;而陌生,有事因为对它的不够了解。它是深刻的,是深奥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洞。当你越往它的深处前进,就会越发的惊叹和困惑。我想这就是版画的奇妙之处吧。
确定以水印木刻作为我的毕业版种,是因为我对水与墨的那份钟爱。而这种水墨的交融正和水印版画的特点不谋而合。在上大学之前,学习了六年的国画让我和水墨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我自己又出生在江南水乡,这更让我对水又多了一份喜爱和熟悉。这种种原因都让我对水墨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感情。而这种感情正是对我能够坚持学习水印版画的动力和支撑。其实水印木刻的制作是很辛苦的,也是很费时间的。因为它的纯手工性,使得它最后成画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水印的精妙,获得更多的个人经验。所以,我的很多同学并没有选择继续学习。可这些被人看来是缺点的地方,在我看在这是它的优点。正如同我的一位师兄在它的毕业论文中写到,水印版画是“充满女性气息”的。女性的细腻和对色彩的敏感,恰恰和水印的滋润和色彩上的柔美是互相融合的。而只有这两者的契合才能创作出最完美的水印木刻版画。
在学习、印制和试验的过程中,我在不断地发现问题,也同样的在不断地解决问题。而就在临近毕业时,才发现,我所掌握的这些技法和探索对于这次创作还是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整个创作过程是吃力的,痛苦的。从前期准备到印制知道最后成画,让整个过程要比预计的困难得多。
首先,是在选择题材上。一直对鸟笼很感兴趣,虽然在黑白木刻中做过尝试,可是去从未用水印木刻去表现过。在翻找了一些资料和图片后,才开始着手起稿。本来是想做一个鸟笼系列,主要把人与鸟的关系加以突出,是人在笼中看鸟,还是人在看笼中鸟。但是初稿被老师否决了。除了一种图饰感较强的被留下了,这也是我的完成的作品之一《笼之一》。因为自身的阅历还不足以把如此深刻的主题表现出来。而版画它的整个过程是作画人与创作所要表达的题材以及表达方式间最为直接的对话和互动,是心与画之间的共鸣,是情与思的互动,是融入创作者的感情活动而成为创作观念和创作过程的精神记录。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指出“艺术形式是与我们的直观感觉精神与情感生活的动力形式相一致”正是这样,让我觉得如果无法把自己的想法融入画的深处,那不如放弃。所以到最后定稿,我做了很大的变动。除了保留了鸟笼的作为主体物外,背景处理为一种具有中国元素的图案融入其中,用以加强作品的风格。在形式上带有装饰意味并尽可能用简洁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和较为复杂的图饰相比,其实我更钟爱前者,我认为只有简单明了的语言,才能给人以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感染力。
从放大原稿,到拓印到木板上,再进行大面积的刻制,我尽力保持清醒和激情。为了增加视觉效果,我选择的画幅比较大。这样大尺寸的画,我从未做过。在我着手开始印画时,因为画面过大,在印制第一遍时,就算在我尽力地控制之下,画面还是跑得很厉害。我便在我所用的水彩里加入了少量的胶进行试验。后面几张的印制过程中就再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可是在我印第二版的时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在第二版上色和印完后,画面十分的干枯,而且還带有白白的细纹。由于以前作画时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我知道一定是胶的问题。
滋润、透明、灵动的水印特点让我着迷,也是我作品想呈现出来的效果。经过前两版的印制,画面为什么还是出现不润等问题,我有对纸和版的湿度进行了调整,经过两张的试印,我发现并不是我对纸和版的湿润度掌握得不够。因为经过几年的学习,不能说对于湿度可以驾轻就熟,但至少我可以说,在我印画过程中我是能够熟练地控制它的。这样的情况让我开始感到焦虑和痛苦。因为一张版画作品一般情况下只复制三到五张。因为我做的是绝版加套版,所以我印制了六张,由于前面的试验,只剩下两张完整的画。第二版的刻制已经让我痛苦不已,如果这两张没能印好,也就意味着必须从头再做一遍。那种绝望的心情我想只有同样做过水印的人才能够了解。可就在我烦恼,痛苦,挣扎的时候。老师提点了我:他说,可以把画覆盖在板上,然后再喷水,这样是为了让纸和版都更好更均匀的吸收水分。尝试过后,成功了!以前总认为老师为什么不把他们所知道的一下子都告诉我们,让我们可以少走点弯路。但现在我明白了,如果不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自己的努力,我无法拥有如此深刻的记忆。而这些知识只有通过自己一次次地去印画,一次次地去发现,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地掌握它,运用它。而水印过程是一个非常矛盾的过程。第一次印刷色彩中加胶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墨色,而第二版出现问题恰恰是胶所带来的。水印中对水或材料的控制实际上就是平衡各种因素,为画面效果服务的。在第一张作品完成之后,长长地叹了口气,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无限的失望。这张耗费了一个月,投入了我所有精力的画,却远远没有达到我所想要的效果。原以为,它会给人带来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和色彩上的一种享受。可无论是从背景图案和鸟笼的配合上,还是色彩的运用上,都无法达到我所追求的效果。这意味着我一个多月的努力和追求,只是完成了一张“半成品”。而水印是一种优美的表达方式。要如何让这种优美展现于世人面前,就取决于作画人的技法。但技法的掌握是纯粹个人化的,是通过作画的经验所积累总结出来的东西。而经验的获得只有通过大量的试验。
回想起来才发现,整个的创作过程是以痛苦为基调的。之所以痛苦,并不只是在体力上,时间上给我带来的苦。我想精神上的痛,远远超过肉体上的苦。这种精神上的痛是多方面的:有长时间地作画给我带来的精神上的一种压力,更有在我付出了努力过后却没有给我带来我应有的收获的痛。但现在想想,这种痛却是幸福的。因为我比别人获得了更多。虽然我的作品没有成功,但正是这种不完美,让我离我的目标又更近了一步。
关键词:感悟;水印木刻版画;心路历程;创作
多年的版画学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版画的魅力。版画只是一个概述,它分为好几种:铜版,丝网,石版,木刻,综合版等。水印版画其实是属于木刻的一种。在大学期间,我们就系统地学习了这几个版种。其中我最中意的便是水印木刻。它带给我的吸引力就如同当你突然抬头看到天上有条鱼在飞。但是前者给人带来的吸引是温和的,长远的,足以影响人的一生。而后者,虽然很震撼,但那种吸引力却是短暂的。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学习版画。起初,选择版画,是因为它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是一个我从未踏足的领域,有一定的挑战性。可是当我真正接触时,才感受到它的博大。这几年的学习,版画对我来说是熟悉的,但也仍是陌生的。熟悉,是因为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一般人比起来,我是专业的;而陌生,有事因为对它的不够了解。它是深刻的,是深奥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洞。当你越往它的深处前进,就会越发的惊叹和困惑。我想这就是版画的奇妙之处吧。
确定以水印木刻作为我的毕业版种,是因为我对水与墨的那份钟爱。而这种水墨的交融正和水印版画的特点不谋而合。在上大学之前,学习了六年的国画让我和水墨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我自己又出生在江南水乡,这更让我对水又多了一份喜爱和熟悉。这种种原因都让我对水墨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感情。而这种感情正是对我能够坚持学习水印版画的动力和支撑。其实水印木刻的制作是很辛苦的,也是很费时间的。因为它的纯手工性,使得它最后成画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水印的精妙,获得更多的个人经验。所以,我的很多同学并没有选择继续学习。可这些被人看来是缺点的地方,在我看在这是它的优点。正如同我的一位师兄在它的毕业论文中写到,水印版画是“充满女性气息”的。女性的细腻和对色彩的敏感,恰恰和水印的滋润和色彩上的柔美是互相融合的。而只有这两者的契合才能创作出最完美的水印木刻版画。
在学习、印制和试验的过程中,我在不断地发现问题,也同样的在不断地解决问题。而就在临近毕业时,才发现,我所掌握的这些技法和探索对于这次创作还是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整个创作过程是吃力的,痛苦的。从前期准备到印制知道最后成画,让整个过程要比预计的困难得多。
首先,是在选择题材上。一直对鸟笼很感兴趣,虽然在黑白木刻中做过尝试,可是去从未用水印木刻去表现过。在翻找了一些资料和图片后,才开始着手起稿。本来是想做一个鸟笼系列,主要把人与鸟的关系加以突出,是人在笼中看鸟,还是人在看笼中鸟。但是初稿被老师否决了。除了一种图饰感较强的被留下了,这也是我的完成的作品之一《笼之一》。因为自身的阅历还不足以把如此深刻的主题表现出来。而版画它的整个过程是作画人与创作所要表达的题材以及表达方式间最为直接的对话和互动,是心与画之间的共鸣,是情与思的互动,是融入创作者的感情活动而成为创作观念和创作过程的精神记录。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指出“艺术形式是与我们的直观感觉精神与情感生活的动力形式相一致”正是这样,让我觉得如果无法把自己的想法融入画的深处,那不如放弃。所以到最后定稿,我做了很大的变动。除了保留了鸟笼的作为主体物外,背景处理为一种具有中国元素的图案融入其中,用以加强作品的风格。在形式上带有装饰意味并尽可能用简洁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和较为复杂的图饰相比,其实我更钟爱前者,我认为只有简单明了的语言,才能给人以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感染力。
从放大原稿,到拓印到木板上,再进行大面积的刻制,我尽力保持清醒和激情。为了增加视觉效果,我选择的画幅比较大。这样大尺寸的画,我从未做过。在我着手开始印画时,因为画面过大,在印制第一遍时,就算在我尽力地控制之下,画面还是跑得很厉害。我便在我所用的水彩里加入了少量的胶进行试验。后面几张的印制过程中就再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可是在我印第二版的时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在第二版上色和印完后,画面十分的干枯,而且還带有白白的细纹。由于以前作画时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我知道一定是胶的问题。
滋润、透明、灵动的水印特点让我着迷,也是我作品想呈现出来的效果。经过前两版的印制,画面为什么还是出现不润等问题,我有对纸和版的湿度进行了调整,经过两张的试印,我发现并不是我对纸和版的湿润度掌握得不够。因为经过几年的学习,不能说对于湿度可以驾轻就熟,但至少我可以说,在我印画过程中我是能够熟练地控制它的。这样的情况让我开始感到焦虑和痛苦。因为一张版画作品一般情况下只复制三到五张。因为我做的是绝版加套版,所以我印制了六张,由于前面的试验,只剩下两张完整的画。第二版的刻制已经让我痛苦不已,如果这两张没能印好,也就意味着必须从头再做一遍。那种绝望的心情我想只有同样做过水印的人才能够了解。可就在我烦恼,痛苦,挣扎的时候。老师提点了我:他说,可以把画覆盖在板上,然后再喷水,这样是为了让纸和版都更好更均匀的吸收水分。尝试过后,成功了!以前总认为老师为什么不把他们所知道的一下子都告诉我们,让我们可以少走点弯路。但现在我明白了,如果不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自己的努力,我无法拥有如此深刻的记忆。而这些知识只有通过自己一次次地去印画,一次次地去发现,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地掌握它,运用它。而水印过程是一个非常矛盾的过程。第一次印刷色彩中加胶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墨色,而第二版出现问题恰恰是胶所带来的。水印中对水或材料的控制实际上就是平衡各种因素,为画面效果服务的。在第一张作品完成之后,长长地叹了口气,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无限的失望。这张耗费了一个月,投入了我所有精力的画,却远远没有达到我所想要的效果。原以为,它会给人带来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和色彩上的一种享受。可无论是从背景图案和鸟笼的配合上,还是色彩的运用上,都无法达到我所追求的效果。这意味着我一个多月的努力和追求,只是完成了一张“半成品”。而水印是一种优美的表达方式。要如何让这种优美展现于世人面前,就取决于作画人的技法。但技法的掌握是纯粹个人化的,是通过作画的经验所积累总结出来的东西。而经验的获得只有通过大量的试验。
回想起来才发现,整个的创作过程是以痛苦为基调的。之所以痛苦,并不只是在体力上,时间上给我带来的苦。我想精神上的痛,远远超过肉体上的苦。这种精神上的痛是多方面的:有长时间地作画给我带来的精神上的一种压力,更有在我付出了努力过后却没有给我带来我应有的收获的痛。但现在想想,这种痛却是幸福的。因为我比别人获得了更多。虽然我的作品没有成功,但正是这种不完美,让我离我的目标又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