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实践,提出血站质量管理工作的几个关键点:(1)领导的质量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2)树立质量管理职能部门人员的威信。(3)加强与员工的有效沟通。(4)强化培训,促进规范化建设。(5)加强程序和规程的执行力度。
【关键词】 血站;质理管理
“一法两规”的颁布与实施五年来,各级采供血机构均按要求建立并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血站管理水平有了较大进步。但由于各单位具体情况不同,管理理念和方式也不一致,对文件的理解存在差距,资金来源不同,员工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质量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谈一点血站质量管理工作的粗浅看法。
1 领导的质量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是关键
1.1 提高领导的质量意识是做好质量工作的前提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这一系统工程中,血站站长的作用不可替代。作为法人代表的站长,是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1]。其不仅承担着质量管理的主要领导职责,而且直接参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织、策划、批准和颁布等,还通过管评及监督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等,推动血站质量管理水平的改进和提高。因此,血站站长应首先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意识。要提高质量管理意识,首先是加强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其次应始终绷紧质量这根弦,多听质量主管及质量管理部门人员的工作汇报,了解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重视细节管理,明白质量是需要成本的。再次,还应敢于承担责任,出现问题或发生事故时不应把所有责任都推卸给一线科室具体工作人员,而应从自身管理查找原因承担管理不当的责任。
1.2 领导的组织协调能力是重中之重
由于各地市血站的组建较晚,高级人员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仪器设备数量不足。就拿人员结构来说各地血站人员编制不足,几年来人员编制一直未增加,采血量却逐年增加,对于差额拨款的血站可以采用临时聘用方式解决人员短缺问题,对于全额拨款的血站根本解决不了人员短缺问题,即使采用临时聘用的方式暂时解决人员短缺问题,从根本上不能减少人员的流动,留不住关键岗位的技术型人材。其次是资金问题,血站领导需要向当地政府争取资金更新设备、提升服务能力;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领导具备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2 树立质量管理职能部门人员的威信
树立质量管理职能部门人员的威信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2]。质量管理职能部门是一个强有力的“质量管理站”,[3]其工作人员就是“质量管理站”的发动机。只有血站领导给予更多的支持,努力维护质量管理职能部门人员的形象,树立他们的威信,也就是说只有给予了充足的燃料,发动机才能正常运转。
质量管理职能部门是质量管理的灵魂,在调查处理质量问题时,因为涉及责任,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的处理意见如不被领导重视或领导态度含糊,往往会给当事者以错误信号,不利于从根源上查找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同类事件若再次发生,可能引发大的事故。除了领导支持外,质量管理人员也应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具备坚持原则而不失灵活的工作方法,有团队协作精神,有博大的胸襟;还应熟悉采供血专业技能,能及时掌控新技术、新方法,从而有效监控采供血全过程。
3 加强与员工的有效沟通
站领导应及时了解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实际困难,与一线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润滑剂。在工作现场了解到的情况要比在办公室内听到的汇报更真实、客观,有利于消除与员工之间的误会,更利于问题的解决;关心员工的生活,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使于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 强化培训,促进规范化建设
培训是提高行业生产力、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培训系统化、专业化、常规化对员工的业务素质提升是显著的,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是保证血液质量的关键。在血液质量管理要素中人为因素是最大的变量。一支高素质的员工团队是保证血液质量、促进规范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5 加强程序和规程的执行力度
加强程序文件和规程的执行力度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保障。血站建立和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意味着质量管理就一定能搞好。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某些领导的信口开河,随心所欲、简单方便,以及职工的惧难、怕麻烦等到情绪,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时有发生,质量体系文件形同虚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是血站领导必须熟悉血站程序和规程,并带头严格执行,不要随意表态或采取不当措施。另一方面应加强血站文化建设,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对员工进行经济杠杆调控,奖惩细则落到实处。总之,只有加强了程序和规程的执行力度,质量管理才能获得足够的保障,否则质量管理只是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管管理规范[S].2006.
[2]詹泰然.如何做好血站质量管理工作[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99(18):22.
[3]沈行峰.ISO9000 与血站质量管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7-29.
【关键词】 血站;质理管理
“一法两规”的颁布与实施五年来,各级采供血机构均按要求建立并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血站管理水平有了较大进步。但由于各单位具体情况不同,管理理念和方式也不一致,对文件的理解存在差距,资金来源不同,员工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质量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谈一点血站质量管理工作的粗浅看法。
1 领导的质量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是关键
1.1 提高领导的质量意识是做好质量工作的前提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这一系统工程中,血站站长的作用不可替代。作为法人代表的站长,是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1]。其不仅承担着质量管理的主要领导职责,而且直接参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织、策划、批准和颁布等,还通过管评及监督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等,推动血站质量管理水平的改进和提高。因此,血站站长应首先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意识。要提高质量管理意识,首先是加强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其次应始终绷紧质量这根弦,多听质量主管及质量管理部门人员的工作汇报,了解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重视细节管理,明白质量是需要成本的。再次,还应敢于承担责任,出现问题或发生事故时不应把所有责任都推卸给一线科室具体工作人员,而应从自身管理查找原因承担管理不当的责任。
1.2 领导的组织协调能力是重中之重
由于各地市血站的组建较晚,高级人员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仪器设备数量不足。就拿人员结构来说各地血站人员编制不足,几年来人员编制一直未增加,采血量却逐年增加,对于差额拨款的血站可以采用临时聘用方式解决人员短缺问题,对于全额拨款的血站根本解决不了人员短缺问题,即使采用临时聘用的方式暂时解决人员短缺问题,从根本上不能减少人员的流动,留不住关键岗位的技术型人材。其次是资金问题,血站领导需要向当地政府争取资金更新设备、提升服务能力;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领导具备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2 树立质量管理职能部门人员的威信
树立质量管理职能部门人员的威信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2]。质量管理职能部门是一个强有力的“质量管理站”,[3]其工作人员就是“质量管理站”的发动机。只有血站领导给予更多的支持,努力维护质量管理职能部门人员的形象,树立他们的威信,也就是说只有给予了充足的燃料,发动机才能正常运转。
质量管理职能部门是质量管理的灵魂,在调查处理质量问题时,因为涉及责任,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的处理意见如不被领导重视或领导态度含糊,往往会给当事者以错误信号,不利于从根源上查找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同类事件若再次发生,可能引发大的事故。除了领导支持外,质量管理人员也应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具备坚持原则而不失灵活的工作方法,有团队协作精神,有博大的胸襟;还应熟悉采供血专业技能,能及时掌控新技术、新方法,从而有效监控采供血全过程。
3 加强与员工的有效沟通
站领导应及时了解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实际困难,与一线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润滑剂。在工作现场了解到的情况要比在办公室内听到的汇报更真实、客观,有利于消除与员工之间的误会,更利于问题的解决;关心员工的生活,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使于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 强化培训,促进规范化建设
培训是提高行业生产力、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培训系统化、专业化、常规化对员工的业务素质提升是显著的,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是保证血液质量的关键。在血液质量管理要素中人为因素是最大的变量。一支高素质的员工团队是保证血液质量、促进规范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5 加强程序和规程的执行力度
加强程序文件和规程的执行力度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保障。血站建立和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意味着质量管理就一定能搞好。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某些领导的信口开河,随心所欲、简单方便,以及职工的惧难、怕麻烦等到情绪,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时有发生,质量体系文件形同虚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是血站领导必须熟悉血站程序和规程,并带头严格执行,不要随意表态或采取不当措施。另一方面应加强血站文化建设,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对员工进行经济杠杆调控,奖惩细则落到实处。总之,只有加强了程序和规程的执行力度,质量管理才能获得足够的保障,否则质量管理只是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管管理规范[S].2006.
[2]詹泰然.如何做好血站质量管理工作[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99(18):22.
[3]沈行峰.ISO9000 与血站质量管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