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学科专业建设?共话新能源人才培养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e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0年教育部批准开设新兴战略性产业相关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以来,全国已经有34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为推进该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各高校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2013年5月19日,“首届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本部召开。本次会议共有来自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河海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济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青岛大学、深圳大学等22所开设了该专业的高校,北京奥科瑞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家新能源企业及《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科学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化工出版社等行业媒体和出版机构的80余人参加。会议围绕“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这一主题,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材建设、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主题报告和研讨。
  以学科建设带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
  学科和专业建设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科建设中学科方向的凝练,是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进的基础。学科发展的水平越高,专业发展的后劲越大。中国工程院尹伟伦院士指出新能源是一个应时代需求、人类必需寻找的能源,其意义、价值和必行性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寻找煤和石油等简单能源来解决人类工业革命的方式终将被取代,过去我们在风能、水能的研究上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新能源是多元化的,作为一种产业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其他能源如生物质能源等也是值得去研究的。新能源作为一个朝阳产业,通过学科建设带动专业的发展,从而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学科建设培养大批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学科领军团队,促进一批教学名师和学术骨干的成长,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有关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课程教学内容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代表了一个时代。世界上有关新能源的竞争也很激烈,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应加大在这方面人才培养上的投入,给与宽泛的支持和经费的投入,教育部应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这个新专业的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给予高度关注。与会代表们高度赞同和积极响应尹伟伦院士提出的“建立新能源学科带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的建议,并将推动新能源学科的建立作为各所高校共同努力的目标。
  明确专业内涵及定位 规范人才培养原则
  究竟什么是新能源,其范畴如何界定?代表们结合人才培养针对专业发展的规范化问题进行了讨论。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李岩院长提出,自2010年教育部批准设立新能源专业至今,经过3年的发展目前已到了需要进行认真总结、梳理的阶段,各高校在自由发展、特色发展的同时需要对专业内涵及其定位加以规范,对于新能源专业的范畴各高校应取得共识。新能源究竟包含哪些能源,除目前发展迅速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外,是否还包含其他能源,如核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从专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对新能源概念的认识、专业的范畴进行规范是非常必要且是必需的。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先进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现阶段我国系统培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对于相应课程体系的构建正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各校课程设置差别较大,这种状况不利于该专业的发展。对此,李岩教授提出,虽然各种新能源所需要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存在较大不同,但应该设置几门各校均应开设的本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这种规范对于今后的学科发展与建设、本科生考研以及学生就业非常有利。深圳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孙宏元书记补充说到,要找到各高校间的交集,明确学生应具备哪些具体知识。
  应该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构建明显有别于传统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浙江大学周昊教授补充谈到,目前新能源课程的开设表现出趋于泛论或引论趋势,课程内容很浅,且不少课程之间存在着重复,如何解决课程之间的重复问题也是需要加以考虑的。要抓好主干课程建设,形成从教材,到课件,到网上资源,到实验,到实习的一条龙建设,要有一定的深度。深圳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孙宏元书记提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对目前我国的各高校而言都是一个刚起步的专业,是在各高校各自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从专业的整体发展来看,在规范新能源专业范畴的基础上,需要明确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及课程设置的特色,与传统专业课程的区别所在。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何志霞教授认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内容丰富而又广泛的科学与工程,属交叉学科。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紧密相关,又强烈的依托于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机械、电气、化工、自控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由于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因此,如何以这些学科为依托,形成内容先进、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急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对于如何强化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副教授杨世关指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工程与技术结合较为紧密的专业,各高校都安排了学生的实习,企业也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的机会,然而目前学生的实习过程仅限于“看”、“观摩”,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其中,实习很难达到应有的作用,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如何与企业更好地结合,发挥实习的真正意义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另外,杨教授还介绍了德国在新能源人才培养上的一些经验做法,为今后如何切实培养新能源人才实践能力提供了参考。
  推进精品教材的编写
  新能源飞速发展,培养专业型人才是当务之急,同时急需与之匹配的教材。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副教授杨世关提出:不求大而全,应寻找一些共同点、切入点,各高校联合共同编写我国新能源学科的一些教材,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服务。针对目前已出版的新能源类图书水平、方向参差不齐,缺少系统的、精品的系列教材的现状,水利水电出版社电气编辑室主任李莉谈到目前新能源学科教材的编写工作存在着4个特点:一是对于教材的编写只是开设了该专业的少部分高校的个别行为,对于大多数院校来说还未涉及教材的编写工作;二是现有教材从内容上来说以高校教学为主,缺少为行业服务;三是已出版的新能源类图书,泛谈居多,高尖的精品图书少;第四就是缺少系统性、针对性和权威性。李莉主任还提出,新能源领域需要通过高校间、高校与相关单位间的密切合作、整合资源,集众权威专家打造一套综合型、教材型的丛书,在内容上应避免泛泛而谈,必须有所创新。涉及范围要广,从高校教材、人才培训、专家参考三个层面进行策划,满足不同需求。高校教材作为供学生学习的教材,人才培训部分可供该领域相关从业者的培训用书,而专家参考可供相关研究、设计、制造的人员阅读参考,要能够做到深浅不同难度的结合。如何以创新的思路推进教材建设的问题,参会代表们普遍认为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就是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难以推进,并建议在确定专业共性核心课程的基础上与出版社合作共同推进教材的编写,做精品教材。   建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资源网络共享平台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专业,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成果共享的平台,有利于开创高校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的新局面,实现各高校间的合作与共同发展,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储备,为行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华北电力大学杨世关副教授指出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专业建设处在探索阶段,各校在该专业发展上还不成熟,同时又各具侧重点和特色,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师授课可相互借鉴,学生可以接触到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学资源,视野得到开阔,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倡议成立“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联盟”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3年来,国内已经有34所院校开始了招生工作,2014年即将迎来第一届毕业生。但每一所学校都有自身的特色,彼此之间沟通协调较少,基本上按照自己的优势来办学,而不是从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整体出发来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基于这种现状,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黄志高院长建议成立“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联盟”,该提议得到了与会高校的一致赞同。深圳大学孙宏元书记谈到,新能源专业的联盟或组织的建立,可为各高校间定期进行交流、互访、青年教师作为交流学者搭建平台,在建立联盟的同时还应考虑通过创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刊物,如期刊或电子杂志建立信息交流的平台,以便及时了解、分享各校在学科建设上的最新进展、成果与经验,推进新能源专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此外,代表们呼吁尽快成立“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积极与教育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探讨专业建设的各项内容,规范专业的发展。
  大学的人才培养应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契合
  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应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原则,尽量避免专业方向的单一性。大学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输送优秀合格的人才,通过所知所学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大学培养的人才如何与企业很好的对接?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针对这个问题北京奥科瑞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辉表示,作为用人单位,企业首先希望人才拥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因为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来说很难保证每一位毕业生按照所学的专业来安排工作,每一个员工进入企业是按照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职能来安排岗位,因此企业需要的是T型复合型人才,即知识的宽度和知识的深度。其次,需要有清晰的目标追求和出色的工作特长。再次,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敢于承担责任和风险。此外,还应有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杨金良总经理对新能源专业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几点期望:首先应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包括能源系统的设计、产品的设计、系统支架的设计、设备承重基础的设计及系统电气自动控制设计能力等。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宽泛的知识能力,而目前能源专业本科培养的人才显得过专,适应性不强。其次应具备交际与沟通能力,这其中包括了语言沟通能力、文字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的基本礼节。大学是人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学习,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因此在步入社会前应培养学生具备这种交际与沟通能力。再次应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本科所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要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应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最后应具备自学习能力,学校阶段学习的知识再宽泛总有遗漏的地方,进入企业后需要根据工作需要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经过为期一天的深入研讨和实验室建设参观,围绕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有关问题参会代表们进行了充分地交流,达成了共识,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与会代表们倡议将“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这一专业建设交流活动保持下去,定期在不同的单位召开,促进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学科专业的发展,积极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其他文献
不是只有雕刻家才会做到对工作的细致入微与精雕细琢,浙江省电力公司的人才培养工作,用每一步的脚踏实地,架起员工成长、成才的坚实阶梯,当细致已潜化成一种习惯,工作也成为一门可雕琢的艺术。  详解一:浙江省电力公司人才发展通道实施办法  浙江公司建立企业人才库,构建人才发展通道,引导员工多渠道成才,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各类人员职业发展晋升机制。  公司建立“普通员工——基层单位人才称号——公司人才称
期刊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这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应急培训,作为应急管理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已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认同。此次四川芦山抗震救灾行动中,我国电力行业应急抢险人员凭借扎实、过硬的专业素质,忘我拼搏的工作热情,充分展现了“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以无
期刊
因从事宣传工作的缘故,笔者曾几次参加了厂里举办的新进电厂大学生座谈会。新员工们在进行自我介绍和发表感言时,大都激情满怀,踌躇满志,希望能在企业里展现自己的才华,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新员工们正值青春年少,朝气蓬勃,理应拥有远大的抱负和“仰望星空”的激情。但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地学习和脚踏实地地工作。  脚踏实地地学习  学校所学的
期刊
《强校之路——华北电力大学办学理念与创新实践(2001~2011)》是一部以华北电力大学十年办学历史作为个案研究的高教新著。该书以战略的视角,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学校进入新世纪以来,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全力推进改革发展的十年办学历程,着重探讨了华北电力大学办学的历史经验,揭示了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路径。该书选取的十年,正是本世纪初的十年。面对世纪之交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与高等教育改革大潮,立足十
期刊
每年7、8月,电力企业都会迎来大批新员工,他们其中大多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大中专毕业生。新员工是电力企业的新鲜血液、有生力量,新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可持续地健康发展。从校园到社会,对这些新人来说正在踏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他们一方面需要尽快适应由学生向职场人身份的转化,另一方面,由于初涉职场,对企业的情况以及未来所从事的工作还是了解甚少,这时,企业积极的、有明确导向作用的新员工培训工作,可
期刊
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懈探索,浙江电力教育迅猛发展。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是浙江省电力公司唯一承担教育培训工作的直属单位,根据浙江省电力公司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战略,由原浙江省电力职工大学、富春江水电职工大学、杭州电力学校、杭州电力经济管理学校、浙西电力技术学校和湖州电力技术学校等六所学校整合而成。培训中心现有杭州、浙西、湖州和富春江四个校区,分布在三江两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西湖、太湖)。 
期刊
早在2003年12月,广东省政府就明确提出要把50个代管县供电企业划由广东电网公司(下文简称“省公司”)直管。省公司按照南方电网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历经5年时间,完成50个代管县供电企业的体制改革工作。接管后的县级子公司(以下简称“县局”)管理基础十分薄弱,普遍存在体制不顺、管理不到位、人员超编、资产负债高、电网普遍残旧等问题,成为省公司企业管理中的最大短板之一。如何提升各县局管理人员的
期刊
【综述篇】  国华电力以大魄力实现大跨越  【育才篇】  育才有道:国华电力助推人才崛起  国华电力仿真培训协作网为人才成长护航  ——专访国华电力研究院人才开发培训中心总经理赵新星  链接:国华电力公司2013年仿真教练员取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培训篇】  一路向前 大道有为  ——探寻高端人才培训基地之国华管理学院  青春的力量 梦想的分量  ——全力打造国华电力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期刊
当前,电网发展已经进入了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标志的新阶段,公司发展进入了以“三集五大”为特征的新时期,提升电网运营水平和管理层次对员工队伍的业务、技术、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夯实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的人才基础,促进各项工作晋位提升、创新突破,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突出培训的支撑作用,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科技攻关、典型经验、竞赛比武、普调考、专利申报和注册执业资格取证”七项业务大比拼活动。同时,创新培
期刊
“纳天下才、育神华人”——神华集团企业文化之核心人才理念。神华国华电力沿承这一人才观,将“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视为工作之本,历来非常重视各类人才在企业中的发展。2010年成立人才开发培训中心,致力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开发培训提升业务服务、技术支持和管理咨询。该中心成立3年以来组织开展5类职工培训(安全、技术、技能、入职、管理5类),2010年培训30574人次;2011年培训95806人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