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学写作(三)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na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诗,很多人在小學阶段就背诵过。诗歌所写的是游子思念家人,向故乡人询问家事的情形。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刻着花纹的窗子前,那一株腊梅花开放了没有?”
  一个人对于家乡的思念绝对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的、形象的。那些和自己过去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事、物都在思乡者的脑海中萦绕,那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一幅幅具体的画面。故乡有太多的事物让人挂念。“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句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所说的,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你是那个来自故乡的“君”,游子会问你什么呢?
  “故乡事”实在是一个大概念,亲朋故旧、山川景物、人事变迁无不包含其中。但诗人王维借游子之口,偏偏只问一件小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最平常、最微小的事物,寄托着游子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眷恋。清代顾乐评价说:“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可谓抓住了关键,点到了妙处,正是这以小见大的写法打动了读者。
  这首诗确实很妙。但我们大多数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知其三。其实,王维的《杂诗》不是这一首诗,而是一组诗,这首“君自故乡来”是这组诗的第二首。
  我们来看看这组诗中的第一首诗: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诗人显然是在写一个妇人对丈夫的思念,盼望着他能够有书信传来。 “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渡口边常有来自江南的小船,不知是否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呢?”
  这首诗和我们熟悉的温庭筠的《望江南》有颇多相似之处: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两首诗词都塑造了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相对而言,后者可能更打动人心。江水、远帆、斜阳和独倚江楼的思妇,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肠断”的感情变化,“斜晖脉脉水悠悠”这一结尾让人感觉言有尽而意无穷。
  或许温庭筠在作这首词的时候,也受到过王维《杂诗》的启发吧。摹写了同样的场景,但又能超越其上。
  不过,回过头来,我们把《杂诗》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合在一起去读,就会发现更多趣味了。原来,诗里面不但有游子,还有思妇。两首诗是两个不同的角度,第一首诗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而第二首则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夫妇别后的相思之情就跃然纸上了。
  你可能会说,第二首只是写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没有写他对妻子的思念哪。别急,让我们看这一组诗的第三首诗: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看见梅花已经开了,又听见鸟儿的啼叫声。一颗充满忧愁的心看着春草生长,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已见寒梅发”一句是对上一首询问“寒梅著花未”的呼应。显然,这是女子在给丈夫的回信中的话。那“寒梅”是男女主人公爱情的见证吧,或者包含了他们生活中不为外人所知的故事。
  女主人公不但“已见寒梅发”,而且更听到了春鸟的啼叫声,看着就要蔓上台阶的春草,时间不断流逝,但迟迟没有见到思念的人回来,内心越来越惶恐不安。这短短的话语中饱含了女主人公的失望。
  这样的诗句让我想到李白《春思》中的句子:“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盼望着归来,正应该是高兴的事,为什么会“断肠”呢?因为她的这种思念太久太深,种种的委屈一时涌上心头。这种看似有违常理的情绪,恰恰表现出女子对丈夫的思之深、爱之切。
  同样,在王维的这首《杂诗》中,鸟鸣、春草都变作主人公情感的对立物。女主人公是以一颗充满忧愁的心“视春草”,她看到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这种深深的怨情何尝不饱含着她对丈夫的思之深、爱之切呢?
  我们从整体上看这一组诗,虽然王维是在写常见的男女相思之情,但他不断转换写作视角,先从居家的思妇的视角出发写她对漂泊在外的丈夫的思念,然后再从游子的视角出发,写他对家乡、对亲人、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最后写妻子给丈夫写信,把这种缠绵深切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过不断变化写作视角,作者完成了对普通写作题材的独特描述,让读者耳目一新。
  同学们也可以细细琢磨一下这种转换写作视角的方法。在写作时,不仅仅是以第一人称来写故事,还可以用第三人称写,甚至可以用第二人称写。即使是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选择不同的视角,看到的也颇为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推荐同学们读一读现代诗人舒婷的散文《我儿子一家》,看看舒婷是如何通过变换不同的写作视角,把一件件家庭琐事写得妙趣横生的。
其他文献
黑色幕布徐徐拉开,主持人走了出来。就在这一刻,我的心怦怦地猛烈跳动起来,仿佛要冲出喉咙。然而,当主持人公布比赛结果,我的大脑巾顿时一片空白。  忽然想起上小学时,我总是坦然地从老师手巾接过一张张奖状,老师也总是拍着我的肩膀夸道:“做得好!”时光流转,今天,我独自一人站在舞台巾央,在炽热的灯光下,一个月以来的努力被缥缈的光柱照射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片虚无。我张了张嘴想说我不在乎,却发现只发出一声轻轻
期刊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阳台角落的茉莉已经开出一朵朵娇小玲珑的花,我不禁轻轻地哼起这首熟悉的歌。  第一次见到茉莉花时,我还没上幼儿园。那时,我总喜欢爬到飘窗上玩儿,因为那里是我能够到的最高点。一天,我刚打算爬上我的“领地”,便闻见一股淡淡的香味,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循着香气看去,窗台的一角新添了一株开着星星点点小白花的绿植。我凑近仔细一闻,它那清新淡雅的香味
期刊
最近几天,我读了经典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很有感触。  《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书中的主人公名叫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他本可以按照父亲的安排,依靠殷实的家业过着平静而优裕的生活。然而,一心想外出闯荡的鲁滨孙却选择做水手。他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流落荒岛,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孤岛生活。他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开荒种地、砍树建房、圈养山羊、修造船只,并搭救野人“星期五”。最后,鲁滨
期刊
悬空寺?悬在空中的寺?  听说下一站到悬空寺,我一下子来了兴致。我去过青海西宁的塔尔寺、河南洛阳的白马寺、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它们虽各有特色,但名字都不吸引人。  鼎鼎大名的北岳恒山“第一胜景”悬空寺,一听这名字,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座千年古刹在空中飘然若飞的景象,让人好不向往!  我迫不及待地冲进大门。这里四面环山,远远望见绝壁上诗仙李白观后醉书的“壮观”二字,我不禁吟道:“山巍巍,日渺渺,大河
期刊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我们给他们的待遇相当不错,干活儿时却一个个偷奸耍滑!得想想办法呀,爸?”饭桌上,我满腹牢骚地对父亲说。  那时,我们家利用假期空闲时间在老家宅基地上盖房子,大伯帮忙雇了几位师傅,工钱按天算。工人都是农家人,看到我们是从城里回来的,就想每天少出些力,多干一天就多拿一天的钱,占些小便宜。上工时,他们总会不着痕迹地放慢速度,常常是刚干了不久,就要喝水或者干点儿别的。晚上领工钱时
期刊
天地之阔,唯有梦想可使珠宝黯淡无光。人生漫长,唯有坚持梦想,方能踏上最灿烂的星光大道。而追梦路上,除了依赖强大的外力,别忘了还有自己。  大树欲让飞禽带它旅行,可是它忘了,一旦飞禽将它带走,它将离开多年赖以生存的土地,自取灭亡。  幸好,有飞禽的冷漠旁观,大树才能成全自己。  小女孩李玉洁亦如此。  她童年患病,與“不死的癌症”抗争了21年。  她从小酷爱读书与写作,文学带给她巨大的快乐。即使病魔
期刊
笛卡儿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芦苇平凡又脆弱,生命也是短暂的。然而“一根会思想的芦苇”超越了生命极限,用思想照亮了整个宇宙。有情,有思,这正是人之灵性。将情与思诉诸笔端,这是人的存在方式,更是照亮宇宙的缘由。真正的写作,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独到的审视,是一种探寻生命本相的旅程。席慕蓉说:“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会写作的人,能从一粒沙里看世界,能在一片花瓣上
期刊
他本来应该有手的,他知道。大家都有手,只有他和几个小不点儿没有手——但是他已经成年了呀。因为这一点,他总是很忧伤。 他找到一位见多识广的老者,问道:“前辈,我为什么没有手呢?”  “你真想知道?”前辈迟疑了一下。  “是的!”  “那么,”前辈叹了口氣。“随我来。”  他们来到附近的一条水沟前。他看到,不远处有一些奇怪的东西:圆柱形的管子里散发出呛人的气体;水面上漂浮着黄绿色的油污,令人作呕;远处
期刊
我最近迷上了一款游戏,叫《旅行青蛙》。  这是一款在手机上养蛙的游戏。玩家要扮演这只青蛙的父母,给它取名字、收割四叶草、为它准备饭菜、收拾行囊等。“蛙儿子”经常出门旅行,许多人的“蛙儿子”时常半夜三更出门,两三天才回来,“蛙爸”“蛙妈”们经常处在一种焦虑状态:为什么我的“蛙儿子”还不回来?而当“蛙儿子”回来时,看到它带回了特产和明信片,各位“蛙爸”“蛙妈”便高兴得合不拢嘴:“蛙儿子”真有孝心!  
期刊
夕阳的余晖渐渐消散,暮色中,一盏古老的街灯静默路旁。微风迈着轻盈的步伐悄然飘过。在灌木丛中,一条铁轨伸向无尽的远方。  远处若隐若现的灯光渐渐近了,一列老旧的火车驶来,斑驳的车身越来越清晰。终于,车缓缓地停靠在站台边。有人下车,有人上车。短暂停留后,列车缓缓驶离。风被带起来,吹散了我的思绪。它渐渐从我的视野里消失,隐没在夜色里。此时,乘客望向窗外,美好的风景渐渐远去。而站台旁的我,也看着这趟列车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