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之一在于直观性和形象性,所以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创设和选用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而示范教学是一种直观、清晰的教学方法,它有很好的作用和效果。本文就如何在中学美术课堂中进行有效的示范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美术 课堂教学 示范教学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之一在于直观性和形象性,所以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创设和选用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示范教学是一种直观、清晰的教学方法,它有很好的作用和效果。但有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作业往往是“千遍一律”,这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背道而驰了。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发挥出示范教学的功能呢?怎样避免示范性的“千遍一律”呢?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这些问题有如下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
许多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认识,二是兴趣。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兴趣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从而在快乐中学习。所以要重视每节美术课的准备阶段。
二、了解示范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不进行示范教学。据说有的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怕影响和误导学生的思维,想让学生的作品百花齐放,干脆不进行示范教学。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一节美术课上得与其他文化课一样,那体现不出美术课的特点。出现这种情况大概有两个问题:(1)课前准备不足,没有花时间去备课,没有准备工具材料,上课时照本宣科、口若悬河,最后将作业要求说了,就让学生自己去创作;(2)教师基本功不扎实,课堂上信心不足,示范不出来,生怕学生笑话。
2.过度示范。不少美术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时,担心学生看不明白,倾囊相授,会在示范教学时非常仔细而全面地进行示范操作,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学生更加容易学会,但是容易禁锢学生思维,这样的示范教学只会使学生依葫芦画瓢,形成思维的惰性,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
3.学生作业雷同。教师的示范虽然能激发学生们的热情,但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多时候,看到有现成的作品,学生就会形成思维的惰性,就会依葫芦画瓢,势必会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思维,这和《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背道而驰了。
三、合理地运用示范进行教学
适当的示范是必要的,要想让示范教学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就一定要把握好示范教学的度,懂得如何合理地运用示范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要把握好示范教学的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去实践:
1.了解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于学生的能力存在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从这些差异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根据学生的差异确定示范的范围。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和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是有区别的,水平高的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低幼化的表现,他们对绘画技能会有更高的需求,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发展,他们会因为眼高手低而无从下手。在对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示范时,就要考虑到适当增加一些难度,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有成就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了解教材。美术课本中每一课都会围绕一个知识点来开展教学,都会有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每一个知识点之间都有一定的连续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积累和提高。因此,教师在示范的时候就要考虑到知识的连续性,学生之前已经掌握的部分可以从简,点到为止,重点放在新的技法示范上。
3.把美术欣赏融入示范教学。美术是一种文化形态,是一种技能。凡是技能就要展示,没有展示的技术就不能使人信服。很多学生在面对美术作品时很茫然,无动于衷,发现不了美,由于教师对工具材料、构思构图、方法技术做了全方位的展示,使学生对作品有全方位的认识,能更加清楚地认识美术作品的价值所在,对作品本身、对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获得了丰富的审美经验,提高了学生自身的欣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4.鼓励教学。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源于教师的鼓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鼓励性评价有益于他们积极进取,在学习上取得成功。
5.示范时机。示范教学并不只是在上课开始时这个特定的时间段进行,有时候,虽进行了一定的课堂示范,还是有学生在作画中产生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点,进行修改意味的示范。教师的示范还可以在边示范边讲解后,到学生动笔画画时,再将示范画擦除。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供的大量素材、半成品,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总之,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时,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表现冲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真真切切的艺术欣赏,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技能中获得成就感。通过示范,学生可以获得多种感官刺激,教师的情绪、状态、动作反应到技术上的线条、笔触、色彩、表现形式等等都会直接刺激学生的眼球,作用于心理,化为最直接的感情,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中学美术 课堂教学 示范教学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之一在于直观性和形象性,所以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创设和选用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示范教学是一种直观、清晰的教学方法,它有很好的作用和效果。但有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作业往往是“千遍一律”,这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背道而驰了。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发挥出示范教学的功能呢?怎样避免示范性的“千遍一律”呢?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这些问题有如下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
许多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认识,二是兴趣。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兴趣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从而在快乐中学习。所以要重视每节美术课的准备阶段。
二、了解示范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不进行示范教学。据说有的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怕影响和误导学生的思维,想让学生的作品百花齐放,干脆不进行示范教学。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一节美术课上得与其他文化课一样,那体现不出美术课的特点。出现这种情况大概有两个问题:(1)课前准备不足,没有花时间去备课,没有准备工具材料,上课时照本宣科、口若悬河,最后将作业要求说了,就让学生自己去创作;(2)教师基本功不扎实,课堂上信心不足,示范不出来,生怕学生笑话。
2.过度示范。不少美术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时,担心学生看不明白,倾囊相授,会在示范教学时非常仔细而全面地进行示范操作,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学生更加容易学会,但是容易禁锢学生思维,这样的示范教学只会使学生依葫芦画瓢,形成思维的惰性,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
3.学生作业雷同。教师的示范虽然能激发学生们的热情,但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多时候,看到有现成的作品,学生就会形成思维的惰性,就会依葫芦画瓢,势必会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思维,这和《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背道而驰了。
三、合理地运用示范进行教学
适当的示范是必要的,要想让示范教学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就一定要把握好示范教学的度,懂得如何合理地运用示范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要把握好示范教学的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去实践:
1.了解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于学生的能力存在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从这些差异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根据学生的差异确定示范的范围。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和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是有区别的,水平高的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低幼化的表现,他们对绘画技能会有更高的需求,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发展,他们会因为眼高手低而无从下手。在对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示范时,就要考虑到适当增加一些难度,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有成就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了解教材。美术课本中每一课都会围绕一个知识点来开展教学,都会有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每一个知识点之间都有一定的连续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积累和提高。因此,教师在示范的时候就要考虑到知识的连续性,学生之前已经掌握的部分可以从简,点到为止,重点放在新的技法示范上。
3.把美术欣赏融入示范教学。美术是一种文化形态,是一种技能。凡是技能就要展示,没有展示的技术就不能使人信服。很多学生在面对美术作品时很茫然,无动于衷,发现不了美,由于教师对工具材料、构思构图、方法技术做了全方位的展示,使学生对作品有全方位的认识,能更加清楚地认识美术作品的价值所在,对作品本身、对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获得了丰富的审美经验,提高了学生自身的欣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4.鼓励教学。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源于教师的鼓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鼓励性评价有益于他们积极进取,在学习上取得成功。
5.示范时机。示范教学并不只是在上课开始时这个特定的时间段进行,有时候,虽进行了一定的课堂示范,还是有学生在作画中产生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点,进行修改意味的示范。教师的示范还可以在边示范边讲解后,到学生动笔画画时,再将示范画擦除。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供的大量素材、半成品,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总之,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时,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表现冲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真真切切的艺术欣赏,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技能中获得成就感。通过示范,学生可以获得多种感官刺激,教师的情绪、状态、动作反应到技术上的线条、笔触、色彩、表现形式等等都会直接刺激学生的眼球,作用于心理,化为最直接的感情,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