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审计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于21世纪传入到我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内容由简单到复杂,涉及的方面也由财务、会计到经营,它的发展为我国内部审计实务科学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内部审计在具体的实务工作中,特别是在事业单位,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工作的开展相对于企业来说,有些滞后,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作为一名审计工作者,我想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略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引言
事业单位通过内部审计来审查评价本单位以及本单位与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财政收支状况是否合法、真实、有效,以达到事业单位的经营合法、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真实、风险可控、效益提升。但是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的审计一直是处于被动的、事后的、机械的工作,它没有真正地对事业单位的经营运行起到“免疫”作用,所以有必要在此略谈一下。
一、事业单位审计的概念与特点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其管控手段的一种,它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检测评价,来确保公共服务效率的提高、事业单位目标的完成、防止错误以及舞弊行为的发生。其特点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制衡性。
二、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1.认识不足
内部审计工作在我国企业开展的还比较顺利,但是在事业单位,人们在思想上重视还不够。许多人包括领导认为内审与会计不分家,内审多是规章制度,与经济效益没有啥关系。尤其是近几年来,对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与罚没收入实行了收支两条线,资金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采购实行政府集中采购,所以认为内审也没有啥具体业务了,有些领导认为内审等同于纪检部门,起着辅助的监督作用而已。基层人员认为内部审计就是虚设的空架子,发挥不了啥作用,这样的看法对事业单位内审工作起到了阻碍作用。
2.机构的设置不到位
通过内审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内审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独立性、协调性,所以内审的机构设置应该与其特点相适应。但是许多事业单位没有将内审机构单位设立,而是虚设其名,或者隶属于财务部门,人员的设置与财务人员的设置是两个牌子一套原班人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工作是相互渗透,相互重叠。少数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独立的内审部门,但是由于人员与制度的不健全,也很难独立地工作。这样内审工作就很难开展,失去了其对各项工作的检查、评价、监督的作用,更失去了分析、评价、指导的力度。
3.内审质量有待于提高
首先内审的内容单一。事业单位虽然也开展了内审工作,但是我们通过上述的认真仔细的分析,不难发现其内审工作就是对财务数据的真实合法性做检查,是一种事后的静态的监督而已,凭证只要齐全就可以入账,票据只要齐全就可以确认收入与支出,只考虑合法性而不去考虑其经营业务的合理性,也没有考虑各大主表之间的相关性,更没有考虑除财务以外的其它内审工作;其次内审的重点不突出。内审工作也应该在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如突出主抓财政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主抓运营过程中的风险防控、主抓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与牵制等等。但是目前很少有事业单位对本身的风险意识与协同效应给予重视,关注资金的流出而忽略了资金的流入,最后导致方法和手段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求。我们知道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其内审工作的流程与方法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规范与完善,但是许多事业单位内审工作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而是按照领导的意图去工作,这样导致审计的方法、手段、意图不当,从而影响了内审的效果,并带来了诸多隐患。
三、针对上述不足应采取的完善措施
1.提高全员意识
内审工作是事业单位经济运行的重要监督手段,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首先应该提高主管领导重视意识,让他们将工作重点从片面的资金支出活动中逐步扩大,逐步转移到关注使用与监督的有效配合上来。其次是强化相关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懂得自己岗位的重要性与责任性,更要强化他们对本工作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最后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教育,培养基层员工的内审意识,让他们知道内审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参与、责无旁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内审工作的路子越走越宽,才能使内审工作对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益与质量起到真正的保驾护航作用。
2.强化机构的独立性
内审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机构独立、职能独立的前提下,而不是隶属于某些部门的前提下,所以按照国际惯例,内审应该在公平、独立、守法的环境下工作是十分重要。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重视内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组成,一定要体现出领导的参与与重视,人员岗位的制衡与监督,做到设置独立、配置独立、审核独立。从而将内审部门与财务部门以及纪检部门彻底地分开,这样才能使内审工作彻底地放开手脚;同时也要搭建好内审工作的信息平台,让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在上下、左右全方位之间及时互动,这样有助于内审工作开展的进程。
3.改善内审工作的方式与方法,提高内审的质量
要想全面提高审计的质量,就要用动态的眼光去审阅内审质量。首先在審计的方法上不能只停留在事后的检查上,要放开距离,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督导工作,即对事前进行分析、事中进行监管、事后进行跟踪的全程动态管理模式,及时发觉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及时补救。其次是在审核的内容上要有全面性,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重点,不能只停留在财务数据的合法性,要分析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分析其合理性,更要分析其可行性。最后制度的完善与规范是内审工作质量的保障,所以还要按照国际惯例与先进行业的经验,制定规范的内审制定做基石。
四、结束语
总之,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要要求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在认识上、制度上、质量上都应该有个新的提高。我们应该尊重事实,遵循客观规律,重新审视内审工作中的不足,积极地加以完善与调整,使内审工作更好地防范风险,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汤琦.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2012,12
[2]张英.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6,08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引言
事业单位通过内部审计来审查评价本单位以及本单位与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财政收支状况是否合法、真实、有效,以达到事业单位的经营合法、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真实、风险可控、效益提升。但是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的审计一直是处于被动的、事后的、机械的工作,它没有真正地对事业单位的经营运行起到“免疫”作用,所以有必要在此略谈一下。
一、事业单位审计的概念与特点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其管控手段的一种,它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检测评价,来确保公共服务效率的提高、事业单位目标的完成、防止错误以及舞弊行为的发生。其特点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制衡性。
二、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1.认识不足
内部审计工作在我国企业开展的还比较顺利,但是在事业单位,人们在思想上重视还不够。许多人包括领导认为内审与会计不分家,内审多是规章制度,与经济效益没有啥关系。尤其是近几年来,对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与罚没收入实行了收支两条线,资金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采购实行政府集中采购,所以认为内审也没有啥具体业务了,有些领导认为内审等同于纪检部门,起着辅助的监督作用而已。基层人员认为内部审计就是虚设的空架子,发挥不了啥作用,这样的看法对事业单位内审工作起到了阻碍作用。
2.机构的设置不到位
通过内审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内审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独立性、协调性,所以内审的机构设置应该与其特点相适应。但是许多事业单位没有将内审机构单位设立,而是虚设其名,或者隶属于财务部门,人员的设置与财务人员的设置是两个牌子一套原班人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工作是相互渗透,相互重叠。少数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独立的内审部门,但是由于人员与制度的不健全,也很难独立地工作。这样内审工作就很难开展,失去了其对各项工作的检查、评价、监督的作用,更失去了分析、评价、指导的力度。
3.内审质量有待于提高
首先内审的内容单一。事业单位虽然也开展了内审工作,但是我们通过上述的认真仔细的分析,不难发现其内审工作就是对财务数据的真实合法性做检查,是一种事后的静态的监督而已,凭证只要齐全就可以入账,票据只要齐全就可以确认收入与支出,只考虑合法性而不去考虑其经营业务的合理性,也没有考虑各大主表之间的相关性,更没有考虑除财务以外的其它内审工作;其次内审的重点不突出。内审工作也应该在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如突出主抓财政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主抓运营过程中的风险防控、主抓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与牵制等等。但是目前很少有事业单位对本身的风险意识与协同效应给予重视,关注资金的流出而忽略了资金的流入,最后导致方法和手段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求。我们知道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其内审工作的流程与方法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规范与完善,但是许多事业单位内审工作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而是按照领导的意图去工作,这样导致审计的方法、手段、意图不当,从而影响了内审的效果,并带来了诸多隐患。
三、针对上述不足应采取的完善措施
1.提高全员意识
内审工作是事业单位经济运行的重要监督手段,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首先应该提高主管领导重视意识,让他们将工作重点从片面的资金支出活动中逐步扩大,逐步转移到关注使用与监督的有效配合上来。其次是强化相关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懂得自己岗位的重要性与责任性,更要强化他们对本工作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最后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教育,培养基层员工的内审意识,让他们知道内审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参与、责无旁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内审工作的路子越走越宽,才能使内审工作对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益与质量起到真正的保驾护航作用。
2.强化机构的独立性
内审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机构独立、职能独立的前提下,而不是隶属于某些部门的前提下,所以按照国际惯例,内审应该在公平、独立、守法的环境下工作是十分重要。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重视内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组成,一定要体现出领导的参与与重视,人员岗位的制衡与监督,做到设置独立、配置独立、审核独立。从而将内审部门与财务部门以及纪检部门彻底地分开,这样才能使内审工作彻底地放开手脚;同时也要搭建好内审工作的信息平台,让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在上下、左右全方位之间及时互动,这样有助于内审工作开展的进程。
3.改善内审工作的方式与方法,提高内审的质量
要想全面提高审计的质量,就要用动态的眼光去审阅内审质量。首先在審计的方法上不能只停留在事后的检查上,要放开距离,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督导工作,即对事前进行分析、事中进行监管、事后进行跟踪的全程动态管理模式,及时发觉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及时补救。其次是在审核的内容上要有全面性,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重点,不能只停留在财务数据的合法性,要分析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分析其合理性,更要分析其可行性。最后制度的完善与规范是内审工作质量的保障,所以还要按照国际惯例与先进行业的经验,制定规范的内审制定做基石。
四、结束语
总之,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要要求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在认识上、制度上、质量上都应该有个新的提高。我们应该尊重事实,遵循客观规律,重新审视内审工作中的不足,积极地加以完善与调整,使内审工作更好地防范风险,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汤琦.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2012,12
[2]张英.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