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ell in May and go away。”
这是华尔街投资者颇为相信的投资智慧谚语,翻译成中文的大意是,“五月清仓离场”,也被称为“五月投资魔咒”。
5月下旬以来,国内外股债市同时经历了今年以来最大的修正,在有17年海内外投资管理经验、现任景顺长城固定收益总监的汝平看来,这实属近年罕见的现象,也正应证了“sell in May and go away”。
但无论是固定收益团队还是股票投资团队,似乎都没有那么悲观。汝平在6月下旬接受《投资者报》专访时表示,短期资金问题推动造成利率上升的问题解决后,债市比股市更有表现机会,他建议投资者应买入并持有那些投资于国债或金融债等安全性资产配比较高,或是以高评级信用债为主的稳健型债券基金。
债市判断中性偏乐观
进入6月,商业银行间违约、货币基金可能“爆仓”的传言甚嚣尘上,资金面紧张程度与2011年三季度接近。
在汝平看来,造成资金面紧张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是前期对外汇管制使得热钱流出,加之美国经济复苏、QE3退出预期加快等,加速了美元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出;二是4、5月份上缴财政存款规模较大,企业所得税申报缴纳基本在5月左右;三是5月末的月末因素和6月初的节日因素加大了对资金的需求;四是金融机构杠杆普遍较高,银行的表外理财业务规模大,券商、基金的杠杆比例普遍在高位;五是央行仅仅暂停了央票发行和逆回购,近期地量发行中票显示货币政策中性偏紧,由此引发投资者对资金面宽松的预期下降。
未来资金面是否持续收紧?汝平认为,这取决于央行对金融风险控制和容忍经济放缓程度二者的态度。
“预计度过6月末、7月初银行冲存款和上缴存准后,资金面将有所缓解,毕竟央行的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也要考虑经济增速指标。对债券市场而言,回购利率将有所上升,杠杆交易的回报将有所下降,但基本面仍有利于债市,对下半年债市我们持中性偏乐观的判断。”
把握宏观付诸量化
债券产品和宏观经济联系紧密,从事债券投资对宏观经济的把握至关重要。“做债券投资,需要关注宏观经济的方方面面,比如信贷的松紧、资金面动向、货币政策等等。”
汝平举例说,宏观调控和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往往是影响债券市场收益和风险的因素。经济本身的运行可以通过经验和模型进行预测,但政府出于调控的目的出台的措施不确定性更大,因此需要对这些影响宏观经济的政策变量做及时的跟踪和反应。
同时,做债券投资不仅需要对国内宏观经济有深刻的理解和判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债券市场还表现出对全球重要经济体的高度敏感性,因此,对全球经济数据的跟踪日显重要性。
“现在全球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非常频繁,各国货币政策会通过全球的资金流动互相影响,所以债券投资不再只需考虑一国的投资环境,更需要有全球视野。”
记者注意到,对汝平而言,对全球经济的把握可谓是轻车熟路。履历显示,汝平有15年海外证券从业经历,自1996年起即在美国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从事债券投资工作,多年来涉猎全球多个区域的债券市场。
同时,汝平对国内债券市场亦有相当的熟悉程度。2010年,汝平回国在基金公司从事债券投资,管理的债券产品有优异的业绩表现。
汝平认为,把握海内外宏观经济是从大处着眼,而具体到操作层面,债券投资对细节的要求实际很高。“债市这些年经过扩容后增加了不少债券品种,投资其中需要更严格的筛选,对个券研究的要求提高了。同时,债券管理的特点之一是‘非常’数量化,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要求债券管理者对数据非常敏感、细心。”
重在风险控制管理
多年来从事债券投资管理,汝平认为他最大的感悟是“债券投资管理的核心是风险控制”。他强调风控意识应体现在债券投资的每个环节。
“首先在宏观上,债券行情对宏观形势,资金状况等反应非常灵敏,这就要求在管理中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如上所述,基金经理需要对相关宏观经济变量,比如CPI、PMI、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做到非常及时的跟踪。”
具体在操作层面,则是对债券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控制管理。
汝平透露,他管理的固定收益团队在团队建设、风险监控以及流程管理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体系和机制,如通过久期管理和限制放大操作等措施来控制利率风险,除参考外部信用评级外也建立了自己的信用评价体系,并通过分散投资原则来控制信用风险。而在流动性风险方面,严格监控类别资产集中度、单支债券集中度和流动性比率等指标。
汝平希望自己管理的固定收益团队在操作上借鉴海外经验,对风险有更严格的控制流程,同时,坚持稳健投资的原则,在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之间寻求最佳平衡,注重长期的稳定收益。
具体到目前市场层面,短期看,数据显示国内经济生产和需求状况不佳,但经济持续走稳。随着QE退出预期渐强,近期海外人民币NDF已开始有转向趋势。加上银监会排查违规票据业务的进行,债市资金面有所收紧,汝平认为策略上应保持相对谨慎。
长期看,汝平对债市发展很有信心,从整个市场环境来看,“中国债市规模还不够大,占GDP的50%左右,发达国家基本都达到100%甚至更高。不少投资者已有风险意识,未必要高风险高回报,更需要一些稳定回报的产品。国家政策也支持债市发展,空间很大”。
这是华尔街投资者颇为相信的投资智慧谚语,翻译成中文的大意是,“五月清仓离场”,也被称为“五月投资魔咒”。
5月下旬以来,国内外股债市同时经历了今年以来最大的修正,在有17年海内外投资管理经验、现任景顺长城固定收益总监的汝平看来,这实属近年罕见的现象,也正应证了“sell in May and go away”。
但无论是固定收益团队还是股票投资团队,似乎都没有那么悲观。汝平在6月下旬接受《投资者报》专访时表示,短期资金问题推动造成利率上升的问题解决后,债市比股市更有表现机会,他建议投资者应买入并持有那些投资于国债或金融债等安全性资产配比较高,或是以高评级信用债为主的稳健型债券基金。
债市判断中性偏乐观
进入6月,商业银行间违约、货币基金可能“爆仓”的传言甚嚣尘上,资金面紧张程度与2011年三季度接近。
在汝平看来,造成资金面紧张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是前期对外汇管制使得热钱流出,加之美国经济复苏、QE3退出预期加快等,加速了美元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出;二是4、5月份上缴财政存款规模较大,企业所得税申报缴纳基本在5月左右;三是5月末的月末因素和6月初的节日因素加大了对资金的需求;四是金融机构杠杆普遍较高,银行的表外理财业务规模大,券商、基金的杠杆比例普遍在高位;五是央行仅仅暂停了央票发行和逆回购,近期地量发行中票显示货币政策中性偏紧,由此引发投资者对资金面宽松的预期下降。
未来资金面是否持续收紧?汝平认为,这取决于央行对金融风险控制和容忍经济放缓程度二者的态度。
“预计度过6月末、7月初银行冲存款和上缴存准后,资金面将有所缓解,毕竟央行的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也要考虑经济增速指标。对债券市场而言,回购利率将有所上升,杠杆交易的回报将有所下降,但基本面仍有利于债市,对下半年债市我们持中性偏乐观的判断。”
把握宏观付诸量化
债券产品和宏观经济联系紧密,从事债券投资对宏观经济的把握至关重要。“做债券投资,需要关注宏观经济的方方面面,比如信贷的松紧、资金面动向、货币政策等等。”
汝平举例说,宏观调控和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往往是影响债券市场收益和风险的因素。经济本身的运行可以通过经验和模型进行预测,但政府出于调控的目的出台的措施不确定性更大,因此需要对这些影响宏观经济的政策变量做及时的跟踪和反应。
同时,做债券投资不仅需要对国内宏观经济有深刻的理解和判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债券市场还表现出对全球重要经济体的高度敏感性,因此,对全球经济数据的跟踪日显重要性。
“现在全球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非常频繁,各国货币政策会通过全球的资金流动互相影响,所以债券投资不再只需考虑一国的投资环境,更需要有全球视野。”
记者注意到,对汝平而言,对全球经济的把握可谓是轻车熟路。履历显示,汝平有15年海外证券从业经历,自1996年起即在美国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从事债券投资工作,多年来涉猎全球多个区域的债券市场。
同时,汝平对国内债券市场亦有相当的熟悉程度。2010年,汝平回国在基金公司从事债券投资,管理的债券产品有优异的业绩表现。
汝平认为,把握海内外宏观经济是从大处着眼,而具体到操作层面,债券投资对细节的要求实际很高。“债市这些年经过扩容后增加了不少债券品种,投资其中需要更严格的筛选,对个券研究的要求提高了。同时,债券管理的特点之一是‘非常’数量化,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要求债券管理者对数据非常敏感、细心。”
重在风险控制管理
多年来从事债券投资管理,汝平认为他最大的感悟是“债券投资管理的核心是风险控制”。他强调风控意识应体现在债券投资的每个环节。
“首先在宏观上,债券行情对宏观形势,资金状况等反应非常灵敏,这就要求在管理中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如上所述,基金经理需要对相关宏观经济变量,比如CPI、PMI、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做到非常及时的跟踪。”
具体在操作层面,则是对债券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控制管理。
汝平透露,他管理的固定收益团队在团队建设、风险监控以及流程管理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体系和机制,如通过久期管理和限制放大操作等措施来控制利率风险,除参考外部信用评级外也建立了自己的信用评价体系,并通过分散投资原则来控制信用风险。而在流动性风险方面,严格监控类别资产集中度、单支债券集中度和流动性比率等指标。
汝平希望自己管理的固定收益团队在操作上借鉴海外经验,对风险有更严格的控制流程,同时,坚持稳健投资的原则,在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之间寻求最佳平衡,注重长期的稳定收益。
具体到目前市场层面,短期看,数据显示国内经济生产和需求状况不佳,但经济持续走稳。随着QE退出预期渐强,近期海外人民币NDF已开始有转向趋势。加上银监会排查违规票据业务的进行,债市资金面有所收紧,汝平认为策略上应保持相对谨慎。
长期看,汝平对债市发展很有信心,从整个市场环境来看,“中国债市规模还不够大,占GDP的50%左右,发达国家基本都达到100%甚至更高。不少投资者已有风险意识,未必要高风险高回报,更需要一些稳定回报的产品。国家政策也支持债市发展,空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