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又到了哪里呢?”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如此写道。
我何尝不是如此,过去一年,跑的路多,收获多,感受深,白驹过隙,时间过得如此快。
在春节回乡期间,我偶然听到一个感人的故事。公安县夹竹园初级中学英语教师马娟心系乡村孩子,自愿当起留守儿童的“妈老师”,经过联系,我与马娟有过一次深入交谈。在公安县,像马娟这样的教师还有许多,他们在平凡的岗位创造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报道刊发后,公安县电视台、荆州市电视台纷纷跟进,为这位有爱心的英语教师点赞。
对于乡村教师的生活工作,我并不陌生。去年我采访过重庆市忠县洋渡镇中心小学老师陈芬,今年她在朋友圈分享了一个小朋友的故事,我很感动,在朋友圈转发后,一些朋友纷纷解囊,总共募得2000元。
对于普通人的关注,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北京供暖人王国良、改变京郊后进村的平谷区第一书记邓远雄、污染普查“铁娘子” 沈坤等,他们身上都洋溢着一种精神,用自己的正能量,为社会贡献一份热。
這一年,我出差北到辽宁铁岭,南到海南海口市,采访到过的地方包括泰安、张家口、昆明、武汉、贵阳、西宁、巴中、广州等地。我希望,在每一个宏大采访主题背景下,选取一个片段,一个小人物、小角色,通过他或她的视野,讲述一个个平凡的故事,捕捉新时代的发展。
《离京400里,张北脱贫忙》《让洋姜产业热起来》《海口市秀英区:百姓事无小事,满足群众件件“微心愿”》《辽宁铁岭县:地肥蚯蚓归 生态稻米香》等报道,都是用“脚”丈量出来,“不到现场不写稿”,一步一个脚印,边走边写。
难忘的事情很多。《让洋姜产业热起来》的报道很偶然,我到山东泰安参加一个会议,很多记者都倾向于写消息,但我想,专家观点很精彩,文章必须有新意,于是,补充采访,联系专家,“恶补”专业知识,最终成就了这篇报道。
在《巴中:从扫盲到文化振兴》采访时,我道出了巴中扫盲工作亲历者孙大鹏老先生的一个心愿:立一块纪念巴中县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野间扫盲奖纪念碑,纪念那段难以忘却的历史。
时隔不到半年,11月14日,巴中市巴州区“扫盲纪念碑”落成典礼在晏阳初博物馆中心广场举行。“感谢政府拿出资金修建纪念碑,帮助我完成了多年的心愿……”当天落成典礼上,84岁高龄的孙老先生非常激动,开心得像个孩子。
这些都是巴中市教体局宣传干事符苏告诉我的。巴中的采访很艰难,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当地教育状况,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热情地给我安排了近10所村级小学。这些学校分布在山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往往就要小半天。
在学校里,我见到了一双双清澈的眼睛,和城市里小孩子一样,他们享受着自己的快乐童年。限于版面篇幅,这些未能呈现在稿件中,但是,村小负责人的笑脸永远印在我的脑海中。
作为记者,行走在祖国大好河山、田间地头,尽可能多地了解真实状况,与采访对象互动,影响是相互的,我们展现一个党报党刊记者的觉悟与使命,收获满满的正能量。
新闻是易碎品,但新闻评论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彰显的价值观念却不会轻易过时。这一年,我发力评论,做了一些尝试。
评论作为“小匕首”,直击主题,短小精悍,不拖泥带水。我在思考的是,这个社会怎样才能变得更好?怎么用言论为党和人民代言?怎样让评论站得高、看得远、说得透?
许多社会现象,可能令人无法理解。贫富差距如何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如何破除?共同富裕的目标如何才能实现?对待社会弱势群体,我们如何更好地予以关爱与温暖?
老子讲,“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是大智慧,不仅对于人生如此,对于整个国家,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需要呼唤一次心灵的回归,每个个体,安分守己,忠于职守,社会应该为每个公民提供体面的基本社会保障,关乎老百姓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的事项,可以交由市场,但绝不应该成为一门生意,一门任人牟取暴利的买卖。
我记得一位智者的一句话,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自嘲小记、小编,但也不能过分夸大记者和个人的影响力。因为我们从事的职业、所在的平台,赋予我们应有的政治责任、历史担当和人文情怀。
多走一走,多看一看,多想一想,多写一写,在不断向人民、向实践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时代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和智慧,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鲁迅说过:“愿我们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是的,一直在路上,我想,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该有如此担当。
我何尝不是如此,过去一年,跑的路多,收获多,感受深,白驹过隙,时间过得如此快。
关注平凡人
在春节回乡期间,我偶然听到一个感人的故事。公安县夹竹园初级中学英语教师马娟心系乡村孩子,自愿当起留守儿童的“妈老师”,经过联系,我与马娟有过一次深入交谈。在公安县,像马娟这样的教师还有许多,他们在平凡的岗位创造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报道刊发后,公安县电视台、荆州市电视台纷纷跟进,为这位有爱心的英语教师点赞。
对于乡村教师的生活工作,我并不陌生。去年我采访过重庆市忠县洋渡镇中心小学老师陈芬,今年她在朋友圈分享了一个小朋友的故事,我很感动,在朋友圈转发后,一些朋友纷纷解囊,总共募得2000元。
对于普通人的关注,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北京供暖人王国良、改变京郊后进村的平谷区第一书记邓远雄、污染普查“铁娘子” 沈坤等,他们身上都洋溢着一种精神,用自己的正能量,为社会贡献一份热。
這一年,我出差北到辽宁铁岭,南到海南海口市,采访到过的地方包括泰安、张家口、昆明、武汉、贵阳、西宁、巴中、广州等地。我希望,在每一个宏大采访主题背景下,选取一个片段,一个小人物、小角色,通过他或她的视野,讲述一个个平凡的故事,捕捉新时代的发展。
“不到现场不写稿”
《离京400里,张北脱贫忙》《让洋姜产业热起来》《海口市秀英区:百姓事无小事,满足群众件件“微心愿”》《辽宁铁岭县:地肥蚯蚓归 生态稻米香》等报道,都是用“脚”丈量出来,“不到现场不写稿”,一步一个脚印,边走边写。
难忘的事情很多。《让洋姜产业热起来》的报道很偶然,我到山东泰安参加一个会议,很多记者都倾向于写消息,但我想,专家观点很精彩,文章必须有新意,于是,补充采访,联系专家,“恶补”专业知识,最终成就了这篇报道。
在《巴中:从扫盲到文化振兴》采访时,我道出了巴中扫盲工作亲历者孙大鹏老先生的一个心愿:立一块纪念巴中县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野间扫盲奖纪念碑,纪念那段难以忘却的历史。
时隔不到半年,11月14日,巴中市巴州区“扫盲纪念碑”落成典礼在晏阳初博物馆中心广场举行。“感谢政府拿出资金修建纪念碑,帮助我完成了多年的心愿……”当天落成典礼上,84岁高龄的孙老先生非常激动,开心得像个孩子。
这些都是巴中市教体局宣传干事符苏告诉我的。巴中的采访很艰难,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当地教育状况,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热情地给我安排了近10所村级小学。这些学校分布在山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往往就要小半天。
在学校里,我见到了一双双清澈的眼睛,和城市里小孩子一样,他们享受着自己的快乐童年。限于版面篇幅,这些未能呈现在稿件中,但是,村小负责人的笑脸永远印在我的脑海中。
作为记者,行走在祖国大好河山、田间地头,尽可能多地了解真实状况,与采访对象互动,影响是相互的,我们展现一个党报党刊记者的觉悟与使命,收获满满的正能量。
报道推动社会治理
新闻是易碎品,但新闻评论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彰显的价值观念却不会轻易过时。这一年,我发力评论,做了一些尝试。
评论作为“小匕首”,直击主题,短小精悍,不拖泥带水。我在思考的是,这个社会怎样才能变得更好?怎么用言论为党和人民代言?怎样让评论站得高、看得远、说得透?
许多社会现象,可能令人无法理解。贫富差距如何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如何破除?共同富裕的目标如何才能实现?对待社会弱势群体,我们如何更好地予以关爱与温暖?
老子讲,“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是大智慧,不仅对于人生如此,对于整个国家,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需要呼唤一次心灵的回归,每个个体,安分守己,忠于职守,社会应该为每个公民提供体面的基本社会保障,关乎老百姓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的事项,可以交由市场,但绝不应该成为一门生意,一门任人牟取暴利的买卖。
我记得一位智者的一句话,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自嘲小记、小编,但也不能过分夸大记者和个人的影响力。因为我们从事的职业、所在的平台,赋予我们应有的政治责任、历史担当和人文情怀。
多走一走,多看一看,多想一想,多写一写,在不断向人民、向实践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时代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和智慧,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鲁迅说过:“愿我们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是的,一直在路上,我想,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该有如此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