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抹暖和的赭红,出现在细雨阑珊中;那一片沁人心脾的翠绿,掩映在细雨阑珊中。
记得第一次去岳麓书院,是在细雨阑珊中。
小小的手撑着小小的伞,极力仰着头,看着古柳垂下万千丝绦。蹲在一鉴开的清水边,盯着雨点不住地击入水中,打在叶边卷起的新荷上,犹如骤雨打新荷。走在孔子像前,还在用稚嫩的声音问:这个人是谁啊?
细雨阑珊中,岳麓书院中留下了我孩提时的印记。那时的书院,吸引我的是它自然而然的美丽。
再一次去岳麓书院,是几年之后。
沿着直通东方红广场的峡谷向上信步,走着几百年前求学的儒生所行的“朝圣之路”,来到了书院正门口,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楹联中间的门道上是拥挤的游人,不乏捧着相机的拍客,偶尔也可以看见窄巷斜过,一个人正拿着画笔,对着绿石白墙描绘。
猛然间,一阵豪雨倾泻而下,十分狼狈的我们四散奔逃。我来到了梁启超时务学堂旧址,随即开始了雨中漫游。
细雨阑珊中,我似乎看到了朱熹和张栻这两位理学家来到书院,讲学辩证,使书院名声大震;也看到了梁启超、谭嗣同创办时务学堂,拨动了新时代的春潮;我看着孔庙巍峨殿堂下夫子仁慈和蔼的面庞,也看到屈子祠里屈原凛然悲情的面容。书院里浓厚自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在阑珊的细雨中,岳麓书院里仿佛有一位博闻强识的长者,对我谆谆教诲;又仿佛有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向我揭示人生的哲理。
细雨阑珊中,岳麓书院中留下了刚刚开始成长的我的印记,吸引我的是它的书香气息。
又一次去书院,是在七个月前。
也是细雨阑珊,去书院的人却比上次少了许多。格局不改,仍是旧时滋味;意义未变,依然过往感觉。细雨阑珊中,那一抹赭红,那一片翠绿,吸引着我去前往、去探求,这好像是一个个引入入胜的角落,我们去探求,虽然可能收获不大,却可以从中得到他人品味不到的快乐。
在书院的书室前,我久久驻足,趴在门廊边,试图看看里面的情景。那里面依然有人在研读古老的经卷,依然有人探求真理。文化,公民社会的纽带,在书院,在细雨阑珊的书院,从未中断过。
时光荏苒,长沙再一次迎来了自己的雨季。
正在阅读报纸的我,眼角的余光瞥见一个标题,不禁叫出声来。雨中岳麓书院一棵百年大树倒下,将孔庙大成殿压塌,整座大殿狼藉一片。阑珊细雨,给了书院一次打击。
可是我不着急。在大众的帮助下,书院总能恢复,这力量是伟大的,这是文化的力量。在它的指引下,每一个人,都会不畏艰难勇敢前行。
记得第一次去岳麓书院,是在细雨阑珊中。
小小的手撑着小小的伞,极力仰着头,看着古柳垂下万千丝绦。蹲在一鉴开的清水边,盯着雨点不住地击入水中,打在叶边卷起的新荷上,犹如骤雨打新荷。走在孔子像前,还在用稚嫩的声音问:这个人是谁啊?
细雨阑珊中,岳麓书院中留下了我孩提时的印记。那时的书院,吸引我的是它自然而然的美丽。
再一次去岳麓书院,是几年之后。
沿着直通东方红广场的峡谷向上信步,走着几百年前求学的儒生所行的“朝圣之路”,来到了书院正门口,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楹联中间的门道上是拥挤的游人,不乏捧着相机的拍客,偶尔也可以看见窄巷斜过,一个人正拿着画笔,对着绿石白墙描绘。
猛然间,一阵豪雨倾泻而下,十分狼狈的我们四散奔逃。我来到了梁启超时务学堂旧址,随即开始了雨中漫游。
细雨阑珊中,我似乎看到了朱熹和张栻这两位理学家来到书院,讲学辩证,使书院名声大震;也看到了梁启超、谭嗣同创办时务学堂,拨动了新时代的春潮;我看着孔庙巍峨殿堂下夫子仁慈和蔼的面庞,也看到屈子祠里屈原凛然悲情的面容。书院里浓厚自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在阑珊的细雨中,岳麓书院里仿佛有一位博闻强识的长者,对我谆谆教诲;又仿佛有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向我揭示人生的哲理。
细雨阑珊中,岳麓书院中留下了刚刚开始成长的我的印记,吸引我的是它的书香气息。
又一次去书院,是在七个月前。
也是细雨阑珊,去书院的人却比上次少了许多。格局不改,仍是旧时滋味;意义未变,依然过往感觉。细雨阑珊中,那一抹赭红,那一片翠绿,吸引着我去前往、去探求,这好像是一个个引入入胜的角落,我们去探求,虽然可能收获不大,却可以从中得到他人品味不到的快乐。
在书院的书室前,我久久驻足,趴在门廊边,试图看看里面的情景。那里面依然有人在研读古老的经卷,依然有人探求真理。文化,公民社会的纽带,在书院,在细雨阑珊的书院,从未中断过。
时光荏苒,长沙再一次迎来了自己的雨季。
正在阅读报纸的我,眼角的余光瞥见一个标题,不禁叫出声来。雨中岳麓书院一棵百年大树倒下,将孔庙大成殿压塌,整座大殿狼藉一片。阑珊细雨,给了书院一次打击。
可是我不着急。在大众的帮助下,书院总能恢复,这力量是伟大的,这是文化的力量。在它的指引下,每一个人,都会不畏艰难勇敢前行。